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案”疑竇重重,漢武帝真的是被矇蔽了嗎?或許真相過於殘忍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案” ,漢武帝命令寵臣江充查明此案,江充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人認罪,大臣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犯罪,數萬人因此而死,最後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

後來漢武帝醒悟過來,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修建了“思子宮”,在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誌哀思。

整件事看起來,漢武帝就是一個被矇蔽的可憐老父親,可是殺伐果敢的漢武帝果真是這麼好被糊弄的嗎?江充真的膽大妄為到如此地步了嗎?究竟是誰借給了他這個膽。

“巫蠱案”疑竇重重,漢武帝真的是被矇蔽了嗎?或許真相過於殘忍

01、“巫蠱之禍”起因和結局都透著一股神秘和詭異

徵和元年(公元前92年),漢武帝住在建章宮,看到一個男子帶劍進入中龍華門。此時丞相公孫賀的兒子公孫敬聲擅自動用北軍軍費一千九百萬錢的事情被捕下獄,於是公孫賀主動請纓,請求負責追捕此男子朱安世,為兒子贖罪。公孫賀果然將朱安世逮捕。

安世笑曰:“丞相禍及宗矣!”遂從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上且上甘泉,使巫當馳道埋偶人,祝詛上,有惡言。”《資治通鑑》

明眼人一看就覺得一切顯得太過刻意,宮中有來歷不明之人故意在漢武帝面前現身,又輕易被抓,不但不老實認罪,而是當庭指認宰相公孫賀。

太多的巧合就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預謀,彷彿朱世安的出現就是為了指證當朝宰相,宰相公孫賀另一個身份是衛皇后的姐夫,太子的姨夫。一般人借他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如此膽大妄為。

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正月,經調查罪名屬實,公孫賀被逮捕下獄,父子二人都死於獄中,並被滅族,此案還牽連陽石公主和皇后衛子夫所生的另一個女兒諸邑公主以及衛青的長子衛伉,統統殺無赦。

讀到這裡,我總覺得事情過於蹊蹺,公孫賀放著好好的高官和皇親國戚不做,他兒子非要去咒皇帝死。如果皇帝真的死了,太子登基,公孫賀的地位依舊,已經升無可升了。但若事情敗露,就會腦袋搬家。這樁買賣怎麼看都划不來,純粹是多此一舉,畫蛇添足。

就算他一時鬼迷心竅,非要暗殺皇上,也不會用這麼白痴的招術吧。這種巫蠱之術只有後宮無知的女子為了爭寵才會上演的把戲,因為這本就是滑稽可笑的行為,如果用個木頭人刺根銀針就能致對方於死地,這未免太過可笑和兒戲了吧。堂堂宰相和他的兒子不至於幼稚無知到這種地步吧。

“巫蠱案”疑竇重重,漢武帝真的是被矇蔽了嗎?或許真相過於殘忍

那當初荊軻刺秦還需要那麼大費周章嗎?王允殺董卓和呂布也無需派什麼貂蟬了,他們只要找個懂巫術的老婆婆即可。

可就是這麼漏洞百出的劇情,睿智的漢武帝就生生相信了,而且決絕地殺了幾個人,而且這幾個人都和一個人有關係,矛頭直指衛皇后,她的姐夫,女兒、侄兒都涉案其中。

更為詭異的這並非是故事結局,還只是剛剛拉開一場政變的序幕。有次漢武帝白天小睡時,夢見有好幾千木頭人手持棍棒想要襲擊他,驚醒後精神恍惚,身體不適。

江充趁機說漢武帝的病是因為有巫術蠱作祟造成的,因此由江充負責督察此案。江充率領胡人巫師到各處掘地尋找木頭人,並逮捕了那些用巫術的人,對被捕之人進行審訊,並施以鐵鉗燒灼之刑,強迫他們認罪。

一時間,宮中宮外人心惶惶,可是漢武帝似乎並沒有罷手的意思,江充也慢慢砸吧出漢武帝的內心的真實想法,便指使胡人巫師檀何言稱:“宮中有蠱氣,不將這蠱氣除去,皇上的病就一直不會好。”

江充立即得到聖旨在後宮大肆尋找行邪術之人,“功夫不負有心人”,江充終於在皇后宮和太子宮中尋到行詛咒之物。江充揚言:“在太子宮中找出的木頭人最多,還有寫在絲帛上的文字,內容大逆不道,應當奏聞陛下。”

這就更加可笑了,形勢如此嚴峻之際,皇后和太子若真的做過,還不銷燬證據,等著束手就擒嗎?可是不管你信不信,漢武帝就是真的相信了

太子被江充栽贓陷害,又無法親自向漢武帝陳情,只好起兵誅殺江充,而“受了矇蔽”的漢武帝毫不猶豫派兵鎮壓,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

“巫蠱案”疑竇重重,漢武帝真的是被矇蔽了嗎?或許真相過於殘忍

02、漢武帝對於外戚勢力深惡痛絕

事情越來越明朗起來,這場轟動一時的“巫蠱”案,涉案人員不僅位高權重,且全部是皇后衛子夫和她的孃家人,連太子也是衛子夫的兒子。

江充本來只是趙太子劉丹的大舅子,因為和劉丹鬧翻,向朝廷告發劉丹與同胞姐姐及父王嬪妃有奸亂逐漸進入了漢武帝的視線。

於是很快江充便成了漢武帝的心腹,在“巫蠱”案中大展拳腳,替漢武帝除了“心腹大患”。漢武帝在“恰當的時間”遇到了“恰當的人”,於是除去了“不恰當的人”。

恰當的時間:衛青已死

恰當的人:“不畏強權”,敢於向皇子皇孫開刀的江充

不恰當的人:太子劉據以及皇后外戚一黨。

關於太子下一節再細談,先說漢武帝為何會對外戚勢力如此深惡痛絕,以致對衛皇后一家痛下殺手。

漢武帝劉徹當時能夠當上太子,都是得益於他的母親王夫人以及長公主劉嫖的精誠團結及不懈努力,當然也離不開竇太后的首肯和暗中相助,所以少年時期的漢武帝被竇太后、長公主劉嫖、王夫人三個女人牢牢控制,導致王權被架空。

這些外戚勢力不僅讓少年時期的漢武帝在施政時形成重重阻礙,還在少年天子的心中留下了巨大心理陰影。

當漢武帝看到無依無靠且善解人意的衛子夫時,心中保護弱小的慾望一下子無限膨脹,後宮中依傍孃家勢力持寵生嬌的阿嬌早讓他心生厭棄。隨著少年帝王羽翼日漸豐滿,開始了他清洗外戚勢力的步伐。

元光五年(前130年),陳皇后施以婦人媚道,東窗事發,漢武帝派張湯查辦此案,值得一提的是當時負責此案的是有名的酷吏張湯,這和後來漢武帝動用名不經傳的江充查處巫蠱案如出一轍。張湯查出楚服等人為陳皇后施巫蠱之邪術,祝告鬼神,禍害他人。楚服斬首於市,此案共牽誅殺三百餘人。同年秋七月乙巳日,漢武帝下詔書:

“皇后不守禮法,祈禱鬼神,降禍於他人,無法承受天命。應當交回皇后的璽綬,離開皇后之位,退居長門宮。”

當了11年的陳皇后被廢黜。

“巫蠱案”疑竇重重,漢武帝真的是被矇蔽了嗎?或許真相過於殘忍

有人說漢武帝最喜歡的是陳皇后,因為雖然廢了她的封號,可依然給予皇后的待遇,其實這因為陳皇后背後還有一個竇太后。

漢武帝立衛子夫為皇后,衛子夫的兒子劉據為太子,漢武帝之所以寵愛衛子夫,除了他善解人意,還有就是她出身低微,故衛子夫為人低調,恭謹克己,盡心盡力執掌後宮,而且後來漢武帝寵幸別的女子,衛子夫也保持恭順賢良,矜矜業業打理著偌大的後宮,可是漢武帝怎麼就不能容忍她了呢。

因為衛子夫的弟弟衛青實在是太能打仗了,他年紀輕輕便替漢武帝立下赫赫戰功,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大將軍內秉國政,外則仗鉞專征,其權遠出丞相之右。《文獻通考》大將軍遇士大夫有禮,於士卒有恩,眾皆樂為之用。《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可見衛青身為大將軍,的確是不患無威,深受眾將士愛戴。

這個局面是漢武帝最不願意看到的,前朝頗有威望的大將軍和後宮的皇后是兄妹。

有次一個叫寧乘的建議衛青贈金給漢武帝寵愛的王夫人,漢武帝知道此事後把寧乘升為東海都尉調出了長安。其實這已經是漢武帝對於衛青的一次小小的警示。漢武帝痛恨前朝和後宮之間有任何瓜葛。

但是衛青為人謹慎隱忍,他知道漢武帝痛恨手下人養士招攬門客,所以從來不敢造次,基於衛青的聲望和威信,漢武帝一直沒有下手,可是他的內心始終是不安的,年輕時留下的陰影如影隨形。

所以衛青死後,漢武帝便迫不及待地對衛家大開殺戒了。

“巫蠱案”疑竇重重,漢武帝真的是被矇蔽了嗎?或許真相過於殘忍

03、太子賢能且羽翼日漸豐滿,令漸漸老去卻不願放棄權勢的漢武帝心生恐意

漢武帝29歲時,衛子夫為他生下了兒子劉據,漢武帝自然是欣喜萬分,後來立了劉據為太子,先後為他選定了幾位德高望重的老師。

劉據成年後,按禮制遷往太子宮,漢武帝專程為劉據在長安城南修建了一座苑囿作為太子行冠禮的禮物,稱為博望苑,廣博觀望之意。

有人說這就是漢武帝喜愛太子的表現,我卻不這麼看,漢武帝只是更看重自己的羽毛而已,此時修建“博望苑”和日後修建“思子宮”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慈父形象。如果他真的是那麼喜愛和信任兒子,為何在“巫蠱案”牽涉到太子的時候,沒有親自召見太子詢問,就由著江充恣意妄為。

太子劉據畢竟太年輕,真的在博望苑聚集了眾人談論時事,因此很多與當時主流政見不同的各類"異端"前來附於劉據門下。

在施政方面,漢武帝性格剛毅,用法嚴厲,任用了不少嚴苛殘酷的酷吏,太子則性格寬厚,但有時也有固執己見的一面,經常將一些他認為處罰過重的事進行平反,劉據這樣做雖然得百姓之心,而漢武帝心中卻漸漸生了不滿之心。

而且隨著太子慢慢長大,太子和漢武帝的各種不和諧日益突出。

而且劉據7歲立為太子,他自殺那年是37歲,劉據做了三十年太子,而此時的漢武帝雖然已經是66歲,但是權利的慾望卻一點也沒有減退,

看著這個日益成長起來,並且得到眾大臣稱道和喜愛的太子時,漢武帝心中油然升起的恐怕不是自豪感,而是滿心的恐慌感。

“巫蠱案”疑竇重重,漢武帝真的是被矇蔽了嗎?或許真相過於殘忍

漢武帝的心思自然逃不過衛皇后和太子的眼睛,所以他們內心也不安的,漢武帝也覺察到了,

謂大將軍青曰:“太子敦重好靜, 必能安天下, 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 安有賢於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 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
。”《資治通鑑》

這有點欲蓋彌彰的意味。與其說漢武帝是寬皇后和太子的心,不如說他是安撫衛青,因為當時衛青對於漢武帝,對於漢朝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他大加寬慰。而且衛皇后聽後,不是欣慰而是脫掉簪子向漢武帝請罪,這點深思極恐。

也許換太子這個念頭已經縈繞在漢武帝腦海多時了,尤其是在衛青死後。所以當鉤弋夫人懷孕十四個月生下兒子劉弗陵後,

而上曰:“聞昔堯十四月而生, 今鉤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門曰堯母門。”《漢書.外戚列傳》

可見這個兒子來到世上真是恰到好處,他終於找到了替換太子的合適人選。所以他藉此大造聲勢,把鉤弋夫人生的兒子比作堯,堯就是帝,所以他的用心也是非常明顯的。

果然,幾年後發生了“巫蠱之禍”,漢武帝如願以償除去了外戚勢力和太子,與其說漢武帝除去外戚勢力是因為痛恨外戚勢力的壯大,不如說就是為了順利除掉太子。

漢武帝事後又將製造冤案的人員一併除去,成功將自己洗白,自己還是那個白月光。

果然皇帝都是最成功的政治家,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一切都運籌帷幄。


資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