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出擊!穩樓市穩房價,只服深圳

接連出擊!穩樓市穩房價,只服深圳

昨天深圳掛出了六塊地,在地產圈裡掀起了熱議。

賣地有什麼好熱議的?

因為它是深圳,作為一個人多地少的城市,不像杭州、南京、北京、武漢、成都等地大物博的城市,深圳一年也難進行幾場住宅地塊拍賣,而這一次一口氣掛出了六塊住宅用地。

這只是引起熱議的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是,這六塊地全部限價。

六塊地的公告中,均白紙黑字地寫明,均對普通商品住房或人才住房的入市最高均價做出限定。

在南京、天津、三亞等城市放鬆限購的沸反盈天消息下,深圳總有驚人之舉,不但沒有跟隨放鬆的腳步,反倒推出六塊限價地,回應其他城市。

有沒有用另說,至少深圳的態度擺在這裡了。以穩樓市穩房價的決心來看,環顧所有城市,本號只服深圳。

服它不光是因為深圳推出了這六塊限價地,還有最近的一系列動作(這些動作都是在其他城市有放鬆調控傾向時,作出的)以及從2016年大調控以來的各種行為。

接連出擊!穩樓市穩房價,只服深圳

近日,深圳率全國之先推出了推出了標定地價。這意味著,深圳將全面應用標定地價,統一地價管理體系,告別“基準地價”和“宗地地價評估”兩套地價標準,邁入“標定地價”單軌制。

按照標定地價的方式,原來安居型商品房用地的售價是市場價格的6-7折,新政後將是市場價的3-4折。

這意味著,深圳安居房的成本將進一步壓縮,未來的售價也將更趨向於穩定。

安居房是政策性住房的一種,在標定地價之前,由於其售價只有同一區域普通商品房的50%,其土地出讓價本就打了折扣,新政之後,折扣力度將更大。

這是深圳市政府給出的巨大讓利。要知道,按照深圳市規劃,未來新建住房中,有60%是政策性住房,其中有20%是安居房。

安居房規模佔比如此之大,降低安居房的土地成本,豈不是巨大的讓利?

讓利的目的,就是儘可能降低安居房的成本,以達到降低深圳買不起商品房的人的居住成本,吸引人才,維持深圳的人口競爭力和綜合競爭力。

深圳過去四十年的經濟奇蹟,有其政策扶持因素,更重要的是,深圳以開放的胸懷容納內地南下的人才,是人才造就了今日之深圳,這一點深圳比誰都明白。

但隨著人口增加,土地狹小,再加上炒作者的推波助瀾,深圳房價已經讓很多普通人群望塵莫及,以目前的房價來看,很多家庭窮盡一生都難買得起一套房。

高房價給深圳帶來了較大擠出效應,儘管深圳人口競爭力,依舊睥睨天下,但若不作出改變,副作用遲早會顯現。

接連出擊!穩樓市穩房價,只服深圳

為解決這個問題,深圳去年提出了二次房改,規定:

到2035年,深圳將新建住房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三類保障性住房總量將不少於100萬套。

深圳正在學習新加坡,走公屋模式:

未來房屋供應的主體,也即大量供應的新房是人才住房、安居房、公共租賃住房,這些政策性住房供普通人居住,商品房變成了少部分,這部分房子就讓有錢人去玩吧。

高房價的今天,這不失為一個妙招,為千千萬萬買不起的人群提供了希望,也為各大中心城市提供了參考方案。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算什麼方案,要真努力,就應該讓房價下跌,讓所有人都買得起商品房。

房價問題是個利益糾纏非常複雜的問題,它牽涉到土地,土地牽涉到地方政府與國家的財政收入。

即便如深圳這般已經擺脫了土地財政,不靠賣地賺稅收的城市,也不能給予房價太大壓力,因為房價的背後還牽扯到銀行,關係到整個金融體系的安全。

我們很難承受起如日本那般的泡沫破裂。

管理層也在努力破解高房價,目前可行的方法,就是暫時控制住房價,讓其穩定,然後一方面增加政策性住房供應,讓更多買不起房的人居住;另一方面,努力發展經濟,增加居民收入,來對沖高房價,填補這個泡沫。

所以,當前要做的,能做的,就是穩定房價,增加政策性住房供應,這方面,深圳在所有城市中,都可堪稱楷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