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啊,故鄉,像父親一樣

攸縣啊,故鄉,像父親一樣

段松柏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 兒時的故鄉您在哪? 像父親一樣變老了嗎?

攸县啊,故乡,像父亲一样

時不時回到生我養我的故鄉,回到心心念唸的老家。 暮然回首,卻找不到當初背井離鄉時的舊時光。 車子駛過鄉間的水泥馬路,稻田依舊,一簇簇的村落散落在各處,新建的樓房一家比一家亮堂輝煌。 水泥砌築著的家旁的小溝又窄又髒,成了一條臭水溝。 曾經她是一條小溪,洗漱都在這裡,有著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 菜園已被父母請人砌築成了水泥長方格狀。 雖然後院養了雞,雞都是一斤多雛雞買來飼養,是被圈養著的雞。

小時候,最愛毛茸茸黃橙橙的小雞小鴨。 給小雞小鴨餵食是我搶著乾的樂活。 那時,家禽可以放養在外,任憑東西南北地奔走。 小鴨在小溪裡暢遊,一會兒潛入水裡,一會兒冒出水面,輪番著上演這種遊戲,煽動著稚嫩的翅膀,好不快活。 回想一下,有多少年沒見到過這些生靈的自由奔放? 難道都留在了昨天,情景難以再現……

攸县啊,故乡,像父亲一样

哦! 原來我已中年,再也不是可以任性的少年,父母也不再放任我的情感。 有一份責任在我的肩上,孝順父母,養育子女,成了主題。 仔細端詳,父母已是白髮蒼蒼,還有點耳聾眼花。 臉上像退潮的泥灘,佈滿了條紋狀的溝壑。 遙想當年,父親是如此的幹練。 挑戰廠領導的淫威,要求其與普通職工一樣平等。 即便下放到生產一線,也高昂著自己的尊嚴。 後來,又有腳踢當地惡霸,拳打地痞流氓的壯舉,您的威名在廠裡傳揚。

好漢不提當年勇! 今天是您七十大壽了,您真真切切地步入了老年人行列。 而我們卻身處兩地,您過著自覺得逍遙自在的生活,我在為人子女的標準中抉擇。 我只能在千里之外祝您身體健康! 父親啊,您有一顆閒不住的心。 您喜歡鄉下自由自在、鄰里之間和睦隨意的生活。 您不願蝸居在城裡與兒孫一起過,住不了幾天,像逃兵一樣奔回老家。 記憶中搜尋不到父親與我們親熱的畫面,父親都是這麼高高在上的嗎? 所以到老了,總是先拋出後話: 不痛不臥床,一下子就走了就好了。 如此之類的話語,為人子女的我們只好默默地聽著。 我想您一是怕連累子女,二是擔憂子女無法盡孝。 孝敬、供養、服侍長輩是身為子女的應盡義務,也是傳統流傳。 我們何曾嫌棄過雙老!

大手拉小手,身為父母的子女,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心思多放在下一代身上了。 對父母就會疏遠些,父母得不到子女同等的愛,這也是中國式現象。 父母更多的是手牽著孩子的手,陪著成長。 正如我散步時,會牽著兒子的手,兒子也樂意拉著我的手。 我常常牽著兒子的手,撫摸著這雙滑嫩而熱乎的小手。 兒子的小手一天天變大了,小手也將變成大手。 有時黯然的想著,我還能牽多久? 就像現在抱不動兒子一樣,總有一天會牽不到兒子的手了吧。 一代一代不就是這樣傳承著嗎? 而老去的父親,中年的兒女。 兒女也少會去牽老父親的手,更多的是默默相對,少了身體的愛撫和言語的溫暖。

如今的父親,業餘生活豐富多彩。 您在手機裡唱歌,還跟著年輕人的樣學會了網購。 在空閒時,寫寫毛筆字,打打太極,舞舞劍。 您還自制了很多花盆,種植了各種花草,就連被砍頭的菠蘿都被您養得生機勃勃。 您還模製了一座假山,接上了電源,只要一插電,流水循環,惟妙惟肖。 您的閒暇是多姿多彩的,您的生活充滿了創意。 老有所樂,值得大夥學習。

不過為兒怕您過於沉迷手機,怕您頸椎出問題,怕您身體吃不消。 望您把玩手機當做偶爾的消遣,多多活動活動筋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