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多少年前就可以發射人造衛星,為何至今生產不出合格的魚雷?

季大鴻


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發魚雷的國家目前只有9個,排名前後依次為美國、英國、意大利、日本、法國、中國、德國、瑞典、俄羅斯,掰掰手指頭都能數得過來,比世界上能夠製造原子彈和裝備航母的國家都少。印度雖然做為一個區域性大國,同樣不具備自主研發魚雷的能力。為什麼魚雷這種出現一百多年的武器研發起來就這麼難呢?

下圖為我國先進的“魚-10”重型魚雷定型之前的中船工業專家和軍代表正在研究問題解決方案,“魚-10”型魚雷的成功研發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具備現代先進魚雷研發生產能力的發展中國家。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指的“難”是針對現代先進的高速制導魚雷,而不是二戰時期那種直航魚雷,。以二戰時期德國最先進的潛艇用T-5A/B型魚雷為例,該型最大射程為8750碼(8000米),最大航速為22節(40.7公里/小時),推進方式為鉛-酸電池電動機驅動推進,引信為TZ5磁性引信,無制導功能;水面艦艇使用的T1型魚雷最大航程為14000米,最大航速為33節(61公里/小時),引信為須狀撞擊引信(即必須撞擊目標才會引爆的引信),推進方式為萘烷(十氫化萘)蒸汽推進。這類魚雷印度是能造的,客觀地講,就連朝鮮這樣的落後國家也能造。

▼下圖為二戰時期德國海軍裝備的T1型魚雷。

與現代先進魚雷相比,上述兩種魚雷的性能可謂是弱爆了。以我國魚-10型潛射重型魚雷為例:最大射程46000米,最大航速66節(120公里/小時),制導方式為光纖制導+聲吶成像,推進方式為HAP三組元推進劑(奧托燃料),發動機為閉環控制和無級變速的擺盤活塞發動機。相比之下可見現代魚雷的射程和命中率已經顛覆性了老式魚雷,這兩點就是現代先進魚雷研發的難點。現代先進魚雷是除了我國以外的其他發展中國家難以研發出來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魚雷研製的難點。

▼下圖為我國南海艦隊正在為攻擊核潛艇吊裝“魚-10”重型魚雷,圖片中的“魚-XX”即魚-10。

現代先進魚雷的推進技術和制導技術是發展中國家難以打破的高科技壁壘

第一、推進技術方面

在老式魚雷中推進系統的動力有兩種,即電動和熱動,電動適用於潛艇水下發射;熱動適用於水面艦艇在水面上發射,這兩種推進動力系統都各有一個致命缺點,即電動魚雷不能用於水面和空投,因為魚雷砸向水電時雷體內的電池組有被砸壞的風險;熱動力魚雷尾跡太明顯,因為不論是使用十氫化萘燃料還是過氧化氫燃料都會向水中排出大量廢氣產生氣泡,毫無隱蔽性可言。比如電影《獵殺U-571》中美、德雙方潛艇在水中互射魚雷時的情節就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即雙方所發射的魚雷都會產生一條由氣泡組成的長長的尾跡。

▼下圖為二戰時期的魚雷在航行時產生的明顯航跡,毫無隱蔽性可言。

為了解決魚雷的可靠性、隱蔽性、航速、航程、命中率等問題,美國人率先研發出以MK48-5型為代表的現代先進魚雷,該型魚雷採用奧托-II型燃料做為推進劑,發動機採用半閉環斜盤活塞發動機,使魚雷首次突破航程50公里、航速60節的大關;同時為了提高命中率,首次採用線導制導模式,使魚雷命中率從二戰乃至冷戰初期的15%~27%提高到現在的90%(雙發情況下可確保100%),只要被潛艇上的聲吶系統鎖定,目標的基本沒有逃脫的可能性。

▼下圖為打撈出水的俄羅斯海軍庫爾斯克號戰略核潛艇,它的沉沒原因是魚雷的過氧化氫燃料發生爆炸。至此以後再也沒有哪個國家敢裝備使用過氧化氫燃料的魚雷了,同時也促成俄羅斯拉下老臉向我國交換奧托燃料技術之事。

奧托-II型燃料是一種含丙二醉二硝酸醋、硝基二苯胺、癸二酸二的人工合成化合物,在半閉環或者閉環發動機中使用時基本不向外界排放廢氣,因此使用奧托-II燃料做為推進劑的魚雷是沒有尾跡的,隱蔽性極高(只有高速旋轉的螺旋槳不可避免地產生少許氣泡),電影《獵殺紅色十月》就有這類情節體現,即美蘇雙方發起魚雷戰時,美方的魚雷沒有尾跡,蘇聯的魚雷有尾跡。雖然大家都知道奧托-II然料的大致成分,但是具體配方在很長一段時間中卻只有美國一家掌握,英國在研發“劍魚”重型魚雷時所使用的奧托-II然料也是引進自美國(這裡又說明了一個情況,即英國不掌握奧托-II然料配比的核心技術)。其他能夠配比出奧托-II然料的國家除了我國以外,均達不到美國和英國的水平(別提俄羅斯,他們現在使用的奧托-II然料是用基洛級潛艇技術跟我國換的,在此之前他們只掌握過氧化氫技術,結果還把庫爾斯克號給炸了)。

▼下圖為疑似我國“魚-10”重型魚雷使用的奧托-II型燃料驅動的閉環控制和無級變速的擺盤活塞發動機諜照。

第二、制導技術方面

現代重型魚雷高達90%的命中率得益於聲吶成像技術的應用,如果有讀者對“聲吶成像技術”這一概念感到抽象,那麼完全可以通過想象醫院的B超來理解,B超能夠透過人體造影的原理就是聲吶回波。魚雷的聲吶成像裝置能夠在距離20~30公里左右開始對目標完成造影,然後鎖定擁有這個影像特徵的目標,確保命中。在聲吶成像技術發明實用之前,魚雷的聲吶鎖定容易被反魚雷誘餌彈所幹擾,反魚雷誘餌彈會在水中釋放一團黏糊糊的、綠油油的高反射物資,會使魚雷的聲吶誤判為目標,從而達到干擾魚雷的目的。而使用聲吶成像技術以後反魚雷誘餌彈就徹底失效了,因為那團黏糊糊的、綠油油的高反射物資不具備成像後的目標特徵。

▼下圖為採用聲吶成像技術的探測效果演示。

<strong>我國解決現代先進魚雷技術壁壘的辦法

我國對魚雷技術的研究歷程幾乎與共和國的成長是同步的,比導彈工業發展的還早。比如說魚-1型直航魚雷就仿製於國民黨海軍裝備的美國魚雷,隨後一邊靠仿製一邊靠研究研發出魚2、魚-3、魚-4等等系列魚雷,一直到現在列裝的魚-10和正在研發的魚-11、魚-12。在建國初期,我國曾要求蘇聯老大哥傳幫帶,助力我們自己的魚雷工業,但是蘇聯老大哥卻苦口婆心地勸導:魚雷工業是一種投入大、耗時長、見效慢、回報低的高費效比工程,與其費時費力自行研發,不如直接向友好的蘇聯引進更省事。

▼下圖為正在為“宋”級潛艇吊裝“魚-6”重型魚雷的我海軍官兵,魚-6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獨立自主”研發的重型魚雷,採用銀電池驅動電動機推進,性能遠遠遜色於先進的“魚-10”。

老一輩軍事工業科技工作者們是十分願意相信蘇聯老大哥的誠心勸導的,但是老話說得好: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我們在引進的同時始終沒有放棄自行研發的努力。也許是上蒼真的十分願意眷顧那些孜孜不倦的人們,上世紀70年代中美開始進入蜜月期時,在美國人的幫助下我們合成了第一批奧托-II型燃料,雖然性能不及美國人自用的好,但是好歹我們開始了“0”的突破。然而光有燃料可不行,因為我們沒有閉環發動機的技術,更沒有聲吶造影技術,相信這也是美國人敢於教我們合成奧托燃料的原因所在。到了90年代,我國的沿海漁民陸續從海里撈出多枚美製、日製魚雷和聲吶,通軍工人員的不懈努力的逆向研究和測繪下,我們終於掌握了閉環發動機和聲吶造影技術!這既是上天眷顧的結果,更是我國70年如一日對魚雷工業投入巨大精力的結果,因此我國跨入了能自主研發和生產現代先進魚雷國家行列,同時聲吶技術水平也得到了跨越式的提高。

▼下圖為正在向美國間諜船靠攏準備切割其拖曳陣列聲吶的我國漁船,自90年代鬱悶們發現向國家上繳從海中撈起的奇怪設備不但能得到比打魚利潤更高的獎金,而且還能得到獎狀以後,打撈美、日船艦的探測設備成為一門最來錢的生意,由於打撈的漁民太多競爭太激烈,有時候只能尾隨這些間諜船,待到他們釋放拖曳聲吶時就立即衝上去用漁網拖住並切割,帶回家上繳國家後得到的獎金比出一個月的海還來錢,萬般無耐之下美日只能在船上噴上“聲吶無銅,撈走無用”的漢字標語。

印度無法生產現代先進魚雷的原因

同為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印度目前已經掌握太空深空探測技術和探月技術,但是始終無法打破現代先進魚雷技術壁壘,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國家不重視;第二、沒有相應工業基礎。要知道我國當年可是有蘇聯老大哥手把手傳幫帶的情況下也沒有放棄自行發展的,然而印度卻不同,他們同樣意識到“百年海軍”是需要投入巨大資金才能建設起來的,所以認為海軍裝備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這就是印度連核潛艇都需要向俄羅斯租借的原因。試問,一個連戰略核反擊裝備都依靠租賃來解決的國家又怎麼會下定決心去費時費力地研發自己的魚雷呢?

▼下圖為印度向俄羅斯租賃的“阿庫拉”級核潛艇。

國家不重視,自然也就不可能擁有相關領域的工業積澱了,因此印度逐漸發展到連子彈都不願意自行研發的地步。但是在漫長的印、巴衝突中,印度開始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即通過採購和租賃根本不能滿足國防需求,必須發展自己的國防工!但是國防工業並非一蹴即成的的事,生產設備和材料可以從國外引進,人才和技術卻是用錢買不來的。舉個例子:印軍大量裝備從俄羅斯引進的T-72坦克,但是自己無法生產彈藥,於是自2006年開始花費20億美元從俄羅斯引進了“芒果”鋼芯尾翼穩定鋼芯穿甲彈的生產線(注意,不是鎢合金,而是鋼芯,鎢合金技術連老毛子自己都沒弄明白),但是由於材料和工人技能不過關,印度自行生產的“芒果”穿甲彈在發射時彈託與彈芯居然不會分離!無奈之下又花費重金聘請俄羅斯技工前來幫助生產才得以解決這個問題。

▼下圖為印度的穿甲彈生產線正在生產“芒果”鋼套鋼芯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由於工藝不過關,印度國防部只能繼續向俄羅斯引進7萬枚該型穿甲彈,以滿足未來40天的印巴衝突中坦克部隊做戰需求。

至於印度的火箭技術嘛~~~大家應該知道,火箭最傳統的燃料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發明煤油-氧氣液態燃料,這並不是什麼高科技,就連朝鮮也能研發。所以印度不論是火箭還是彈道導彈基本上全部採用液體燃料,這也是印度至今沒有裝備像我國的東風-26、東風-31A、東風-41等等遠程陸基機動彈道導彈的原因,更是沒有海上發射的“長征-11”固體燃料運載火箭的原因。

下圖為印度閱兵上展示的“烈火-5”中程彈道導彈,受燃料和控制技術的雙重製約,該型導彈的性能遠不及我國的東風-21。

當然,印度也能夠像我國那樣,通過提高國家層面的重視來發展自己包括魚雷技術在內的國防工業,但是萬里之行始於足下,以他們研發一款輕型戰機就需要耗時30年和研發一款主戰坦克就需要耗時40年的尿性來看,即便今日就開始立足於現代先進魚雷的研究,等到裝備時可能已經是2050以後的事了,屆時中美的垂直髮射魚雷早已廣泛列裝部隊,研發出來也沒有實際意義了。於是印度開始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即搞又搞不過別人,不搞自己又會被卡脖子和被敲竹槓,所以在魚雷工業上三哥只能表示:我太難了~~~

▼下圖為印度自行建造的S-20常規潛艇,該型潛艇的下水是比較尷尬的,因為沒有先進重型魚雷可以裝備,S-20只能繼續使用危險的俄羅斯過氧化氫魚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印度國防部只好以12億美元的價格向全世界招標98枚先進重型魚雷項目,又是靠買買買買來解決,平均每一枚近1100萬美元的單價,要知道我國中船工業在雲南每生產一枚魚-10的成本只不過300萬人民幣而已。


兵器知識譜


印度還不是真造不出來魚雷,只不過是高難度的不行

首先,印度不是造不出來魚雷,而是造不出來何種魚雷,印度現在短板是重型魚雷,也就是給印度核潛艇使用的重型魚雷,而印度輕型魚雷卻一枝獨秀,不僅僅滿足了印度海空軍的需求,甚至還出口到了國外:

比如在2019年8月,印度向緬甸交付了首批輕型魚雷。這筆買賣合同是在2017年簽署的,印度巴拉特公司為緬甸海軍提供首批魚雷正式交付。這款魚雷為印度首款自研國產輕型魚雷,是印度以意大利A-244魚雷為基礎,耗時近十年今終成大作。緬甸第一筆向印度購買魚雷的合同高達3790萬美元。

印度出口給緬甸的輕型魚雷射程約6公里,續航時長6分鐘。雖然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印度魚雷一般,但也算是出口了,這標誌著印度魚雷終於有了國產型號。不同於印度衛星、航天事業,印度基礎工業產品經常不行,比如輕型魚雷造出來了,重型魚雷造不出來。而全球來看,能造出來重型現代化魚雷的國家屈指可少,不超過9個。印度可以選擇的合作、購買重型魚雷的國家也很少,同時重型魚雷價格也十分昂貴,特別是國產化後。

這導致了印度潛艇部隊長期沒有重型魚雷,包括了核潛艇。而印度國內採購重型魚雷還出現了腐敗案,導致了印度在2014年計劃耗資2.68億美元希望購買的“黑鯊”意大利魚雷,出現了腐敗事件,沒有辦法印度只好暫停購買意大利魚雷,這一次印度在5年內不提了採購重型魚雷,目前印度正在與法國談判購買魚雷,而沒有魚雷導致了印度生產的鮋魚級潛艇,“殲敵者”號核潛艇都沒有魚雷使用。

以上內容僅為個人的一些簡單看法和資料整合,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討論和交流互動。如有轉載,煩請表明出處!

軍事天地


為什麼印度至今都生產不出合格的魚雷?因為從印度的角度出發,魚雷的技術難關可要比人造衛星難以攻克。很多人都覺得航天衛星是一種浩大的工程,既然印度都已經把衛星給發射上天了,那麼一枚小小的水下魚雷應該很容易研究出來才對,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印度之所以能夠攻克航天衛星的發射技術,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全國之力發展彈道導彈,捎帶腳就把運載火箭給攻克了。二是自身攻克不下來的技術難點,可以通過向國外購買獲得。雖然運載火箭上面的技術你想買就有人賣,但魚雷的技術你就是想買都買不到。

我們都知道魚雷的主要用戶多為潛艇,而潛艇的主要工作就是封鎖海峽,潛伏在大洋深處攻擊貨輪。像是這種能夠卡住它國命脈的武器技術,即便印度拿著錢也不會有人會賣,畢竟國際軍火市場的人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可如果印度想要自行攻克難關研製,那就更加的困難了。首先魚雷的推進技術,魚雷的制導技術,這些都需要印度從頭學起。可魚雷這種武器不像彈道導彈那麼重要,所以印度軍方不會將大量資金投在魚雷的研發上。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雖然外國不會向印度出售魚雷技術,但成品魚雷外國還是會賣的,在憑藉著造不如買的優良傳統,像是這種不是最重要的武備,花錢去買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其實這也是印度軍方的無奈,畢竟印度的武器研發能力有限。為了一款本身用量就不大的裝備,要用掉大量資金並付出幾十年的等待,最後研發的成品還不一定靠譜,對於印度軍方本身,的確還是購買更划算。


九品侍衛


印度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阿里亞巴塔‘’於1975年4月19日由蘇聯代為發射上天;1980年7月18日,印度的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場,印度使用自制的SLV-3型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自制的人造地球衛星。這顆被命名為“光明” (RS-1)的人造地球衛星,它是印度經過十年的努力而自行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在衛星領域,印度獲得了蘇聯、英國、美國的技術支持:蘇聯的運載火箭技術、英國手把手教導衛星建造流程、美國則提供全套的發射衛星管理制度……總而言之,印度的運載火箭核心部件和核心技術離不開蘇聯、衛星核心部件由英美提供——它的製造衛星能力當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魚雷,水下利器!至今為止,有能力製造它的國家是:俄羅斯、美國、中國、瑞典、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不過,能夠製造導彈的國家卻有幾十個:自研陸基戰術導彈滿天飛!魚雷卻只能被授權生產代表了嚴謹的技術門檻和高精尖的生產工藝!





研製、生產魚雷的魚雷強國們,它們首先要擁有魚雷螺旋槳葉的加工工藝:高精度數控機床從來都是國際上管制出口的商品!工業國家沒有雄厚的技術積累和研製基礎,根本無法生產加工螺旋槳葉的數控機床——英國已經喪失了生產數控精密機床的能力,它也同時失去了研製重型魚雷的能力!印度生產這種數控精密機床?為何它的組裝魚雷會斷線呢?

其次,研製、生產魚雷必須擁有良好的水聲測試裝備和專用模擬水池,建造材料、使用、測試和管理它們的標準也是魚雷強國們重點保密的技術:印度、印尼的魚雷只是擁有零部件組裝能力,法國和德國從來不會把魚雷的水聲測試數據和生產的關鍵工藝告訴它們!印度建造潰壩還要十幾年,如何建造度量衡、仿真度如此精準的魚雷測試水池?沒有專用水池,魚雷的聲學跟蹤特性如何測定、魚雷的聲學特性如何標校、魚雷制導系統如何在水聲物理場獲得模擬測試呢?

還有,魚雷定深器的核心就是稀有金屬鈹,這是排名世界第二輕的金屬。它被做成彈簧來進行魚雷壓力感應。強國們對它進行熱處理時,若是沒有進行好這一步,已經做好的彈簧就會變得鬆弛,或者失去原有彈性。這項魚雷壓力感應測試要耗費幾十公斤鈹,才最終試製成功——若是金屬材質選擇不好、熱處理工藝不到位,在長時間水下行進的惡劣環境下,魚雷將會“撐”不下去,這項技術當然不會轉讓給印度們!

世界進入美蘇爭霸的冷戰時期,聲學魚雷分為了自導魚雷和線導魚雷兩個主要分支。前者則使用了專用型號的水下計算機、它必須在高壓、高溫或強震環境下可靠工作,有效分析音源,它可以根據發射前錄入的數據進行比對和攻擊;而重型線導魚雷需要建立一套導線數據傳輸系統,可以通過潛艇上的艇載聲納定位敵方單位,隨後引導魚雷發動攻擊。在末端,魚雷可以切斷導線進行短距離自導、直航,或者直接在導線引導下撞擊目標。


技術革命發展至此,魚雷的研發就不再是單純的依靠電子元件生產設計、高精度加工能力了:線導魚雷和現代自導魚雷需要對潛艇聲納、魚雷導線和魚雷雷體進行系統整合!潛艇聲納不僅要發現敵方目標,還必須有效分辨出潛艇本身的螺旋槳噪音和魚雷的螺旋槳噪音。在引導過程中,聲納隨時可能受到艇體震動、外界水溫變化等影響,所以,需要專用船隻、潛艇進行長期的對海洋進行探測、檢測、水底環境測試!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和研究,才能開發、儲備、制訂一整套海洋環境數據庫,才能有效地開發出現代魚雷——因此,能夠製造重型線導魚雷的只有:美、中、俄、法—德而已!英國再次失去了重型線導魚雷的能力——它萎縮的海軍深洋船隊實在無法提供魚雷所需的數據!印度?它家的海洋探測船隊建設剛剛起步!哪來的海洋數據庫呢?

另外,涉及魚雷外殼的加工工藝、魚雷推進劑、魚雷制導系統、魚雷發動機、魚雷—導彈結合工藝(反潛導彈)……印度基本處於半空白狀態:既沒有國家願意出售,也沒有國家願意合作——魚雷研發屬於戰略資源,就連英國都要向美國、歐洲購買——美國寧願提供水下戰略核導彈也不願意援助英國恢復生產魚雷的工業能力。三哥研製魚雷?它還是好好搞懂‘’布拉莫斯‘’的核心技術吧。


熊style


能造現代魚雷的國家比能造航空發動機的國家還少,現代魚雷是個系統工程,想造你首先得掌握聲吶、尾流追蹤,自動控制,精密陀螺儀制造,大功率AIP發動機等一系列技術,能造出魚雷你首先就得擁有一整套的高端製造業。

如果你對這些技術還沒有太直觀的認識,我用比較通俗的話來給你說說,比如自動魚雷你這玩意不用接受任何信號(導彈還需要接受火控雷達裝訂的火控數據),它就能跟蹤敵軍艦船幾十公里並最終炸燬敵船,你說神不神奇。

基本上能造魚雷的國家,在自動機器人,AI技術,造船技術,火箭技術,都是世界一流水平,注意我說的是世界一流差點都不行。


開著皮卡打坦克


能造現代魚雷的國家比能造航空發動機的國家還少,現代魚雷是個系統工程,想造你首先得掌握聲吶、尾流追蹤,自動控制,精密陀螺儀制造,大功率AIP發動機等一系列技術,能造出魚雷你首先就得擁有一整套的高端製造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