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飄》:為何說媚蘭才是人生的贏家

每次讀米切爾所著的長篇小說《飄》時,所有的聚焦點都在思嘉一人身上,但多讀幾遍後發現,其實其貌不揚的媚蘭才是最大的人生贏家。

一 媚蘭的獨特魅力

媚蘭長的並不出眾,甚至像“一個躲在母親裙子裡玩耍的孩子”,但她言談舉止中包含著一種沉靜而動人的莊重美,最重要的是她是艾希禮喜愛並願意相伴一生的人,她也是左鄰右舍尊敬、欽佩的人,更是所有人的精神支柱,尤其是思嘉。

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媚蘭就是這樣的人,“她長得像泥土一樣簡單,但如麵包一樣可貴,春水一樣清澈”。

再讀《飄》:為何說媚蘭才是人生的贏家

媚蘭胸懷寬大,她有一雙睿智的眼睛,她能從別人身上發現連他們自己也不曾夢想的優良品質,就如文中所言:

“她常常只看見每個人最好的一面,並給以善意的評論。一個僕人無論怎樣愚蠢,她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彌補這一缺陷的忠誠與好心的因素;一個女孩子無論怎樣醜陋和討厭,她總會在她身上發現某種體型方面的優點,性格方面的高尚之處;一個男人無論怎樣不中用或令人討厭,她都要從他可能改變的角度而不是實際行為的角度來衡量他。“

媚蘭待人從不帶有色眼鏡,她甚至收留人人都避之不及的殺人犯阿奇,她的一言一行都讓周圍的人感到愜意自在,所以大家都喜歡媚蘭。甚至為了不冒犯媚蘭,大家強忍著不情願去拜訪思嘉。

由此可見,美貌雖然是一張無形的通行證,但最終征服人心的還是內心的美與善。而內心美就是媚蘭獨有的魅力

再讀《飄》:為何說媚蘭才是人生的贏家

二 為何說媚蘭是人生的贏家呢

01 媚蘭無需討好賣乖就能贏得人們的尊重

媚蘭長得嬌小平淡,但她深的人心,她比城裡任何人都有更多的女友和男友:艾希禮對媚蘭始終如一;左鄰右舍的太太和小姐們都喜歡媚蘭;就連傲慢自大的瑞德都尊敬她;而殺人犯阿奇更是隻服從媚蘭一個人,大家都以媚蘭為中心。

其實,媚蘭看似嬌小的身板但蘊藏著強大的力量和勇氣,平淡的容貌下透著智慧和才華。

南北戰爭爆發前,她和艾希禮在安定平和的十二橡樹一起看書,聽音樂,她們內心平靜,精神世界豐富多彩。

再讀《飄》:為何說媚蘭才是人生的贏家

戰爭爆發後,媚蘭從來沒有抱怨和退縮,而是迅速切換角色,義無反顧地加入有瘟疫的醫院做護理工作,在她妊娠期間毫不猶豫地收留傷員並整日的照顧他們,為了支援前線媚蘭甚至捐出了自己最珍貴的結婚戒指。

我們在媚蘭身上看到了“舍小我成大我的博愛精神,她讓在戰爭中苦苦掙扎的人們看到了一絲光亮和生存的希望,媚蘭所代表的愛國主義精神也是作者貫穿全文的主線。小說中的媚蘭不是一個平凡簡單的女人,她可以做到內心寧靜的享受愛情,更能在戰亂紛飛的生活中波瀾不驚,從容應對苦難。

再讀《飄》:為何說媚蘭才是人生的贏家

02 媚蘭是思嘉強大的精神支柱

雖然思嘉討厭嫉妒媚蘭,但她又羨慕渴望成為媚蘭那樣的女子。因為媚蘭的溫柔與無私正是思嘉的母親所具有的品性,當然母親也一直都期望思嘉能成為一個謙遜、和氣、心地純潔的大家閨秀。

但是恰恰相反,思嘉自私自利,爭強好勝。所以當她發現自己越來越背離母親的期望時,便無形中開始依賴媚蘭來提醒與彌補自己的不足,而媚蘭也做到了毫無條件的相信與支持她,直到兩人惺惺相惜。

美國心理學家巴克·溫霍爾德稱這種現象為“依賴共生關係”,研究表明依賴共生在成年人中的比例大約是98%。

成年人中的依賴共生關係是指兩個具有依賴心理的成人彼此之間建立聯繫,無意識的目的是完成生命早期的連接過程,這時候兩人之間就存在依賴共存。在這種關係中,雙方重新創造了一種類似於母子之間的共生關係。她們的依賴共生關係似乎是,試圖通過將兩個不完整的人組合在一起,創造一個共同的、完整的人。
再讀《飄》:為何說媚蘭才是人生的贏家

雖然媚蘭一家需要依靠思嘉的幫助與接濟來解決生活問題,但思嘉對媚蘭的依賴卻是深入靈魂,當費蘭克出事的時候,她希望媚蘭能安慰她,趕走她的恐懼;當她昏迷不醒時,她潛意識中渴望陪伴自己的人還是媚蘭,但直到媚蘭快要死的時候,她才看清楚這一切:

她一向依靠媚蘭,哪怕就在她依靠自己的時候,但是她以前並不清楚。現在媚蘭快死了,思嘉才知道,沒有她,自己是過不下去的。現在,她惦著腳尖向那個靜靜的身影走去,內心惶恐萬狀,她才知道媚蘭一向是她的劍和盾,是她的慰藉和力量啊!

依賴共生曾經被醫學界和治療領域的大多數人定義為一種可怕的疾病,但事實是依賴共生是一個文化和發展的問題,幾乎每個人都會在某個時刻有這樣的經歷,同時發展心理學家瑪格麗特·馬勒做了大量的研究發現:“那些成功完成依賴共生的基本發展過程的人不再依賴外界的人或事,她們可以接近別人而且不用害怕會迷失自我。需要幫助時,她們會直接向別人求助,從而有效地滿足自己的需要。最後,即使受到別人的批評,她們也能保持積極的自尊。”

再讀《飄》:為何說媚蘭才是人生的贏家

所以當媚蘭死後,思嘉看清了自己一直對媚蘭的依賴,同時她也走出了這段依賴共生關係,她不再迷茫無助,她明白了自己最愛的人是瑞德,即使遭到瑞德的拒絕時,她也沒有灰心,她確信自己能想到辦法解決所有的問題。

三 媚蘭存在的意義

雖然思嘉自私自利,但她也是有頭腦的,如果整部小說沒有媚蘭的存在,那思嘉的結局又會如何呢?

從小說的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出思嘉對媚蘭的嫉妒和仇恨,她時常巴望媚蘭快點死,如果媚蘭死了艾希禮就會愛她,身邊的人也會喜歡她。

再讀《飄》:為何說媚蘭才是人生的贏家

就如《三國演義》中周瑜的感慨:“既生瑜何生亮”。但不同的是周瑜因嫉妒與不擇手段的爭鬥最終使自己英年早逝,而思嘉卻從嫉妒變成友愛,同時也從媚蘭身上學到了堅強與勇氣。

人無完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不足與缺點。思嘉自私、狹隘,但是媚蘭博愛、寬容。思嘉依靠媚蘭度過難關,媚蘭對思嘉的信賴與包容觸動了思嘉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無形中思嘉增長了智慧,也學會了寬以待人。

其實媚蘭就是思嘉的引路人,她幫助思嘉改掉了陋習,也成就了更好的思嘉。

戰爭或天災是冷酷無情的,但人情永遠是溫暖,不會輕易打敗的。不論何時何地,人情是最有力量,最珍貴的情感。俗話說的好:“人心換人心,黃土變成金。”

再讀《飄》:為何說媚蘭才是人生的贏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