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字,叫做生僻字,他们本应该静静地躺在字典里,但是却能够意外的走红。

去年,一首洗脑神曲《生僻字》就在网上火了起来,“咄嗟、蹀躞、耄耋、饕餮、囹圄、蘡薁、觊觎、龃龉……”好客君也跟着这首歌认识了不少字儿呢。

你知不知道除了这些生僻字,藏在山东博物馆的文物们,也玩起自己的名字。先看看这几个字,你都认识哪些?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今天的好客君化身科普达人,走进山东博物馆,听听这些文物们都是怎么自我介绍的吧!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文物档案

关于出土:

1965年青州苏埠屯1号商墓出土。亚醜钺的发现,使亚醜器的出土地点逐渐清晰,被基本确定在青州一带,是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珍贵遗留。亚醜钺出土于1号大墓的墓道内,与其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一件大钺,与亚醜钺形制基本相同,由于这两件钺从造型到体量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出土后不久,第二件即被调往北京,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亚醜钺则留在了山东博物馆,成为山东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关于外形:

亚醜钺商代,通长32.5、宽34.5厘米。为方内,双穿,两肩有棱,器身透雕人面纹,人面五官微突出,双目圆睁,嘴角上扬,口中露出城墙垛口似的牙齿,极富威严。因其口部两侧对称地铭有“亚醜”二字,故得名“亚醜钺”。

关于历史价值:

亚醜钺经历了当年古老部族的辉煌,又经历风霜的洗礼、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传承至今,是为青铜器中的瑰宝,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文物档案

关于外形:

西周,高30.1厘米,口径24.2厘米,盛食器。制作于西周晚期,为周宣王时器。或使我们有幸在博物馆里一睹芳容。其造型秀美,隆盖、圆腹、圈足,双耳造型别具一格,状如一变形龙首口吐祥云,双耳下的垂珥与圈足下的三小足形状相若,相映成趣。纹饰以窃曲纹为主纹,搭配使用瓦纹和垂鳞纹,繁简呼应,疏密有致。铭文篆刻工整秀丽,典雅规范。

关于历史价值:

除了颂簋,传世的颂器还有颂鼎、颂壶和颂盘。成组的颂器传承至今,难能可贵,颂簋更是以其庄重的造型、精良的铸工、瑰丽的纹饰、秀美的铭文,使其成为难得一见的青铜器珍品,具有极高的价值,为国家一级藏品。

关于历史故事:

其优雅的身姿,向我们展示了西周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也向我们展示了她的拥有者—颂的不凡,颂是西周一位显赫的贵族,效命于周王室,颂簋上的铭文就记录了周天子对颂的册命过程:在西周的一个清晨,周王在康昭宫册命颂,令其掌管成周洛阳的仓库等职务,并赐给他黑色的礼服、赤色的蔽膝和马具等物品,以兹勉励。颂接受了册命,向周王进献瑾璋,以谢王恩。之后,铸造此簋,纪念此事并希望此份荣耀为后世子孙世代享用。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文物档案

关于外形:

周,高7.5、长12、宽7.5厘米。该器的特点在于其造型和用途。器身呈长方形,顶部有两扇可以对开的小盖,每盖一钮,分别为男、女裸体人,呈面对面跽坐状。器腹下部铸有六个人形器足,人形裸体,屈膝,双手在后背负器身。

关于出土:

器物目前共发现三件,都出土于山东莒县。一件为山东博物馆收藏,一件为日本藤井有邻馆收藏,另一件曾发表于1948年《艺林月刊》第99期上,可惜现在已不知器在何处。关于裸人的含义,目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与人种起源的传说和祈求种族繁衍的思想有关”,“象征着子孙繁衍之意”。也有人认为应是“弄器”,以供王公贵族把玩观赏。也有人认为与当时的社祭活动有关,实际上是原始时代实行群婚的残余。

关于历史价值:

此器造型奇特,寓意神秘,数量极少,为国家一级文物。

关于历史故事:

据器物档案记载,该方奁最初为清末民初莒县著名的文物鉴藏家庄恩泽收藏。庄恩泽,字湛岩,号厚甫,莒县大店镇人。宣统三年廷试留学生,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庄氏嗜古成癖,所得薪俸多用于购买文物,其收藏以青铜器、古泉、碑版为富,裸人铜方奁就是其中之一。1951年其夫人庄丁德萱和长子庄楚东将庄氏收藏捐献给山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1954年由该会拨交给山东博物馆。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文物档案

关于外形:

春秋,高31、口径8.8、足径9.6厘米,斜颈,鼓腹,龙形鋬,矮圈足作索状。颈及上腹装饰繁缛的蟠虺纹,下腹饰垂鳞纹。壶的形制仿自自然界的植物瓜瓠,瓜瓠是葫芦的一种。瓠壶是青铜壶中一种,体形似瓜瓠而侧颈,盖有环链与器相连,腹部有提梁,

关于出土:

1963年莒县天井汪出土,酒器。

关于历史价值:

据史书记载,瓠壶为“尚礼”之用,装的酒为“玄酒”。此瓠壶纹饰精美,铸工精良,装有龙形鋬,可见其功用非同一般,礼器性质明显。

关于历史故事:

《诗·七月》曰:“八月断壶。”毛传:“壶,瓠也。”古代壶与瓠相通,瓜瓠成熟,去其瓤,干固后,可作容器,现在这种容器,仍被世人使用,古人亦用此器,并按其形作成陶质、铜质的仿制品。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文物档案

关于外形:

春秋,通盖高53.4、口径25.1厘米,1925年沂水出土。侈口,束颈,广折肩,腹渐收为小平底。肩两侧有兽首衔环耳。兽首两眼浑圆突出,兽鼻上卷,双耳卷曲,兽首正中有独角,整体似龙形。盖呈覆碗形,盖顶有鸟形钮。器与盖通体饰瓦纹。

关于出土:

1925年沂水出土。

关于历史价值:

沂水地区在春秋时期为莒国辖区,莒为东夷古国,有“尚鸟”的习俗。这件铜器,器盖就是以鸟为捉手。该鸟短尾,敛翅,挺颈而静卧,造型美观又有实用价值,为整个器物增添了几分活力。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文物档案

关于外形:

通盖高28.4、口径11.3厘米,调味器。子母口,深腹,圜底,前有管状流,后有兽形鋬,下承三柱足。盖纽作菌形。盖侧与鋬顶有用来栓系的半环纽相对应,器颈与盖各饰一周兽面纹。盖与柄下对铭“作珙从彝”四字。

关于出土:

1930年.益都苏埠屯商墓出土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文物档案

关于基本资料:明,绢本,设色。纵219.5厘米,横107厘米。

关于画面:

画面近景绘一株柳树,3只鹭鸶,形态各异,两只立于树干,一只立于树枝。两只翠鸟嬉戏于柳梢,引得两只鹭鸶抬头观看,另一只专心抚弄自己洁白无暇的羽毛。此图构图严谨,笔法工致,设色艳丽,颇有两宋院体味道,具有浓郁富丽气息,为吕纪典型的花鸟画作品。

关于画家:

吕纪,字廷振,号乐愚,浙江宁波人。以画被召入宫,值仁智殿,授锦衣卫指挥使。擅花鸟、人物、山水,以花鸟著称于世。其花鸟画风呈两种面貌,一作工笔重彩,精工富丽,多绘凤鹤、孔雀、鸳鸯之类,辅以树木坡石、滩渚流泉背景,既具法度,又富生气。另一类为水墨写意画,粗笔挥洒,简练奔放,接近林良的风格。他亦兼善人物、山水,宗法南宋马远、夏圭画法。他的花鸟画风在当时宫廷内外影响甚大,继承者不乏其人。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文物档案

关于基本资料:清,二级文物。绢本设色,纵121厘米,横53厘米,款识:雪压溪南三百峰,隔溪照见玉巃嵸,等闲十里溪山胜,都在高人跨蹇中。壬午春孟画于东青阁之南窗下。剑门樵客王翚。钤印:王翚之印(白文),耕烟外史时年七十有一(白文)。

关于画面:

此图描绘一老儒和和侍者在风雪中过桥。周围山野悬岩,河流封冻,寒气逼人。线条粗简,水墨淋漓,颇得气势。

备注:灞桥,在陕西西安东,唐人多于此送别,因谓之削魂桥。画家常以“灞桥风雪”为画题。

关于画家:

王翬(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外史、剑门樵客等,江苏常熟人,清初“四王”之一。王翬的山水画集古人技法之大成,功力极为深厚。中年用笔细秀繁密,墨色浓润苍劲,晚年用笔遒劲严谨,墨色富于变化,意境深远含蓄。

鬶、醜、钺、簋……AWSL,到底要认识多少字儿才能进省博?

文物档案

关于基本资料:清,一级文物。绢本设色,纵36厘米、横77厘米,款识:新城王公命写,用唐右丞诗、元黄鹤山樵画景。广陵敬绘。钤印:禹之鼎(白文),慎斋(朱文)。

关于画面:

此图为清初诗坛领袖王士祯的肖像。他临坐于铺有裘皮的盘石上,眉清目秀,长发朱唇,横琴未弹,若有所思。衣纹用柳叶描,十分生动。竹用元人的水墨法,溪流向远处淡化。

关于画家:

禹之鼎(1647—1716),字上吉,号慎斋,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早年师法蓝瑛及陈洪绶,后出入宋元诸家。擅人物仕女,工肖像写真,几乎画尽当时的名人小像,饮誉于康熙朝,被誉为“肖像国手”。

这些带有生僻字的文物你认识几个?

这个十一不寻常!

走进省博,跟着生僻字去了解过去的生活与习俗,

去重温一段段历史吧!

图文综合来源山东博物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