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錦屏縣因山青似錦,秀麗如屏而得名,屬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地處苗疆腹地。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錦屏文書”的發現使錦屏成為繼安徽“徽州文書”之後又一個被中外專家、學者關注的“文書之鄉”。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錦屏縣是我國侗、苗族聚居的邊遠縣份,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非常適合林木生長,是我國南方著名的傳統人工林區,錦屏人工造林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這在中國堪稱獨特,在世界上也不多見。早在明代中期,錦屏清水江、亮江流域苗、侗族人民即已習慣了山田互補、林糧間作的生產方式。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朱元璋派官軍進剿錦屏婆洞林寬起義,溯沅江而上進入錦屏。從此,錦屏盛產優質杉木的信息傳至江南、華東。明、清時期朝廷到錦屏廣徵“皇木”,帶動了“民間木商”大量湧入錦屏,“皇木”、“民木”貿易興盛,拉動、刺激人工造林業的興起並日益繁榮興旺。吸引本地大量的侗、苗族人民和來自江南、華東等地的漢族人民在錦屏從事木材貿易和人工造林、管林工作。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時期,木材貿易十分繁榮,人工造林技術也已相當成熟,木材貿易、人工造林已成了錦屏地區人民賴以生存、社會賴以發展的強大支柱產業。相應地,產生了大量的山場、林木、田土、房屋等買賣、租佃、典當的契約、字據、簿冊,官府文告,家譜,碑刻,以及反映錦屏縣政治、經濟、文化、民俗、婚俗、宗教等歷史發展情況的有價值材料。這就是“錦屏文書”產生的背景及根源。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2010年,錦屏文書被列入第三批國家《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後,錦屏縣先後投入專項資金修建錦屏文書特藏館,開展錦屏文書徵集、整理、裱糊、入庫數字化、編輯出版圖書等規範化建設保護工作。目前,錦屏共徵集進館“錦屏文書”6萬餘件,完成整理編目4.8萬餘件,裱糊文書3.5萬餘件,數字化錄入5.8萬餘條。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經中外專家學者對“錦屏文書”進行考證研究的成果顯示,“錦屏文書”具有如下鮮明的特點: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①錦屏文書具有突出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從收集來的錦屏文書中可以看出,只要是保存有上百份文書的戶,其中的文書大都具有非常好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連續性,能清晰連續地反映該戶歷史狀況。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②錦屏文書具有鮮明的主題內容,其中以反映林生產關係為主要內容。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③錦屏文書具有典型地域意義和突出的民族性。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④錦屏文書具有突出的稀有性。英國牛津大學世界著名歷史學家柯大衛先生考察錦屏文書中的契約時評價道:“錦屏文書非常珍貴,像這樣大量、系統地反映一個地方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契約在世界上也不是多見”。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錦屏文書”是中國乃至世界現今保存比較完整、系統、集中的文書。這些數量龐大、內容豐富的珍貴文書,是反映明清時期黔東南少數民族地區苗、侗族人民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最真實的史料,對研究林學、農學、民族學、法學、社會學、經濟學、人類學、生態環境學等都具有較高的學術參考價值。

“錦屏文書”名揚中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