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的地方時和區時難分辨?看完全文就懂了

地方時和區時的內容,在初中和高中的教材中都有,但由於本身知識點有較高難度,且教材中安排的篇幅又不長,給教師的教、學生的學都帶來了一定的限制性。

而隨著地理高考的恢復,又因為這一類題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學科綜合能力等素質水平,因此顯得越來越重要。為此今天特意為大家準備了,有關地方時和區時的解題技巧。

1

經線和中央經線

因經度而不同的時刻,統稱為地方時。經度上的微小差別,都造成相應的地方時之差,因此使用起來很不方便。為此國際上採取了全世界統一的時區劃分和區時計時的辦法:全球共劃分成24個時區,各時區都以中央經線的地方時為本區的區時。因此,要弄懂地方時和區時,首先得弄懂經線和中央經線的關係和轉化。

地理中的地方時和區時難分辨?看完全文就懂了

中央經線的度數是15°的整數倍,而該時區就是以這個整數來命名的,如60°E是東4區的中央經線,0°是零時區的中央經線;而那些不是15°整數倍的經線,到底位於哪個時區,就得由其經度除以15的餘數來決定:大於7.5就進,小於7.5則舍。如99°W,除以15得6餘9,表示99°W位於西7區;172°E除以15得11餘7,表示172°E位於東11區。同樣道理,北京的地方時是指其所在經度116°E的時刻,北京時間是指其所在時區東8區的區時,即中央經線120°E的地方時。

2

0點和12點線

0點和12點分別是夜半球和晝半球中間這條經線的地方時,因此有關晝夜長短的題型中,要巧妙地用好這兩個時間及所在經線。

地理中的地方時和區時難分辨?看完全文就懂了

如某地某天晝長為14小時,則意味著以正午12點為界,上下午各為7小時,就可推知該地該天是5點鐘日出,19點鐘日落。同樣道理,假如已知日出或日落時間,利用12點和0點分別是晝夜時間的中間性,可推知該地的晝夜長短情況。如已知3點日出,則可推知21點時日落,晝長為18小時,夜長為6小時等。

3

晨線和昏線

大家知道,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其中日出線是晨線,日落線是昏線。在許多題目中,都有晨昏線的出現,但裡面暗藏著一個條件,很多學生往往容易忽略。這就是赤道上是終年晝夜平分的地方,即終年是6點鐘日出,18點鐘日落。利用赤道上晨線和昏線的這個特點,就可計算出所要求的地方時和區時,以及晝夜長短等問題。

地理中的地方時和區時難分辨?看完全文就懂了

例如:2001年粵、豫兩省高考地理試卷中就有這樣的題目:圖中有兩條虛線,一條是晨昏線,另一條兩側大部分地區日期不同;若圖中的時間為7日和8日,則甲地時間為

:A.7日4時 B.8日8時 C.7日8時 D.8日4時

根據題意可知,圖中右邊虛線肯定是日界線(經過南北兩極),它的左側(東12區)是8日,右側(西12區)是7日;另一條虛線則是晨昏線。利用赤道上終年晝夜平分原理,得出在赤道上和晨昏線相交的這條經線的地方時是6點(假如是晨線)或18點(假如是昏線),而圖中兩條經線相隔為30°,即相差2小時,因而推知甲地的地方時是8日8時或20時,從選擇項中得出正確答案是B

4

日期的界限

日期的界線有兩條:一條是時間界線,即0點,它是隨著地球自轉而自東向西移動的日期分界線,是前一天結束和新一天開始的經線;另一條是空間界線,

即日界線,是人為統一規定的基本上沿180°經線為永久固定的日期變更線,它的西側(東12區)總比東測(西12區)的日期早一天。這兩條線絕大多數時候把地球分成兩個區域,也就是使地球上存在著兩個日期。除非這兩條日期界線重合,即當日界線上剛好為0點時,則全球剛好同一日期。

地理中的地方時和區時難分辨?看完全文就懂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