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鲺鱼烂皮怎么治?

绿源有机菜


这是烂身病,这是烂身病,可到相关的渔药购买药物进行处理,最好带上鱼一起去给渔药店进行确认。

塘鲺在鱼苗和鱼种阶段病害较多,应重点防治。首先应做好鱼塘、池水及鱼苗(种)入池时的消毒工作,其次应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如不少地方在养塘鲺的池塘上搭棚养鸡,鸡粪直接排入池塘,造成水质污染和病原体的传入,引起塘鲺患病。因此,鸡粪要收集后经生石灰消毒才可投入鱼塘作基肥用。

一、黑体病

又称吊颈病,鱼体发黑、消瘦、停食,严重时鱼体头部向上,垂直于水表层,直至死亡。检查病鱼,在胸鳍内侧有一圆形红色血斑,鳍条溃烂,在其头的背部出现霉斑点。此病由细菌感染引起,在饲料不足、水质污染时易患此病。发现后应立即彻底换水,可用水体净化剂每亩250克净化水体,4~6小时后,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每亩2公斤进行全池消毒,连用2~3天。另外,可用面粉加水蚯蚓拌鱼病宁投喂,每100克鱼病宁拌饲料50公斤,连喂3~4天。

二、肠炎病

鱼体消瘦发黑,腹部膨胀,离群独游,轻压腹部有淡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经解剖观察,肠道充血发炎,腹腔充满黄水。此病由细菌或病毒引起。饲料缺乏、投料不均匀或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或饵料,容易引起此病。发病后,首先应改善水质,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等进行水体消毒,并用药投喂,可用90公斤面粉拌10公斤新鲜水蚯蚓(或鱼浆),拌250克鱼宝投喂,连喂5天,有较好的疗效。

三、水霉病

由水霉菌感染所致。病鱼体表出现灰白色的团状菌丝,形如棉絮状。致病原因是在捞捕、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由低温冻伤引起。治疗方法可用3%食盐水浸泡鱼体10~20分钟,也可用浓度0.1×(10的负6次方)的孔雀石绿或用0.04%食盐水与0.04%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四、气泡病

鱼苗培育阶段易感染此病。常见病鱼浮于水面,腹部朝上,腹内有一气泡,不能下沉。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池中施放过多未发酵的有机肥料,或池中水质老化,水中蓝、绿藻类过多,在强光下使水中气体过饱和,鱼苗误食气泡所致。鉴于此,池水透明度过小时,不宜投放鱼苗。发病后应立即排掉部分水,注入新水,并投喂充足的活饲料(如小蚯蚓),以使部分鱼苗排出气泡,恢复正常。


小沈哥vlog


应该是水霉病 。病鱼感染水霉菌后,其体表出现灰白色的团状菌丝,形如棉絮状。菌丝逐步扩展后,鱼游动失常,皮肤粘液增多,食欲减退,最后消瘦死亡。致病原因多是在捕捞、运输过程中受伤,或由于低温冻伤引起。

防治方法:注意操作,勿伤鱼体,越冬池的水温要控制在15℃以上;每立方米用10克的孔雀石绿浸洗鱼体或鱼卵;用3%-4%食盐水浸洗病鱼10—20分钟;每毫升用1毫克的漂白粉全池泼洒;用0.4‰的食盐与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徐江林


塘鲺鱼病害较少常见的主要有打印病和肤霉病。 前者鱼体上发生圆形成椭圆形红斑点如打印一样;后者在发病处白毛丛生毛上粘有黄泥。治疗方法:打印病可用1m漂白粉全池泼洒;肤霉病可用0.08%的食盐水全池泼洒。

1.车轮虫病:由车轮虫寄生引起鱼种阶段可用每方水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防治或用“鱼康”A型杀虫剂、“鱼虫净”按量稀释全池泼洒。

2.三代虫病:由三代虫感染引起。防治可用25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15分钟~30分钟也可参照车轮虫治疗方法。

3.水霉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用生石灰清塘减少日常操作受伤密度合适规格一致是有效防止该病产生的原因发病后可用30%~40%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30分钟治疗。

4.肠炎病:由细菌感染引起。投饵定时定量保证饵料质量饲料品种更换要渐变能有效预防该病发生。发病后可用“鱼菌清”、“鱼必康”、“鱼菌灵”等抗菌药予以治疗或拌饵投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