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比赛完一场马拉松,下一场仅剩两个月,如何训练?

宝贝爱吃芒果


我两场全马相距最近的就是2017年广马和2018年厦马,两个都是全马,中间相隔26天,成绩依次是350和348,算是刷新了自己的PB,对于我们大部分跑步爱好者来说,这个时间间隔差不多,休息恢复也足够,对于题主来说跑完一场全马中间还有两个月,这个时间更长,更有利于自己状态的调整,下面是我自己那26天的运动情况。

12月10号跑完自己的全马,中间休息六天后开始跑步。

12月16号起步十一公里,配速7分出头。

12月18号跑步十五公里,配速7分。

12月19号跑步23公里,配速5分,用时一小时五十五分,这里速度放快的原因是经过前面两天的慢跑,好像这个月的全马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太大的损伤,就增加自己的速度看看状态,并无太大变化,后面的练习还是以慢跑为主。。

12月21号爬山累计8.5公里,配速20分出头,用时两小时五十六分,这个爬山一方面练习下肢力量,一方面练习我们耐力,个人觉得效果比较好。

12月22号跑步17公里,配速6分出头,这时候还是主攻慢跑,练习肺活量,增加自己的耐力。

12月24号跑步17公里,配速6分出头,目标和上述一样,同样的距离和配速,增加耐力练习。

12月26号跑步14公里,配速7分,目的和上面一样。

12月30号跑步15公里,配速6分出头,这时候想到一周后就要跑全马,所以以保持运动状态为主,距离不长,速度不快。。

2018年1月7号,厦门马拉松鸣枪开跑,从2017年12月31号到2018年1月6号期间我没有任何的跑步活动,保持正常的饮食睡眠,同时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和简单的力量练习。

然后就去跑厦马,遭遇暴雨以及配速把控问题,所以PB只比之前的成绩快了两分钟,中间熬了三个通宵,因为民航人,通宵工作是很常见的事情。

当然这个恢复情况源于我之前跑量比常规跑友大一点,恢复能力强一点,所以全马一周后就可以尝试十公里以上的距离,然后感知自己具体状态。

对于跑步不久,耐力有限的朋友来说,这个休息期可能需要两周以上,这样正符合自己身体的恢复速度。

然后接下来的具体跑步情况需要依据自己状态来,两个月的时间足够恢复的,要相信这一点。

自己状态好,可以选择跑一休一,前面第一个月以慢跑为主,第二个月恢复差不多就带一点速度练习,期间还是以慢跑为主,同时跑一次长距离,如果可以这个距离跑30公里左右,期间有足够时间恢复,然后又更好的状态去应对接下来的马拉松。

如果状态不好,那第一个月就跑一休二或者三,第二个月基本身体状态都能恢复到八九成,这时候练习长距离慢跑,偶尔一两次的速度跑,这样下去跑自己相隔两个月的全马基本问题的,记得慢跑才是王道。

期间关于饮食,我的建议是想吃啥就吃啥,别担心胖,也别怕花钱,常规喜欢吃的东西可能还比不上两双好的跑鞋。


真叫静静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运动的发展空前火爆,早已从一线城市蔓延到N线城市,从普通的路跑赛事延伸到越野跑和铁三等项目,大众跑者的参赛热情一年比一年高涨,止都止不住,无论精英白领、蓝领工人、公务员农民、同学大妈,跑步真的已经做到全民参与,很多时候国内各大马拉松赛事的比赛日冲突甚至会造成“跑者不够用”的现象。



先聊聊比赛间隔的问题

而大众跑者这种近乎失去理智的“热情”背后蕴藏着诸多风险。大部分跑者高估了自己的参赛能力,毫无顾忌的“一月双赛”、“一周双赛”,甚至以此为荣,而我觉得即使你有一月双赛的能力,也尽量不要去尝试,更不要去挑战一周双赛等非常不科学的参赛计划。


原因只有一点,废膝。跑步对于膝盖的损伤是没有任何争议的,有争议的是怎样的跑步习惯会加快膝盖的损伤,这一点即使是科学上也是争论不断的,因此我们这些普通的大众跑者更加不可能研究清楚,但有一点是没错的,看看专业运动员的参赛计划总归是没错的,你可以看看国外的基普乔格一年参加几场马拉松,你也可以看看国内的董国建一年参加几场马拉松,他们作为专业运动员,会不会像一些民间马拉松大神那样一月一赛。

当然,像吉普乔格这种参赛即夺冠的运动员,上下半年各拿两场冠军奖金再加上商业收入足矣全身心投入到日常训练,我建议大家尽量半年一赛(全马),最多控制在一季一赛以内。

再谈谈两个月如何训练全马

因为你是跑完一个全马之后两个月内再跑全马,这样的负荷是比较大的,对于没有足够跑量和基础的跑者来说是难以实现的,或许你第一个马拉松跑完就要休息半个月,然后再过一个半月又要去受“折磨”,这不是跑步的初衷。


如果你实在要跑,前40天以修复训练、核心训练、15公里以内里程的训练为主,后20天以堆积跑量和LSD为主,当然每次训练的时间间隔你要把握好,不是让你天天去拉个25公里、30公里,赛前LSD的目前主要有两个,一是检验你前40天的训练效果,二是让你整个身体适应马拉松的节奏,如果感觉不是很好,宁愿弃赛也不要硬撑,身体垮了就没有坚持到底的资本了。

以上是我的个人感受,不当之处望大家指正,希望可以给你带来思考,欢迎补充观点。


关注【聊个芝麻球】,专注跑步资讯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