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和“沐浴”是一回事嗎?其實,我們現代人都弄錯了

現代社會,對於現代人來說,洗澡和沐浴不就是一回事嗎?

沐浴,雖然,俗稱“洗澡”,但是,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卻對此做了更明確的解釋:“沐”指的是洗頭髮,“浴”指的是洗身上;“洗”,指的是洗腳,“澡”,指的是洗手。可見,古代人對於洗髮、洗身、洗手、洗腳都有著專門的稱謂。

“洗澡”和“沐浴”是一回事嗎?其實,我們現代人都弄錯了

然而,洗澡在今天卻是司空見慣的事,上了一天班之後,一到晚上,多數人都會洗澡。一是洗掉身上的汙垢;二是洗去身上的睏乏,讓自己有一個充足、舒適的睡眠。但是,古代的“洗澡”,卻只是現在飯前和睡前的洗手、洗腳。而“沐浴”就不一樣了,它可不是一般的洗澡,不僅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就連“沐浴”時的講究也有很多。

古人的沐浴,最早起源於殷商。雖然那時候沒有先進的設備來為沐浴提供良好的條件,可是,沐浴卻是人們最看重的日常活動。相傳,在商朝建立之前,商族部落裡的一個女子,在野外的溪水裡沐浴的時候,碰到了一隻玄鳥。玄鳥飛落下來,就在這個女子的身旁,丟下了一枚玄鳥蛋。女子好奇,吃過玄鳥蛋之後,就懷孕了並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就是商族的始祖契。

從此之後,商族族人就有了每天沐浴的習慣,並把沐浴看作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後來,成湯在建立殷商王朝之後,就堅持每天沐浴。並在沐浴器皿上刻下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自勵格言,意在提醒自己:沐浴不僅是洗澡,也是為了紀念先祖,更是為了讓自己每天都有新的進步,每天都有新的突破。

“洗澡”和“沐浴”是一回事嗎?其實,我們現代人都弄錯了

比起殷商,西周時期的沐浴,就變得更加重要了。在那個時候,沐浴已經成了社會中必須遵循的一種制度。在國家舉辦重要活動的時候,人們必須在沐浴之後才能參加。比如:每年非常重要的祭祀先祖的活動,在舉辦之前,先要由朝廷官員領導百姓進行齋戒。在中國,齋戒主要用於祭祀、行大禮等嚴肅莊重的場合,以示虔誠莊敬。

在齋戒期間,人們的飲食必須清淡,不僅不能吃肉類的葷腥食物,就連讓口氣變重的食物,也不能食用,包括韭菜、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在齋戒過後,各色人等都要沐浴、更衣,一切嘈雜活動都要停止。人們要靜心祛除俗氣雜念,待身體和內心都乾淨之後,才能舉辦祭祀大禮。由此可見,在西周,沐浴已經成為了祭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可以說,此時的沐浴,它已經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洗澡淨身。這種形式的沐浴,不但潔淨了身體,更重要的是潔淨了靈魂,讓人的身體和靈魂達到一種純潔與安寧。

“洗澡”和“沐浴”是一回事嗎?其實,我們現代人都弄錯了

除此之外,諸侯在朝見天子之前,也必須進行沐浴。西周的天子會賜給朝見之人一塊用來齋戒沐浴的封邑,被稱為“湯沐邑”。在沐浴之後才能朝見天子,這樣不僅讓朝見之人倍感尊重,也是一種讓人摒棄過去,開啟美好未來的儀式。看來,這種沐浴,已經成為了開啟人生新篇章的儀式了,絲毫不亞於現在國家的頒獎典禮。

在西周時期,沐浴還有另外一層非常重要的意義,那就是:“沐浴”與“孝道”有關。這主要體現在普通百姓的家庭之中,如果,家中有長輩或老人,那麼,晚輩就要服侍長輩沐浴。沐浴的形式也很有講究,要三天為長輩燒一次熱水洗頭,五天服侍長輩洗一次熱水澡。而洗澡之後,用來擦拭身體的毛巾也要分開:

一種細紋路的毛巾用來擦拭上半身;

一種粗紋路的毛巾用來擦拭下半身。

更有甚者,擦拭上、下半身的毛巾都不能混雜用,也不能放在一起。即使在一家之中,男人和女人用的沐浴澡盆也要分開;即使是夫妻也不能一同沐浴... ...可見,在普通百姓家中,沐浴都是如此講究之事,更別說是西周時期的王公貴族了。

“洗澡”和“沐浴”是一回事嗎?其實,我們現代人都弄錯了

到了春秋時期,我國人民已開始使用專門的設備來沐浴了。南朝梁簡文帝蕭綱曾著有《沐浴經》三卷,這是我國至今發現的最早研究洗澡的專著。

到了漢朝時期,沐浴雖然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俗,但是,卻沒有之前那麼莊嚴和古板了。據史書記載:漢朝的官員,平日都在朝廷當差,根本沒有時間講究沐浴。但漢朝的皇帝為了傳承傳統的沐浴習俗,就特意為官員設立“沐浴假期”,每五天回家沐浴一次,俗稱“休浴”。

漢朝設定這樣的假期,不僅可以讓官員回家休整,還可以利用這個假期與家人團聚,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久而久之,這種假期隨著時間的演變,就成了現在的“五天工作制”。漢朝時期,沐浴不僅在官員之中有了變化,在普通百姓之中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在節日中,百姓會把一些好玩的活動,加入到沐浴的習俗之中。比如:郊遊踏青、流觴曲水、拔河踢球等等,使西周流傳的“沐浴”一下子變得平易近人起來。

“洗澡”和“沐浴”是一回事嗎?其實,我們現代人都弄錯了

據史書記載,公元334年,東晉石虎在鄴城蓋了“龍溫池”,這是我國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白居易《長恨歌》

到了唐朝,沐浴才發展到了一個鼎盛的時期,唐玄宗就為心愛的妃子楊玉環,修建了一個相當奢華的華清池。可以說,在唐朝,下到黎明百姓,上到皇宮貴族,都將沐浴作為了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一時間,更是掀起了沐浴之風。而在這時,也出現了最早的“沐浴液”,主要是由各種芳香之物和花草組合而成。

“洗澡”和“沐浴”是一回事嗎?其實,我們現代人都弄錯了

到了宋代,隨著商業的繁榮,營業性的公共浴室應運而生。宋代吳曾的《能改齋漫錄》中,有“公所在浴處,必掛壺於門”的記載,說明宋代的公共浴室還掛有招徠顧客的標誌。非但如此,當時已出現了代客擦背的專職服務人員,他們很受洗澡人的歡迎。

看來,古人沐浴可真是不一般。與古人比起來,現代人在下班回家之後,隨便對著花灑衝一衝就完事的沐浴,可就顯得簡單多了。

【《說文解字》、《禮記·內則》、《漢官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