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著名女作家三毛說過:“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人的一生或許會有很多夢想。小時候的夢想,像幻想一樣無厘頭,好像說說就能去做了一樣。想當老師,以後給自己的學生們佈置很多作業;想當警察,除暴安良;想當宇航員,遨遊太空。

長大以後再想想當時的夢想,好像兒戲,隨著年齡的增長,那些夢想被拋到了腦後。在腦海中有了一種東西,叫做信仰。是與夢想不同的,信仰是延續在現在乃至以後不變的追求目標,哪怕不能夠達成,在心裡信仰就變成了執著努力的方向。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信仰與夢想不同,夢想是相對於短時的,而信仰則是貫穿一生的。夢想是能夠達成的實物,而信仰大多是一種思想精神或者虛無的東西。

也正因為信仰的特殊性,所以在追尋的過程中,會遇到阻礙,會有很多人質疑,甚至被排擠、被嘲笑,但不要放棄,追尋信仰過程中的收穫是給自己的,不是給別人的。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向我們展示的就是一個下層群眾是如何追尋自己的信仰的。

01

胡佐衡是一個37歲的下崗男青年,他和母親都靠著書報亭的收入度日。偶然的一天,胡佐衡撿到了一把小提琴,他將小提琴掛在書報攤好幾天,都沒有人來認領。隨後,他去樂器店,想要把小提琴賣給這家樂器店,店員說他們店“只賣不買”,這把琴就這樣留在了胡佐衡手裡。

他和這把小提琴冥冥之中的牽絆,就此產生。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在距離書報攤不遠處的少年宮,每天都有從小提琴班放學出來的小孩子。而胡佐衡也萌生了想要去學習小提琴的想法。他終於鼓足了勇氣去少年宮報名,負責報名登記的人破格讓胡佐衡加入班級上課。

一個打扮邋遢,快40歲的男人,來少年宮給自己報名學習小提琴,這說起來確實很不可思議,但胡佐衡確實就是這件事的當事人。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然而,到了班級之後,整個班級都是有家長陪同的小學生,只有胡佐衡一個顯得極其格格不入。沒有基礎的胡佐衡自然跟不上他們的課程,所以在老師讓他起來演奏的時候,他說我不會,引起鬨堂大笑。在第一節課結束後,全班的小孩子圍著他起鬨,將他的外號定為“我不會”。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老師也勸他放棄,要把學費退給他。但胡佐衡說“到飯店吃飯,上了菜是不能退的”並請老師把基礎的音調在哪裡教給他,老師看他是真心想學,就給他畫了一張基礎的示意圖。

回家之後,胡佐衡就開始辛苦的練習,用腳給自己打拍子,對照著那一張小紙片練習。因為從來沒有學音樂的基礎,胡佐衡拉出來的完全成為了噪音,嚴重影響了周圍鄰居的休息。

但胡佐衡卻突然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他不再像以前一樣,無所事事懶散地看管書報亭。現在的他,在看管書報亭的同時,也抓緊一切時間練習,到時間了就去少年宮上課。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活得充實又充滿希望。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周圍鄰居忍無可忍,終於暴發了,他們將胡佐衡的母親團團圍住,一些年齡大的老太太更是咄咄逼人,言語極其難聽,胡佐衡母親不懂,自己兒子只是喜歡拉琴,沒有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大家都要往死裡罵他。可是面對兒子的夢想,胡佐衡母親也沒有說什麼,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只能給街坊鄰居深深鞠了一躬。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之後,胡佐衡的熟人找到他,說找到了新的商機,並且邀請他重新入夥。或許當時的胡佐衡也意識到自己這樣長期下去不是辦法,他妥協了,去了工廠工作。拿到工資後,他和母親兩人用工資出去吃了一頓飯,母親很高興,這是她所希望胡佐衡應該有的生活。

但工作了幾天之後,胡佐衡意識到這份工作並不能使自己感到快樂,他離開了工廠。這瞬間胡佐衡無比的開心,像緊繃的弦突然放鬆,但母親卻被他氣得病倒了。胡佐衡也在鄰居的矇騙下,被關進了精神病院,但在他給精神病院中的人演奏時,收穫了陣陣掌聲,最後鑑定他沒有精神疾病,被放出來了。

胡佐衡給小提琴裝上了弱音器,聲音變小了。看似所有的一切都走向正軌,但這個時候,當初的失主偶然經過書報攤,看見了胡佐衡手裡的琴,在一番爭搶之後,琴最終還是被失主拿了回去。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與小提琴相伴的日子好像一場轉瞬即逝的鬧劇,胡佐衡的生活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02

他不願將小提琴還給失主,不是因為它的價格高,也不是因為失主太久沒找來,而是因為小提琴已經成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那上面寄託了他最近的快樂生活,它代表了自己對音樂的信仰,也代表了人生方向。

從最開始他開始拉小提琴的時候,負責上課報名的管理人員不理解他,同班上課的小學生不理解他,鄰居不理解他,嫌他煩。但後來在胡佐衡為小提琴安裝了弱音器之後,這些鄰居就又開始覺得他有神經病,應該發出聲音的東西不出聲,就失去了樂器本身的意義。

歸根結底,胡佐衡做出這種決定還是因為別人的看法,本身是遵從別人意見的舉動,但是卻又變成了奇怪。在胡佐衡的音樂被大家鼓掌表示歡迎之後,鄰居們就都換了一副嘴臉,甚至幫著他一起和失主搶那把琴。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你為什麼要拉琴?因為我喜歡。你為什麼不工作?因為我要拉琴。

這看起來讓人啼笑皆非的對話,卻是胡佐衡的心裡話。鄰居們和小學生們都覺得他拉琴極差,但是諷刺的是,一群神經病人卻聽懂了,併為其起身鼓掌。

在大眾看來,與主流不相符的就是不對的。當時的所有人都在為了生活拼命賺錢,孩子們學小提琴也是為了能給學習成績加分,可是已經快40歲的胡佐衡,沒有正經工作,沒有家庭也就算了,關鍵是他在自己物質世界還不豐富的時候,就開始追求精神生活,未免操之過急,這種行為在大眾眼中就是個異類。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而在最後他沒有了小提琴,沒有了令他心儀的吳老師,也沒有了信仰。

03

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這是我們能在胡佐衡身上看到的。

他身上有很多人身上沒有的踏實,在當時人人為了社會地位,為了生計奔波的時候,他獨尊他心中的藝術之魂,不驕不躁地在學習,不管別人怎麼說,他都要堅持自己的熱愛。哪怕被一群小學生嘲笑,哪怕連自己的母親都不能理解。

這世上人的悲喜並不相同,每個人都有絕對的自由權選擇自己的喜好,你可以選擇不喜歡,但是不能詆譭別人的喜歡。所以看到了鄰居們在胡佐衡受排擠和受歡迎之後的兩副嘴臉,這其實反應了最真實的狀況。

電影《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在質疑中堅持信仰,為夢想全力奔跑

​總是有些人高喊道義的口號,自己只知道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別人,將別人踩進制低點,然後就是一副為世界除害的樣子。

胡佐衡生錯了時代,如果放在今天,或許他也不會落得如此淒涼的結局。

“卡車上掉下的小提琴”,“卡車”到底代表著什麼呢?或許是社會,或許是時代,卡車遺落下了小提琴,或許也註定胡佐衡註定要被時代所拋棄。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