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作為一個凡人臣子,為何有資格斬首涇河龍王?

etleon


談到魏徵,他的直言進諫給許多人留下深刻印象,作為李世民口中可以知得失的一面明鏡,足見他的優秀。

魏徵直言進諫的性格,之所以在當時被待見,也與唐太宗的開明息息相關,要是遇上不太開明的君主,或許就不是這般好命

魏徵僅作為唐太宗身邊一名凡人大臣,他為何可以斬涇河龍王?

要說他涇河斬龍王,絕大多數人萬萬不敢相信,龍王也僅僅作為神話故事中的傳說形象,難道魏徵是天神下凡或者背後有神靈撐腰?

關於魏徵是否真的斬首龍王,看來完故事你也就能明白其中緣由了。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裡,涇河龍王為數眾多的手下之一,一名巡水的夜叉,無意間聽到了樵夫和漁夫的對話,樵夫首先開口:“老兄,看你看每天打魚,如此輕鬆,為什麼別人勞累奔波卻收穫不多呢?”

漁夫答道:“實不相瞞,長安城裡面有一位賣卦的先生,根據他每天所說的地點,去到那裡下網必定會有所收穫,當然作為回報,我每天也會給他一條金色鯉魚。”

這段對話也是被當時的涇河龍王手下聽了去,嚇得趕緊回去彙報。當水夜叉把這件事告訴龍王之後,涇河龍王當時就怒氣衝衝,要是繼續被這個算卦先生和漁夫禍害,過不了多久,那他手下的魚族,豈不是很快被禍禍完了?

本想立馬衝出水面算賬的龍王,最終還是聽了身邊蝦兵蟹將的意見,變成了一名風度翩翩的秀才,身穿一襲白衣,慢悠悠的去找那位算卦先生。

關於算卦先生的名字,龍王一打聽就知道了,畢竟在那一帶相當出名,這名叫袁守誠的算卦先生,是大名鼎鼎袁天罡的叔叔。

龍王見到他,並沒有直接興師問罪,反而問了下他明天的天氣狀況,只見袁守誠.不慌不慢的答道:“明天必定有雨”,並且還詳細的介紹了從起雲到最終雨停的具體時辰,就連降雨量也都預測了。

這次算卦的費用黃金50兩,兩人約定明天見分曉,成則付錢答謝,敗則拆攤走人。龍王心想這次絕對贏定了。

龍王回宮沒多久,就收到了玉帝派人送來的聖旨,天河龍王連忙打開就看,這一看,著實讓他心驚肉跳,上面的描述居然和那個算卦先生袁守誠所說的不差分毫。

並不是龍王不想支付那50兩黃金,黃金給了可以,但這人要是繼續洩露捕魚天機,那這樣勢必會危害到龍宮安危。龍王也不肯就此善罷甘休,當即龍王手下的軍師,就給龍王出謀劃策,聽了龍王滿心歡喜。

大雨如期而至,各個時辰節點都絲毫不差,但就是降雨量少了,恰好此時龍王也興高采烈的找袁守誠興師問罪。

本以為袁守誠會就此罷手,哪裡想到龍王把這卦攤還沒有拆一半,袁守誠就告訴他,你這樣的行為已經觸犯天條,即使你拆了我的卦攤,你也一定會遭到天譴,行刑的人,名叫魏徵。

龍王急忙打聽魏徵是何人?

原來他是李世民手下一名耿直的臣子,龍王要想活命,就必須找李世民求情,龍王不得不照做,本來李世民答應的好好的,但是卻沒有想到,緊要關頭魏徵睡著了,就在夢裡面按著時辰斬了龍王。

故事就此告一段落,關於這個故事的由來,也可能是由於魏徵直言勸諫的性格,被《西遊記》作者以此為故事原型進行創作。

神話故事結合歷史人物,更加讓人容易信服,曹官魏徵是虛擬形象,但是李世民與魏徵,這卻是真實存在的歷史形象。


大國布衣


歷史上的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御前一名敢於直言進諫的諍臣,曾被李世民喻為自己明得失,識對錯的鏡子。魏徵很優秀,可他也就是大唐的一名凡人臣子罷了。但在《西遊記》中,魏徵卻可以夢斬位列仙班的涇河龍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可是一場大陰謀呀,主要和南海的觀音菩薩,以及天庭的玉帝有關。

當時,涇河龍王手下的一名巡水夜叉,偶然間聽到了樵夫李定和漁夫張稍的談話。張稍說長安城裡的西門街上,有一位賣卦先生。他每天送這位先生一條金色鯉魚,而先生則會告訴他,到哪裡下漁網必是百下百得。

夜叉一聽大驚,一路狂奔,彙報給了涇河龍王。龍王大怒,這個打魚法,那我的水族豈不是都要被打盡了。涇河龍王抄起寶劍,就要入長安城去殺了那個算卦的。旁邊的龍子龍孫、蝦臣蟹士趕緊勸,大王不可呀。這一去,必定雲從雨助,驚了長安百姓,上天會見責的。龍王一聽有理,就變成了一名白衣秀士,去找算卦先生。

原來,這名算卦先生名叫袁守誠,乃是當朝欽天監臺正袁天罡的叔父。龍王見到了袁守誠,問天氣陰晴之事。袁守誠說,明天必有雨,並將布雲、發雷、下雨、雨停的時辰,以及雨量統統告訴了龍王。龍王與袁守誠約定,如果算的準,付謝金五十兩,否則,就拆了袁守誠的卦攤。

涇河龍王本就是司雨之神,覺得這次自己贏定了。可是讓龍王沒想到的是,剛回到涇河龍宮,就有一名金衣力士來傳玉帝旨意,讓涇河龍王第二天布雨,時辰和雨量,竟然和袁守誠所說,無半點偏差。

龍王鬱悶了,這可怎麼辦,難道就救不了我的水族了。這時候,鰣魚軍師說,想贏不難,興雨時,差了時辰,少些點數就可以了。龍王一聽大喜,推遲了時辰,少下了雨量。

袁守誠算的不準,龍王高高興興的跑去拆了袁守誠的卦攤。但是,讓龍王沒想到的是,他的所做所為已經犯了天條。袁守誠說,龍王大禍臨頭,必遭斬刑,而且行刑人就是人曹官魏徵。

龍王一聽大驚,求解救的辦法。袁守誠就告訴涇河龍王,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臣子,去求李世民也許可以得救。結果就是,涇河龍王去求了李世民,李世民答應了。可是,魏徵在與李世民下棋時睡著了,夢中斬了涇河龍王。

從此,涇河龍王引魂不散,夜驚李世民。最後還是秦瓊和尉遲恭,替唐王把守宮門才得以緩解。龍王又在菩薩的指引下,前往陰曹地府狀告李世民,這才引的李世民魂魄遊地府。還好,李世民在陰司豐都掌案判官、大唐舊臣崔珪的幫助下,加了二十年陽壽,得以返回陽間,並舉辦水陸法會,超度亡魂。

觀音菩薩則趁機售賣袈裟、禪杖,並說服太宗派玄奘去西天取真經。

魏徵斬涇河龍王,整個事件的過程我們瞭解了,如果細細一琢磨,這背後可是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呀。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其實就是佛教擴張,搶佔道教地盤過程的故事。如來佛祖下了擴張任務,觀音菩薩主動請纓。觀音菩薩,是整個西行取真經行動的策劃者和管理者。

所謂的神算卦師袁守誠,就是菩薩安排用來製造涇河龍王與李世民之間矛盾的。否則,袁守誠再神,也僅是一個凡人而已,如何識破得了變為秀士的涇河龍王。這種能力,也只有二郎神的天眼、孫悟空的火眼金睛,以及高等神仙才能做到。

同時,觀音菩薩應該在天庭也收買了暗線。如來和菩薩都善於用金錢開路呀。孫悟空對戰獨角兕大王時,就是如來送了十八座金山給太上老君,老君才出面解圍。玉帝的天庭,看來也很汙穢不堪呀。

觀音菩薩的這個天庭暗線到底是誰,不知道,但是,通過這個暗線,觀音菩薩鼓動玉帝下旨給涇河龍王降雨。能夠輕易說服玉帝的,必然是天庭的高級神仙。

涇河龍王敢於改動時辰,並且少下雨量,說明這在涇河龍王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事,可能之前他也做過。可是這次卻跌了跟頭,這也說明觀音菩薩在天庭收買的這名暗線很厲害,隨時可以在玉帝旁邊告別人的黑狀。有人說玉帝昏,與此也有關,不明真相,受人擺佈麼。

判官崔珪可以偷偷的改李世民的生死時間,從“一十三”改為了“三十三”,都沒有什麼事。而孫悟空在車遲國對陣虎力大仙,比布雲雨時,也可以隨時制止風婆婆、雲童子、雷公電母,以及四海龍王。虎力大仙可是用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即南極長生大帝,俗稱雷神,也是伏羲他親爹)的五雷法,請的玉帝旨意。由此可見,隨時改變雲風雷雨的時刻和大小,違逆玉帝旨意,並不是什麼大罪。這就足以證明,觀音菩薩是要通過暗線,借玉帝之手滅了涇河龍王,然後通過魏徵嫁禍唐王。

那為什麼魏徵能斬涇河龍王呢?這完全也是觀音菩薩的安排,就是要製造涇河龍王與李世民之間的矛盾,然後再唆使涇河龍王去陰曹地府告狀,藉以恐嚇唐王。至於崔珪,還有閻王們,估計同樣都已經被觀音給收買了。所以,崔珪幫李世民改陽壽,什麼事情都沒有。

按道理說,涇河龍王的案子都驚動玉帝了,那應該是仙界派人抓了涇河龍王,然後由天庭掌管刑法的人來斬。當年孫悟空大鬧天宮,就是在斬妖臺由天兵天將動手,刀砍斧剁,之後又是火部、雷部諸神,火燒雷劈,最後才進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

魏徵呢,雖是凡人,卻擔任仙界“人曹官”一職,也就是仙界設立在人間傳達消息的一個小小代理人。按道理來說,輪不到他來斬涇河龍王。可是,觀音菩薩應該不想讓涇河龍王有申辯的機會,所以,就指使在天庭的暗線,說服玉帝,小案一樁,事實明瞭,直接讓魏徵斬就行了。

玉皇大帝呢,完全就跟一個提線木偶一般,跟古代被那些太監、佞臣愚弄的昏君簡直一模一樣,他旁邊的人說什麼就是什麼。玉帝下旨了,由魏徵負責斬殺涇河龍王。

有了玉帝旨意,魏徵即使不是人曹官,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凡人,自然也可以斬得了涇河龍王了。這就是魏徵斬殺涇河龍王資格的由來。

細細看《西遊記》的話,這玉帝不就是一個昏庸之人,他身為道教之主,卻受周圍的奸佞蠱惑,一步步喪失了很多的地盤。由女媧補天石所幻化的石猴,他都不認識,真的不明呀。如果玉帝慧眼識珠,那孫大聖必是天庭抗擊如來的一柄利刃,結果卻被如來所用。

而天庭一眾神仙呢,也在如來、菩薩的糖衣炮彈之下,紛紛倒戈。孫大聖開始倒是在為自己而奮鬥,可是在被菩薩招安之後,也不過是如來和菩薩的金牌打手罷了,所謂的鬥戰聖佛,地位還沒觀音菩薩高。

至於魏徵,跟孫大聖、袁守誠等一樣,很可能也早已經倒戈了觀音菩薩,只是觀音菩薩手中的一把利劍而已。只有涇河龍王成了倒黴蛋一個,不過好在菩薩也不敢虧待他,在李世民入地府之前,就讓十殿閻羅安排他去投胎轉世了。果然是誘之以利,利、利、利,這才是觀音菩薩手中的真正法寶呀。


奕天讀歷史


首先這個問題中就存在兩個紕漏:

1、魏徵的確是唐朝的大臣,但同時還是人曹官,是天庭在人世間的使者,屬於“神”;

2、涇河龍王名字裡雖有“龍王”二字,但它其實不是真龍,原著中叫“業龍”。業龍就是假龍,徒有龍形而無龍實。而李世民是真龍,涇河龍王只是一個“身具龍形”的假龍罷了。

那麼魏徵作為“人曹官”,是如何行使“神”的權利呢?原著《西遊記》中一句話講得清楚:

卻說魏徵丞相在府,夜觀乾象,正爇寶香,只聞得九霄鶴唳,卻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著他午時三刻,夢斬涇河老龍。

現在的《西遊記》影視劇對於這一幕大多是這樣的劇情:

玉帝命魏徵斬涇河龍王,龍王來求李世民。李世民將魏徵請進宮中下棋,故意耽誤其斬龍時刻,可不曾想,在下棋的過程中,魏徵竟昏昏睡去。唐太宗深以為然,卻不知“魏徵夢中斬龍”。

給觀眾傳達的信號是“魏徵為了斬龍,特意假借睡覺,騙到了李世民,結果在夢中就把涇河龍王斬了”,以此突出魏徵的彪悍。

而原著中,原本玉帝下的指令就是讓魏徵“夢斬涇河老龍”:

身在君前對殘局,閤眼朦朧;夢離陛下乘瑞雲,出神抖擻。那條龍,在剮龍臺上,被天兵將綁縛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條,合當死罪。我奉天命,斬汝殘生。’龍聞哀苦,臣抖精神。龍聞哀苦,伏爪收鱗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進步舉霜鋒。

當然,現在我們知道了其實“涇河龍王”是個“引線”,魏徵是個點火的,目的就是引出“唐太宗地府三日遊”一事,而這一切事都是觀音菩薩的計謀。

當朝欽天監臺正先生袁天罡的叔父,袁守誠竟然跑去大街上算卦,此人連玉帝的聖旨都能推算出來,此等本事竟然在鬧市中擺攤算卦。最關鍵的是偏偏指引打漁人到涇河水域大肆捕撈,卻不是為了觸怒涇河龍王,還能為了何?

原著中的涇河龍王就是個“二百五”,沒本事脾氣大,好衝動惹是生非,用來做“魚餌”釣李世民,沒有比它更合適的了。

所以——

涇河龍王找上門,找算卦的對賭;

不惜觸犯天條,算卦的又指點涇河龍王去找李世民;

李世民心存善念,決定拖住魏徵,不讓他斬龍;

龍王被殺,冤魂不散,聯合十殿閻羅,將李世民弄去地府三日遊;

隨後唐僧開水陸大會;

最後,觀音菩薩上門,指點“大乘佛法”,唐僧取經正式提上日程。

這一切天衣無縫,順理成章的過頭了,太像一個人的陰謀了,而這個人在最後關頭才出現。

綜上,魏徵不僅身份地位比涇河龍王大的多,連李世民這個真龍都不怕,何況一條業龍;更關鍵的是,只有引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才能釣出李世民這條大魚,所以“魏徵、涇河龍王、李世民”都是普度佛法的墊腳石。


史味人生


比起被哪吒抽了龍筋的龍宮三太子,那條因自作聰明而被魏徴監斬的涇河龍王,或許要憋屈的多。哪吒一身本事,收拾一條小龍自是不在話下,而魏徴一介凡人,卻硬是在睡夢中監斬了涇河龍王。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涇河龍王被斬一事,是《西遊記》中非常經典的情節。貞觀年間,有個叫袁守誠的算命先生,因推算極為準確,故而被百姓吹捧。結果,涇河龍王不信,化作人形,跑去與之打賭。涇河龍王仗著自己執掌行雨之事,在既知袁守誠料事如神的前提下,還是修改了降雨的時辰和點數,結果招來了殺身之禍:

捱到那巳時方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止,卻只得三尺零四十點,改了他一個時辰,克了他三寸八點,雨後發放眾將班師”——《西遊記》

此事記述於《西遊記》第九回中。結果,就在涇河龍王自鳴得意時,袁守誠卻告知他大禍臨頭。龍王為了活命,苦苦哀求。最終,袁守誠告訴它,可以去求唐太宗李世民。

袁守誠之所以讓涇河龍王求唐太宗,是因當時負責監斬的人物是唐朝大臣魏徴。在龍王哀求之下,唐太宗也許諾會為之周旋。於是,唐太宗便在監斬之日,拉著魏徴下棋,硬是想拖延時間。

由於魏徴精明耿直,看出了端倪,於是在對弈時小憩,竟於夢中斬了涇河龍王。魏徴斬龍之後,龍頭從天二級,秦瓊和徐茂公將其帶到了唐太宗面前。於是,魏徴道出了其中的原委:魏徴雖然身體在唐太宗面前,卻於夢中出神,監斬了涇河龍王。

在《西遊記》第十回中,還借魏徴之口,描繪了涇河龍王被斬的情節:

“那條龍,在剮龍臺上,被天兵將綁縛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條,合當死罪。我奉天命,斬汝殘生。’龍聞哀苦,臣抖精神。龍聞哀苦,伏爪收鱗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進步舉霜鋒。傣帶一聲刀過處,龍頭因此落虛空。

那麼,魏徴作為李唐王朝的臣子,怎麼會能監斬龍王呢?

其實,《西遊記》的描寫,正是基於古代儒釋道三教合流的背景而展開的,也是後世道教世俗化過程中,對歷史人物演繹加工的結果。

細心的朋友們會發現,其實有不少道教神仙,都曾在歷史上出現過,甚至有些就是大臣、武將等。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究其根源,還是道教在世俗社會傳播過程中,為了獲得廣泛的認同,將一些大家所熟知的人物變成了“神仙”或賦予其一些神仙才具有的能力。魏徴之所以能夠斬龍,大抵也是如此。

當然,之所以安排魏徴這樣的角色去斬龍,還主要是因為他在歷史上是一個敢於直諫的大臣,為人剛正不阿。所以,當李世民想要保涇河龍王時,魏徴竟可以用假寐離神的方式監斬了涇河龍王。



史海爛柯人


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是一個剛正不阿、勇於進諫的忠臣。

比如他反對唐太宗玩寵物,認為這樣會滋生皇上玩物喪志的思想。然而李世民卻很喜歡一隻鸚鵡。

有一次,唐太宗下朝帶著鸚鵡回宮,大老遠看到了魏徵,想躲開魏徵但已經來不及了。

原來唐太宗害怕魏徵把他的鸚鵡放飛。怎麼辦呢?李世民急中生智迅速把鸚鵡揣進了懷裡。

其實這一切早已被魏徵看在眼裡。



魏徵走到唐太宗的面前,故意慢騰騰和皇上討論朝中的事,唐太宗這個急,巴不得他早點兒離開。但魏徵始終沒有走開的意思。

半天過後,魏徵才走了。唐太宗急忙把鸚鵡從懷裡取出來,結果小鳥已經被捂死了。

魏徵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達到進諫的目的。

魏徵的進諫方式就是,你有千方百計,我有一定之規。在《西遊記》書中,魏徵監斬涇河龍王一事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魏徵為何要斬涇河龍王呢?

原來涇河龍王是玉帝的手下,負責長安一帶行雲布雨和管理水族的“頭目”。



話說長安城裡有一個算命先生叫袁守誠,他是唐朝國師袁天罡的叔叔,算卦算的特別靈。他常告訴漁民魚群出沒的地方,這就引起了涇河龍王的不滿,魚、蝦、蟹等都是涇河龍王的手下。

涇河龍王想把袁守城趕走,於是就化作白衣秀士前去和袁打賭。如果袁算的不準,涇河龍王就藉此理由把他趕出長安城。

二人打賭的題目是“長安城明天會不會下雨?”

袁說“明天長安城午時三刻開始下雨,下一萬點水,水深3寸。”

涇河龍王說,“明天如果不下雨或者下的不是這麼多,你就給我滾蛋。”袁毫不動怒點了點頭。

“長安城下不下雨,我涇河龍王說了算,想下就下,不想下就不下。”涇河龍王心想:“老袁你輸定了!”



想到此,涇河龍王說,“咱就一言為定,明天見”。於是起身離去。

到了這天夜裡,玉帝突然傳來御旨:“著令涇河龍王明天午時三刻,在長安城下雨一萬點,水深三寸,不得有誤。”

涇河龍王為了打贏老袁,竟然私自改動玉帝的聖旨,沒有在那個時間下雨,也沒有下三寸深。

徑河龍王雖然打賭打贏了,但是他觸犯了天條,惹上了殺身之禍。

萬般無奈之下,涇河龍王向老袁賠禮道歉,並讓老袁指條活路。老袁慈悲為懷,告訴他只要在七月十五這天躲過魏徵的監斬就可活命。

老袁接著說:“魏徵是唐太宗的手下,你去求求唐太宗,讓他在七月十五這一天拖住魏徵,不讓他上天,你就躲過了這一劫。”

到了晚上,涇河龍王託夢給唐太宗讓他幫忙,唐太宗答應了。



就在七月十五這一天,唐太宗拉著魏徵下了一天的象棋,到了夜裡12點,唐太宗看魏徵實在太困了,於是沒有打擾他讓他睡去。

就在魏徵瞌睡這功夫,竟元神出竅魂遊天府,斬了涇河龍王。

(問題來了)魏徵一個凡人臣子,為何有資格斬涇河龍王?

相傳魏徵是天上人曹官轉世,主管人間事物的人官,是天庭在人世間的特使,主要負責傳達上天旨意和向天庭彙報人間的情況。

換言之,魏徵前世是天上的神仙,雖然唐太宗是紫薇大帝轉世,是天之驕子,但他也要遵從玉帝的旨意,所以唐太宗沒有權利要求魏徵不斬涇河龍王,而是採取了拖住魏徵不讓他上天的辦法。



魏徵是直臣,他執行的是玉帝的旨意,涇河龍王不過是地方小仙,觸犯了天規,魏徵奉玉帝旨意斬涇河龍王乃職責所在,沒有任何不妥。

再就是人曹官的地位遠高於涇河龍王的地位,涇河龍王不過是一條小蛇修煉成功,但他沒有政治背景和勢力,有的不過是一些蝦兵蟹將,魏徵殺之易如反掌,殺了涇河龍王后,正好可以為玉帝整一盤好菜,大家聚在一起喝點小酒豈不美哉?


秉燭讀春秋


  

  《西遊記》中的世界,凡人與神仙之中並非不可逾越。

  其實,神仙也是凡人做。

  書中說了,魏徵在世時就是“人曹官”。什麼是人曹官呢?就是天庭派駐人間,管理人間事務的官員。

  在許多明清小說中,都有類似的人曹官,比如包拯,乃文曲星下界,狄青,乃武曲星下界;岳飛,乃金翅大鵬下界;宋太祖乃霹靂大仙下界,宋仁宗乃赤腳大仙下界等等。

  因此,魏徵在仙界的地位比之涇河龍王是根本不差的。

  在《聊齋志異》《子不語》等許多古代神鬼小說中,都有朝廷宰輔大臣出行,有鬼神暗中護送的描述。這些宰輔大臣,在古人的觀念中,大都是星宿下凡。

  像李世民,是大唐天子,可是來到幽冥時,十殿閻羅親自走出大殿迎接。李世民十分惶恐,十殿閻羅卻說:你是人王,我們是鬼王,大家地位平等。

  事實上,在神話傳說中,古代國家帝王號稱天子,雖然不是天帝之子,卻也是天上高級神仙下界。在神話體系中地位是很高的。

在《封神演義》中,周文王的兒子伯邑考官拜北極紫薇大帝,每一個兒子都成為星君,許多大臣都成了神仙。商紂王做了那麼多壞事,依然成為天喜星。


葉之秋


趣談史間奇事,曉悟歷朝真理!

對呀,一個小小的凡人,怎麼有能耐和本事殺神仙呢?因為魏徵的背後有這一個更強大的集團做支撐,我們稱之為:佛!龍王背後的神仙集團在此次交鋒中處於弱勢狀態,被佛法抄了後路,就這麼簡單。

事件回顧

諸位小夥伴可能都見過下象棋,卻很少見過下圍棋。為什麼呢?因為圍棋要做局,做一個五十步之外的局。

而整個唐王朝,就是一個大圍棋盤,有兩個人在上面做局,其餘的人都是棋子罷了。

他們兩位分別為:如來和玉帝!

涇河龍王最開始很開心,畢竟作為一個龍王,可以逍遙快活,怎麼說也是一地之主,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可是意外接二連三發生,徹底打亂龍王的節奏。

因為:當龍王就職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蝦兵蟹將被頻頻捕撈,而且捕撈速度驚人。出於好奇和負責任的態度,龍王決定親自前往窺探一番。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是一位算命先生通過占卜之術告訴漁夫,然後漁夫每次下海撈魚都會滿載而歸。

龍王想要跟算卦先生一決勝負,好維護自己的權力。誰成想,算卦先生算出此地將會下多少雨,最終被龍王設計陷害,卻也因此丟了性命。

值得玩味的是:龍王剛死,菩薩就來了,緊隨其後的唐玄奘開始取經書普度眾生,佛法快速傳播。

疑問點:

疑問一:算卦老頭究竟是誰?

疑問二:為什麼這邊剛出事,菩薩就來了?

疑問三:一個凡人怎麼殺的神仙?

疑問四:就這樣殺了龍王,什麼事情都沒有?

當這些疑問統統彙集在一起的時候,就不難發現:有人在佈局。

誰在佈局呢?我們不知道,但可以猜測:因為若干年之後,佛法佔據主流。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小生在此謝過!】


趣談唐宋元明清


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名臣,其剛正不阿,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而在古代歷史上,凡是名留青史的人物都不可避免的被神話,於是慢慢就流傳出魏徵夢中斬涇河龍王的故事。

那麼魏徵身為一個凡人,他有什麼資格和能力斬龍王呢?

敢管真龍天子

眾所周知,在古代皇帝就是真龍天子,李世民自然也不例外,而魏徵身為忠臣名相,隨時一介凡身,但是對李世民這位真龍天子都敢直言不諱,敢逆真龍龍鱗,屢次逼得李世民這個真龍天子無話可說,而涇河龍王雖是龍王,但是實際上他的管轄範圍只是長安附近的一個小水域,可以說是隻是一條數不上號的業龍,魏徵斬它還不是小菜一碟。


魏徵的身份

而且據說魏徵是天上的“武曲星”下凡,也就是說,魏徵雖然表面上看是凡人,但是他在天上的身份可不一般,是數得上號的,除此之外,他在天上的官職是人曹官,這個官職的主要作用是作為天界與人間溝通的橋樑,也就是說,是玉皇大帝派他下來,專門進行人間與天上的溝通,如此看來,魏徵絕不是平常的凡人。

所以以上兩點可以看出,魏徵是有能力,有資格去斬這條罪龍的。

其實在我看來,無非是因為魏徵忠心耿耿,敢於直諫,千古留名,即為自己留下了千古佳話,又與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所以應該是民間處於對賢臣的致敬,才給他流傳出了這個小故事。


丫丫說史


為什麼呢?咱們從頭捋清楚。

首先,是當時發生事情的大背景,當時正處於西遊前夕,佛門有意要將佛法東傳,這就會觸及原本東方勢力最大的道門,這是傳法邁不過去的坎兒,於是才需要提前佈局。

但是佛門在東方的實力本來就弱,為此就要有一個盟友,而這個盟友就沒什麼能比東方第二大勢力的天庭來的好,而天庭正好因為道門的強盛壓制自身發展,所以也正好需要個外援於是兩個顧忌相同的勢力聯合在了一起。

天庭以佛門做打手的代價同意幫助他們進行佈局,只看取經的五個人中,有三個出身天庭勢力,還有一個與他有關,四個保一個佛門之人渡過重重艱難,就可以看出兩個勢力已經提前有了聯繫。

從大鬧天宮讓佛門有了名正言順的在東方出手的機會,到安排金蟬子轉世東方,天庭是不遺餘力的幫著佛門鋪路,而天庭也得了不小的支持,起碼壓制住了天庭內的道門勢力,和其他心思浮動之輩。

像豬八戒出身人教,沙和尚則與闡教有關係,唯一沒動的截教又根本不管事,就連有意要脫離掌控的龍族,也敲打了下,招惹了這麼多勢力,正是因為佛門的介入才讓其他勢力按兵不動。

等到了事頭,卻有個勢力怎麼也無法繞過,那就是當時東方掌權勢力——大唐,雖然是凡人勢力,可是你本來就是要在凡人中傳法啊,所以怎麼能讓大唐朝廷不阻止佛法的東傳,就是他們首要解決的問題了。

於是兩方做局,準備拉大唐下水,那也要給個共同的敵人好聯合呀,於是兩方一商量,喵上了河神一脈,而最靠近大唐首府的自然莫過於涇渭兩河河神了。

我們所說的涇渭分明就是指的這兩條河,其中渭河是天庭自己的人,這自然略過,而涇河龍王屬於龍族一脈,是其中的激進分子,一直想讓龍族脫離天庭的控制,所以這事自然非他莫屬。

於是才有了袁守城用計釣龍王,傻龍王見坑就跳,為面子觸犯天條,求人皇救災救難。

因為涇河龍王畢竟是龍族一脈,天庭和佛門已經得罪不少勢力了,不敢過分逼迫,所以這除掉涇河龍王的人絕不能是兩方的人,但觸犯天條又要歸天庭管,就不能假手別的勢力。

而恰恰早先為了讓人神相安,天庭特別在人間選那鐵面無私之輩擔任人曹官,專門監督眾神不要擾亂人間,涇河龍王就這樣被交到了當時的人曹官魏徵手裡,我們都知道魏徵絕對是個鐵面無私的之人,犯錯就是犯錯,所以一刀下去,把大唐綁到了佛門的戰車上了,畢竟魏徵先為人朝官吏,後為天庭官差,殺了涇河龍王,就等於得罪了龍族,龍族招惹不起天庭和佛門,自然會找人族麻煩,而人族為求自保也只能依靠他們了。

所以無論魏徵還是涇河龍王都只是上層勢力博弈下的棋子,誰也無法避免被利用。

人生啊總是有些無奈,魏徵這裡是過剛易折,而涇河龍王則是告誡我們不要為了面子什麼的就去觸碰底線。


小鼠報道


在中國的傳統裡,一些青史留名的臣子都有通天徹底之能,最典型的就是包拯,他日審陽間,夜審陰間,還有魏徵,在民間傳說裡,魏徵是天上的文曲星,是人曹官轉世。

人曹是指天庭主管人間事務的人官天庭在人世間的使者,主要傳達上天旨意與人間的情況,有權處置犯錯的神仙。


在唐代,涇河地處京畿要地,香火旺盛,使得涇河龍王獲得了“八河都總管”的身份--即黃河八大支流龍王之首,並負責執行京畿一帶的降雨工作,簡單的說,這大唐帝都長安城裡的天氣狀況和涇河龍王息息相關,恐怕大唐天子有時也得看他的臉色。
事實上,涇河龍王直接歸黃河水伯統轄,而黃河水伯是黃河流域管轄水域最大的內陸水神,地位今次於四海龍王,並且直接聽命於天庭九天應元府,作為黃河水伯的重要屬下,涇河龍王的官階不至於太低,而且,涇河龍王還娶了西海龍王的妹妹,有這樣的姻親關係,為何還被魏徵給斬首了呢?

魏徵斬涇河龍王出自《西遊記》,唐朝著名的星象專家袁天罡的叔叔袁守誠算命特別準,還經常教人如何在河裡捕魚,在百姓中很有知名度,涇河龍王對此不是很信服,但對於袁守誠唆使百姓抓走他的子民很是生氣。

於是涇河龍王化作一個白衣秀士,來到長安,找到了袁守誠的算命攤子,跟他打賭說明天不會下雨,因為下不下雨是他說了算,十拿九穩的不會輸。

而袁守誠卻說明天午時就會下雨,而且會下三寸的水。


涇河龍王不屑一顧地說,我們打賭,如果明天不下雨,或者沒有下這麼多的雨,你就得滾出長安城。

袁守誠含笑稱是,明天雨後再見。


這樣的賭局涇河龍王應該是贏定了,這是他的工作職責想什麼時候下雨就什麼時候下雨,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不久天庭的命令就來了,令涇河龍王明天降雨長安,降雨的時辰和雨量與袁守誠所言不差分毫。

涇河龍王真佩服袁守誠,但他不想就此服輸,不然面子往哪擱,於是他把降雨時辰往後推了一個時辰,降水量也沒有那麼多,就這樣矇混過關。


涇河龍王違抗旨意,論罪當斬,他知道大禍臨頭,於是為了活命又化作白衣人來找袁守誠,苦苦哀求他指點迷津,袁守誠經不住涇河龍王的糾纏,就告訴他說你去找李世民,他會幫你的。

於是涇河龍王託夢李世民,李世民也同意幫忙,李世民知道天庭指派魏徵監斬涇河龍王,就找來魏徵下棋,下著下著魏徵實在是太睏倦了,就迷迷糊糊的睡著了,此時魏徵靈魂出竅,趕在午時三刻之際將涇河龍王處斬了。


涇河龍王一案,不是由天庭審理的,整個司法程序都在人間就地完成,不然不會這麼迅速結案,地界的最高司法官是東嶽天齊仁聖大帝,涇河龍王之死,應該也是東嶽大帝所判的,並報玉帝核准,再命人曹官魏徵在長安城隍廟中執行。

嚴格來說,人曹官魏徵並不算神,至少生前不算,否則他也不會為人間君主效命,他主要是早年修道的時候,由於某種際遇,和泰山府簽了一個契約,成為冥界的契人,平時幫助引渡一些亡魂,幹一些追捕陰間在逃鬼犯等雜事。


涇河龍王的名頭有個王字,但其實行政級別較低,天庭系統的各路神仙,名號都很嚇人,但實際上浮誇風很嚴重,,就連傳達室看門的都能叫天師,孫悟空的齊天大聖只不過是果園管理辦主任,天蓬元帥有人考證是天河農場的場長,閻羅王其實只是個檔案局的局長。

龍王有很多位,行政級別各部相同,四海龍王級別最高,但是在天庭的官僚系統中位次並不高,很多神仙都可以隨時召喚龍王,大江大河的龍王居於其次,像涇河這樣的小河,龍王的級別就更低了。

涇河龍王,擔任當地的河道管理局局長兼氣象局局長,其實也就比土地菩薩的行政級別高一點,最多也就是縣處級的幹部,而魏徵的最高職務是監察御史,同時按李世民的安排,實際管理尚書省,也就是事實上的宰相,相當於副國級的高官,比涇河龍王高多了。


魏徵不僅僅當過道士,更是個牛脾氣,經常頂撞唐太宗,他連真龍天子都敢得罪,在民間眼中,他斬個龍王,又算得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