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伯獨守惠安這座孤島31載,你認識他嗎?

75歲老伯獨守惠安這座孤島31載,你認識他嗎?


75歲老伯獨守惠安這座孤島31載,你認識他嗎?

空中俯瞰大竹島

旗杆綁在屋前的木柵欄上,鮮豔的五星紅旗迎著海風飄揚。陪伴著老人的兩條狗,圍在他身邊打轉。正趕上惠安蓮城邊防派出所副教導員黃規亮帶著民警上島巡查,三人站在國旗前,端端正正敬了個禮。

林穎今年已有75歲,這是他獨守大竹島的第31個年頭。大竹島位於惠安縣淨峰鎮,正對著斗尾港口經濟區,面積0.62平方公里。上世紀50年代末,這裡曾是令惠安鄉民引以為豪的“英雄島”——1958年,八名惠安女跨海開荒,聞名全國。

“八女島”的故事 老人耳熟能詳

“海風很大,旗杆經常被一節節吹裂,斷掉,每隔一段時間,我就要換一根旗杆,換一面新的國旗。”老人笑著說,他1988年登島、守島至今,換了多少面國旗也不記得了,但是國旗每天都飄揚在大竹島。

75歲老伯獨守惠安這座孤島31載,你認識他嗎?

國旗每天都飄揚在大竹島

自然地,老人向我們講起了那段著名的八女跨海開荒的故事。上世紀50年代,在三面環水的惠安蓮城半島,面臨著人多地少和自然災害的雙重壓力。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淨峰鎮杜厝村女民兵周亞西等八名惠安女,共同架舟前往大竹島開墾荒地。

“當時的大竹島遠離人煙,土地貧瘠,即使當地人也很少踏足,一般只被附近的村民作為捕魚的中轉站。”黃規亮介紹。


75歲老伯獨守惠安這座孤島31載,你認識他嗎?

這座島也被叫作“八女島”

幾名惠安女並未因此望而卻步,開始了她們征服荒島的偉大進程。開墾農田、挖掘水井、種植果樹……幾個月的時間裡,憑藉著手中的八柄鋤頭,八女果真開墾出了30多畝荒地!第二年,她們又在鬆軟的土地中,插下了綠油油的地瓜苗。經過悉心培育,地瓜的長勢喜人,第一年便大獲豐收,運回的地瓜整整裝滿了四十艘船,一時間大大緩解了村內糧食短缺的問題。

就這樣,八女前後一共在島上度過了十五個春秋。她們跨海墾荒的故事,也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大竹島成為人們心中承載著奮發圖強、勇於開拓、永不言棄惠女精神的“英雄島”“八女島”。

有國旗飄揚的地方就是避風港

大竹島的下一任“英雄”,是林穎。

1988年,一度沉寂的大竹島被作為農業良種引進示範場,又熱鬧了起來。也是這一年,林穎以農業技術員的身份上島。此後幾經變更,留在島上的只有林穎一人,一守就是31年。


75歲老伯獨守惠安這座孤島31載,你認識他嗎?

老林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幹活。

“這幾年,周邊的漁排多了起來,遇到颱風或緊急情況時,他就是附近漁民的一座‘燈塔’。”黃規亮說,林穎算得上是蓮城邊防派出所編外的“聯絡員”了,平時也幫所裡關注周邊海域的治安情況。


75歲老伯獨守惠安這座孤島31載,你認識他嗎?

老林身邊有兩條狗相伴

林穎還記得,大前年的一個深夜,呼嘯的海風中,隱隱傳來一陣微弱的呼救聲,天剛矇矇亮,他就爬上山頭,只見一名漁民緊緊抱住泡沫板,漂浮在海面上。他趕緊掏出手機,打電話給附近熟悉的漁排,讓他們用船將人救上岸。原來,是附近看漁排的黃老伯,因回家取日用品,喝了點酒,返回漁排時,風太大,兩根船槳不慎都被吹入了海里,黃老伯也在海上漂了一夜。

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時有發生。有時,出海的漁船漏水了,就想辦法先拖到大竹島,再請林穎打電話求救。更多時候,是颱風來臨前,附近漁民躲到大竹島尋求幫助。這時候,林穎就向他們提供淡水、食物和棲身之地,有時還包括自己的衣物。

黃規亮介紹,只要有林穎在,大竹島就有淡水,有一口吃的,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周圍的漁民心中就有希望。

就好像,只要有國旗飄揚的地方,就是家。

75歲老伯獨守惠安這座孤島31載,你認識他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