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韩启明(1917-1951)

在一部厚重的《中华英烈大辞典》中,记载着一个烈士的简历:韩启明(1917-1951),山西介休人,1951年5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牺牲。山西人的他与川西的蒲江有什么渊源呢?他是怎样一个传奇人物?他的背后有着哪些英雄故事?

韩启明(1917-1951),介休县人,1938年入党,经历过百团大战、豫北、晋南、运城、晋中、太原、扶眉、秦岭、广元等战役,参加成都入城仪式。1950年,任第60军180师539团政委、蒲江县委书记。他在蒲江平定匪患,建立人民政权,恢复社会秩序,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韩政委”。1951年5月27日,第五次战役中,于鹰峰山战场牺牲,年仅34岁。

一、投笔从戎

山西介休,有着三千年优良传统的历史名县,因纪念春秋时期忠君爱国的晋国大夫介子推而得名。

1917年6月,韩启明出生于介休县龙凤乡河东村。他,原名韩永仁,17岁那年入汾阳铭义中学,因家境贫寒,以半工半读完成学业。1936年,他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返乡后遵从父亲的愿望做了一名乡村教师。然而,那时的中国华北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侵华的枪声激起他血液里奔腾的爱国情怀。课堂上,他悲愤地向学生揭露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激励学生为保家卫国而战斗。

1938年2月15日,日寇入侵,介休沦陷。八路军创建绵山根据地,介休县抗日政府机关和地方人民武装,在介休、沁源、灵石三县交界山区一带广泛开展游击活动。韩启明家乡河东村的西南有一龙风塔,故被乡民称为小延安。炽热的抗日浪潮感召下,校园里的韩启明决定投笔从戎报效祖国。一天深夜,他告别老父,徒步跑上绵山,参加山西第三行政区抗日游击第五支队。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韩启明家乡:介休绵山

韩启明有文化,接受革命思想快,被支队领导安排做政治工作,担任游击队工作员和文印员。他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地给战士们讲解革命道理,很快成为大家信赖的好战友。他的侄女韩晓凤回忆说:“二伯做学问有一套,打起仗来也一点不含糊。别看他个子不高,但很机智勇敢,冲锋陷阵,毫不示弱。”

由于,他作战勇敢又善于总结,点子很多,迅速成长为支队的骨干。参军不到半年,他就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38年12月,抗日游击第五支队调离介休,韩启明随部队转战到晋东南武乡、沁县、沁水、安泽一带,屡立战功。

1940年韩启明被提升为团总务科长,1944年调任太岳军区组织部直工科科长、组织科科长,一直在政治机关工作。

抗战期间,韩启明参加过百团大战、豫北战役、晋南战役等,逐步由一个乡村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政工干部。

二、三战三捷

1947年,韩启明调任太岳军区第8纵队24旅70团政委。解放战争期间,他带领部队参加运城、晋中、太原战役,三战三捷,为山西的解放作出杰出贡献。

1947年5月、10月、12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发动对运城的三次攻坚战。战斗时,韩启明不顾敌人的连天炮火,直奔前沿阵地指挥作战。不料,被敌人炸弹炸伤,当即昏迷过去。运城战役胜利结束,他在医院里住卧不安,日夜关注前线战事,伤口尚未愈合,就吵着要出院。

就这样,他拖着伤臂又参加了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

1948年6月至7月,华北军区第一兵团等部在徐向前统一指挥下,发起晋中战役。韩启明率领全团指战员,发挥英勇顽强精神,连续作战40天。此役,解放军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为夺取太原创造有利条件。

徐向前总指挥评价说:“第8纵队是第一兵团的主力,而8纵的主力是两个旅(即23旅、24旅)。”

1948年10月至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主力部队发起太原战役。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太原战役示意图

1949年2月19日,中央军委命令,统一编制解放军序列,原华北一兵团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第8纵队改为第60军,24旅为步兵第180师,辖原70、71、72各团改为538、539、540团,韩启明任538团政委。

太原战役中,韩启明带领全团浴血奋战,连续完成攻克任务。是役,人民解放军毙伤俘13.5万余人,标志山西全省解放,阎锡山在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结束。

解放战争中,因为右手、右臂严重负伤,他改学左手写字。这个左手也写得一手刚劲有力好字的团政委,一时成为全军美誉。

三、一路向西

太原战役结束后,18兵团60军180师集结于山西太谷地区休整,中央军委指示18兵团划归一野指挥。1949年5月22日,韩启明率全团在太谷县铭贤中学广场召开庆功誓师大会,决心进军大西北、大西南,解放全中国。

1949年6月中旬,180师行军千里到达西安,随即参加彭德怀指挥的扶眉战役和贺龙指挥的秦岭战役,一路夺关斩将。

1949年11月,180师奉贺龙、李井泉、周士第之令,由宝鸡、天水,沿川陕公路向梓潼、绵阳方向追击胡宗南军,一路攻克风县、留坝、汉中。师部进驻褒城时,接贺总令兼程前进。全师以538团为前卫,韩启明率全团克沔县、宁强,夺巴山,进入川北,与540团合围广元之敌7兵团裴昌会指挥部。

12月13日拂晓,韩启明带第538团进抵朝天驿以北,采取诱击战术将国民党军第27师第81团500余人歼灭。然后,与540团汇合,两部密切协同攻克朝天驿,毙俘敌1000余人。14日拂晓前,第538团突破飞仙关,沿途击溃国民党军第55师三个团的抵抗,于黎明前逼近广元城北郊。随即,韩启明率第538团与540团协同攻打广元城,俘敌1200余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

随后,全师相继攻克剑门关,解放剑阁县,占领绵阳。至此,韩启明所在之60军配合二野完成对成都地区之敌的战略合围任务。

1949年12月30日,18兵团60军180师538团参加成都入城仪式。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入川部队通过天险剑门关,向成都挺进

四、蒲江剿匪

1950年初,蒲江刚刚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活动猖獗,发生严重的土匪叛乱。解放军539团一个连从眉山护送蒲江银行的款项在蒲江遭土匪抢劫,损失10多万元;眉山分区司令员带师炮兵连去蒲江途中连马被土匪劫持;县长王敏从眉山开会返蒲途中遭土匪伏击;土匪扬言要以10万之众围攻蒲江县城。土匪气焰嚣张,公然喊出:“赶走共产党,三年不纳粮”发动口号!凡被土匪抓去人员,动辄开膛破肚,挖眼剐心,手段极其残忍。

1950年1月,第60军180师直进驻眉山,韩启明调任539团政委,与539团团长王至诚一起负责蒲江等6县的剿匪工作。2月23日,539团奉西南军政委员会命令,一个营留守丹棱,另外两个营从丹棱移防蒲江,执行剿匪任务,团长王至诚,团政委韩启明,副团长陈克难。2月26日上午,韩政委、王团长、王县长等负责同志在现北街小学的大坝子召开蒲江全体军政人员动员大会,要求全体军政人员,发扬我军英勇作战,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把蒲江境内的顽匪坚决消灭掉,为人民立功!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1950年,180师兼眉山军分区营以上干部合影

1950年5月7日,中共眉山地委通知,为充实与加强蒲江县委领导,经川西区党委批准,任命韩启明为蒲江县委书记,委员有许锐、王志诚、郑甸武、赵万良、王敏、谷耀武。韩启明是新中国第一任蒲江县委书记。

蒲江剿匪斗争中,韩启明部驻扎在蒲江县城,他亲自率领部队在西来场合围“川康挺进军”蒲江六六纵队杨万和匪巢孙院子,击毙悍匪戴明渲等匪徒124人,俘匪133人,缴获大量武器和财物。他派副团长陈克非带领第3营,从蒲江奔袭,消灭攻打邛崃县城土匪400多人。为追捕“川西反共挺进总指挥”周临溪,他派九连排长郭效贤带两个班,行程千里,翻过雪山,在大渡河金杨镇将其捕获。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解放前的蒲江县政府布局示意图

1950年5月,蒲江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举行,会议听取县长王敏《四个月来的工作报告》、539团团长王至诚《剿匪工作报告》、539团政委韩启明《蒲江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上的总结报告》;会议通过完成征粮、清匪反霸、发展生产的决议;选举王敏为常务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启明、郑典武、袁至诚、熊瑞廉为常务委员。

为了改造与整编川军起义部队,539团团党委决定派出20余名干部,由团长王至诚带队到彭县,对川军第95军225师673团开展工作。经过学习改造,673团在蒲江顺利完成与539团的合编,进一步充实部队战斗力。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1950年7月8日,539团、673团合编后军政干部家属于蒲江合影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县剿匪肃特工作,统一对敌斗争力量,6月6日,蒲江县人民政府下达《关于成立总指挥部的通知》,决定重新成立蒲江县人民武装总指挥部,王敏任总指挥,韩启明任政治委员,陈克难任副总指挥,许锐任副政治委员,赵万良任参谋长,郑甸武、关向应为委员。

韩启明坚定执行“军政结合、剿抚兼施、发动群众”的方针和“首恶必办,协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政策,建立县、区、乡成立剿匪委员会,大力推行剿匪斗争。至8月底,539团在眉山地区歼灭土匪13000余名,其中中队长以上匪首528名,歼灭“川西游击司令”乔子俊、惯匪王瀛珊、戴明渲等股匪,缴获机步枪6万支。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解放军抓获土匪

1950年10月,蒲江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听取县长王敏《政府工作报告》、县委书记韩启明《关于今冬工作的意见》报告;通过有关清匪反霸、减租、退押等决议;选举王敏为常委会主任委员,韩启明、周良弼为常务委员。

539团驻蒲江期间,平定蒲江匪患,建立人民政权,恢复社会秩序,老百姓亲切地称呼韩启明为“韩政委”。他的弟弟韩永义回忆说:“二哥为四川蒲江县新政权的巩固与人民生活的安全,呕心沥血,作出了贡献。”

五、三过家门

韩启明所在的部队首长与战友们是这样评价韩启明的,说他是一个“富有革命朝气的好同志,思想进步,作风正派,工作刻苦认真,一丝不苟。”

介休县的老乡们,称赞他不愧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心为革命,一心扑在工作上。他的家乡现在还流传着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时时成为茶余饭后的美谈。

第一次,1945年。那年,他被组织上安排到介休县工作,他却因军务紧急,一直未能够回河东村探望近在咫尺的父母亲。

第二次,1949年。那年夏天,太原战役胜利结束,韩启明率领部队进军陕西、四川,执行解放全中国伟大历史任务。他的部队在路经介休车站时,停留两天。但他以身作则,严肃军纪,虽距河东村仅10里,也没有返回家中探望。他只是捎了个口信,老父亲来城看了他一下。

第三次,1950年。那年,朝鲜战争爆发,他的部队奉命赴朝作战。他在河北沧州集结待命半月。从时间上完全可以,领导也允许回家探望一下父母亲,再行出国。但他因自己是政委,丝毫没有顾及家乡,就随军出国参战去了。由此,他被战士们称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好干部”。

韩启明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至今还深深感动着家乡父老。他是一个孝子,但家国难两全,国家的利益面前,他放弃了自己的小家。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入朝前,韩启明与妻子的合影

1950年12月,他的部队赴朝路过北京时,他的大嫂魏光在北京治病。他看望之后,将自己唯一的一只手表和一件毛背心留下,并让转告家人:“让父母亲二位老人放心,启明一定要和朝鲜人民一道,把美帝国主义赶出去,即使遇到再大艰险,宁愿以身殉国,决不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

不想,北京一别,竟然是他与家人的永诀,与祖国的永诀,与人民的永诀!

六、壮烈牺牲

1950年10月24日,根据党中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驻蒲539团和蒲江县县警卫营2个连奉命合编赴朝参战。部队领导考虑到韩启明在解放运城战斗中受过伤,身体一直不太好,劝他留在国内工作。但是,他坚决要同战友们一起出征。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1950年11月2日,眉山县委欢送180师赴朝参战,师团级干部与县领导合影

1951年2月2日,许锐接替韩启明任中共蒲江县委书记。入朝前,539团一半是新战士,学生兵和起义人员,成分比较复杂。为此,韩启明要求各级,边集结边加强思想教育,确保部队思想统一,保持高昂士气。

1951年3月17日, 539团团长王至诚与与政委韩启明率部跨过鸭绿江入朝参加第四次战役。4月5日经过18天强行军,部队从新义州,经定州到三登,赶到伊川地区,匆忙整补后,就接替第63军和第26军防线,抗击敌军的猛烈进攻。韩启明协助团长组织部队行军作战,积极做好部队的思想工作,要求广大官兵发扬优良传统,排除万难,坚决完成任务。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539团团首长检阅准备入朝的部队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赴朝参战前539团干部合影留念

1951年4月22日,他随部队参加人民志愿军发动的第五次战役。5月20日,539团随师渡过北汉江,进占远水洞一线,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21日,第5次战役第二阶段结束时,敌人乘志愿军全线收缩之机,从22日晨开始分多路向志愿军反击,形成追击态势。每路敌人均以坦克,汽车组成所谓‘特遣队’为先导,在飞机配合下尾随志愿军后面,以打乱志愿军转移秩序。24日,180师受命在北汉江以南地区掩护兵团主力回撤及伤员转移。敌军利用180师各部的空隙,乘机从侧翼迂回,并控制北汉江渡口,180师三面受敌。由于通讯中断,539团在北汉江南岸坚守激战,直到深夜才接到撤退命令。到达北汉江时,因渡口被敌控制,韩启明和团长指挥全团官兵依靠三根电线,在夜间偷渡北汉江后,占领明月里,九唇岱山地区,组成防御阵地,继续阻击敌人北犯。25日下午,180师命令539团担负抬运伤员任务,因天气下雨,道路狭窄,行动极为不便,后运工作十分艰苦。为完成任务,韩启明和团长进行分工,韩启明带领两个营负责抬运伤员,团长带领一个营作掩护,按预定方向经过洞里,到达芝岩里地区,在马坪里交接伤员。26日,180师在芝岩里以南陷入5倍于己敌人的重围。下午,师派作战科长王化英给539团传达命令,自选路线向鹰峰山突围。突围前,韩启明和团长对突围路线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决定将突围路线选在经纳实里驾德山以北山梁,经马场里到鹰峰山下集合。针对部队在阻击突围中伤亡较大的实际,将余部整编为一个营,韩启明对部队做简短动员,提出要互相帮助,坚决战斗,绝不动摇,誓死突出包围圈。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发起冲锋

1951年5月26日晚,部队实施突围,韩启明在殿后收拢人员时与主力部队失散,于次日凌晨不幸壮烈牺牲。

经采访539团2营教导员关志超,关捷、关霄汉《铁血军魂:一八零师在朝鲜》(现代出版社,2015)记载,韩启明牺牲的一幕:

韩启明政委坐在一块石头上,身边只有5名战士。就在刚才,他的左腿不幸被流弹击中,疼痛无比,走,是肯定走不了了。韩政委多次劝说身旁的战士,自己找路线赶快突围,留下一把手枪两颗手榴弹给他就行。但是大家死活就是不同意把政委留下。其中有名战士还说:“要是把政委你留在这儿,我们也不回去,就留在这里打游击战斗到死,反正没脸归队回团部了。”韩启明听了,说:“你们几个小家伙,关键时刻不执行命令,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们。”正在这时候,又来了一个排的美军搜索队听到他们讲话。“砰”一枪打中刚才说话的那名小战士心脏,当场就牺牲了。韩启明急急地说:“你们快走,快走。”“不!政委,我们不会丢下你。”韩启明心里一合计,现在不管是命令,还是劝说,他们都不会听的。于是,他把驳壳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4名战士发现想夺下他的枪,已经来不及了。韩启明声嘶力竭地说道:“听我说,我真的不行了,你们还年轻,要做好战士!以后还有很多任务等着你们去完成。同志们,永别了!”他立刻扣动扳机。为了完成韩启明政委对他们最后的心愿,朝着美军连仍三颗手榴弹,又死打硬拼了一会儿,四人趁着夜色转移了。

据韩启明的警卫员回忆:“他看到团首长身负重伤,还把身上仅有的炒面和重要的文件留给战友,并用手电查看了地图,嘱咐警卫员安排战士们突围。之后,战友们身后传来一声枪响,回头一看,韩政委就倒在了血泊中,为了不拖累大家,自己开枪壮烈牺牲了。战士们哭喊着把韩政委的遗体抬到一个小山沟里,盖了些树枝,然后继续突围。”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七、魂兮归来

1951年韩启明入朝起,家人就与他中断了联系。直至1955年,韩家相继收到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颁发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的《革命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才知道他已经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烈士证书背面,安葬地点一栏为:朝鲜敌占区,遗物一栏为:无。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韩启明烈士军人证明书、牺牲证明书、家属光荣纪念证

韩启明烈士牺牲时,年仅34岁,没有子女也没有留有衣物,惟一剩的就是他和妻子合影的一张照片。

一家人并不愿相信这个噩耗,他的母亲任玉清得知二儿子韩启明牺牲的消息后,一滴眼泪也没留,过了几天却精神失常。

韩晓燕回忆说,“从那之后,奶奶每天都扒墙上的黄泥土,谁也不理睬,自言自语道,‘二儿子你好久回来?’”从那之后,家里人再也不敢在老人家面前提韩启明。韩晓燕说,奶奶当时属应急性精神障碍,过很长时间才调整过来,但开始变得少言寡语。韩晓燕的父亲想出一招,希望安慰老太太的心。大约从1960年开始,三儿子韩永义每个月都给奶奶邮寄5元钱,说是二伯寄回来的。他还当面读二伯“写”给奶奶的信,说二伯工作忙,回不来,有时间一定回来。父亲后来告诉韩晓燕,“其实奶奶应该知道这是我在安慰她,但她并没说破。”母子之间就这样默契地呵护这个谎言,直到1970年奶奶去世。整理老人遗物时,在一个皮箱子里,父亲看见近十年给奶奶邮寄的500元钱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还有捆扎好的所有二伯“写”给奶奶的信。看到这些,他一下子哭了,他知道母亲一直在牵挂着二伯。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了寻找韩启明的遗骸,三弟韩永义和儿女们通过各种渠道一直在努力。

2013年,韩晓燕一次无意的翻阅,才发现父亲韩永义从1953年就给各个可能的韩启明战友写信,了解韩启明的情况。她说,“我找到的信是对方的回执,从1953年4月回信来看,几乎一个月一封,父亲找了二伯伯60年!”

一直以来,许多民间团体向韩国国防部建议:好好管理“敌军墓地”,可以起到改善与朝鲜和中国关系的桥梁。2000年韩国开始提出挖掘遗骸,2007年韩国成立专门负责遗骸挖掘、鉴定的部队,2013年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时提议将360具中国志愿军军人的遗骸送还给中方。

2013年7月31日,韩晓燕与多名朝鲜战争志愿军家属在韩国鹰峰山,为二伯韩启明举办一场迟到的祭奠会。她带来二伯遗像和山西汾酒,她在祭文中说:“我带着全家人的心愿,千里迢迢从祖国故乡来到韩国,来到您和180师战斗过的地方,来到您牺牲的鹰峰山。”“我代表父亲,我代表过世的奶奶,代表全家,看您来了。”45天后,久病在床的弟弟韩永义终于含笑阖眼、撒手西去,时年94岁。韩晓燕精心保留着父亲的一束头发,希望将来通过DNA对比,找到二伯的遗骸。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韩晓燕在韩国鹰峰山祭奠韩启明烈士

2014年3月28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确认交接437具志愿军烈士遗骸以及相关遗物。随后,中方为烈士遗骸箱覆盖国旗,并举行简短的祭奠仪式,烈士遗骸由中方礼兵护送登上运送遗骸专机,由战斗机迎接护航。韩晓燕手捧三枝菊花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门前迎灵,她说:一枝是替爷爷奶奶献给二儿子的,一枝是替父母献给二哥的,还有一枝是代表晚辈献给二伯的。

揭开尘封的历史:蒲江第一任县委书记韩启明的英雄人生

韩晓燕:迎接亲人回家

2014年10月29日,437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韩晓燕带着全家人对韩启明的思念,在烈士陵园门口的家属等候区,拉开一道横幅,横幅上书写着“亲人期盼你们早日回家!”她说,这次遗骸归还,再次点燃她寻找二伯的希望。不管韩启明的遗骸是否回国,她都一定要来沈阳迎接战士们回家。她希望回来的战士们,能看到亲人在迎接,不要让他们孤零零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军第7师第19团团长康致中之子康明,有一首代表志愿军烈士家属们心声的祭诗,曰:“葬我于朝鲜兮,望我祖国,祖国不能见兮,唯有悲泣。葬我于异国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念我儿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