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嘉平六年(254)九月,司马师上奏郭太后,要求废除魏帝曹芳,司马师的这份奏表联合了朝廷中的公卿一起签名,包括司马师本人在内一共46人,原文如下:

守尚书令太尉长社侯臣孚、大将军武阳侯臣师、司徒万岁亭侯臣柔、司空文阳亭侯臣冲、行征西安东将军新城侯臣昭、光禄大夫关内侯臣邕、太常臣晏、卫尉昌邑侯臣伟、太仆臣嶷、廷尉定陵侯臣繁、大鸿胪臣芝、大司农臣祥、少府臣裦、永宁卫尉臣祯、太仆臣闳、大长秋臣模、司隶校尉颍昌侯臣曾、河南尹兰陵侯臣肃、城门校尉臣虑、中护军永安亭侯臣望、武卫将军安寿亭侯臣演、中坚将军平原侯臣德、中垒将军昌武亭侯臣廙、屯骑校尉关内侯臣陔、步兵校尉临晋侯臣建、射声校尉安阳乡侯臣温、越骑校尉睢阳侯臣初、长水校尉关内侯臣超、侍中臣小同、臣顗、臣酆、博平侯臣表、侍中中书监安阳亭侯臣诞、散骑常侍臣瑰、臣仪、关内侯臣芝、尚书仆射光禄大夫高乐亭侯臣毓、尚书关内侯臣观、臣嘏、长合乡侯臣亮、臣赞、臣骞、中书令臣康、御史中丞臣钤、博士臣范、臣峻。

从这串长长的名单中,足以看出司马家族已经权倾朝野。本文就从废曹芳表上的签名来分析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司马师

这份表上排在第一的并非司马师本人,而是其叔父司马孚。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得力助手,在和曹爽斗争时司马孚担任着尚书令的要职,并在高平陵之变里立下大功。司马师上台后爆发的合肥新城之战里,也是司马孚率领大军救援,论地位和功绩司马孚都是当朝第一人。司马师必须让司马孚来带这个头,但他也没有能量逼司马孚来带头,足见司马孚是主动签名废帝。在曹家和司马家的斗争中,司马孚可谓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了自家人这边。

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司马孚

排在第二位和第五位的分别是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这两位不用多做介绍,排在他俩之间的是司徒高柔和司空郑冲。这两位是曹魏老臣,高柔在曹操平河北时就仕官其账下,已经有五十年的资历,其出任三公的时间比司马孚更早。高平陵之变时高柔作为曹魏老臣的代表支持司马懿,并占领曹爽的军营,为政变成功立下大功,他排在第三毫无疑问。郑冲和高柔又有不同,他除了年资较高,还是当代著名学者。高柔在魏晋禅代前夕去世,享年九十,郑冲活到了西晋时期,在开国八公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司马孚。

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高柔

第六的光禄大夫孙邕也是才干和学识兼备之人,曾受曹丕赏识,但记载简略。第七的太常晏疑有误,根据其他记载,此人应该是太常任昊,他的家族在西晋时期成为名门望族,其子任恺是贾充的政敌,孙子任罕也官至九卿,但其后便没有记载,可能是在西晋灭亡后没落。

第八的卫尉伟即满伟,开国功臣满宠之子。第十的廷尉繁应该是钟毓,开国功臣钟繇之子。和前面的一堆老臣不同,这两位和司马师一样都是曹魏的顶级官二代,但满伟家族由于在淮南三叛和曹髦起事时表现得瞻前顾后,引起司马昭的极度不满,因而不如钟毓家族受重用,记载也更少。

第九的太仆嶷和第四十六的博士峻应该是庾嶷和庾峻,他们二人成为了颍川庾氏崛起的代表。庾嶷的弟弟庾遁虽然没有出现在这份名单当中,但其后世极为显赫,庾遁之子庾纯和任恺关系良好,也是贾充的政敌,官至侍中、河南尹,庾纯的孙子庾亮成为东晋执政者,官至太尉、郡公,庾氏也成为东晋的四大门阀之一。

第十一的大鸿胪芝和第十四的永宁卫尉祯分别为鲁芝和何桢。鲁芝文武双全且为人忠义,曾随郭淮、曹真、司马懿抵抗诸葛亮北伐,后又被曹爽征辟,何桢则文采出众,两人都在魏末晋初出任高官。

第十二的大司农祥,第十三的少府臣裦,第十六的司隶校尉曾和第十八的河南尹肃分别是王祥、郑袤、何曾、王肃。这四人都出身自东汉以来的名门,其中后三人分别是曹魏开国功臣郑浑、何夔、王朗之子,王肃还是司马昭的岳父,司马一族势必要借助他们的家族名望。王祥在西晋的开国八公中排名第三,琅琊王氏也成为东晋的四大门阀之首,何曾在西晋开国八公中排名第四,郑袤在西晋官至司空,只有王肃没有活到西晋建国。王祥和何曾能后来居上,超过鲁芝和何桢,足见魏晋时期选拔高官时对家门的看重。

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王祥

第十五的太仆闳疑是张阁,记载极少。第十六的大长秋模和第十九的城门校尉臣虑姓名不详,事迹不明。

第二十的中护军望为司马望,是司马孚的儿子,司马师的堂兄,后来出继了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一支。司马望是司马师兄弟的重要帮手,在魏末晋初年间多次担任外镇,和姜维、施绩、丁奉等名将先后交战,在西晋开国八公中排名第五。第三十四的散骑常侍瑰为司马瑰,是司马望的弟弟,也是司马孚的儿子。

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司马望

第二十一的武卫将军演和第二十七的越骑校尉初可能是曹纯之子曹演和曹仁之子曹初。第二十二的中坚将军德和第二十六的射声校尉温分别是甄德和甄温,有关中山甄氏在曹魏的实力,之前曾经有发文介绍 。第二十五的步兵校尉建和第三十六的散骑常侍芝分别是郭建和郭芝,是郭太后的亲族,以上人员全部是曹魏的宗室和外戚,除郭芝外都是禁军将领,此时却站在了司马师一方,郭芝甚至亲自去逼郭太后交出玺绶。第二十三的中垒将军廙稍有争议,一种说法认为是荀彧之孙荀霬,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司马朗之子司马遗,二说各有其道理,由于缺乏详细资料因而难以判别。

第二十四的屯骑校尉陔为武陔,其父武周曾是张辽的护军,后来官至卫尉、光禄大夫,武陔在西晋初年官至尚书左仆射、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第二十九的长水校尉超姓名和事迹不详。

第二十九到三十二的侍中小同、顗、酆、表,分别是郑小同、荀顗、赵酆、华表。郑小同是东汉末年大儒郑玄之孙,郑玄是东汉末年首屈一指的学者,但郑小同并非司马师兄弟的死党,最后因为被司马昭怀疑其偷看机密文件而遭到毒杀。荀顗是荀彧之子,后成为司马昭的得力干将,在西晋开国八公里排名第六,荀顗能超过一群前辈达到这个地位,除了其家门和才干出众,还在于他为司马昭父子的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赵酆则是赵咨的儿子,司马家和赵家是同乡加世交,赵咨父子原本在曹魏朝廷并不显达,在司马家得势后才跟着鸡犬升天,赵酆在西晋初年官至骠骑将军、郡公。华表是曹魏开国功臣华歆之子,他在曹魏末年并未能坚决站到司马家一方,而是称病自请免官以避祸,因而在西晋初年虽官至太常,但未能成为三公。

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荀顗

第三十三的侍中中书监诞可能是韦诞,曹魏著名书法家,是被马超杀害的凉州刺史韦康的弟弟,但另有记载称韦诞在前一年已经去世,因而颇有争议。同样具有争议的还有第三十五的散骑常侍仪,有学者根据官职怀疑是王裒之父王仪,但晋书中记载王仪在前一年的东关之战后被司马昭所杀,于是又怀疑晋书记载有误,所以这一位的身份也有争议。

第三十七的尚书仆射光禄大夫毓为卢毓,其父是东汉名臣同时也是刘备和公孙瓒老师的卢植。卢毓深受曹叡赏识,其在位期间任命卢毓为吏部尚书,负责官员选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任命卢毓为司隶校尉,负责审理曹爽的案件。卢毓晚年官至三公,其子孙在西晋时期官运亨通,涿郡卢氏在南北朝时期仍是高门。

第三十八到第四十四的尚书观、嘏、亮、赞、骞、中书令康、御史中丞钤分别是王观、傅嘏、袁亮、崔赞、陈骞、孟康、石鉴。王观是曹魏老臣,曾在高平陵之变时作为司马懿手下的得力干将占领曹爽的弟弟曹羲的军营,王观晚年官至三公。傅嘏是司马师的首席谋臣,曾多次为司马师出谋划策,司马师死后他还和钟会一起谋划奉司马昭为主。袁亮是大司农袁霸之子,崔赞记载较少,陈骞是司空陈矫之子,司马师兄弟的发小,后来出镇一方,并和骠骑将军石苞一起劝进司马炎称帝,两人分别成为西晋开国八公的第八和第七。孟康是一位学者,同时又是曹丕的郭皇后的外甥,明清时期有族谱称孟康是孟子的后人。石鉴和山涛是好友,他的活跃时间在西晋,其文武双全,任职经历十分丰富,在司马衷时期官至太尉。

司马氏集团在司马师时期的成型

傅嘏

第四十五的博士范姓名和事迹不详。

除以上人员外,同级别的官职里还有担任光禄勋、宗正、执金吾、将作大匠、中领军这五个职位的人没有出现在签名奏表里,我翻阅了各种资料也没有查到当时担任这五个官职的是哪些人,可能是正好空缺。当然也可以大胆猜测这几个官员因为反对司马师行废立而受到了处分,并在资料中被隐去,只是没有相关证据来证实。

从上面这串名单中可以看出,在司马师诛杀曹爽一党和司马师杀害张辑李丰夏侯玄等人后,朝廷任职的公卿已经基本倒向了司马家一方,没有什么有力的反抗势力。同时,这些人大都在西晋时官居高位,可以证明司马家族的势力已经基本固定成型,司马昭和司马炎都是基本沿用了司马师留下的这套班子。

在司马师行废立之前,在对待魏帝的态度上颇为微妙的陈泰和许允都先后被调离了朝廷,如果他们在朝廷任职,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此外,像钟会、贾充等人此时在司马师的阵营中地位还比较低,没有资格在表上签名,他们的崛起在司马昭时期。而羊祜杜预等人此时还未投入司马家族麾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