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外援選擇的“攻略祕籍”

“我只是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面對鏡頭,小馬丁內斯輕輕地說。

汶川地震後,小馬丁內斯捐出了3000美金,成為當時中超個人捐款最多的球員。也許這筆錢對於尋常百姓來說不算大數。但這件事背後的意義是無價的。像小馬丁內斯這樣用真心融入中國的外援不在少數。一段段佳話,真正的詮釋了體育精神超越國界,傳遞真情的內涵。

除了精神層面的融合,外援最主要的作用是技術輸送。他們在中超聯賽裡成為了左右球隊成績的關鍵因素之一。他們是球隊的支撐,帶領著水平相對較弱的本土球員一同進步。

稀有的名額,使得各傢俱樂部在外援選擇上高度謹慎。那麼縱覽選援的歷史樣本,什麼樣的外援最適合中超?在什麼樣的位置引援最出成績?怎樣的外援組合是最效率的選擇呢?


第一節·好用的外援在哪裡

1994年,中國足球聯賽迎來首位外援——上海申花隊的瓦洛嘉。26年後,中國國家隊首次上場規劃外援——廣州恆大隊的埃克森。外援們伴隨著,也見證著中國足球的發展。他們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不同,生長環境不同,為中國足球注入了風格迥異的元素。

隨著職業聯賽的發展,中國俱樂部在對外援的使用上逐漸有了趨同的選擇。哪裡的和尚好唸經?哪山之石更好用?看球的球迷們都有了共識,但數據會告訴我們,這個共識的背後有些新的苗頭。

我們先來看看,中超的外援們都來自何方?(表2-1)

中超外援選擇的“攻略秘籍”

表2-1

注:圖中未標註僅有一名該國籍外援在中超踢球的國家。具體如下:

2016年:玻利維亞、波蘭、喀麥隆、剛果(金)、丹麥、加蓬、岡比亞、德國、加納、以色列、意大利、莫桑比克、菲律賓、葡萄牙、斯洛文尼亞、委內瑞拉;

2017年:比利時、捷克、法國、德國、加納、冰島、以色列、意大利、肯尼亞、菲律賓、烏克蘭、岡比亞、荷蘭、敘利亞、科特迪瓦、土耳其、阿爾巴尼亞、丹麥、贊比亞、巴拉圭;

2018年:剛果(金)、丹麥、德國、以色列、科特迪瓦、肯尼亞、波蘭、塞內加爾、岡比亞、克羅地亞、厄瓜多爾、巴拉圭、津巴布韋;

2019年:奧地利、波蘭、剛果(金)、荷蘭、津巴布韋、科特迪瓦、克羅地亞、肯尼亞、摩洛哥、葡萄牙、塞爾維亞、塞內加爾、委內瑞拉、烏茲別克斯坦、西班牙、巴拉圭、斯洛伐克。

另外,特別行政區、臺灣省球員不算在外援範圍。


是的,如我們所想。

每年,在中超的巴西外援都可以組成一支一線隊了。倘若我們把球員屬性分為三項:體質、技術、意識。巴西這種“體質+技術”風格的外援非常適合中超。鍾情巴西的特點路人皆知,深挖此表,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內流變化。

1、亞外

從2016、2017兩年的數據來看,多數中超俱樂部在允許使用亞外時期,傾向於韓國外援,其次是澳大利亞、烏茲別克斯坦。2018年之後,沒有了政策傾斜,僅亞冠球隊有亞外需求。亞外總數急劇下降,但論佔比,韓國球員依然堅挺。可以說,只要允許亞外,韓國球員基本是首選。

為什麼偏偏是近鄰韓國呢?我們可以參考為什麼我們鍾情巴西球員,前文說到過巴西球員是“體質+技術”型。韓國球員在風格上也傾向於“體質+技術”型。硬朗,勤勉,基本功紮實,文化又相通,非常適應中超。另一方面,韓國一流球員在頂級聯賽效力的不多,留在K聯賽的優秀韓國球員不少,選材範圍廣泛。對於後防線普遍不足的中國俱樂部來說,一名韓國後衛,是經濟實惠選擇。

2、非外

非洲球員的特點與南美近似。主要體現在體質上,但技術層面整體不如南美。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在中超取得不小的成功。身價相對更有競爭力的他們,成為球隊們淘寶的目標。武漢卓爾隊的姆比亞、遼寧宏運隊的詹姆斯、河南建業隊的巴索戈、現在杭州綠城的穆謝奎等等。他們衝擊力強,結實耐用,任勞任怨,主動融入球隊,適應文化。成為各隊球迷喜愛的“當家寶”。

但是,非洲球員的數量在中超呈現逐漸變少的趨勢。“衝擊錘”的單一模式已經逐漸不匹配當前中超的發展。如今的我們,需要技術,甚至渴望拔得頭籌的球隊開始尋求能使戰術更上一層樓的“意識”型球員。

歐洲球員在中超的數量,悄然多了起來。(表2-2)

中超外援選擇的“攻略秘籍”

表2-2

3、歐外

資本的強勢注入,使得中超聯賽大手筆轉會越來越多。“軍備競賽”逼迫大家“絞盡腦汁”的去升級改造。從外援佔比上看,歐足聯區外援從2016年的佔比19%上升到2019年的佔比31%。從外援質量來看,歷年whoscored中超外援評分中,名列前茅的歐洲外援越來越多。2016年,2人;2017年,3人;2018年,5人;2019年,8人。具備國腳和五大聯賽經歷的高水平歐足聯區外援也越來越多。

當登貝萊出色的利用身體,在任何情況都將球安全科學的傳遞出去時;當哈姆西克四兩撥千斤的長傳制導,高效轉移時;當比埃拉將前場梳理的井井有條,如同司令塔征服全場時,我們意識到,中超由身體的“粗暴”制勝,到身體與技術融合的個人英雄,現如今開始向體系化、戰術化,踢“智慧”球慢慢發展。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我們的本土球員還需要努力跟上他們的節奏。

他山之石,來自何山,我們有了大體輪廓。

第二節·在選援之路上,分道揚鑣

選擇什麼樣的外援算是成功,最直接的參考就是歷年的優秀外援。表2-3、表2-4、表2-5、表2-6

中超外援選擇的“攻略秘籍”

表2-3

中超外援選擇的“攻略秘籍”

表2-4

中超外援選擇的“攻略秘籍”

表2-5

中超外援選擇的“攻略秘籍”

表2-6

以上4表,是歷年中超出場率過半,whoscored網站評分前20名的外援信息。

1、選援風格演變與週期

曾幾何時,我們將選援的重心放在球隊大腦——中場的位置。2016年的優秀外援中,保利尼奧、孔卡、奧古斯都、伊沃、莫雷諾、蒙蒂略、拉爾夫、蒙特羅、尹光河、瓜林,加上防守型後腰姆比亞,優秀的中場與前鋒在人數上分庭抗禮。從2017年起,古典的組織型中場外援逐漸罕見,取而代之的是進攻屬性更強的中前場或者九號半。比如重慶力帆的阿德里安,天津泰達的喬納森,還有奧古斯都、保利尼奧、莫雷諾、薩巴等等。

一方面,術業專攻的固定位打法逐漸淘汰;另一方面,中超競爭力逐漸加大,外援名額在縮減,我們需要面面俱到的複合型人才。

還可以觀察到,2016年始,以上述表格中外援為樣本,外援們的平均年齡在逐年遞增。2016年,平均年齡在29.15歲;2017年,平均年齡29.1歲;2018年,平均年齡29.4歲;2019年,平均年齡30.4歲。

並非我們逐漸在引入年紀大的外援,而是我們的選援穩定性有了提高。在四張統計表中,像奧古斯都、伊沃、特謝拉、費爾南多迪尼奧、埃克森等等這樣的“老臣”不在少數。他們逐年變老,總體的平均年紀自然逐年上升。由此可見,俱樂部對外援的選擇更加謹慎理智。曾經“刮刮樂”,“走馬燈”式的拍腦袋決定越來越少了。

當然,這種穩定長久型的外援選擇,勢必會出現選援“週期化”的現象。他們本在29、30歲左右來到中超,效力了四五年之久。已經面臨著能力下滑,將被取代的走向。未來一到兩個賽季,多傢俱樂部會進入到外援更新換代的節點中。

2、前鋒外援的兩大流派

當下,中超的外援前鋒可以分為兩類。速度快,身體壯,腳下靈活,衝鋒陷陣的“黑又硬”;身體高大、意識清晰,能頭擅射的“橋頭堡”。有沒有兼具的?恐怕在國際上,這般全面的前鋒都很稀缺。中超範圍,僅有上海申花曾經引入的德羅巴堪稱“雙一流”。在“黑又硬”和“高中鋒”的“兩大流派”上,中超各隊有了分歧。

我們以還沒結束的2019賽季為例,各俱樂部在頭號前鋒的選擇上如下:表2-7

中超外援選擇的“攻略秘籍”

表2-7

2019賽季開賽初,“兩大流派”中超球隊各佔一半。但在間歇期過後,六支球隊篤定的改變流派。使得依靠搶點前鋒為主的俱樂部僅剩6家。

首先我們來看截止2019賽季第26輪的射手榜。排在前五名的正印前鋒分別是廣州富力隊扎哈維、廣州恆大隊埃克森、江蘇蘇寧隊特謝拉、山東魯能隊佩萊。搶點型前鋒完勝。即便名單擴大到前十,也只有佩萊、卡爾德克兩名站樁中鋒。看來,以當下進球數據來看,站樁中鋒是不如搶點前鋒的。

也許你會說,站樁中鋒還需要作為支點,分出精力策應隊友。單論進球數,過於片面。那我們從球隊成績的角度再來看看。

排名前五的隊伍中,廣州恆大、北京國安、江蘇蘇寧、上海上港在26輪比賽中絕大多數的使用了搶點型外援前鋒。只有排名第四的山東魯能持續使用高中鋒佩萊。而另外三個擇高中鋒而終的重慶斯威、天津泰達、河北華夏幸福,分列7、9、13名。雖然各隊本土球員水平參差不齊,成為一大變數。但不得不說,從積分榜這一角度來看,好成績球隊還是靠“黑又硬”。

問題又來了。既然“黑又硬”實錘的好用,為什麼還有6傢俱樂部在間歇期拋棄他們,重選高中鋒呢?這不是水往低處流嗎!

劇情在下半賽季發生了反轉。

江蘇蘇寧新引進的桑蒂尼首發2場,射進2球;

上海上港隊的阿瑙托維奇首發5場,射進4球;

上海申花隊的金信煜首發9場,射進9球;

大連一方隊的龍東首發3場,射進3球;

深圳佳兆業的索薩首發6場,射進3球;

河南建業隊的卡蘭加首發11場,射進5球。

所有新兵高中鋒,在短短的加盟時間內,貢獻了場均0.72個進球的進攻數據。如果按照這樣的效率,從賽季初打到現在,恐怕射手榜的前列要多出不少站樁式中鋒出來。

雖說 “黑又硬”依舊橫行中超。他們不需要複雜的戰術,不依賴隊友,短期內很出成績。但是,單打獨鬥的方式已經發展到瓶頸了。渴望脫穎而出的球隊,必須走出舒適區,擁抱多元。隨著中場及邊路同樣引入世界級外援,站樁式大中鋒獲得的支援越來越多,他們不僅深扎敵陣成為支點,還頭頂腳踢直取要害。如果,未來聯賽允許外援人數增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高中鋒前途更加光明。

第三節·組合外援產生化學反應

說到三叉戟,我能想到三件東西:海王的魚叉、楊戩的三尖兩刃刀和中超的外援組合。

好鋼用在刀刃上,大多數俱樂部會在進攻線堆疊外援。根據中超外援位置分佈,將他們大致分為三類:①前場進攻型(中鋒、邊鋒)②中場調度型(前腰、後腰)③後場防守型(中後衛)。近四年中超來看,大致比例為7:2:1。隨著亞外政策的取消,後場防守型外援幾乎鳳毛麟角。

各俱樂部重視進攻其實沒有錯。進攻的最差結果是零進球,而防守的最差結果是輸掉比賽。進攻不僅有機會取得進球,也潛在的釋放了防守的壓力。但仰仗狂攻“飲鴆止渴”,畢竟朝不保夕。提升防守能力,使球隊攻守平衡才是正面的解決辦法。於是,在攻守天平的兩端,不同的球隊放置了不同的砝碼。

1、外援位置的泛化

當一個踢前腰的外援來到中超,由於他實力超群,即便強行讓他踢後腰,甚至前鋒,雙邊,他也比國內球員好得多。這就導致外援到了中超都變成了“萬金油”。比如大連一方隊的卡拉斯科,他主打左路,但時而踢到中路組織,時而換邊,依然威力十足。比如天津泰達的阿奇姆彭,邊路一條龍。比如山東魯能的費萊尼,那更是“革命的一塊磚”。

我們以表2-7(2019年中超whoscored評分前20名外援)為例。20名外援,累計能夠踢55個位置,人均能踢2.75個位置。中前場全能就有6名球員。

2、外援們的最大公約數

位置的泛化就導致外援戰術佈置的粗放化。“雙鬼拍門”也好,“三箭齊發”也好,“一攻兩輔”還是“一輔兩攻”,都可以歸於進攻線外援疊堆的大類。

近4年中超來看,外援連線佈局大體分以下三種模式(表2-8)

中超外援選擇的“攻略秘籍”

表2-8

①進攻線疊堆

廣州恆大、上海上港、北京國安,2019年中超三強球隊在外援配置上有很相似的選擇。

廣州恆大隊在賽季初採用雙外援,隨著埃克森的加盟,基本架構是雙中前場+前鋒;

上海上港在在中歇期將前鋒換成中鋒,但基本架構也是雙中前場+前鋒;

北京國安雖說逐漸將巴坎布邊緣化,但外援組建思路也是雙中前場+前鋒。

雖說奧斯卡偏左,比埃拉偏組織,“保塔”稍偏後,他們各有側重。但是,統歸都是前場的進攻手。偏前居後,傾左向右,靈活換位。組織傳遞,長驅直入,樣樣精通。三叉戟的瘋狂壓制,真的另人束手無策。

河北華夏幸福、深圳佳兆業、河南建業等球隊,也是這個“配方”,為何無法起飛?

國內球員水準不同,外援配置和功效也隨之而變。筆者認為最能激發外援功效的是國產後腰的位置。這個位置的好壞決定了外援們是否能騰出雙手專心進攻,能否有足夠的子彈供他們開火。北京國安有李可、池忠國等,上海上港有蔡慧康、呂文君等,廣州恆大有黃博文、徐新等。

2019賽季間歇期,江蘇蘇寧隊買來桑蒂尼,上海申花隊買來金信煜、沙拉維。外援上也形成了三叉戟,同時兩支球隊分別由吳曦、曹贇定、彭欣力一班實力派後腰支撐。越來越靠近強隊配置。我們可以觀察這兩支球隊的後續成績,來驗證結論。

②邊中結合

有的球隊既不捨得放棄“黑又硬”又不捨得高中鋒,在鋒線堆上了“一高一快”。既想在中路有所統治,又想在邊路風生水起。2019賽季的重慶斯威、天津泰達就是這樣想的比較多的球隊。邊中結合的外援組合,將2018賽季還在保級邊緣的“弱旅”直接提升為誰也不敢小瞧的硬茬隊。

重慶斯威阿德里安坐鎮中場,前有高中鋒卡爾德克,兩側大小摩托(費爾南多席爾瓦、費爾南多蒂尼奧)擇一而突。

天津泰達更加純粹,喬納森坐鎮中前場,前有高中鋒瓦格納,側有阿奇姆彭上下翻飛。

這種外援組合可謂是色香味最全的進攻組合。我們見識過阿奇姆彭、大小摩托的個人精彩表現,也見識過瓦格納、卡爾德克的空霸牽制。但論功勞,要數中前場這名“大腦”型外援。他們需要寬廣的視野和傳球能力,能夠與邊路快馬遙相輝映;他們需要優秀的意識和後插上的高精度射門,能夠與高中鋒互為表裡。他們還要持球推進,就地反搶,成為本土球員的主心骨。沒有阿德里安和喬納森就沒有“一高一快”的全部釋放。同時,由於外援重兵投入到鋒線,兩支球隊都需要一名靠譜的本土後腰為外援們解決後顧之憂。天津有買提江,重慶有先前沒轉會的彭欣力。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而相似配置的大連一方隊,則成了反例子。前有高中鋒龍東,側有卡拉斯科,坐鎮中場有哈姆西克。同樣的配方,口味卻差了太多。首先,哈姆西克並不喜歡持球盤帶,通管全局。他更是一名精確制導的傳球手。這就導致他與卡拉斯科、龍東的位置稍遠,沒法在近距離配合呼應。其次,卡拉斯科不同於阿奇姆彭、大小摩托。他並不靠衝擊力向前,更善於使用細膩的技術。他也更喜歡個人突破,少有送出精妙傳中。這就導致他與龍東之間也缺少了呼應。而龍東,一個在禁區附近致命一擊的大殺器,被孤立隔離,有勁使不出。

三名球員位置對了,但搭配不對,發揮不出效果。如果哈姆西克換回蓋坦,回想2018賽季的卡拉斯科-蓋坦-穆謝奎組合,這個配方就更靠近成功的天津泰達組、重慶斯威組了。

③中軸線

在中軸線上佈置外援尋求全陣平衡是一種傳統的做法了。亞外取消後,捨棄後衛外援成為共識的做法。仍有幾家隊伍,基於本土球員陣容和教練偏好,保留中後衛外援。這些“一字長蛇”陣的隊伍分別是:2019年上半年的山東魯能(中鋒佩萊+中場費萊尼+後衛吉爾);武漢卓爾(前鋒埃佛拉+影鋒巴普蒂斯唐+後腰後衛姆比亞);廣州富力(前鋒扎哈維+影鋒薩巴+中場登貝萊);江蘇蘇寧(前鋒特謝拉(桑蒂尼)+影鋒埃德爾+後衛帕萊塔(米蘭達))。最典型的是山東魯能隊。廣州富力、武漢卓爾、江蘇蘇寧次之。使用韓國中衛的北京國安和廣州恆大偶爾也是類似這樣的配置。

我們都知道進攻可以依靠球員個人能力,但防守需要的是體系。2019賽季較長時間使用後衛外援的是江蘇蘇寧隊。但在搶斷、解圍、攔截數據上,江蘇蘇寧分別是倒數第一,倒數第三,倒數第七。看不出有什麼優勢。在失球數上排名第六,而球隊本身積分排在第五,也沒看出防守上有什麼突出的成績。

另一個較長時間使用後衛外援的是山東魯能。2019年的吉爾從數據上看下滑嚴重,甚至比不上身邊的戴琳。上半程呼聲較高的魯能隊也早早掉出爭冠的隊列。

從兩支執著於外援中衛的隊伍可以看出,這份選擇效果並不太理想。也許我們在球場上能看到他們多次精彩的防守,但一次對手的成功突襲,就可能是輸掉比賽的苦果。

另一角度來看,一字長蛇的外援分佈,戰術上過於簡單透明。2019年開賽之初,山東魯能隊的主力外援就是佩萊、費萊尼、吉爾。對手們都知道三條線,一條一個。很容易被針對佈置。如果是上海申花轉會後的配置呢。沙拉維、金信煜、伊哈洛、莫雷諾。真的不知道今天是要三個高塔一起上?還是一邊一個一起衝?莫雷諾會在中場組織還是更加激進的進攻?相比於“一個蘿蔔一個坑”,後者變化更多,搭配更多。

第四節·結語·呼喚強援

我們分別從個體和組合上分析了中超外援情況。

從個體上來說,有以下幾個規律:

①巴西外援依然是當下性價比最高的外援,但我們也看到歐洲高水平外援比例在暗暗提升。

②“技術+體質”的外援模板依舊盛行,但“意識”級外援在中超嶄露頭角。

③若無政治紅利,亞洲外援幾乎絕跡,若選用亞外,韓國籍球員是首選。

從組合上來說,有以下幾個規律:

①各支球隊對於搶點型前鋒與站樁式中鋒的使用上分為兩派。而站樁式的高中鋒逐漸受到青睞,實力也逐漸展現。

②九號半、攻擊性更強的前場多面手成為外援選擇主流。外援的位置出現泛化現象。

③外援選用更加謹慎,核心外援長期效力於中超聯賽,從而造成外援的“週期化”。

④“進攻線疊堆”與“邊中結合”成為比較主流的外援組合。外援能否充分發揮戰力與本土球員,尤其是後腰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基於全文,以2019年whoscored評分中超外援排名為選擇順序。組建你認為制霸中超的兩套外援組合,會是什麼樣呢?


筆者選擇:

進攻線疊堆:扎哈維、保利尼奧、胡爾克

邊中結合:佩萊、奧古斯都、奧斯卡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