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腎衰竭“黏上”,除了降蛋白,這4點也必須注意起來

之前不只有一位腎友留言諮詢類似的問題:

醫生,尿蛋白轉陰,24小時定量降到1g以下,是不是就不會尿毒症了?

不少腎友常拿蛋白尿來衡量病情的好壞,把蛋白尿在腎病治療中的“地位”推到很高的位置。確實尿蛋白是確診腎病的重要指標之一,後期蛋白尿更是反應腎功能,影響腎功能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往往備受關注。

不想被腎衰竭“黏上”,除了降蛋白,這4點也必須注意起來

長期維持蛋白尿的穩定,且控制在較低水平(0.5g以下最好),對延緩腎功能更有益,能大大降低腎衰竭的風險,但不等於一定不會尿毒症,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腎病除了蛋白尿,還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治療腎病應該更全面的,綜合的評估各方面影響,並針對性治療,才能維持病情的長期穩定。腎病治療是個“持久戰”,更重視細節的腎友,病情才更穩定。

不想被腎衰竭“黏上”,除了降蛋白,這4點也必須注意起來

腎病治療過程中,這4點問題也該早點重視起來:

養成良好的用藥習慣,謹慎服藥

正確執行治療方案,嚴格按醫囑用藥是病情穩定的基礎,用好藥、用對藥,腎病也就好了一半。不少腎友總結腎病治療就是不斷調整用藥、克服藥物副作用的過程。確實雖然病情趨於穩定,但要降低腎衰竭風險,多數腎友仍需終身服藥,包括激素類藥物、降壓藥、消炎藥等等多類藥物。

比如腎病綜合症類患者,常伴有大量蛋白尿,由於腎小球受損無法修復,蛋白尿則難以完全恢復正常,儘量將漏蛋白控制在較低水平,就需要長期服激素,還有免疫抑制劑,以抑制腎臟內炎症,減輕對腎功能的損害;

還有些腎友,發生腎功能不全後導致出現高血壓,或本身具有高血壓、糖尿病的腎友,都需要終身服藥,以控制血壓、血糖升高對腎臟的損害。

不想被腎衰竭“黏上”,除了降蛋白,這4點也必須注意起來

平時有個感冒發燒,醫生會常叮囑多喝水,不要吃辛辣等刺激食物。腎病依然如此,針對患者發病過程中出現的症狀,也有相應的飲食原則,來輔助腎病治療。典型的是“五低一高”飲食原則,其中低鹽、優質低蛋白、低脂、高纖維飲食,多針對伴有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的患者,也是整個腎病治療過程應堅持的飲食理念。低磷、低鉀飲食主要是針對腎病終末期出現高鉀血癥、鈣磷代謝紊亂的患者提出的要求。

一般對腎病1、2期的患者飲食沒什麼限制,3期患者已發生腎功能不全,腎臟代謝、過濾功能明顯降低,且蛋白尿、高血壓等症狀日益凸顯,因此必須要有忌口,輔助治療,以減緩腎功能進展,降低腎衰竭風險。

不想被腎衰竭“黏上”,除了降蛋白,這4點也必須注意起來

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過於焦躁

有些腎友一想到自己可能會腎衰竭甚至尿毒症,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心情很急躁。這點可以理解,但應理性看待腎病。首先腎病發展到尿毒症雖是必然,但不是一蹴而就,目前腎病患者尿毒症的發生率僅為1%,其中糖腎佔比最高,其次為慢性腎炎、高血壓腎病。其次時間問題,初始病情處於1、2期積極治療完全可以保持住,想腎衰竭沒那麼容易,腎功能不全患者穩定蛋白尿,降低毒素水平,也能穩住病情,腎衰竭期的患者確實離尿毒症最近,關鍵是重視預防心血管疾病併發症。積極的心態在治療或日常修養中對病情恢復有十分有利,別再沮喪。

不想被腎衰竭“黏上”,除了降蛋白,這4點也必須注意起來

定期複查不可少,別再偷懶

複查的項目主要是影響腎病的關鍵指標,包括反應尿蛋白水平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微量白蛋白尿,反應毒素水平的如血肌酐、尿酸、尿素氮,血液情況的血紅細胞,代謝功能的腎小球濾過率、內存肌酐清除率等,反應腎臟大小的腎臟B超。尿常規、血常規檢查一般3個月查一次,其他堅持每年至少查1次就可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