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閒置大棚越來越多了,種植大棚真的不行了嗎?

棒奔霸


前言:農村閒置大棚越來越多,並不能說明是種植大棚不行了。比如北方地區冬季吃的新鮮蔬菜基本都是產自溫室,為什麼蔬菜大棚不行了啊。種植大棚和做生意是一樣,有賺錢的就有虧錢的。在整個大棚種植行業中有句不成為文的話,“想要窮,建大棚“從這就話就能看出來,種植大棚確定不是已件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種植的問題,還有銷售的問題。

閒置大棚的主要原因

  • 盲目性溫室建設

前些年,有相應的政策支持,鼓勵建設蔬菜大棚。有些人覺得這個蔬菜大棚建設是一個商機,雖然在大棚建設上有一定補貼,但仍然還是需要自己承擔一部分。就在這樣的情況,一下建設不少的大棚。因為這些人並沒經營蔬菜大棚經驗,在後期的種植期間和銷售環節就出現非常大的問題,對於蔬菜的品質、銷售渠道的不穩定,給後期產生很大的影響。最終導致虧錢,以至於經營不下去了。

  • 騙補性大棚建設

騙取補貼建設蔬菜大棚,這些人從中看到相關的政策的漏洞,他們建設大棚並不是為了種植,只是為了拿錢建設大棚和種植大棚的相關補貼,在實際情況中,溫室大棚內並沒有認真的去進行過蔬菜的種植,一般都簡單散最便宜是蔬菜,上報都是比較貴的蔬菜。後來經過相關補貼大棚的嚴查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導致現在這樣的情況,大棚限制了。


蔬菜大棚經營性問題

  • 大棚種植技術問題

蔬菜大棚的種植看似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項目,尤其是在農村。都種了半輩子的地,還能種植不好蔬菜大棚,這都是一般農村種植人的想法。溫室大棚種植並不同於傳統的露天的種植,尤其是冬季反季節種植,對於溫室內的溫度、溼度都有這個嚴格的限制,尤其對蔬菜大棚病蟲害的發生,溫度過高發生病害的危險大,溫度過低會造成作物生長緩慢。

  • 大棚蔬菜銷售單一

蔬菜大棚的銷售方式,一般的蔬菜種植戶,都是以批發為主。等著一些蔬菜批發商販來這裡收購,他們是收購價格相對比較低,但是量比較大。蔬菜屬於特殊商品,到了成熟的時間,不出售也會慢慢爛掉,這樣的銷售方式導致蔬菜種植的利潤非常低,嚴重的時候還會造成虧損嚴重。在很多地區看到閒置的溫室也就不足為怪了。


總之,蔬菜大棚的閒置的原因有經營不善導致的一批,還有一些屬於鑽相關政策的空子,被查出的一批。這些並不能說明蔬菜大棚種植行業不行了,因為冬季供應的新鮮蔬菜都是產自溫室大棚內的,怎麼說大棚種植行業不行了。沒有一點道里的。


起點農業


隨著天氣的逐漸回暖,一些地區春播春種已經開始,不過,這幾天小幫手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在我們鄰村的農田中,有一些大棚,大部分都處於閒置的狀態,有些已出現破損,問了問旁邊的人,他們說這些閒置的大棚,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沒人種植了,一直在閒置著,看這個樣子,今年估計還是沒人種。

在我們當地,普通農田閒置的情況都不多,而大棚閒置的情況更不多見,為什麼會出現大棚沒人種植的情況呢?回到家後,和一些朋友說起了此事,不少人說種植大棚不行了,不掙錢,竟是瞎投資,這種說法是對是錯呢?

小幫手聯繫了幾位常年種植大棚的朋友,他們說種植大棚能掙到錢的有不少,一畝地掙幾千上萬的有很多,而一畝地賠幾千的也有不少,原因主要有4點。

1、技術問題

種植大棚作物和露天的大田作物不太一樣,大棚作物需要的技術相對複雜一些,並且,一些沒種植過的朋友,可能完全不懂某些作物的技術問題,這種情況下,設備的錢已經投資了,但產量和品質沒上去,只能賠錢。

2、盲目跟風

種植就怕盲目跟風,不論是大棚作物還是露天作物都是一樣,要因地制宜,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市場大環境的變化,不要看別人種什麼,你就去種什麼,到最後,即使高產,但是賣不掉,出現滯銷,也掙不到錢。

3、先小後大

針對以前沒有搞過大棚種植的朋友,不要一次性投資過大,可以先從小面積開始,等熟悉一段時間,對種植大棚管理有了一定的經驗之後,想擴大規模是可以的,如果剛開始就大面積投資,雖說利潤大,但承擔的風險更大。

4、愛好農業

種植大棚自己要愛好這行業,有人說,真正種植大棚的農戶,是不會讓其閒置的,他會想盡一切辦法去種植,而那些初始目的就不是為了種植而去建大棚的人(為了補貼),一旦目的達到後,就不管不問了。

如果以上4點都做好後,相信種植大棚的利潤還是可以的,總結一下,種植大棚的前景並不是不行了,而是種植大棚的人不行了。

關於此,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如果你有其他的看法或觀點,歡迎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來討論。

最後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當地有大棚閒置的情況嗎?多不多?


農民的小幫手


我覺得相反;

第一,我在江蘇這邊上班,這邊和上海全部都在拆遷一些果園和大棚,以後種大棚肯定在家會特別好,我的視頻裡面,大家可以看到這邊已經拆了很多了。

第二,因為今年拆遷了,大鵬較多,馬上又臨近年關了,所以現在種大棚蔬菜效益應該會比較客觀吧。

第三,大棚蔬菜週期比較短,我們這邊有種生菜的,基本,一個月一茬菜。週期短。回報來的快。


我是單超


首先明確一點,農村閒置大棚多並不一定代表種植大棚不行!

現在,很多地方出現了閒置的大棚越來越多,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在農村搞大棚種植越來越不行了,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先來看一看農村大棚閒置的原因:

第一,前期盲目跟風,後期後勁不足。前些年,因為少部分人通過種植大棚蔬菜等掙了錢,所以帶動了一大批人傾盡家財投資十幾二十萬搞起了大棚。但是搞起來之後發現搞得人太多,市場不好做虧了本,後期又沒錢挽救,只能不做,導致閒置大棚越來越多;

第二,後期管理不善。搞大棚種植是需要一定技術的,需要把管理做好。很多人一窩蜂地趕上去做大棚,結果技術不到位導致管理出現問題,最後種的東西不如人意,只得賠本把大棚閒置;

第三,正值輪種間隙或者休耕。有一部分作物的種植是要求要休耕或者輪作的,在這期間有沒辦法種植其他的東西,所以大棚就只有閒置了。

很多人看到農村閒置大棚越來越多,就覺得農村種植大棚肯定就不行了,其實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村裡有兩戶搞大棚的,冬天種反季節草莓,夏天種冰糖西瓜,一年能收入幾十萬。平時作物換季的時候也是把大棚閒置下的。

所以,說農村閒置大棚越來越多,農村種植大棚就不行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好了,今天就回答到這裡,歡迎關注【村官小焦】!!!


村官小焦


如果大棚閒置的話,可能是‘’形式‘’主義造成的,有一家掙錢,其他戶眼紅,‘’一窩蜂‘’跟進,以至價格暴跌,不掙錢造成的;還一種可能是政府行為,看到哪裡大棚掙錢了,組織村幹部參觀回來後,下任務建的大棚。由於既不懂技術,又不懂市場行情,要麼質量差,要麼沒銷路,至使大棚閒置。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我認為在當前種糧食收入微乎其微的情況下,大棚種植水果蔬菜是前景看好的產業。甚至是今後發展的一個方向。在我們這裡,有一戶用養蠶大棚(每年的最後一季與來年第一季的空餘時間)養殖蘑菇,掙了錢,別人效仿,他果斷另建了草莓大棚,別人建大棚按我們這的說法是跟著喝湯的,乾的都讓創建者吃了。別說建大棚,其他行業何嘗不是這樣。建大棚最大的好處是一次性投資,多年受益。週期短,見效快。就草莓來說,一市畝地純利潤兩萬多塊錢。相對於櫻桃大棚(投資較大)來說掙得少,而在外打工背井離鄉純掙多少?何況僅用不到半年的時間。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是要了解行情,隨時更換適宜大棚的作物,要有自己的主張。同時,要有一套自己的銷售策略。壽光大棚持續發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泰山農家人


近兩年,農村閒置荒廢的蔬菜大棚確實越來越多,通過走訪聊天,知道了一些閒置荒廢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總體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城市居民和農村人收入下降,閒散零錢減少,消費水平不高,對蔬菜、瓜果精打細算,需求量降低,大棚蔬菜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空置大棚越來越多;

2、跟風發財,賺錢走人。一部分慣於走緊俏貨的承包商,什麼農作物走俏就做什麼,2015年前大蒜價格相當驚人,最高被炒到15元一斤,栽種大蒜、反季栽種、科學育蒜席捲全國,“蒜你狠”就成了那幾年黑惡炒價的代名詞。

2015春節到2017年春節“豆角王”站上了普通蔬菜老大的位置,一斤豆角王少則8元,個別地方高達12元,同期豬肉也就15元一斤,這樣又建造了一批蔬菜大棚,高價風過後,承包商棄地走人,留下了大量的大棚

3、勤勞跟不上、技術跟不上,創業半途而廢,又產生了一部分閒置的大棚。栽種大棚蔬菜本身就需要勤勞和技術,缺一不可,何況反季栽種,更需要勤勞與技術,就像培育試管嬰兒、冬天栽種西瓜,難度和技術可想而知。反季大棚內的地溫、溼度、室溫、澆水時機、施肥類型時機等等,都需要具備實際經驗的專業技術,更需要勤快耐心的呵護,超高的要求,需要勤快人值班操作,在天氣異常的環境下,稍有疏忽,一夜之間,秧苗或蔬菜凍死或燒死的情況常有發生。|頭條原創|

4、蔬菜銷售競爭很大,存放時間有限,誰有高速運輸通道誰就能生存下去,小規模的蔬菜專業戶很難達到高速運輸的要求,因為人工費、運輸費、小雜費受不了,三年下來,累死累活,最終收穫的是幾座閒置大棚。

總之,農村大棚蔬菜、大棚花卉、大棚育苗等耕作方式不會消亡,要想長期生存發展,技術和完整的銷售渠道是關鍵。


時代軒評


農村閒置大棚越來越多了,種植大棚真的不行了嗎?

對於說農村大棚閒置越來越多了,我們這裡也有很多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通過這幾點來考慮:

我們這裡的大棚種植是在前幾年的時候,國家政府部門的政策是好的,就是都是村裡建設一個大棚有補助。所以我們周圍的幾個村裡那幾年建設了好多大棚。對於現在為什麼都閒置了呢?

首先來說大棚種植和我們露天種植是兩個不同的管理技術要求!拿來主義並不能夠實現蓋了大棚就能夠掙錢。現在我們也是剛過完春節,現在的蔬菜價格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有的蔬菜在過年的時候比豬肉和雞蛋都要貴。反季節蔬菜種植還是大有錢途的。

再決定搞大棚種植以前就應該捫心自問自己是否熱愛農業,是否能夠有說到老學到老的精神,這讓我想起了“褚橙”的創始人褚時健老人,他踏入農業的時候已是花甲之年,但是通過自己十幾年如一日的反覆摸索不也創造出了一個果業的神奇嗎?

如果說自己對於大棚種植和管理技術不是太懂得話,可以聘請專業的農技師來幫我們種植和管理。大棚設施那麼多錢都投入了就不差這點錢了。我覺得大棚種植還是可以的。在2018年臘月的時候有幸被今日頭條官方邀請去陝西省楊凌區去學習和觀摩了他們那裡的無公害大棚種植的番茄🍅,真是受益匪淺,讓我們也感受到了兒時吃番茄🍅的味道!


豫東小農


曾經的蔬菜大棚真的是盛行一時,也確實讓農民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大家都知道,蔬菜農作物都是具有季節性的,而蔬菜大棚的順應而生,正好解決了農產品季節性問題,幾乎一年四季都能生產新鮮蔬菜,在早幾年物質短缺匱乏的年代,誰能源源不斷的向市場輸送新鮮農產品,就代表著誰能發家致富!


農村閒置大棚越來越多,種植大棚真的不行了嗎?

首先,並不是種植大棚不行了,而是經濟效益降低了!題目也說明了這一點,大棚越來越多,恰好說明問題的關鍵!近幾年國家大力補貼扶持農業,建造大棚不僅可以得到補貼,還能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很多農民不管種不種,建了拿了補貼再說!所以到處都在興建大棚,大棚則建的越來越多,在有些地區,反季節蔬菜的產能幾乎超過了應季蔬菜,經濟效益大大降低!


其次,要說蔬菜大棚沒有經濟效益也不是,目前來說大棚種植效益還是不錯的,但是農民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我喜歡跟風種植,缺乏自己的主見!看你今年種香菜賺了錢,然後全村的人都跟著你種香菜,產能過大,供大於求,經濟效益自然會降低!所以有些農民遭遇一兩次農作物行情低迷以後,信心備受打擊,也不願意再提大棚種植!

最後,大棚種植它不比普通應季種植,它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技術以及心血!在大棚種植日益普遍甚至產能越來越大今日,思維以及營銷方式不變的話,也是很難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的!還是那句話,並不是大棚種植不賺錢,而是看你怎麼種,種什麼!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種植大棚是設施農業的一種設施,99鄉親認為之所以大棚閒置,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1:建設目的和動機本身存在問題:一部分人是為了申領相關補貼才搞的生態大棚,後續是不是有效利用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

2:生態大棚出產的東西不好賣,經營搞不下去,農產品市場化的路走失敗了,大棚就閒置了

3:造大棚搞種植的大戶、投資人等等因為種種原因放棄後續經營,大棚被閒置

一般而言設施農業和規模農業是骨肉相連的,規模農業最頭疼的不是產,而是賣,賣不出去所有努力都付之東流,生產設施和已經投進去的資金都成為虧損,生產大棚就成為失敗的見證矗立在那裡。而普通農戶搞種植大棚,投入和產出很難平衡,見不到效益不如就此收手,大棚便閒置下來。

所以,根源上還是改善了生產環境,比如建造了種植大棚,隨之增加的產量如果沒有銷售出去,大棚只有被放棄閒置。這不是說種植大棚不行了,而是農業經營出了問題,沒有完成“從產品到商品的驚心動魄的“一跳””。

事實上也有通過搞大棚種植賺了錢的,比如一些種草莓的,99鄉親去過的草莓之鄉,這裡不但搞種植大棚,而且還不斷升級大棚建造水平,當地農民已經把竹片農膜大棚改進為鋼架大棚、又把鋼架大棚發展到現在的採用立體種植的生態大棚的水平階段、大棚裡有自動溫控溼度控制設備、攝像頭監控生長狀態,遊客來採草莓都已經能做到人不彎腰、鞋不沾泥了。


99鄉親


說白了就是缺乏規劃,蜂擁而上,看到國家補貼,地方某些人不擇手段,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等拿完補貼,幾年過後,沒利可圖就溜之大吉,剩下滿地雞毛,就是所謂的閒置大棚給當地農民,種也不是,不種也不是。

那麼種植大棚能掙多少錢,我們這邊也一樣,留下不少閒置大棚,如果是開始連續種植,大棚基礎設施相對完好,基本可以邊投入邊生產,基本上能資金週轉,還有利可圖,如果是在大棚建好使用三年停止了荒廢了,那就什麼都要更新,一次性投入是很大,第一二年很難見效益,由其是大眾蔬菜,粗算一下,一個大棚毛收入約六到八千,兩口子能看三到四個大棚,前提是都是勤快人,基本上都在大棚了,如果是一人在出去零售,雖說價格高點,但只靠本地,那真的是杯水車薪,自己累不說,還賣不出去那麼多,只有走批發,有人收購自己種的才踏心,說了歸期就是銷售問題。

建棚不少,如果都能利用,居民的菜籃子早就滿滿的了,還是事,就是因為銷售,地方在鼓勵建大棚時,就該考慮銷售,市場和大棚有渠道,有產銷結合,大棚有足夠資源,市場有能力消化才能讓種大棚有收穫,光建棚不抓市場往那銷,建再多,騙完補貼沒有豐厚利潤就走人,能不荒廢,讓地方百姓收識殘局那行。說白了就是重建設,輕管理,某些人就盯著那點補貼和套取工程項目,沒有實心,踏心,用心做大棚產業,如果用心在做,還是有利可圖的,但也不是豐候回報的那種,種養殖業就是風險大,存在不確定性,只有用心做,沒有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