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盗捕中国熊猫的美国女人下场如何?

小方说历史1990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中叶。1934年9月,有一位名叫哈克尼斯的美国探险家来到中国追逐自己的梦想——捕获一只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大熊猫回美国。然而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哈克尼斯到了中国不久后就因病去世,永远的留在了上海,连大熊猫的影子都没见到。



哈克尼斯的梦想

远在美国本土的露丝·哈克尼斯在听闻丈夫的噩耗后悲痛非常,决定只身前往中国完成丈夫的遗愿。大概是天意使然,露丝·哈克尼斯确实没有辜负此行,她的探险队经过在长江流域两年多的探索和查访,终于在四川汶川县找到了两只非常可爱的雄性大熊猫,其中一只已经成年,另一只是大熊猫幼崽。但是由于成年大熊猫捕获难度过高,最终露丝等人只捕获了一只熊猫幼崽回到了上海,并在不久之后偷偷带着这只大熊猫溜回了美国曼哈顿。


回到美国后,露丝刚开始还在一丝不苟的照顾着这只来自东方的神秘生物,并起名叫“苏琳”。但久而久之,露丝觉得有必要给大熊猫找一个雌性伴侣,从而在西方国家繁衍生息,所以将“苏琳”转让给了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

大熊猫第二次被盗出国

不过露丝没有想到的是,整个西方国家见过大熊猫的人都是屈指可数,更别说找一个雌性伴侣了,简直难如登天。感觉到事情难度后的露丝决定再一次回到中国寻找雌性大熊猫,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一次相对来说就简单了许多,在向导杨坤庭的帮助下,露丝误打误撞的将另一只雄性大熊猫“美美”带回了美国。


这一次之后,露丝再也没有来中国偷偷捕获过大熊猫。生活在美国的两只大熊猫也分别在1938年和1942年死去,其中“苏琳”就是因为误吞了竹子窒息而死,并被美国人解刨研究。5年后,孤独的露丝·哈克尼斯也离开了人世。

露丝能够成功带大熊猫出国的真正原因

其实露丝在当初能够两次顺利的将大熊猫带回美国,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当时中国的整体局势。1945年之前的中国,要么是军阀混战,要么是日寇侵犯,到处战火不断,国家当局连存亡问题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去操心大熊猫的生存问题了。虽然当时有一些专门保护大熊猫的自愿或国家机构,但在那样的形势下,很难提供有效的保护。这就是露丝·哈克尼斯能够顺利带活体大熊猫回美国的根本原因,而且这也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私人带活体大熊猫出国的事件。如今的大熊猫基地,已经是国家重点保护区域,想要带走大熊猫,无疑是痴人说梦了!


与狼共舞的历史和旅行


露丝·哈克尼斯是美国人,她以“继承亡夫遗志”为由于1936年来到中国上海,准备参加探险队打算活捉一只大熊猫回到美国。她在华人向导的帮助下组织了一支小型探险队,在四川的崇山峻岭中寻找熊猫。
1936年11月9日,露丝一行人终于在一棵枯树里发现一只几个月大的大熊猫幼崽。由于之前没有人有养活熊猫的经验,露丝凭推测用奶瓶喂养这只熊猫。她认为这只幼崽是雌性的,并取了名字“苏琳”。露丝把熊猫带回驻地,并亲自给它按摸肚皮消化牛奶。露丝没有孩子,便把一腔热情放在了这只熊猫身上。如果熊猫有不舒服,她就找来儿科大夫给熊猫看病。但是如何把熊猫从上海带回美国是个难题,因为当时的民国政府已经有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当时的码头禁止任何人带活着的动物离境,除非是政府特批。
可后来一些美国高层机关人员顶住了中方压力,坚持向露丝发放必要的许可证。愤怒的中国官员只能被迫同意露丝带走熊猫。
露丝将熊猫放进篮子盖上布,以托运小狗的名义把熊猫带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回到美国后,露丝立刻成了明星。她穿着漂亮的衣服,抱着偷来的熊猫在敞篷车上让夹道让好奇的美国人围观。由于美国人都是第一次一看到活的熊猫,舆论随即沸腾。《时代周刊》称露丝偷来的熊猫是具有巨大意义的科学发现。
露丝把熊猫苏琳送到了芝加哥动物园,每天向公众展览两个小时。动物园随之宾客盈门,甚至著名盲人女作家也专程前来期待亲手抚摸一下苏琳。随之而来的商业利益不言而喻,动物园收入直线上升,露丝成了公众仰慕的对象。很多玩具公司推出熊猫公仔,还以熊猫命名了很多新产品。甚至连熊猫的写真集都十分畅销。露丝和熊猫合影时的穿戴都被竞相模仿,她的熊猫被芝加哥动物园花了八千美元的天价(在当时)购买,并怂恿露丝如果能搞到一只能和苏琳配对的雄性大熊猫,那他们给予的报酬会十分可观。
露丝竭力想把自己与偷猎者区分开来,但同时她还在享受熊猫给她带来的利益。后来露丝以给苏琳找一个小伙伴的名义再次踏上中国国土,准备再偷捕一只雄性熊猫。
后来露丝也确实捕到了一只成年雄性大熊猫。但是它远不像当初是幼崽的苏琳那么听话。这只熊猫进了笼子之后就开始绝食,很快就死了。这给露丝的打击很大,因为这是她第一次目睹熊猫死亡,更糟的是,此时在芝加哥动物园的苏琳也死了。
当时的人们对熊猫了解很少,美国人用煮熟的胡萝卜和白菜喂养熊猫,尽管这遭到露丝的反对,但无济于事。苏琳死后被做成标本,但是这时科学家才惊讶的发现苏琳是一只雄性熊猫。
在其他盗猎者的熊猫竞争下,露丝很想重新捕猎熊猫东山再起。在她捉住一只成年熊猫加一只幼崽后,她想用宋美龄的名字命名那只幼崽。但是露丝在中国已经不受欢迎,命名之事被宋美龄本人大家谴责。后来露丝的合伙人打死了逃跑的成年熊猫,这使得露丝大为震惊。在经过一系列的心灵蜕变后,露丝把幼崽熊猫送回了四川捕到它的地方并放生。
苏琳在失去熊猫后也没了名利,她在贫病交加中孤独去世。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1929年,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2个儿子,组织探险队在中国打死一个熊猫,带回美国后做成标本,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也是名利双收。


小罗斯福的成功,刺激了更多人捕捉一只活熊猫的愿望,其中就包括著名探险家哈克尼斯。

1934年9月,哈克尼斯告别新婚仅两周的妻子露丝,单身一人来到中国。不幸的是,哈克尼斯探险工作还没怎么开始,就染病了,并于一年后死在上海。

露丝很伤心,她决定继续完成丈夫的遗愿。露丝到上海后找到丈夫生前好友,前驻美外交官杨帝泽。在他的安排下,杨的妻子及弟弟杨昆廷,加入了露丝组织的探险队。

露丝一行选择走水路前往四川汶川。两个月的枯燥航行,让杨昆廷和露丝勾搭到一起。由此可见露丝继承丈夫遗愿是假,为名利才是真。


不过杨昆廷到了目的地后,就不再搭理露丝,因为这个女人爱喝酒又抽大烟,实在不合口。

探险队在丛林里寻找多日一无所获,有一天好不容易发现一只大熊猫,捕捉时还被它逃掉了。正当大家很失望时,意外发现了一只才出生10天左右的熊猫幼崽。

露丝当时以为熊猫是个“小女孩”,所以为感谢杨帝泽,就以他妻子“苏琳”作为熊猫的名字。

露丝到了上海后,她捕捉到小熊猫的消息迅速传来,连美国的报纸都刊登了他们的故事。

由于当时民国政府已明令禁止捕捉珍稀动物,为了安全起见,露丝决定将“苏琳”偷运回国。露丝花了点钱,以“哈巴狗”的名义,搞到了动物出境许可证。


1936年12月18日,带着“苏琳”凯旋而归的露丝,收到了美国民众的热烈欢迎。回到纽约后,人们还为她举报盛大的晚宴。

不久,有几家动物园前来洽谈收购“苏琳”,最终芝加哥动物园以8750美元成交。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没多少,但在1936年,相当于美国企业中层员工7年的收入。

芝加哥动物园虽然花费不少,但很短的时间就收回了成本。因为“苏琳”太受欢迎,仅公开展示首日,前来参观的观众就高达5万人。

全国各地的美国人才四面八方赶来,就为一睹绝世珍宝的风采,就连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也千里迢迢赶到芝加哥,只为摸一摸它。

露丝平常抽大烟,开支很大。这次尝到了甜头,她决定再大捞一笔。1937年,露丝又到中国偷猎了一头熊猫,并取名为“美美”。


不过不幸的是,受当时养护经验及条件的限制,两头熊猫仅几年时间先后去世了。1938年,“苏琳”误食一根棍子,不治身亡。1942年,“美美”病故。

虽然两只熊猫为露丝带来了不菲的收益,但她的开支太大了,生活逐渐艰难。

不过露丝的脑子还比较灵活,正当她钱快花完时,她再次蹭了一把“熊猫热”,写了一本《夫人与熊猫》的畅销书,挣了一大笔稿费。

1947年,露丝在匹兹堡一家酒店病故,年仅47岁。后来美国人为了纪念她的事迹,在她的墓碑刻上“熊猫夫人露丝·哈克尼斯”。



花木童说史


也得亏了这个人偷的早,要是现在想碰到熊猫,都不可能碰得到。这件事情发生在上世纪初,一个美国女人从中国偷走了一只活的大熊猫。

在19世纪的世纪末,一位法国的传教士从中国带走一张熊猫皮。回到巴黎之后,请人把熊猫皮做成了标本,放在了巴黎的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熊猫标本一经展开之后,立刻吸引了大量的观众来观看,很多人甚至能以合照为荣。这股熊猫热席卷整个西方国家,所以很多人都想去见一次活的大熊猫。

1929年的时候,一对美国的兄弟,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他们花钱组建了一支探险队伍,来到了中国的川藏交界地。然而找了三个多月时间,才看到一只熊猫。

当时他们追寻了整整一个星期,由于熊猫的野性比较足,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带走的时候,于是开枪将这只大熊猫射杀。杀死大熊猫之后,他们将大熊猫的皮剥了下来。

随后这支队伍回到美国之后,将大熊猫的熊猫皮制成了标本,放在了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而这两兄弟也一时间成为了热门。不过相对于标本来说,很多人还是想见到活的大熊猫。


因此从这之后,陆陆续续的有十几支队伍来到中国,想一睹大熊猫的风采。其中有一个名叫哈克尼斯的美国人,靠着一股激情来到了中国。但是一年半之后还没找到大熊猫的踪影,便因为食道癌去世。

听到这个噩耗的妻子露丝痛苦万分,发誓要为丈夫完成遗愿,于是只身一人来到中国。找了丈夫在中国的朋友杨帝霖,希望他可以担当导游。

还别说经过两个月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只野生的大熊猫。这只野生大熊猫,当时刚刚生了一个小熊猫。露丝找到的时候,大熊猫出去觅食了,所以她就趁机抱走了小熊猫。

随后她给这个小熊猫起名叫做苏琳,每天小心翼翼的对他进行照顾。而美国人抓到大熊猫的消息也传回了美国,很多人都希望他能把这头大熊猫带回去。

不过想要带出一只大熊猫出境其实并不简单,虽然别看当时清政府腐败,但是这一点卡的还是比较严。后来他托人办了一张动物出境许可证,把大熊猫伪装成宠物狗,就这样顺利的混了出去。


1936年的12月18日,露丝带着苏琳乘坐豪华客轮来到美国。在她还没有抵达港口的时候,就已经有几百个人在这里欢迎。到了美国之后,一家动物园开价2万,想要买下这只大熊猫。

不过她并没有选择这家动物园,而是选择了芝加哥的一处动物园,虽然这处动物园只出了1万美金。但是却承诺给露丝,以后只要她继续去找大熊猫,路上的钱全部由他们来承担。

这种大熊猫一经展出,只是三个月时间,就超过了325,000人前来观看。有一些比较有商业嗅觉的商人,还做了很多熊猫的周边。而这位露丝夫人,也做到了名利双收。

1937年的8月11日,露丝准备再次来到中国寻找大熊猫。在4个月之后,她又从当地的一个猎人手上,买下了一只大熊猫美美。然后在1938年带回美国,卖给了芝加哥的一家动物园。

随后在中国的露丝,又捉到一只成年的雄性大熊猫,和一只幼年熊猫。但是因为成年的雄性大熊猫反应太过激烈,最后被打死。然而大熊猫的死让露丝愧疚无比,偷偷的把那只刚捕捉到幼年熊猫放生。
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愿意参加类似捕捉大熊猫的活动,回到美国之后写了一本名叫《夫人和熊猫》的畅销书。一直到1947年,露丝因为心脏病去世。她的墓碑上刻的是熊猫夫人露丝·哈克尼斯。


史之策


在西方人没有见到过大熊猫活体的时候,觉得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这种吃竹子,拍不出彩色照片的动物。


甚至当19世纪末,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展出一张熊猫皮做的标本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设计师的恶搞,属于把动物皮毛染黑和染白拼接起来的。

但是到了1929年,一对美国的兄弟把熊猫皮带回了美国,并做成了标本在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展览的时候,却突然激起了整个社会的狂欢。

他们被多次邀请去讲述自己在中国的川藏交界地,如何跋山涉水,才艰难找到了这只猫熊(没写错,就是猫熊,以前也一直叫猫熊,现在台湾还这么叫)?他们是如何开枪猎杀的这只猫熊?是怎么剥的皮,艰难地带回?


于是要见到大熊猫的活体,成了这个被经济危机席卷的美国民众的G点。

这段时间,从美国出发到中国去寻找大熊猫的队伍,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几百人,其中便有一个叫哈克尼斯的人,他在中国的川藏交界处寻觅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最终一无所获。然而由于长久的风餐露宿,死于食道癌。

他做服装设计师的妻子露丝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只身来到中国,在他丈夫哈克尼斯曾经的向导及好友杨帝霖的帮助下,只经历了两个月的时间,便在汶川县境内找到了一只雌性野生大熊猫和一只幼体熊猫。在她的书中,她曾经写到,“在空旷的山林里,她听到了一声类似婴儿的叫声,那是她从未听过的声音。”但是这么好听的声音,并没有阻止这位一心完成丈夫遗愿的女人,趁着雌性大熊猫出去觅食的机会,她就趁机抱走了幼体熊猫。这个时候,她根本没有顾及熊猫妈妈回来之后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会怎样。


此刻露丝唯一焦虑的是如何把这只幼体熊猫带回美国。

因为他尚未到达上海的时候,就已经轰动了整个世界,当时包括上海的报纸杂志都分成了两派,一个对其行为大肆赞扬,认为她是完成丈夫遗愿的楷模,但是也有声音质疑她的偷猎行为。但是很可惜那个时候,民国政府没有动物保护法。

1936年11月,到了上海之后,她把这只幼体熊猫像孩子一样裹着毯子抱在怀里,打算坐“俄罗斯女王号”轮船离开。上海海关还是在民意的压力之下,特别是当时的一些民国要人也发声,禁止将熊猫带出中国,所以还是截留住了露丝和幼体熊猫。


但是美国政府出面之后,露丝很快恢复了自由并带走了熊猫。国民政府的海关的记录是露丝带走的是“一只形状怪异的哈巴狗”。

当露丝带着幼体熊猫(露丝给它取名“苏琳”)抵达旧金山时,受到了美国的热烈欢迎,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用8000美元高价买下了“苏琳”,用于展出,3个月内有近32万人前来参观“苏琳”,连盲人作家海伦凯勒都以摸一摸“苏琳”为荣。

成熟完整的商业运作,使得露丝名利双收。结果美国民众呼吁“苏琳”单身太可怜了,希望露丝能够给“苏琳”找一个合适的伴侣。

带着荣誉和美国民众的希望,露丝再次踏上了去给“苏琳”寻找伴侣的路。结果这次比之前更加顺利,她如愿地为“苏琳”找到了伴侣“美美”。但是这一次,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除了更高的价格。因此“美美”并未如愿地成为“苏琳”的伴侣。


因此露丝又有理由再次踏上了去中国的猎取大熊猫的道路。1938年,在一次偷猎活动中,露丝的同伴打死了一只成年熊猫,这只熊猫的死,使得露丝永远地退出了这条道路。

因为熊猫的死,使得很多人站出来指责露丝和她的团队的猎杀行为。或许一开始的确她是为了完成丈夫的遗愿,但是这条路越走越远。很多野生熊猫因为她的偷猎成功,而成为牺牲品。甚至就连她最早偷到美国的“苏琳”也因为在动物园里长期接受展览,而痛苦死去。这使得露丝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且决定永远不再去盗猎熊猫了。

此后露丝靠《夫人与猫熊》这本书,再次掀起了轰动,她被美国民众称为“猫熊夫人”。然而很快就和过气网红一样,二战爆发,就没有人再记得这位“猫熊夫人”了。1947年,露丝病故于匹斯堡。




炒米视角


直到今天,中国大熊猫依然是全球公认的世界珍稀保护动物。哪怕是世界各个国家地区首脑出面,哭着喊着“借”来熊猫看一眼,那都是何其难。怎么还会有人敢公然从中国盗捕熊猫?上世纪30年代,有个美国女人真做到了。

而且,这位做了如此“高难度”行为的美国女人,在号称“自由博爱”的西方世界,非但没有遭到批评,还获得了无数追捧盛赞,甚至收获了荣誉称号“熊猫夫人”。如此奇葩,正是美国“探险家”兼“女作家”(tou lie fen zi ):露丝·哈克尼斯(下面简称露丝)。

在36岁以前,这位露丝女士,只是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普通的服装设计师,嫁给了一个喜欢探险(tou lie)的科学家哈尼克斯。当时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国熊猫“爆红”西方世界的年月。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一张熊猫皮,就惹得欧美观众纷至沓来。看一眼活的熊猫,更是多少西方人疯了似的愿望。瞅准其中“商机”的露丝丈夫尼哈克斯,也兴冲冲杀奔中国,本想逮一只熊猫回去,不料却在上海染了重病,竟然撒手人寰。

闻听丈夫死讯的露丝,也就果断放下了服装设计师工作,从1936年起宣称“继承丈夫的探险事业”,几乎倾家荡产拉起队伍来到中国,开始继续抓熊猫。

为什么如此执着?表面上的原因,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根子上说,却是熊猫的诱惑力太大了。露丝在信里就承认当时“见过大熊猫的百人不超过三人”。如果真能成功抓到一只活熊猫并待到美国,那从欧洲到美洲,多少人会为之疯狂。名利财富,都将滚滚而来。

不得不说,这个露丝,确是个极度执着的女人。

1936年10月20日,露丝率领的19人探险队从成都出发,由华裔向导杨昆廷指引,每天沿着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路穿行,瞪红了眼在四川大地搜索熊猫。整整两周时间,这支疯狂的探险队经历了无数次暴雨冰雹,每天在“爬上翻下的世界”里颠沛,还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终于在四川省汶川县境内,抓到了一只出生不到十天的雄性熊猫幼崽。欣喜若狂的露丝,将这只熊猫命名为“苏琳”(当时露丝弄错了熊猫性别)。

“美国女人捕获熊猫”的消息,瞬间轰动了全世界。当露丝带着“苏琳”来到上海,准备出境时,上海各大报纸也蜂拥而至,但愤怒的质疑声也随即扑来:你一个丧夫的美国女人,就可以随意捕捉盗猎珍稀保护动物吗?难道美国人就可以无视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公然盗猎,然后大摇大摆的把中国的珍稀动物带出境?

虽然当时上海境内,许多美国人办的刊物,以及收了美国人好处的刊物,都对露丝一行人大唱赞歌,但抨击声也越发响亮。装聋作哑的国民政府,也不得不出面了。1936年11月,本想乘坐“俄罗斯女王号”轮船离开的露丝,被南京国民政府官员拦了下来。抱着小熊猫的露丝,也一度被扣押在海关大楼。许多国民政府政要也纷纷发声,表示绝不让中国熊猫被带走。但关键时刻,美国政府出面了。

深知此时熊猫价值的美国政府,何尝不想利用这个机会?他们更深知国民政府的软弱本性。于是,经过一来二去的交涉,各大报纸也纷纷失声。露丝也奇迹般的恢复了自由,熊猫呢?国民政府的海关机关,特意将其登记成“一只形状怪异的哈巴狗”。就这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露丝走人了。

中国珍稀保护动物大熊猫,就以这样的方式被偷运了出去,漂洋过海来到了美国。

以偷猎的方式,盗走他国珍惜保护动物,美国人怎么看这事?那时美国人顾不上这个,他们都沉浸在获得熊猫的巨大喜悦里。露丝抵达旧金山时,码头上就挤满了欢迎的人群。美国报纸惊呼“这是具有头等价值的科学发现”。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用八千美元高价买下了熊猫“苏琳”,展出的前三个月,就有三十二万人来参观。就连感动过全球无数孩子的美国盲人励志女作家海伦凯勒,这次都公然给露丝们“站台”,就为摸一摸熊猫。

铤而走险的露丝,这下也如愿火了,不但有了大笔的钱,更是红遍了美国。次年,她再次来到中国,打着“帮苏琳找到伴侣”的名义,又偷猎了一只熊猫“美美”,也是卖到了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1938年,在一次偷猎活动中,露丝的同伴打死了一只成年熊猫,良心未泯的她悲痛欲绝,才决定结束这不光彩的行动。

这以后,露丝也曾靠写书为生,作品《夫人和熊猫》一度畅销西方,她也因此被称为“熊猫夫人”,还被西方许多媒体誉为“慈善”的代表。可这位“熊猫夫人”抓回来的熊猫“苏琳”,却在美国动物园里受尽了虐待,于1938年痛苦的死去。然后被制成了标本,至今还在展出。

在经过了一段走红后,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熊猫夫人”也终于渐渐被遗忘。人生最后几年的露丝,一直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直到1947年,病故在匹斯堡一所廉价旅馆里。

看过这个事件的全过程,有唏嘘有感慨,但相信也一定能看明白,面对这场偷猎事件,西方媒体的“双重标准”,究竟是怎样的厚脸皮。

同样能看明白的,还有国民政府在其中的软弱表现:那个落后挨打的时代,就连自家的熊猫,也是保不住啊!


我们爱历史


露丝·哈克尼斯是一名美国的时装设计师。她因为两次将大熊猫盗出中国而名噪一时,她也是第一个把活体大熊猫带出中国的西方人。

(露丝·哈克尼斯)

历史上对于露丝的评价褒贬不一。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露丝私自捕捉并转移国宝的行为,与盗猎者没有任何区别,她不配得到任何赞誉。不过,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露丝冒险从中国带回熊猫,满足了美国民众对于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们大开眼界。因此,她也被美国人称为“熊猫夫人”。

事实上,露丝只是个普通的美国女人,本来会平凡地过完一生。但后来一次意外,最终使她走上了盗猎熊猫的道路。

露丝的丈夫叫比尔·哈克尼斯,是一个狂热的冒险家。比尔不喜欢一般的打猎行动,他认为“真正的打猎,就是要把猎物活着带回来”。

1934年,在与露丝刚刚完婚两周之后,比尔便独自前往了中国。他打算将中国的大熊猫猎回美国去。

然而一年半过去了,比尔不仅没有寻到大熊猫,反而却突然病死在上海。

得知消息的露丝悲痛万分,为了完成丈夫未了的心愿,她独身一人来到中国。

抵达中国后,露丝很快组织了一支探险队。其中的成员,就包括著名华裔探险家杨帝泽。杨帝泽曾长年保持着人类登山的世界纪录,并且他还在1929年,追寻到了第一个完整的大熊猫标本。

在杨帝泽的帮助下,露丝一行人沿着长江溯流而上。两个月后,到达四川省汶川县。随后的日子里,众人开始在潮湿的竹林中苦苦搜索熊猫的踪迹,但始终一无所获。

也不知过了多久,探险队终于发现了一只成年大熊猫。由于缺少捕捉熊猫的经验,探险队的行动很快被大熊猫察觉。在经过一番围堵之后,大熊猫最终还是顺利逃走了。

就在露丝等人失望之时,竹林深处却突然传出了一阵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探险队顺着声音小心翼翼地前进。他们很快一个枯树洞中,发现了一只熊猫幼崽。

(憨态可鞠的熊猫)

这只幼崽体重很轻,看起来刚刚出生没多久。在经过简单辨认后,露丝认为这是一只雌性熊猫。为了表达对杨帝泽的感谢,露丝以杨帝泽妻子的名字,为熊猫取名叫“苏琳”。

露丝很快带着苏琳回到了上海。在这段期间,露丝像个母亲一样,一心一意地喂养苏琳。

随着露丝捕获熊猫的事迹流传得越来越广,当时的中国民众对这件事进行了强烈抗议,他们要求露丝将大熊猫送回四川去。

但由于一些政治上的原因,中国政府被迫给露丝颁发了动物出境许可证,证上填写的动物,是一只“形状奇特的哈巴狗”。

露丝将苏琳装到了一个柳条笼中,登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

回到美国后,露丝暂时将苏琳养在了自己曼哈顿公寓中。随着媒体的不断报道,越来越多的动物园开始与露丝联系,请求露丝将熊猫转让给他们。

露丝起初为苏琳标价2万美元,这个价格使得一些动物园望而却步。最终,露丝以8750美元的价格,将苏琳卖给了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

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芝加哥,只求能够看到苏琳一眼。这其中甚至包括只想摸一摸熊猫的著名盲人作家海伦·凯勒。

(杨昆廷和露丝)

不过,由于不适应美国气候,苏琳开始不断生病。为了能够可持续地发展,动物园希望露丝再一次前往中国,为苏琳寻找一个能孕育后代的伴侣。

露丝又一次来到中国。这一次,她的伙伴变成了杨帝泽的弟弟杨昆廷。在杨昆廷的帮助下,露丝再一次在四川抓捕了一只熊猫。不过露丝却颇感可惜,因为她认为这一次又抓到了一只雌性熊猫。

这只熊猫被露丝取名为“美美”。露丝以同样的手段将美美送回了美国。

但在这期间,苏琳却因为淘气,不小心吞下了一根棍子死去了。在解剖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苏琳其实是一只雄性熊猫。

来到美国的美美,同样没能生活太久,仅仅在几年之后,美美也因病死去了。在解剖时,人们同样发现,美美其实也是雄性。

在两只熊猫相继死去后,露丝也没有再去中国盗猎了。她将自己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取名叫《夫人和熊猫》。这本书成为了美国的畅销书,露丝也凭借这本书,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1947年,在美美死亡五年之后,年仅46岁的露丝,在匹兹堡一家旅店死去。


张生全精彩历史


大熊猫体态肥硕,头圆尾短,性情温顺,憨态可掬,特别是慢吞吞的内八字行走,煞是可爱,它是中国的特有种,主要栖息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属于中国的国宝。

中国对大熊猫的认识由来以久,古籍记载的貔、白罴、貔貅、貉都是指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为貘,可见当时是作为名贵药材用的。法国博物学家戴维是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大熊猫的外国人,1869年春天,戴维在四川宝兴科考时,发现一户人家挂着一张黑白相间的兽皮,主人告诉他,当地人叫这种动物为白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会伤人,博学的戴维异常激动,估计找到了的新种,这将填补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于是戴维花重金购得一只已死亡的大熊猫,将它制成标本后在法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大熊猫标本的展出,在西方学界引起了轰动,从此以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游猎家和动物标本采集者来到中国大熊猫产区,试图揭开大熊猫之谜并捕获这种珍奇动物的活体。



美国的威廉是个狂热的探险家,1936年,他和35岁的纽约女服装师露丝结婚,新婚两周后他就独自奔赴中国寻找大熊猫,然而他还没到大熊猫的产区,就病死在了上海,露丝接到死亡通知书后伤心欲绝,为了完成丈夫的遗志,她亲自来到了中国,她是约25岁的美籍华人杨昆延一起来的,她们先到上海后再乘小木船到的成都,然后进入汶川地界,两人在深山老林里开始了寻觅,有一天,杨昆延发现一棵大树有一个洞,手伸进去竟捉出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两人仔细一看,这个小家伙竟然是日思夜想的大熊猫,于是两人用杨昆延妻子的名字给它命名为“苏琳”,露丝带着“苏琳”返回成都,随即乘飞机到了上海。

当时的中国人对大熊猫的了解几乎为零,猎人是可以任意捕杀的,没有任何的保护措施和相应的规定,而西方人已在中国寻找了半个多世纪,他们知道这是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当露丝准备离境时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不过,那不是因为带有“苏琳”的辱,而是因为来时手续没办齐全,最后她采取的是行贿方式登上了回美国的轮船。露丝人还在太平洋航行时,越洋电报就传遍了美国,轮船在旧金山码头靠岸时,已有热心的市民为她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接着熊猫“苏琳”被送到许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最后经过激烈的竞争,芝加哥的动物园得到了“苏琳”,露丝获得了一万美元的丰厚报酬。


自从“苏琳”关进动物园后,露丝总是隔三差五地去看望,看到“苏琳”孤独地成长,露丝萌生了给“苏琳”找个伙伴的想法,她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动物园的大力支持,他们希望露丝能找一只雄性来,以便长大后能生育下一代,在动物园资助下,露丝又一次来到了四川大熊猫产区,这一次她在当地组建了一支寻捕队,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捕获了一大一小两只熊猫,正当露丝高兴地装笼运回时,大的一只熊猫不吃不喝、极力反抗,哀嚎地暴怒撞笼,在没办法的情况下被随队人员击毙,这事触动了露丝柔软的内心,她的目的是为“苏琳”找个伴,但是事实上却造成的大熊猫的母子分别,心里产生了自责和罪恶感,于是决定将可怜的小熊猫放回了大自然,从此放弃了捕捉大熊猫的念头。


“苏琳”由于不适应动物园的环境,存活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受露丝的影响,美国先后有多人到中国寻找大熊猫,从1936年到1941年,运回美国的就多达9只、英国也有5只,而因捕捉时死亡的就更多了,露丝经常能在报刊上看到,某某动物园的大熊猫又病亡了,某某动物园又购得大熊猫的报道,心情越来越压抑,她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盲目捉来“苏琳”而引起的,如果当初不从中国带回“苏琳”,不因此而获得巨大的收益,就不会有那么多逐利的人蜂拥而至,这不是在保护稀有动物,这是在加害,于是她四处呼吁,著书立学,希望大家停止这种野蛮和愚蠢的行为,但是人微言轻,已经无法阻止人类的欲望了,她在无奈、落寞和悔恨之中,于1947年得肺病去世,时年只有47岁。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国宝,直到今天都是非常稀有,大熊猫在全世界拥有粉丝无数,哪怕是轻微磕碰一下,都让人们心疼不已。

1869年,法国人戴维成为第一个发现大熊猫的西方人,他将大熊猫标本带回法国后,引发了欧洲世界的轰动。

由此引发欧洲探险家一波又一波前往中国盗取大熊猫的热潮,其中还真就有一个美国女人,前后从中国盗走两只大熊猫,甚至是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都参与偷盗熊猫的行动中,只是他们没有成功捕捉到活体大熊猫。

这个女人叫做露丝.哈克尼斯,原本露丝只是一个服装设计师,是他的新婚丈夫对寻找和活捉大熊猫十分狂热,在他的丈夫病死在中国以后,她便继承了她丈夫的“遗志”。

1936年4月,露丝前往中国,她经上海由水路到达成都,并继续北上到达今阿坝州汶川县境内,在这里,她们成功的发现了野生大熊猫的踪迹。

露丝等人在今汶川县境内寻找大熊猫多时,直到1936年11月,她终于如愿以偿的捕捉到一只大熊猫幼崽,并给他取名为“苏琳”。

露丝将苏琳带回美国后,以八千多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芝加哥一家动物园,美国人立刻像潮水般涌入这里。

后来,露丝又再一次前往中国,又捕捉到另一只大熊猫并带回美国,取名“美美”。

据统计,仅从1936年到1941年,光是美国就从中国盗取大熊猫九只。

后来的露丝,将她与熊猫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书《夫人和熊猫》,并一时成为十分畅销的书本,露丝也获得了不少的出版费。


1947年,年仅46岁的露丝在匹兹堡一家旅馆去世。


Mr与川


一百年前偷猎我国大熊猫的美国女子,最终下场如何?

古代《诗经》描述过有一种动物叫“貔貅”,其大概指的就是我国大熊猫,据说国宝们以前是在川蜀地域的森林里居住,时间长达30余万年,后来人们才渐渐熟知有熊猫的存在,于是就视为动物系国宝,然而外国人以前是没有见过熊猫的,所以在100多年前,就有一个美国女子来四川偷猎熊猫,后来她的结局如何了呢?

1869年一个名叫基恩戴维的法籍传教士踏入我中原大地传教,不久就去到四川地区,他在野外观光的时候偶然在一户猎人家里发现一块毛皮完好的熊猫皮,出于好奇就重金买了下来,通过货运寄回巴黎,当时的法国百姓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熊猫皮,纷纷感叹世界上竟然有这种白黑毛发的大熊,于是一下轰动了西方国家,许多冒险家开始跃跃欲试,不断的涌入四川想抓一个活熊猫回去显摆,但这对野生大熊猫来讲无疑是一场灾难。

1936年,美国一个女作家露丝·哈克尼斯由于太过疯狂痴迷大熊猫,就以继承老公的遗愿为由坐船来到上海,然后参加一支外国冒险家组织的探险队伍赶赴四川,一行人由于不懂路就花钱请了一个华人导游带他们入原始森林搜找大熊猫的踪迹。

不久后,哈克尼斯的探险队伍在一棵野林大树下发现一窝熊猫幼崽,这些几个月大的小熊猫长得呆萌可爱又不会抵抗陌生人,于是外国人纷纷拥上去各抱走一只,而露丝抓了一只雌性小熊猫顺利带回了上海。

露丝在上海开心的把熊猫幼崽当宠物来饲养,还给它起了名字叫“苏琳”,可爱的小熊猫对这个女主人百般依顺,吃睡都在一起,而露丝可能也在经历丧夫之痛后,就把情感投注在苏琳的身上。

可惜她不懂饲养熊猫的知识,整天给小熊猫灌牛奶,结果引起该动物的消化不良,起初露丝只是在小熊猫肚子做按摩,希望能帮助它排出体内的胀气,然而发现苏琳开始咳嗽之后,露丝就连夜去叫来上海最权威的儿童医生要他治疗小熊猫苏琳。

为此露丝饲养熊猫的消息就被上海各界人士知道了,闻风而来的记者们纷纷要求采访拍摄小熊猫,可是露丝怕爱宠被人群吓着就拒绝了,出于焦虑等原因,露丝很快实施计划企图把熊猫运回国。

民国初期,国人已开始对保护野生动物有了初步的保护措施,海关方面也是禁止任何人带动物出境的,但是露丝为了达到目的就花钱收买了民国高级官员,所以才能顺利把熊猫带回美国。当时稀奇的熊猫在美本土亮相之后,迅速引发美国人们的轰动,大家都十分好奇的赶去动物园看望露丝带回来的小熊猫,可谓是人头拥挤门票售罄,完事后露丝也获利不少,这也许就是她千方百计偷猎我国熊猫的原因。

不久,露丝又回到了中国偷熊猫,这次让她抓住了一头成年大熊猫,然而该熊猫野性难驯,被关进铁笼后就异常暴躁,没过几天就死掉了,于是她又继续找到一大一小的熊猫打算运回美国,然而成年熊猫趁机摆脱铁笼企图逃跑,结果露丝不小心开枪把它击毙了,事后露丝可能感到良心不安这才决定结束偷猎熊猫的行为。由于当时的民国政府内外堪忧,不敢惹美国大佬,所以对露丝的偷猎行为也是不闻不问任她归国,1947年,露丝已贫困潦倒最终病死在一家便宜宾馆里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