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做為火藥誕生的國度,早在宋朝就出現了竹子製成的突火槍,綁在長矛上的梨花槍等管狀火器。而世界上最早裝備部隊並用於實戰的是德國的黑衣騎士。作戰時,用繩將槍吊頸前,左手握持,右手點火,一次擊發後,再裝彈已經非常困難,敵人近前時只能把把槍當做狼牙棒來使,這和明朝時使用三眼銃的關寧鐵騎的作戰模式差不多,但比關寧鐵騎幸運的是,由於這一時期的歐洲火器才剛剛出現,習慣了騎馬與砍殺的法國騎士老爺們被過這種見所未見的能噴火吐彈的新式武器,嚇得抱做鼠竄,尤其是火門槍發出的巨響使大量的戰馬受驚亂跑亂竄總之一片混亂。

火門槍其實非常簡單,一個銅鑄鐵鑄的金屬短管,靠近封閉的一端上置一小孔叫“火門”,尾端接一木杆稱“舵杆”。將火藥從槍的膛口裝入,然後裝入諸如鐵丸、鉛丸石子一類類的彈丸,用燒的紅熱的木炭或鐵絲等引火物湊近火門點燃火藥,進行射擊。明朝軍隊裡使用較多的諸如碗口銃、三眼銃一類的火銃等都屬火門槍。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火門槍瞄準不便精度很低,射程也不遠,頂多十五六米,短短的發射管限制了裝藥量,殺傷力當然強不到哪去,多用於輔助作戰。但不能不說火門槍在普遍使用冷兵器的當時堪稱是改變歷史進程的武器。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在14世紀中葉,西方世界發明了槍托,使火門槍可以抵肩射擊。大約是從弩弓變長變細的槍管也有了木製的槍身既銃床。15世紀初火繩槍問世,點火裝置為火繩,就是一根燃燒緩慢的導火索。作戰前要事先點燃。扣動扳機,蛇形夾帶動火繩竄入火藥池,引燃火藥,從而開火射擊。16世紀在歐洲得以廣泛的裝備,成為200多年內歐洲戰場的主宰。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由於火繩槍的裝藥量加大,使的它具有了火門槍無法比擬的巨大的威力。可以輕鬆擊穿騎士的盔甲,射擊也不用再靠感覺瞄準,增加了精度,彈藥裝填比火門槍方便了許多射速得到了提高。它的缺點也多,火藥爆炸後殘渣容易產生槍垢影響射擊。下雨下雪強風都難以使用。射程一遠精度也無法保證,所以火繩槍採用了密隊列彈幕齊射的戰術,就是有名的排隊槍斃。火繩槍的出現時終結了劍和騎士的時代,帶來了全新的戰鬥方式,但當時冷兵器仍未完全淘汰。歐洲的步兵方陣常常有火槍手和長矛手的混編彼此之間相互配合。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1515年,德國鐘錶師約翰·基弗斯發明了轉輪打火槍。扣動扳機時發條帶動轉輪旋轉,摩擦火門上的彈簧片發出火花,從而引燃火藥開火。被稱燧發槍的雛形。轉輪打火槍複雜昂貴,只是在騎兵們中到裝備。1547年,法國人馬漢,在轉輪打火槍的基礎上,發明擊發式燧發槍。其打火方式為擊氈擊打燧石產生火花來點燃槍管內的火藥,啞火率大大降低,士兵們也不用拖著長長的火繩累裡累贅的進行戰鬥,雨雪天對燧發槍的影響已經不是很大。可以說燧發槍已經具備了近代步槍的特徵。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1849年法軍奧爾良獵兵隊上尉克勞德·愛迪爾內·米涅,上尉亨利-古斯塔夫·德維基內先發明瞭米尼彈,後又開發出了後來鼎鼎大名的線膛槍——米尼步槍。在米尼槍問世之前,線膛槍已經存在,但只是一種實驗性的武器,沒有廣泛普及。最重要的要問題是有膛線,槍膛密閉性很差,線膛槍子彈往往做的口徑與槍口徑持平甚至略大,因此裝彈時極其費勁。往往需要用錘子來捶打推彈杆才能將槍彈推入槍膛。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米涅步槍採用同樣是米尼發明的米尼彈,該彈在彈體周圍車以螺紋以配合膛線,螺紋凹部由動物油脂填塞,子彈底部有軟木託。開火時,火藥爆炸衝擊軟木託,軟木受壓後猛然撐大子彈,在發射瞬間就可以依靠槍彈本身的膨脹來解決密閉問題。米尼彈往往比槍管口徑略小,可用推彈杆輕鬆推入槍膛,槍的射速也大大增加,還配有安全鎖以防止走火。米尼槍重4.8公斤.口徑17.8毫米.每發子彈重32.4克.殺傷距離可達918米,550米內可精確命中。因為射擊精度提升了,擊殺效果遠遠超過了排隊槍斃,因此現代化的溝壕作戰慢慢取代了盛行歐洲二百多年的彈幕覆蓋射擊。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1800年,使用雷汞的擊發式槍機出現。1812年法國首先使用彈頭彈殼為一體的定裝彈藥。1836年德萊賽發明後裝槍“針槍”。1841年普魯士政府全面列裝後裝槍,命名“m1841”。1866年奧地利軍隊被全面裝備針槍普魯士打敗,傷亡巨大。歐洲各國忙紛紛列裝後裝槍。

不同於前裝槍的裝彈方式,M1841無論站姿,臥姿均可進行裝彈。由於採用了旋轉後拉式槍機,射速得以大大提高。M1841的射速是當時各國部隊普遍裝備的前裝槍的近5倍。正是這兩個優勢正是七週內打敗了奧地利軍隊的關鍵。曾被藐視為“灌腸槍”的後裝槍,以前所未有的精準和射速使前裝槍成為隔日黃花。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1884年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連續射擊的重機槍。馬克沁重機槍首次實戰是在1894年在非洲英軍和蘇魯士人的戰爭中,僅50餘人的英國部隊憑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名麥塔比利人的幾十次衝鋒,打死打傷了3000多人,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馬克沁重機槍以火藥燃氣為能源,槍機將空彈殼拋出後,帶動供彈機構壓縮復進簧,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槍機推彈到位,就會再次擊發。開始射擊直到一條彈鏈打完為止,讓機槍火力得以持續。採用為333發一條的帆布彈帶供彈,理論射速每分鐘 600發,可單發、點射射擊,也可以調整為慢射速 每分鐘100發。冷卻機構為水冷。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索姆河戰役中,僅僅一天就有六萬條生命成為馬克沁槍下亡魂,馬克沁成為名副其實的生命收割機。尤其是對於騎兵來說,馬克沁是真正的終結者,而以騎兵為主要戰鬥力的遊牧民族已經被文明和科技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曾經改變了歷史發展進程的六大槍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