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破解發展難題 企業創新創業活力迸發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破解發展難題 企業創新創業活力迸發

圖為明珞公司在國內的汽車生產線總拼裝項目。(資料圖片)

廣州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從完善政策體系、打造創新平臺、優化營商環境、應對市場風險等多方面施策,破解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難題,全面激發了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新動能。

在廣州發展實體經濟的主戰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聚集著超過2萬家民營及中小企業。其中,近97%的“四上”企業是民營及中小企業,88%的高新技術企業是民營及中小企業,80%以上的授權發明專利、創新成果和新產品來自民營及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釋放出的強大創新活力,已成為該區發展的“主引擎”和增長極。

一年來,該區針對企業反映突出的痛點、難點問題,推出了一攬子關鍵實招,全面激發了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新動能。“概括來說,我們是‘找對了一些方法’,讓民營及中小企業‘辦成了一些大事’。”該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出實招——

破解中小企業發展困局

“企業發展越快,對資金的需求量越大。”對廣州華銀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春波來說,“融資難”一直是塊“心病”。華銀作為一家高速成長中的第三方獨立醫學實驗室,購買高端設備、研究遠程醫療技術、研發改進信息系統……一切都需要大量且持續的資金投入。流動資金不足,令企業的可持續創新能力面臨考驗。

日前,全國首個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在廣州開發區落地,為華銀打開了一個融資新渠道。華銀通過該產品對“遠程病理診斷切片數字圖像處理及傳輸技術”等4件發明專利採用專利許可質押,把“知本”變成“資本”,有效反哺了研發。“中小企業對國家貢獻大,但平均壽命僅為3年,成長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數不勝數。能夠在一個以企業為中心的開發區安家落戶,是所有企業家的共同心願。”黃春波說。

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市場的冰山……針對民營及中小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一個個困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從完善政策體系、打造創新平臺、優化營商環境、應對市場風險等多方面施策,努力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更多機會、更大空間。

首先是構建完善的政策體系,讓中小企業從政策中增強獲得感、安全感。去年11月份,該區重磅發佈了“民營及中小企業18條”,圍繞緩解企業融資難、降成本、提升創新能力等方面,以“管用實用”為核心,推出了18條舉措。時至今日,政策兌現已惠及企業3800家。特別是實施“三個百億”舉措——統籌30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組建100億元發展基金、實施融資300億元計劃,有效緩解了企業融資難題。

其次是大力支持企業創新發展。該區依託華南地區最大的孵化器集群,實施“大孵化器”戰略,推動形成了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鏈條。同時,著力打造企業尖端創新平臺,實施IAB主導產業“8588”計劃,金髮先進高分子材料產業創新中心、聚華印刷和柔性顯示創新中心兩大國家級創新中心掛牌設立,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冷泉港實驗室、再生醫療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等產業研發平臺相繼落戶。目前,全區擁有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21家。

第三是優化營商環境,營造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通過大膽削“繁”、治“拖”、破“堵”,該區獲批廣東省首個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在全國首推政務服務“秒批”清單,223個事項立等可取,形成了“承諾制信任審批”“定製式審批服務”“來了就辦、一次搞掂”等系列改革品牌,邁出了“1個月審批、3個月交地、6個月動工”的快節奏。

見實效——

企業創新創業活力迸發

記者近日前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走訪瞭解到,一年來該區民營企業發展亮點紛呈,先後攻克了高分辨飛行時間質譜技術、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關鍵共性技術等多項技術瓶頸,而且聚焦各自主業,爭創行業龍頭。其中,禾信儀器產銷量全國第一,闖入質譜行業全球排名前10強;明珞汽車進入國內排名前3,與ABB、KUKA等大型外資企業展開競爭;金域醫學聚焦質檢服務,成為全國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規模最大的企業。

“黃埔區民營及中小企業呈現出‘4566’特點:貢獻45%以上工業產值、完成50%以上營業收入、實現60%以上利潤、吸引60%從業人員。”黃埔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趙必榮說。

據透露,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在以汽車、電子、能源為代表的三大千億元級產業集群中,中小企業佔比達60.4%;在廣州重點培育的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NEM(新能源、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中小企業佔比更高達71.2%。

該區中小企業不僅在規模效益上挑起了大梁,在突破“卡脖子”技術、引領產業升級、搶佔市場話語權等方面也辦成了大事。

以ICT(信息和通信技術)行業為例,目前該區已聚集和培育了開信通訊、泰斗微電子、博冠光電、漢源新材料、潔特生物等一批民營及中小企業,在5G基站天線、芯片、焊片新材料、電磁屏蔽膜、環境監測及質譜技術方面解決了“卡脖子”瓶頸,實現了核心技術突破。

在智能智造領域,瑞松科技牽頭組建了廣東省機器人創新中心,廣州數控連續18年在國內品牌數控系統中排名首位,明珞汽車建立了國內第一條非標智能製造裝備柔性裝配生產線等。

今年8月12日,明珞與廣州聯通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告“5G工業製造聯合創新中心”落戶廣州明珞創新體驗中心。今年正針對“明珞創新體驗中心”“明珞首條5G智慧產線”兩個應用場景落地實踐。“隨著5G技術賦能,將給數字智造服務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明珞董事長姚維兵告訴記者。

更加令人矚目的是,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成為“單打冠軍”。據介紹,該區民營高科技企業紛紛實施“科技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新增國際標準主導制修訂3項,國家行業標準75項。同時,中小企業不斷做專做精,形成一批在細分市場佔優勢的行業“單打冠軍”和“科技小巨人”。目前,該區擁有瞪羚企業185家,連續3年瞪羚企業數量位居全國高新區第二。

探新路——

促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雖然中小企業辦成了一些大事,但融資成本高、人才引留難、專業化服務鏈支持不足等問題,依然影響著黃埔區、廣州開發區企業發展。例如,數字化轉型仍舊存在“大型企業唱戲,中小企業圍觀”的尷尬局面,如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是當前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

該區率先在全國提出建設“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先行先試區,未來將全力打造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載體,包括建設產業鏈協同、O2O孵化、創新資源共享、工業互聯網能力開放4大支撐平臺,打造華南新材料孵化園、納金大數據產業園、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基地3個“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園區”,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5G協同創新國家實驗室2箇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構建1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體系等,培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生態。

為幫助中小企業跨越“死亡陷阱”,該區將實施企業成長“巨人工程”,每年建設100萬平方米加速器,落實免徵房產稅、增值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優惠政策並給予租金補貼;大力資助“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支持企業產品和資本“走出去”實施併購重組,對中介費用、併購貸款利息、產品出口信用保險等給予大力資助等。

據介紹,該區起草的建設科技型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先行示範區方案已經市委深改委審議通過。“接下來,我們將完善政策執行方式,堅決打破各種各樣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讓更多中小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實惠。”廣州開發區政研室改革協調處處長曾繁榮表示。

記者鄭楊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