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為何被稱為“丹青”?

堵慊ZatS4627


許多漢語詞彙經過文化語境的演變,其意思變得相當豐富,“丹青”一詞恰恰就是如此。

以現在的含義來看,“丹青”專指繪畫,經常出現在書面語言中,人們形容擅長國畫的人時,會說“工於丹青”,把國畫造詣高的畫家,如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師級國畫家,常說成是丹青妙手,並且是一個尊稱,含有景仰之意。

“丹青”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秋官·職金》裡: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

本意是指紅色的丹砂和青色的青雘兩種天然礦石顏料,因為國畫剛在我國誕生時,人們對色彩、技法還沒有什麼概念,只是簡單地描繪眼睛所看到的物象,描繪完,為了增加裝飾效果,就從大自然中撿來很常見的丹砂和青雘礦石,研磨成細粉作為繪畫的顏料,久而久之,“丹青”一詞就指代繪畫顏料。

後來,人們逐漸發現了許多五顏六色的天然礦石,經過加工後,並應用在國畫裡,逐步讓國畫顏料和色彩構成豐富起來,畫出的畫也更加漂亮美觀,但畫家的勞動成本在無形中增加了不少。

在畫畫前,畫家要考慮許多問題,比如,怎麼勾線,怎麼構圖,怎麼填色,怎麼提煉作品的意境,等等,畫畫過程變得更加複雜。

為了畫出滿意的作品,畫家不得不拿出大量時間來琢磨,因此,“丹青”一詞在指向上,逐漸從繪畫顏料演變成作畫的過程,或者是作畫的人,跟現代的“畫家”、“藝術家”的意思相似,比如, 杜甫 在《丹青引贈曹將軍霸》詩裡說道: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唐宋之後,國畫迎來高速發展時期,各種技法趨於完善,畫畫的人越來越多,朝廷會專門開辦一些機構,如“翰林圖畫院”,來供養在畫畫上有一技之長的人,這些人有了專職稱呼,叫做“宮廷畫師”,不再用“丹青”來指代他們的身份。

也是在唐宋時期,“丹青”一詞成為國畫的書面用詞,被固定下來。


鴻鵠迎罡


古時候的“丹”是硃砂的意思,硃砂是一種紅色的礦石。古代的“丹”字在井中加了一橫,表示硃砂是從礦井中開採出來的礦物。古代的“青”字,下面表示從礦井裡開採出來的礦石,上面是一株剛從地裡生長出來的嫩苗。古人把這種礦石研磨成粉末,作為顏料使用,而這種顏料的顏色像嫩苗的顏色,所以“青”就是指嫩綠色的礦石,也指綠色。因為我國古代繪畫常用硃紅色和青色兩種顏色。丹青成為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的代稱。古人把畫家稱為丹青。


飄逸南山


這要從國畫的起源說起。在最初期,古人繪畫無論是工具還是技術都處於原始階段時。基本上繪畫都是毛筆蘸墨後繪出線條後再填上顏色的。而在早期古人顯然很難找到太豐富的顏料作為繪畫之用。比較有代表性色彩顏料的有硃砂、石青、雄黃、赭石等。其中又以硃砂(紅色)和石青(藍色)使用較多,人們就用丹青來表示繪畫。這種稱發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國畫被稱為“丹青”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稱呼。

歷史上有很多典籍將國畫稱為“丹青”如:

《漢書•蘇武傳》中“竹帛所載,丹青所畫。”

《晉書•顧愷之傳》中形容其“尤善丹青”


張誼


為便於大眾理解,簡言之。古人繪畫採用礦石和植物手工製作為顏料,且顏色很少,常用赭石或硃砂(紅色古人稱丹)和花青或三青(青)兩種顏色,古人高雅含蓄,不喜直呼其名,後來,就用丹青蓋指繪事。故,國畫被稱為“丹青。”


大有年藝術


硃砂(紅色),石青(青色),繪國畫用這兩種顏料。以兩種顏料名稱的第一字朱(丹代朱字均紅色),組成專用名詞:“丹青”,借指繪畫。(見現代漢語辭海丹青條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