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中國不需要這麼多汽車品牌,中國也不需要這麼多耳機品牌。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汽車那邊,大趨勢這玩意兒咱不敢亂提,水深不說,還有蹭熱點的嫌疑(一個寫音頻的沒事兒老提汽車,這已經很特麼蹭熱點了好伐),不過誰都看得出的一件事就是:產品的同質化過於嚴重,審美趨同需求趨同的前提下,整這麼多品牌顯然是過分了,死一大堆才是正常的。前陣子去4S店挨家挨戶逛著玩的時候,法系和韓系店員內臉都拉得跟LV似的,一副等著拿遣散費的德性,我為此琢磨了半天:為啥這倆系這麼悲催?後來得出一大概齊的結論就是——這兩波品牌之所以淪落到今日田地,主要是因為對於自己的消費者是什麼人,這些人要什麼,壓根沒逼數。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同理,音頻這邊吧,真的,怕的都不是你技術不夠拔尖之類的,哪怕經營不善都有迴旋餘地,只要東西有人認、有人買,就都大有可為的,真最怕的,也只是對自己的受眾群體沒逼數。

舉個例子:某品牌起家的時候,可能第一批貨100個人來買,這100個人裡有10個人,沒事兒就找主理人嘮嗑,嘮嗑的時候會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也會收集另外那90個人的回饋),一併反映過去,這是發燒友,沒錯,這是的。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小眾的市場會有這樣的情況,大家玩的東西外人或多或少報以不瞭解不理解的態度,在這種心態下同好之間很容易形成聚落效應,其實就是小眾排外嘛~接下來是口口相傳、是惺惺相惜、是一個品牌的閉環形成,在這個閉環的村落裡,時間彷彿未曾流逝一樣。

可實際上時間還是流逝了,時代還是改變了,就算是真正的村落也會有人出走有人進入,當出走(或者說“退燒”,實際意義上的退燒絕不是發個帖子昭告天下,而是這人漸漸的就淡出了)大於進入的時候,品牌活力隨之衰落;而當整個行業的生態都發生改變,都開始城鎮化的時候,小村子就成了最沒活力的存在,四個字——時代變了。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時代變成什麼樣了呢?變成了你花幾百幾千買耳機大家是理解的,覺得這事兒不過平常。生活水平在各個維度上都在提高,我花點錢讓自己的耳機更好聽更好看更好用怎麼了?音頻器材的消費主體早已從所謂“發燒友”變成了“消費者”,消費者並不覺得他買個車一定要去哪兒哪兒溜幾圈才算過了所謂磨合期,也不覺得買個耳機一定要聽會兒試音碟才算是完成了這個儀式。他僅僅是買了個產品,他覺得產品好,那就是真的好。

所以像TFZ這種牌子,他不“發燒”也沒有必要“發燒”,他知道自己所面對的消費者群體要的是什麼,從產品到渠道再到服務,全部著眼於這個大前提,落實好環節之後,自然開花結果。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坦白說,我對這品牌先前的瞭解並不多,只知道他們的產品在外觀上做得比較吸引人,以類公模的面目來出親民價位的量產塞是個好主意,會給消費者一種花了不多的錢,卻買到接近明星在舞臺上所用的耳機的外觀(類似你花了十萬塊買車,中控卻看起來像是豪車一樣的爽勁兒),也就這點兒瞭解,直到這件事情的出現: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想了想,我猜啊,TFZ這牌子註冊的時候,估摸是壓根沒往田馥甄這塊兒琢磨的,其後被人善意吐槽之後,乾脆順水推舟出了個My love的型號?

如果真是這樣,那隻能說這個牌子的負責人,夠賊的,這事兒談不上侵權,類似東尼大木長得像周杰倫你不能怪他本人對吧?但是效應又在保持禮貌的前提下出來了。

扯遠了(其實不算扯遠),聊正題,這條耳塞的名字,叫做TFZ KING EDITION。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包裝乾淨舒服,配件不算豐富,只送了收納袋而沒有收納盒有點遺憾,縱然這個收納袋摸著是很舒服那種,也不會沾貓毛……

本體做工設計有想法,佩戴感不錯,類定製公模實際上反而比大多數定製帶著舒適,線材賣相上佳,且韌性十足。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開門見山的說,這條塞子的聲音,其特點是飽滿、接地氣、流行向。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KING EDITION的素質總分蠻不錯,是那種一貫的,國產的,超越自身價位的不錯。首先它擁有一個在千元級站得住腳的大聲場,而且是橫向寬度不錯,縱向寬度則很喜人的聲場——相對於中低端耳塞一般只重視橫向,對縱向則少有點綴的表現來說,這個聲場以場感而論,就顯得表現挺好。

接下來,低頻尤其飽滿充沛,下潛並不算深之餘彈性還不錯,泛音裡有一股子粘勁兒,致使結象感很“滿溢”,信息交待得也挺足。說實話這個搞法我乍聽還有點不適應,因為這有些太倒向流行味兒了,這樣的低頻無疑會給聽音經驗不多的人一種爽口感,卻會使得管樂、大提琴之類的樂器在表達上偏肥偏拖沓。當然這個低頻在我的認知裡還不至於“兇殘”因為氣勢方面依然是流行向,其鋪出來的氛圍感整體還是以寬鬆暖和為主。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中頻亦是暖+濃郁的飽滿路子,人聲位置靠前,靠前程度雖有所剋制,但依然限制了曲風適應性和分離度,KING EDITION這條塞子,如果你用它來聽金屬樂的話那顯然是不合適的,人聲位置導致的聲場分佈都是不合適的,這很明顯是泛流行的搞法了——純以華語流行為主,日韓歐美流行裡配器不算複雜,流派不算奇異的曲風而論,這條塞子是可以給到一耳朵的中頻抓耳感,且人聲具備足夠的血肉感和質感,感情算挺充沛那種。

高頻稍暗稍厚,不過不壓抑,順滑度好且有一定的厚度,聽小提琴的時候不會是稀薄纖細的搞法,而是能體現出不錯的形體感和延伸度。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這條塞子的外觀依舊延續了TFZ一以貫之的類公模結構,在表面上使用了X概念的設計,外殼採用高光電鍍無氧銅面板+鋁合金殼體,觸感做工和包裝方面足夠抓眼球,佩戴亦是十分舒適。

單元配置方面,按官方說法是:雙磁、雙腔、雙音圈、鑽石振膜、特斯拉磁組單元(聽著就相當高杆),以賣相和噱頭而論,算得上是給足了交待。比較有特點的是其面板上有個變音開關,通過阻值變化來改變音色。標有ON的一端是更偏現場還原一些,另一端則是更加流行氛圍。兩者之前通過附送的清潔棒尾端來調節。實際體驗的話兩者大體味道一致,前者會更審慎,中低頻會收一些厚度。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總體來說,我覺得KING EDITION這款產品要打動的大概是這樣的一群消費者:他們對於《貝五》、對於柴可夫斯基、對於肖斯塔科維奇是沒有聽音需求的,他們要的東西,是一個價格不貴(1000以內),樣子足夠亮騷,素質較高,調音明確流行向,人聲能一耳朵抓住人的有濃郁情感的耳塞。

那麼,KING EDITION這個中低頻充沛,結象有一定粘稠度,高頻也不壓抑,並且有著不錯聲場和細節展現力的耳塞,是滿足上述需求的,與此同時還具備自身的聲音特點。拿來聽泛流行,其聲音表現堪稱有樂感有素質。縱然這個偏拖的瞬態和偏粘的結象,實際上拉低了一些分離度和控制力的體現,並且聽部分器樂的時候音色顯得不那麼正,卻也不失為一種有針對性的調教。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這就回到我們最初的那個說法上去了——對消費者要什麼,胸有成竹的品牌,才是活得下去的品牌。

這是商業社會,有調性很重要,有逼數更重要,與此相對應的是一味閉門造車孤芳自賞很不可取,那是盲人行夜路,那是老年中二病。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從我的個人喜好來說,我覺得TFZ KING EDITION不是我會選擇的隨身塞,因其曲風實在太強調流行而不顧器樂了,然而事實是:有很多消費者,他的用車情況就是要再十萬以內買到一輛有空間有舒適有內飾又省油的車子,你別跟他提什麼跑山過彎彈射起步,那些太麻煩離生活太遠;更有很多消費者,他對於耳塞的要求就是我要一個素質不錯的聽流行的塞子,我要細節分明也要打動人心,我要樣子好看也要價格親和,這些都滿足他,你就是他的知己。


與發燒無關——TFZ KING EDITION林氏評測


要知道,只有當一個人聽到一副耳機之後,嘴角子上翹或是悄然落淚的時刻,這幅耳機,才是成功的——這與是否標榜“發燒”無關,只與每個人的人生有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