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夜間服用降壓藥效果好 死亡風險大幅降低

英媒稱,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在就寢前而不是睡醒後服用降壓藥,能將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等事件的風險降低一半。

據英國《衛報》網站10月23日報道,專家們說,這一研究成果可能會改變醫生開降壓藥的方式,但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夜間服藥為何會產生如此重大影響這一問題。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西班牙維哥大學的拉蒙·埃米達教授說,據信,影響要歸功於人體內部的生物鐘。生物鐘意味著我們體內的各個過程和化學物質會以24小時為週期發生變化。

他說,其結果是,同一種藥物如果在不同時間服用,效果可能大不相同,這被稱為“時間療法”。

埃米達說:“同一種降壓藥(即相同劑量的相同分子)在兩個不同時間點攝入,藥物動力和藥效完全不同,因此會表現得像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藥物。”

此前有研究表明,睡眠時的高血壓,以及日間與夜間的血壓之間存在差異(即便是微小差異),都是發生心血管問題的重大危險因素。

還有研究表明,晚上服用降壓藥更有效,可能使心臟病發作和中風幾率降低。

因此,研究小組著手進行一次大型實驗,對在就寢前以及睡醒後服用降壓藥的長期影響進行比較。

研究小組在英國《歐洲心臟病學雜誌》雙月刊上撰文稱,他們將1.9萬多名成年高血壓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半患者被要求在就寢前服用所有藥物,另一半則在醒來後服用。

研究人員對患者進行了4到8年的隨訪。研究期間,共記錄到1752起心血管事件,如心臟病發作、中風以及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和心力衰竭。

雖然對日間血壓的影響是相似的,但與睡醒後服藥的人相比,就寢前服藥的人在睡著時的血壓有小幅——但意義重大的——降低,而且他們睡著時的血壓與清醒時有了更大差別。

埃米達說,已知調節血壓的激素系統的活動在睡眠期間達到頂峰,這意味著,也許是因為在就寢前服用與這一系統發生相互作用的藥物而產生了更大效果。

在考慮了年齡、性別、吸菸狀況、心血管事件史和睡著時血壓的通常降幅等因素後,研究小組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就寢前服藥的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56%,患中風的風險降低了49%,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了44%。

研究小組說,需要在更多樣化的人種中證實這一發現,而且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適用於從事輪班工作的人。

未參與該研究的英國牛津大學喬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長斯蒂芬·麥克馬洪教授說,鑑於血壓差別不大,就寢前服藥對心血管事件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令人驚訝。

牛津大學的保羅·利森教授說,下一步是弄清服藥時間會產生此種效果的原因。藉助其他大型研究的成果,或許很快就能搞清楚這一點。利森說:“這項研究有可能改變我們開降壓藥的方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