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游,探秘彩绘600多米的唐卡作品,到底有多美?


藏文化,一个听起来有些遥远、有些陌生的词语。对很多人而言,文化宽泛而抽象,西藏却很具体,它可以具体到神山之王冈仁波齐,具体到朝行夕止一路朝拜的藏族牧民,也具体到“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仓央嘉措。

远在千里之外的西藏,神秘,纯净,它的美挂在高处,许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但即使去过的人,被布达拉宫震撼过,被纳木错惊艳过,被大昭寺感动过,也没人敢说对西藏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全部了然于胸。所以,如果还有时间,不妨去青海藏文化博物院转转,或许会对遥远的西藏多一些认识,对不甚了了的藏文化多一分敬畏,对雪域高原的古老民族多一分亲近。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又名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位于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中心,主体建筑气势宏伟,以天圆地方的古老主题,将藏族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艺术合为一体。相比于藏族建筑在色彩运用上的大胆和泼辣,博物馆的用色显得很节制,只有外墙檐下以橙黄做装饰,如缎带盘绕在顶部。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世界唯一一座反映藏文化和藏医药文化的综合性专业博物馆,设有藏医史,曼唐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天文历算、彩绘大观、藏族民俗、藏文书法等展馆,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千尊药师佛殿和古籍藏书阁,馆藏文物达到两万多件,全方位展示了藏民族和藏医药的悠久历史文化。

曼唐器械展馆内展示了几千年前就已被藏医开始使用、在世界医学史上绝无仅有的180多件外科手术器械。这些外科诊疗用具让人大开眼界,精细程度丝毫不亚于现代医学。“曼唐”是一种特殊的藏医形象教具,将藏医学理论和实践技术的全部内容以彩图形式表现出来。馆内展示有80多幅“曼唐”挂图。

藏医学有三千多年历史,博大精深,成书于200多年前的《晶珠本草》便是一本堪比《本草纲目》的药学典籍。馆中展示了这本书中所收藏的药物精品和以贡,金,银等为金属原料经特殊工艺泡制而成,被誉为“甘露精华之王”的“佐太”样品。类似手绘画的图示清楚地画出了在青藏高原独特自然环境中生长出的中草药。


馆内展出了唐卡绘画中的天然矿物颜料和画笔。唐卡是一种用彩缎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内容涵盖宗教、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等领域,被称为“藏文化百科全书”,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宗教风格。

唐卡绘画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颜色鲜艳亮丽,这主要得益于从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颜料。

镇馆之宝《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长达618米,由400余位藏、蒙、汉、土族顶尖工艺美术师历时四年,以藏族传统绘画技艺用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宝颜料精心绘制而成,曾荣获吉尼斯世界纪录。

彩绘大观画面达 1500 平方米,上有唐卡 700 多幅,不同的堆绣图案 3000 多种,绘有18万3千多个人物。漫步在作品前,人们会惊讶于画面的精致完美,每个线条都勾勒得细致入微,色彩鲜艳明快,冲击着每个人的视觉细胞。

彩绘大观的内容包括万象,表达了藏族对宇宙形成的认识、历史、宗教、医学、文化生活等众多方面,堪称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如流水般蜿蜒萦绕、回回折折的参观路线增添了观展的乐趣,给人一种视觉开阔,人间世事尽收眼底的感觉。

这里是一个神奇的存在,有些路无法带人们去的地方,博物馆可以。行走在馆中,原本细碎缥缈如在云端的藏文化变得生动具体,它们在眼前的彩绘大观中,在一张张医疗器具上,在赤橙黄绿的颜色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落榜进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