明朝火器真的是世界第一嗎?

Celiaki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提起明朝火器,不得不誇讚朱元璋的戰略眼光頗高,朱元璋時期對火器的瞭解和製造與歐洲差距不大,因為鄭和下西洋積極對外開放交流,所以對歐洲的認識並不陌生。正是因為朱元璋對火器的重視,明初洪武年間火銃的製造和使用,在當時世界兵器領域內是處於絕對領先的地位。

早在1363年鄱陽湖大戰時朱元璋的軍隊就使用了不少火銃,火筒。火器這個由中國人所發明出來的東西徹底的被裝備到了軍隊當中,儘管火器威力相當有限。

明代火器從其分類來看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類是用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其形體和口徑都較小,一般筒內裝填鉛彈和鐵彈等物,射程十步至三百步,由前膛、藥室和尾銎三部分構成,堪稱明朝時期的頭號火器。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制定了全國衛所軍隊武器配備比例,“凡軍一百戶,銃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槍四十”,明初軍隊火銃配備率達到10%。

現今發現的最早的明朝火銃,是明太祖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由“寶源局”製造的一把銅銃。身長44.2釐米,口徑2.2釐米,分量2斤12兩。火銃最早出元朝,比西方早數十年,火銃在明朝運用得最普遍。

神機營是中國明朝永樂前期創立的京軍三大營之一,也是中國最早的火器部隊, 神機營初期人員及裝備編制: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馬隊1000人;炮兵400人(管理野戰重炮及大連珠箭);合計官兵5000人。裝備火器:轟隆炮3600杆(步兵火銃);合用藥9000斤;重八錢鉛子90萬個;大連珠箭200杆(多管火銃);合用藥675斤;手把口400杆(炮兵防身用手銃);盞口將軍160位(野戰重炮)。

第二類是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早在元朝時期,軍隊中就已裝備了發射口徑為20毫米以上鐵彈丸的金屬火銃,從而誕生了中國最早的火炮。

多數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則裝填爆炸性的球丸,優點是炮管長,管壁厚,口徑大,射程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里距離,戚繼光鎮守北疆薊鎮創立車騎營:車營編官兵3100餘名,佛朗機炮256門,大將軍(重型大口徑火炮)8門;每車營有戰車128輛,每輛戰車配有佛郎機2門、鳥銃4杆、火箭手4人,平均每12名兵士裝備一門火炮,臨戰之時火槍輪替射擊能夠整天不停;騎營編官兵約2700名,裝備有60門虎蹲炮。主要用於守寨和攻城,也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

第三類明代的爆炸性“地雷”已經相當發達。根據大量的史實證明,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明和使用“地雷”的國家。

《明史紀事本末·燕王起兵》記載,建文二年白溝河之戰時曾“藏火器地中,人馬遇之,輒爛”。早期的地雷構造比較簡單,多為石殼,內裝火藥,插入引信後密封埋於地下,當敵人接近時,引信發火引爆地雷。明中期後,雷殼多為鐵鑄,引信也得到了改進。至明萬曆年間,各種地雷紛紛問世。

具體有兩大類:一類就是地雷,品種繁多,有石頭雷、陶瓷雷、生鐵雷等數十種;另一類就是水雷,有水底雷、水底龍王炮和混江龍等兵器。

大明王朝從朱元璋建立起一直延續了300多年,到明成祖之後由於領導層的種種原因,盛世直轉急下,統治者出於火器技術外洩影響其統治,對軍隊火器配備多持消極態度,長期陷於發展遲緩狀態以及統治階級的閉關鎖國政策,最終還是被清軍所取代。歷史的發展冥冥中也是偶然中的必然。

《明史.兵四》“宣德五年,敕宣府總兵官譚廣:“神銃,國家所重,在邊墩堡,量給以壯軍威,勿輕給。”正統六年,邊將黃真、楊洪立神銃局於宣府獨石。帝以火器外造,恐傳習漏洩,敕止之。”《明會典.火器》“正統七年、密雲奏討數多(要火器)、減半給予”“景泰五年令各處守備官採取雜木製銳箭火藥操演(跟二戰前美國人很像),務在密切關防、不得漏洩法式。違者從重治罪。”

16-17世紀,歐洲人的火器技術已經後來居上,其鍛造工藝、生產效率、殺傷力已經全面超越了同一時代的明朝。與世界先進水平越差越遠,退出了世界先進行列並逐漸沒落。‍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歡迎大家點評點贊】


穿越時空感受歷史


關於明朝火器水平,本文從以下三個維度進行解說:

1. 明朝火器技術水平並不是世界第一,但也緊跟世界潮流,始終處在第一梯隊

2. 明朝火器戰術水平爐火純青,獨步天下

3. 明朝火器裝備數量使用規模龐大,明軍率先已進入冷熱兵器並用的時代

下面將一一解說

明朝火器技術水平並不是世界第一,但也緊跟世界潮流,處在第一梯隊

明朝建立之初,已擁有銅火炮、火槍、燃燒爆炸罐一類的熱兵器。後來南明的鄭成功收復臺灣時能擊敗當年世界上最強的荷蘭海軍,除依靠數量優勢外,也是因武器還基本處於同一代水平。

不過此時的中國武器製造業因缺乏科學思想指導,對外來兵器的先進性還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只是出於戰場需求的感性認識去購買或仿造。

明朝的“海禁”政策並不嚴,曾大量購買“佛郎機銃”這種16世紀歐洲最流行的輕型火炮,後來又購買重達幾噸的荷蘭產的“紅夷”大炮(後又稱“紅衣大炮”)。葡萄牙針對這一需求,在澳門一度建立了遠東最著名的鑄炮基地,明朝最多時一次就購買了80多門大炮。1626年明軍將領袁崇煥在抗擊後金軍進攻寧遠(今遼寧興城)時,主要就依靠11門紅衣大炮將對方擊退,努爾哈赤也為炮火所傷,遭遇了其起兵後最大一次敗績。 至崇禎三年即1630 年,明朝仿製出的大中小型紅衣大炮達400 餘門,還改進製造出迅雷銃(裝五根槍管的火繩槍,槍管輪流發射)、連子銃(原始連發槍)和翼虎銃(裝三根槍管的短射程輕便火繩槍)等。

明朝火器戰術水平世界第一

中國古代火器的大規模用於戰爭應該說始於宋朝,到了明代,由於火器的大發展,火器與冷兵器的關係開始出現質變。明代,將火器在戰爭中的應用已經發展到了當時的領先水平

洪武二十一年 沐英率三萬騎兵 討伐叛變的雲南麓川宣慰使思倫發 在作戰時沐英見對方以大象列陣前 步兵騎兵列後的弱點 下令軍中 以火銃 神機箭為前列為三列 等到對方大象逼近 則前行銃箭具發若不退 則次行繼之 又不退 則三行繼之 結果 這種不給敵人空隙的反覆齊射戰術 大敗叛軍 象兵多中銃箭 全軍潰亂 明軍乘勝追奔 取得大勝。這種三連擊的戰術在當時現有的火器技術條件下,將火器威力發揮到了最大。

在沐英發明的三行火統戰法的在百多年後,歐洲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才經過長期鑽研,發明了與之類似的三線戰法,並用這種戰法橫掃了歐洲。

由此可見當時明朝的戰法之領先!

明朝火器裝備數量使用規模世界第一,明軍已進入冷熱兵器並用的時代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及明中後期一系列戰爭的發生,火器的運用更加普遍,也更為當時帶兵的將領所接受,並在此基礎上對火器在軍隊中的運用進行了更為合理的編制。當時明朝的軍隊不僅在步兵、水師中大量裝備了火器,在騎兵中也裝備火銃、火炮,還創造性的發展了前代廢棄已久的戰車。使火器在軍隊中的運用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明軍不僅在軍隊中普遍裝備火器,還建立了專業火器部隊。 永樂前期創建的專業火器部隊神機營,他同當時的五軍營、三千營合稱京軍三大營,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外備征戰”的任務,是朝廷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

明末一些精銳軍隊中火器手的比例已高達60%,這表明明軍已進入冷熱兵器並用的時代。

最後談點遺憾吧:

儘管明末已有實現從冷兵器到熱兵器飛躍的一個機會,卻缺乏機制改革的氛圍,政治軍事體制依然僵化,經濟混亂和饑荒遍地又導致暴動蜂起。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提出“正兵”計劃,其學生、時任登萊巡撫的孫元化上呈了建立全副火器裝備的新營制方案,朝廷卻都以靡費為名拒絕撥款。明朝內部傾軋又導致一些將領攜帶紅衣大炮等精良武器投奔滿清,結果清軍在1641年錦州一帶的會戰和1644年同李自成軍交戰時佔據了火炮優勢,明末僅有的那點軍事裝備改革成果最終為他人作了嫁衣。

入主中原的清朝原本文化十分落後,起初因作戰急需也重視火器,卻只能仿製而無力搞科技創新。清廷穩定政權後更為閉關自守,長期迷信“弓馬定天下”的傳統,出於防範心理又由八旗兵壟斷槍炮,火器發展近乎停滯。

從此,東方大國同西方資本主義新興國家在武器裝備上的差距越拉越大,最終中國喪失了跟上世界武器發展大潮的寶貴機遇,出現了近代落後捱打的局面!


歷史的小卷毛


事實上,明朝火器從來都沒領先過世界。只有明朝初期的火器可以在世界排到一流,但很快就迅速落後於世界發展潮流。

可以說,在鄭和下西洋後,明朝火器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了。下面一組圖片是胡斯戰爭,時間為1419-1434年,相當於鄭和下西洋後期。胡斯戰爭時期,西方和中國的火器已經基本處於同一水平了。所謂,“明朝初期火器超過西方”這個觀點是不成立的。


鄭和下西洋結束後,也就是明朝宣德以後,明朝的火器進步速度大大放慢。雖然火器種類有所增多,但增多的只是花樣,而沒有革命性進步。同時期的西方,火器進步速度卻一日千里,在15世紀後迅速將明朝丟在後面。

直到大航海時代開始,西方火器傳入後,明朝火器才得到進一步大發展。

拿後期借鑑西方技術的明朝火器,比如迅雷銃、多眼銃、掣電銃、魯密銃、佛朗機、紅夷炮、大將軍炮等等,來證明“明朝火器領先”,都是笑話。

談到“火器的先進”問題,關鍵要看技術進步的速度。只有元末明初的時候,由於戰爭的促進作用,中國的火器技術進步速度才比較可觀。而西方(包括歐洲和中東地區),長期處於戰爭不斷的狀態,火器的快速進步從14世紀誕生開始就一直都沒有停止過。這才是西方火器很快超越東方的根本原因。(陶慕劍)


陶式防務評論


明代前期和歐洲差不多,中、後期就不行了。

槍支方面

明朝方面。前期,依靠宋元以來的基礎弄出火銃和三眼銃以後,實用型槍支基本沒什麼突破性的發展。

在1521年和葡萄牙打了一場,也沒有重視歐洲的火繩槍。倒是日本比較重視,很快就大規模運用,還創造出了世界最早的狙擊記錄。直到1548年,戚繼光在剿滅倭寇時,發現了倭寇使用的火繩槍,並開始仿製,命名為“鳥嘴銃”,也就是鳥銃。1558年,製造了一萬支鳥銃,1598年的魯密銃也是鳥銃的一個版本。但是鳥銃在明軍裡依舊不如三眼銃多。

但是隨著明朝的沉暮,朝廷無力投入大價錢研發,在實用上的火槍沒有實質性的發展,只是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修修改改。倒是近代、現代翻出的塵封古籍中,記載的猜想型火槍倒是有不少。有的人就從那這隻言片語中的火槍,腦補成現實中的武器,以至於出現一些明朝有燧發槍、機關槍的言論。

【神機營的出現時間,並沒有得到真正確認,不過很多明粉認為是朱棣時期。】

而歐洲方面。因為內部競爭激烈,所以武器發展迅速。14世紀阿拉伯人先使用中國那裡學的管狀武器,歐洲很快學習製作出了火門槍。1475年的德文手卷記載了火繩槍【不知道是不是和明朝紙面神器一樣】,1543年葡萄牙人克里斯多福·狄·摩達將火繩槍帶到日本,日本率先大規模仿製,並且將火繩槍的運用用到巔峰。

16世紀初,西班牙建立第一支火槍步兵部隊,史稱西班牙方陣,並在1525年打敗法國騎兵。和大多數人認為的明朝神機營的建立時間差不大約一個世紀。

1511年/1517年,歐洲出現了機械打火裝置,運用在槍械上,被稱為簧輪槍。雖然使用範圍不廣,但是為的轉輪打火槍,和更先進的燧發槍奠定了基礎。17世紀初,法國人改進燧發槍,燧發槍開始普及。

世界上最早的線膛槍古董,蘇黎世博物館收藏的1544年瑞士製造線膛槍。【史書上出現得更早,1476年,意大利地區就有記載,線膛的英文名為“rifle”,音譯為“來複”,即現代所說的來復槍。】

火炮方面

這個更差了,明朝赫赫有名的佛郎機炮,聽名字就知道是仿製歐洲的,是歐洲早期的後裝滑膛加農炮,1524年仿製出了幾十門,因為來自佛朗機人而得名【明朝對歐洲的叫法】。

紅夷大炮也是仿製歐洲的,但是差一點就仿製成功了,結果被一群腐儒給耽誤,後來被後金招攬,後金率先仿製出紅夷大炮。

可以說明朝後期的大炮基本是仿製出來的。

總結

其實明朝中後期開始,火器發展大體上陷入停滯,被不斷進步的歐洲超越。明代火器猜想很多,但是實用很少。偶爾有一、兩個大的突破,也是來自於仿製歐洲火器

在1521年和歐洲的第一次戰爭,到明朝滅亡的1644年,公123年的接觸中,明朝並沒有看到歐洲的大航海、殖民活動,也沒有重視,甚至被更先進的歐洲武器打痛後才開始仿製武器,沒有敞開國門學習歐洲開始領先的科學技術。猶如清朝的買武器、洋務運動如出一轍。


黑眼歷史觀


明朝的火器怎麼說呢?在我個人的認知中,如果單論火器。

明朝初期的火器還是處於世界領先的水平,明朝中後期勉強算是一等水平吧。

我們都知道火器的作用以及檢驗火器威力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戰爭。明朝建國時期,明太祖朱元璋在進行統一戰爭時期已經開始發展和使用火器,在這過程中繼承元代的"火銃",並開發成為"手銃"和"碗口銃",也就是早期的手槍和炮。甚至出現了最早的"地雷"和"水雷"。到了明成祖朱棣後,明朝的火銃由朝廷統一監製,甚至成立專門製造兵器的"軍器局"和"兵仗局",提高了火器的質量和結構,使之更適合實戰。


到了明中後期,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到了瓶頸以及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使明朝發展逐漸脫離世界的軌道,再加上缺少強力的外敵侵擾,使火器的發展逐漸停止。而此時的西方國家,由於火藥的傳入,加上戰亂不斷,促進著火器的發展。特別到了15世紀,資本主義的萌芽使火器淪為商品,優勝劣汰的環境促使著新火器的不斷出現,開始碾壓由明朝官辦的火器。

當然按照明朝的發展模式如果不吸收不改進,那明朝後期火器基本上被碾壓。還好的是明朝在接觸的西方槍支後開始進行吸收改造,仿製了比火銃更先進的"佛朗機""紅夷炮"以及"鳥銃",是中國的火器進入另一階段。此後的一段時間直到清初,個人認為這期間的火器還是可以拿出來曬一曬的。清朝嘉慶之後火器實力基本沒有發展了。


火藥作為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早在唐末開始用於軍事,雖然當時的威力不盡人意。

宋朝時期火藥開始應用於戰場之上,公元1132年陳規發明"火槍"。

元代火槍進一步發展,鑄成大炮,稱為"火銃"。

至此期間,唐宋元時期的火器可以稱之為"世界第一"。

奈何世界發展太迅速,明清的腿腳不聽使喚,跟不上啊!!!


閒人閒得慌


眾所周知明朝是一個很強盛的朝代,那麼當時明朝的火氣能稱第一嗎?下面我為大家解答一下。

明朝建國時,軍事形勢十分嚴峻,朱元璋不斷採取各種有效措施,發展兵器製造。明朝前期,火銃得發展到達了鼎盛時期,在當時的世界上處於比較領先的位置。


但當時明朝對火器有著非常嚴厲的控制,地方限制製造,個人不得擁有,因而限制了火氣的創新,以致永樂年間定型的手銃,直到嘉靖時期佛郎機和火繩槍傳入時也沒有重大的革新和突破。

所以當佛郎機在嘉靖初年傳入時,明廷才發現火銃的落後,當即進行仿製和改制,同時對傳統火銃進行革新。所以直到明朝滅亡,其火器和西方差距其實很小。



lyw8986


而明朝京城禁軍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便是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由此可見明朝對火器的重視。明代火器發展極為迅速,火器的樣式、品種極多,主要分為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以及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大型火炮。那麼橫向對比,明朝的火器在世界上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

明朝火器發展極為迅速,火器樣式多種多樣

明朝時期,火器發展極為迅速,尤其是管型火器品種頗多,製造已經相當精良,根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史書記載,武器品種多達數十種之多。這種情況下,明朝軍隊普遍裝備有火器,明朝甚至為此專門組建了“神機營”。這種獨立火器兵種在當時的世界上可謂首屈一指。

△手持三眼銃的明軍士兵

明朝的火器主要分為兩類,第一種便是用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其形體和口徑普遍較小,一般在槍筒內填裝鉛彈和鐵彈等物,射程也普遍較短,僅有數十步至兩百步左右。這類武器在明朝時已經發展出多種樣式,例如三眼銃和四眼銃,還有嘉靖年間發明的連發手銃“連子銃”,以及連發的單兵武器十連珠銃、十眼銃等。

△佛朗機炮

第二種則是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大多數炮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裝填爆炸性的球丸。相較於火銃,這種火炮射程普遍較遠,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里,因運輸不便,通常用於攻城守寨,也有部分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例如著名的紅衣大炮(又稱將軍炮),戚繼光軍中常用的虎尊炮,以及正德年間改進歐洲製造的大型後裝火炮“佛朗機炮”。

除了以上兩種主要武器之外,明朝還出現了火器與冷兵器結合的各種火箭,例如集束火箭“一窩蜂”、推進藥與爆炸藥分開的二級火箭“火龍出水”。此外,明朝還有地雷、水雷等爆炸型火器,而這也使明朝成為了世界上最先發明和使用“兩雷”的國家。

毫無疑問,明朝的火器發展的確達到了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不僅在威力上得到加強,而且產生了應用於各個兵種和各種戰場的多類型、多用途火器。可惜的是,明朝滅亡之後,清朝極大限制了火器的發展,這也是清朝後期落後捱打的一個主要原因。

明朝火器雖然發展迅速,但卻已經開始被拉開差距

眾所周知,火藥是由中國發明的,因而西方國家的火器發展要稍晚於中國。當宋朝開始將火器用於戰場之後,西方國家才經由蒙古的西侵而見識到火器的威力,由此開始潛心研究這種全新的武器,並隨之開始將火器裝備軍隊。

△火繩槍

在十五世紀的英法戰爭中,法國人便已經開始在戰爭中使用火炮,他們將較輕的加農炮裝在馬車的車輪上,以馬作為機動力。而到十五世紀中後期,歐洲大陸開始出現火繩槍,而這已經開始超越同時期的中國火器。到16世紀30年代,西班牙人開始發明出滑膛火繩槍,機械點火開始逐步取代人工點火。

事實上,到明朝中晚期軍中流行的鳥銃和魯密銃,便分別源自於日本和土耳其,而這兩種武器又都是根據葡萄牙和阿拉伯地區火器所研製出的升級版,之後再由趙士禎研製和發展出了掣電銃和迅雷銃。由此可見,至少這一時期的西方國家,在火器研製方面至少已經不再落後於中國,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更為優秀。

△燧發槍

到17世紀時,瑞典國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炮兵連,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出現“炮兵”兵種。事實上,到明朝晚期時,西方人在火器的製造技術上已經是略勝一籌,他們的鑄造工藝、生產效率和殺傷力方面已經開始超越當時的明朝,以至於後來明朝的火器不得不向西方學習。同樣在17世紀時,歐洲國家已經開始普遍裝備燧發槍。


綜上所述,明朝早期的火器的確堪稱世界第一,然而西方國家卻在不斷的追趕,並最終在明朝中後期全面追上,並開始實現反超。至於其中的原因,恐怕源於西方迅速發展的製造業和理論研究,而明朝在這方面顯然要落後於西方。


香茗史館


明朝時期,軍隊特別強調火器的配備,有火銃火炮等。火炮的射程已經由宋朝時的50米到100米,擴大到明朝時的三四百米,當然射程短的火炮也大量配備。明軍的這種忽視冷兵器二強調火器作戰的思想,使明軍擅長城市防守作戰而不擅長野戰和運動戰,這對明朝歷史有深刻影響。

明朝後期的抗倭名將戚繼光,把冷兵器的優勢發揮到極致,也把火器推廣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他鎮守長城期間,派人在澳門購買葡萄牙的佛朗機火炮共3200門,佈置在長城一線,共有4萬名士兵守衛,平均12名士兵擁有一門火炮,該炮射程達1000米,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炮。葡萄牙軍隊平均74人擁有一門弗朗機火炮,因此戚繼光的軍隊是當時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



谷老師


前幾日為了回答一個關寧鐵騎的問題,曾經蒐集了一些明代火器方面的資料,現整理一下,供大家參考。


【社會背景】

明朝的建立,使我國封建社會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新時期所產生的積極因素為兵器,特別是火藥、火器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

另外,為了鞏固邊防、抵抗外族的進犯,明代統治者十分重視國家武備,對火藥、火器高度重視,朝野上下視火器為禦敵“長技”。

在這樣的背景下,明代的火藥、火器迅速發展起來,進入了我國火藥火器研發、使用的鼎盛時期。


【理論研究方面】

火藥在唐朝末年開始應用於軍事以後,經過了宋、元兩朝的實戰檢驗,到了明代,軍用火藥有了長足進步。

當時的火藥品種、組配比率、製造方法、加工工藝都較之前代大幅度提升。

值得點讚的是,明朝開始了對火藥理論的研究和探討,用濃墨重彩的巨筆,在我國火藥火器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

一、火藥品種增多

據史料記載,明代的軍用火藥及其配方已經達到90度種,其主要門類如下:

從上圖可以看出,明代火藥已經形成了一個門類齊備的龐大家族群體,用途各異,能夠滿足各種需要。

同時,火藥成分的構成也呈現出多樣性,足以滿足當時戰爭的不同需要。

二、發射火藥組配比率的改進

由於明朝火藥組配比率比較科學合理,加上火藥製作方法和加工工藝的進步,使得火藥質量飛速提高、性能大大改善,達到了“掌上燃之皮不熱”、“紙上燃之而紙不燃”的高水準。

三、對火藥理論的研究和探索

明代已經全方位、多視角研究和探索火藥理論問題,極具開拓性意義。


【火器性能的改進】

在明朝一批富有求新精神和抱有經世致用思想的官員在西方火器技術的啟迪之下,孜孜不倦地致力於火器的研製,使得火器的形制、性能有了很大的改進。

一、管形火器的改進

明代的管形火器主要是火銃和火炮,其形制性能的改進如下圖:

二、爆炸火器的改進

爆炸火器門類很多,但是明朝主要使用的為地雷和水雷。地雷大多采用鋼輪發火,如炸炮、自犯炮、地雷炸營、晚彈地雷炮等等。

三、火箭性能的改進

表現在火箭的火藥筒、戰鬥部、發射裝置等方面。

僅從以上火銃、火炮、地雷、水雷、火箭等火器的形制和性能的改進,足可以看出明代火器進入了我國火器發展史上的全盛時期。


【主要的火器品種】

新的火器品種不斷出現,形成了明代特有的龐大火器家族群。

一、燃燒火器

在明代,從火器發展的整體上來看,利用火藥的燃燒性能而製造的火器在戰爭舞臺上已經退居次要地位,那時候,管形火器、爆炸火器才是主角。簡單介紹一下當時燃燒火器的主要品種:

二、爆炸火器

1、水雷

2、地雷

3、炸彈

4、定時炸彈

三、管形火器

1、炮

2、銃

四、火箭

1、單發火箭

2、多發齊射火箭

3、多火箭筒並聯火箭

4、有翼火箭

5、多級火箭


【結束語】

作為火器發明的故鄉, 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具有無可爭議的先導優勢。

筆者認為,在明朝借鑑了西方的火器研究成果之後,湧現出眾多的火器研製專家、發明專家、製造專家和使用武器作戰的將領,使得火器水平當時確實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至於後來,火器的研製和發展變得式微而落後,那是典型的體現出落後的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制約。

就到這裡。


覌海聽濤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明朝京城禁軍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便是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由此可見明朝對火器的重視。明代火器發展極為迅速,火器的樣式、品種極多,主要分為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以及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大型火炮。那麼橫向對比,明朝的火器在世界上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呢?

明朝火器發展極為迅速,火器樣式多種多樣

明朝時期,火器發展極為迅速,尤其是管型火器品種頗多,製造已經相當精良,根據《火龍神器陣法》、《武備志》等史書記載,武器品種多達數十種之多。這種情況下,明朝軍隊普遍裝備有火器,明朝甚至為此專門組建了“神機營”。這種獨立火器兵種在當時的世界上可謂首屈一指。

△手持三眼銃的明軍士兵

明朝的火器主要分為兩類,第一種便是用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其形體和口徑普遍較小,一般在槍筒內填裝鉛彈和鐵彈等物,射程也普遍較短,僅有數十步至兩百步左右。這類武器在明朝時已經發展出多種樣式,例如三眼銃和四眼銃,還有嘉靖年間發明的連發手銃“連子銃”,以及連發的單兵武器十連珠銃、十眼銃等。

△佛朗機炮

第二種則是安裝在架座上發射的口徑和形體都很大的火炮,大多數炮筒內裝填石、鉛、鐵等物,俗稱"實心彈",少數裝填爆炸性的球丸。相較於火銃,這種火炮射程普遍較遠,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里,因運輸不便,通常用於攻城守寨,也有部分用於野戰、水戰和海戰。例如著名的紅衣大炮(又稱將軍炮),戚繼光軍中常用的虎尊炮,以及正德年間改進歐洲製造的大型後裝火炮“佛朗機炮”。

除了以上兩種主要武器之外,明朝還出現了火器與冷兵器結合的各種火箭,例如集束火箭“一窩蜂”、推進藥與爆炸藥分開的二級火箭“火龍出水”。此外,明朝還有地雷、水雷等爆炸型火器,而這也使明朝成為了世界上最先發明和使用“兩雷”的國家。

毫無疑問,明朝的火器發展的確達到了中國封建歷史的巔峰,不僅在威力上得到加強,而且產生了應用於各個兵種和各種戰場的多類型、多用途火器。可惜的是,明朝滅亡之後,清朝極大限制了火器的發展,這也是清朝後期落後捱打的一個主要原因。

明朝火器雖然發展迅速,但卻已經開始被拉開差距

眾所周知,火藥是由中國發明的,因而西方國家的火器發展要稍晚於中國。當宋朝開始將火器用於戰場之後,西方國家才經由蒙古的西侵而見識到火器的威力,由此開始潛心研究這種全新的武器,並隨之開始將火器裝備軍隊。

△火繩槍

在十五世紀的英法戰爭中,法國人便已經開始在戰爭中使用火炮,他們將較輕的加農炮裝在馬車的車輪上,以馬作為機動力。而到十五世紀中後期,歐洲大陸開始出現火繩槍,而這已經開始超越同時期的中國火器。到16世紀30年代,西班牙人開始發明出滑膛火繩槍,機械點火開始逐步取代人工點火。

事實上,到明朝中晚期軍中流行的鳥銃和魯密銃,便分別源自於日本和土耳其,而這兩種武器又都是根據葡萄牙和阿拉伯地區火器所研製出的升級版,之後再由趙士禎研製和發展出了掣電銃和迅雷銃。由此可見,至少這一時期的西方國家,在火器研製方面至少已經不再落後於中國,甚至在某些方面還要更為優秀。

△燧發槍

到17世紀時,瑞典國王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炮兵連,這是世界歷史上首次出現“炮兵”兵種。事實上,到明朝晚期時,西方人在火器的製造技術上已經是略勝一籌,他們的鑄造工藝、生產效率和殺傷力方面已經開始超越當時的明朝,以至於後來明朝的火器不得不向西方學習。同樣在17世紀時,歐洲國家已經開始普遍裝備燧發槍。

綜上所述,明朝早期的火器的確堪稱世界第一,然而西方國家卻在不斷的追趕,並最終在明朝中後期全面追上,並開始實現反超。至於其中的原因,恐怕源於西方迅速發展的製造業和理論研究,而明朝在這方面顯然要落後於西方。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