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餌野釣小攻略,沒有比這更全的了,建議早收藏早享受

拉餌釣在野戰當中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釣友使用,這是因為如今在野外自然水域垂釣的難度越來越大,用傳統釣的老方法已經不能夠適應水廣魚稀的現狀;同時拉餌的快捷、衛生、高效也被釣友們普遍認可。但是野外自然水域畢竟不同於競技魚池,不能夠照搬在競技魚池的那一套垂釣要領,需要根據野外自然水域的魚情特點適時而變,方可釣得順風順水、得心應手。

拉餌野釣小攻略,沒有比這更全的了,建議早收藏早享受

一、釣具的配備

1.釣竿

野外垂釣,岸邊的地形是千變萬化的,有陡岸,有淺灘,水位有漲有落,特別是落水較快時,許多岸邊都是軟泥底無法站人,情況是不一而足。對於選擇多長釣竿為好,根據多年的實際垂釣情況來看,4.5米二八調輕便碳素手竿是首選,它可以兼顧自然水域岸邊的許多複雜情況,二八調可以方便飛魚(200克以下)、遛魚,特別是在有水草的水域時,杆子更是不能太軟,還有二八調在有風的時候拋竿會容易一些。3.6米釣竿在自然水域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感覺到短一些,而5.4米釣竿用作拉餌垂釣時人感覺會很累,拋竿會很吃力,落點的準確性也不好控制。

2.浮漂

野戰拉餌垂釣,對浮漂的要求沒有像競技比賽那樣嚴格,但是一款好的浮漂卻可以提升你的成功率,減少空竿率和微小訊號的丟失。結合野外多風、多走水、多小魚等特點,浮漂選擇以穩定性比較好、抗風、抗走水的長漂身浮漂和漂身粗短的便於釣浮的棗核型浮漂;但是漂腳和漂尾都要長一些,就是浮漂的總長度要在38釐米以上。因為漂腳越長,翻身越慢但動作會越穩,漂尾越長,翻身越慢,行程就越大,可以全程捕捉各種訊號,對魚情作出準確判斷。

拉餌野釣小攻略,沒有比這更全的了,建議早收藏早享受

3.線組

拉餌垂釣,對線組的要求是在保證主線不斷的情況下儘量考慮線組的靈敏度;但是野外垂釣的不確定性又很多,有時在不經意間就會有大魚給來上一口,也會經常掛底,因此在夏秋季節以垂釣鯽魚為主時主線用2.0號基本可以大小兼顧。2.0號的主線在夏季其柔軟度與1.5、1.2號的相差不太大,當然用2.0號的主線時浮漂也要用大一些的,浮漂大了,鉛墜自然也要重一些,這樣就可以保證把主線拉直,保證訊號的及時傳遞,腦線從0.6號到1.0號,根據魚情靈活掌握。不必拘泥於腦線必須比主線小一個級別,2.0的主線配0.6號的腦線也完全可以。

拉餌野釣小攻略,沒有比這更全的了,建議早收藏早享受

4.魚鉤

魚鉤以無倒刺袖鉤為首選,袖鉤的鉤條比較細,自重輕,比較適合於拉餌作釣。至於魚鉤的大小,以釣200克以下的鯽魚來說,用4號袖鉤就完全可以。

二、改造拉餌

拉餌垂釣釣友們大部分用的都是商品餌,但是商品餌在野戰當中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粗顆粒不足,在競技比賽當中因為魚的密度很高,這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在野外自然水域垂釣時,它的缺點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留不住魚。靠頻繁拋竿來誘魚也不是完全現實。因為在野戰當中,作釣時間都比較長,一般都有10幾個小時,如果按照1分鐘拋兩竿的速度連續作釣10幾個小時的話,人會感覺非常的累,同時自然水域有時間可能連續拋竿一個小時,也無魚上鉤,此時會讓人感覺非常的沒有意思,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就需要對商品餌進行改造,就是在商品餌當中加入一定數量的粗顆粒,比如小米、玉米糝等,這樣在不斷的拉餌作釣過程中,餌料當中的小米等粗顆粒就會不斷沉到水底,起到誘魚打窩留魚作用,此時你就不必擔心拋竿頻率不夠導致窩子裡面沒有魚,可以按照1分鐘一竿、或者2-3分鐘一竿的頻率來拋竿作釣。

拉餌野釣小攻略,沒有比這更全的了,建議早收藏早享受

在商品餌裡面加小米之後還需要注意幾點:

首先,加了小米之後釣餌的比重會增大不少,釣餌的下降速度會加快,減少了釣餌在下降過程中被小雜魚攻擊的機會,但是它也會減少了誘魚效果,因此可以在釣餌裡面適當添加一些雪花粉或者輕麩來調整比重,來控制釣餌的下降速度。也可以用軟尾空心浮漂或者用直徑粗一些的實心硬尾浮漂,可以減緩釣餌的下降速度。

其次,釣法上,在拉餌垂釣,特別是釣離底或者釣半水時,要注意每隔20-30分鐘,要釣底10分鐘,因此此時底部有不斷散落的小米,會有大鯽魚或者鯉魚在底部悄悄地進食,往往會有驚喜出現。當然如果沒有魚上鉤或者沒有魚汛,就要及時換回到原先的拉餌釣離底或者釣浮狀態。

最後,此種釣法適用於魚類比較活躍的夏秋季節,不用打窩直接垂釣,在氣溫比較低的春天和晚秋初冬以後,由於魚類的活動範圍和遊動速度相對慢一些,因此窩點的聚魚速度會慢一些,還是先用誘餌打窩聚魚之後,再用加了小米的商品餌垂釣,可以事半功倍。

拉餌野釣小攻略,沒有比這更全的了,建議早收藏早享受

三、靈活施釣

野戰拉餌施釣,貴在靈活多變,方能夠發揮出拉餌垂釣的威力。其基本要求就是要隨時找準魚兒活動的泳層,把釣餌送到魚兒的嘴邊;適時變換餌球大小掌握好垂釣節奏;及時改變釣餌的狀態,讓魚兒吃得舒服順暢;準時把握提竿時機,減少空竿率。

1.要根據時間段來決定釣法

一般來講,清明節至立夏期間,中原地區在早上天明至上午11點時鯽魚一般都不會上浮離底,宜釣底或者釣離底10-20釐米。11點以後至下午3點,在天氣晴朗的日子,鯽魚會離底活動,宜釣離底或者釣半水。下午3點至天黑,鯽魚又會慢慢沉底活動,就又要以釣離底和釣底為主。芒種節氣以後,鯽魚離底的時間會逐步提前延長。

拉餌野釣小攻略,沒有比這更全的了,建議早收藏早享受

2.要根據氣溫、氣壓高低決定釣法

魚兒對氣溫、氣壓非常敏感,氣溫高水體會相對缺氧,此時魚一般都會上浮離底,適宜釣半水、釣離底;氣壓高水體氧含量一般都會高,此時魚兒會比較活躍,在水底尋找食物,此時就適宜釣底擒獲大一些的鯽魚。

3.要根據風力大小決定釣法

除了冬季和早春季節以外,魚兒都是喜歡風的,風吹浪湧,水動魚動,當然6級以上的大風除外。根據經驗,在2-3級風的情況下,對釣底、釣離底影響不大;而在風力3-4級,接近4級或4級靠上一些的情況下,由於水體中的湧浪已經比較大,會帶動水底的誘餌和泥沙在水底泛起(以釣點水深1.5-3米為例),此時魚已經無法在水底安心就餌,而是隨著風浪在離開水底一定距離的水層活動,此時釣離底釣半水就是最好的選擇。

4.要根據上魚快慢決定餌球大小

拉餌垂釣,是拉大餌還是拉小餌也是很有講究的,除了依據釣大魚拉大餌、釣小魚拉小餌來決定餌球的大小以外,更要根據魚的上鉤速度來掌握餌球的大小。窩子裡魚多,下鉤就有魚就餌,此時要拉小餌球提高上魚率,減少窩子裡的魚的數量,以免魚太多了訊號的混亂,如果窩子裡魚少,上鉤較慢,就要拉大餌球來加強誘魚,保證窩子裡有一定數量的魚,靠魚來誘魚,千萬不要把窩子裡的魚釣光了再想起去誘魚。

拉餌野釣小攻略,沒有比這更全的了,建議早收藏早享受

5.要及時調整拉餌的狀態

大家都知道在競技釣魚時餌料的狀態對上魚率有很重要的影響,其實野戰拉餌垂釣也是如此,一定要根據魚情及時調整好餌料的狀態,首先切忌拉絲粉不是越多越好,拉絲粉太多,就會在魚鉤上殘留較多的小麥蛋白,魚對殘留的小麥蛋白不感興趣,同時拉絲粉多了,餌料就會粘,會造成擋口現象,也容易成為麵疙瘩,其次餌料不要硬,即使有小雜魚鬧鉤中途劫鉤,餌料也不要硬,餌料硬了必定擋口,特別是在釣離底和釣半水時更是如此,光是看到了浮漂在中途有停留、上頂、加速等就餌動作,但是提竿都是空竿,這除了是因為魚太小之外,大部分都是餌料開的比較硬,比較黏、使魚不能夠一口吞入嘴中。第三是餌料不要一次開得太多,以能夠用三個小時為上限,雖然現在的餌料基本上已經都不反水,但是餌料開好後存放時間太久,其味道會變差許多,失去原來的誘魚作用。還有握在手中的餌團,一定要記得經常保持球形狀態,這樣拉出來的餌球比較規矩,一般都是小圓球,狀似一朵花,大小也容易控制掌握,上鉤率會更高一些。


拉餌野釣小攻略,沒有比這更全的了,建議早收藏早享受

6.要讀懂浮漂語言

拉餌作釣時的浮漂訊號會非常的豐富多彩,但同樣是真真假假,真假難辨,但是這其中有一定的規律可循,說穿了也就那麼幾大類,無外乎拋竿入水後,浮漂無法站立,斜立或者平躺水面、抖動,浮漂在下降過程中停頓、停止、加速下沉、黑漂,浮漂到位後上浮、點動、下沉等漂相,這些都是當然的提竿時機,問題是在這些漂相當中有相當多是空竿,究其原因:漂入水後無法站立基本都是白鰷劫鉤,空鉤原因主要是魚鉤、所以拉餌球比較大,釣餌黏度也較大,白鰷個體較小,此時換上一號袖鉤拉極小的餌球,問題就可以解決。浮漂在下降過程中停頓、停止、加速下沉、黑漂而空竿,此時一般都是小魚所為,包括小白鰷、小麥穗、小鯽魚等,碰到這種情況,如果連續幾竿都是空竿,那麼對這些漂相可以置之不理,等浮漂到達預定的位置之後再抓實口,除非是力道比較明顯有力的黑漂或者是上浮漂相;如果中途劫鉤厲害,浮漂到達目標位置很慢、很困難,那麼可以換用浮力大一些的浮漂,或者是浮漂末尾加粗的浮漂,都可以加快釣餌的下沉速度,減少小魚的半途截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