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何必趕早!復旦英語教學達人三封信談英語啟蒙,家長收藏

購買前可以先私信諮詢萬娘娘相關課程詳情。

萬娘娘精品課程推薦(直接點擊鏈接即可進行了解)

學英語何必趕早!復旦英語教學達人三封信談英語啟蒙,家長收藏

復旦大學英文系教師朱績崧博士(網名“文冤閣大學士”),為回答一位朋友關於孩子英文學習的問題,寫了三封信,闡述了他對英語啟蒙教育的一些看法,迥異於時下流行觀點。

第一封信裡,朱績崧否定了“學習英語要越早越好”的論調;第二封信指出,在孩子小的時候,學會有禮貌地用母語接觸周圍人,比和外籍老師互動更重要;第三封信說,孩子一旦開始學英語,頭幾年務必發音純正,到小學三年級,掌握國際音標,用好英文詞典。

大學士按:謝提摩太學長就其公子在滬學習英語一事,近日多有垂問。我聯想起自己的經歷,有些隨感,算作答覆吧。


〔第一封信〕

英語啟蒙:何必趕早

學長道座左右:

一切學習,興趣為上。

但孩子的興趣總在玩耍,這是天性。

對學齡前和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玩耍重要過英語。非要安排時間,讓他“不輸在起跑線”,我建議學游泳,或者學鋼琴,而不是學英語。

鍛鍊,對身體好,過了這段時間,未必效果這麼明顯。樂器,講童子功,一樣道理。

英語呢,既然生長在此土,註定不可能是母語,將來孩子大些,思維成熟,學起來事半功倍,不會有遺憾的。當然,府上有條件,家裡家外,全是英國管家、美國教師,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我很反對早早就把孩子送去什麼迪斯尼啊新東方啊之類的。我有個中學同學就這麼幹,我勸她不要,她還和我吵,說我蓄意耽誤她孩子的前程。我是個普普通通教書的,不懂教育學,也不懂兒童心理學,只是以己度人,以老度幼。換作我,一定是想玩,想野,想瘋,而不是想學ABC。很多家長前赴後繼燒錢讓孩子讀這種班,無非是自己不曾受過良好教育,把幻想徒勞地寄託在孩子身上。

然而,你我都受過(至少看似)良好的教育,最清楚學外語,興趣第一,不論兒童抑或成人。沒有興趣,不會學得很出色,那樣平庸的水準,到了小學高年級,到了中學、大學,保管可以順利達到,又何必急於一時?

但說玩耍間,有意把孩子往西洋文明做些引導,倒是對日後英語學習很有必要。錢和閒都夠多的話,孩子懂事後,假期裡帶他去倫敦喂喂鴿子,劍橋劃劃小艇,想必也是極好的。

匆匆不能盡意。順祝

近安

弟 崧 頓首

學英語何必趕早!復旦英語教學達人三封信談英語啟蒙,家長收藏

〔第二封信〕

英語啟蒙:慢練膽子

學長道座左右:

昨天一封信發出,收到不少讀者來信,有一位是支持我的(關於利益與教育的糾葛,改日詳陳愚見):

您說的非常對!家裡有人是幼兒教育專家,從來都是這個主張,不建議這個年紀學包括認字等等,據她說全世界的幼兒教育都是這個玩耍的理念,小朋友主要學習怎麼生活更重要。

中國的幼兒教育政策都是非常科學的,就是有一幫不懂又只為了賺錢的人瞎弄,政策只能在公立幼兒園執行,但是在全民向錢看的情況下,也不乏名氣響噹噹實則亂搞一氣的公立幼兒園。

也有對我言論頗為不屑者:

大學士,此言差矣。小孩子在三到六歲學習英語,並非讓他們真正要掌握多少單詞,掌握多少語法和句型。而是讓他們在這樣的英語學習環境中熟悉英語,和外籍老師們互動,練練膽子,倘若孩子能在這中間又正好學進去一些,那就更加好了。

您是教大學生的,現在上海的小學一年級的英語書什麼樣子,您真該瞧一瞧,一年級的課堂您真該看一看。如果不瞭解,而貿貿然地發表這樣的意見,還真不是您大學士的作為。

我參加中小學英語課本編寫的“當年勇”,不提也罷。要說我長期脫離基礎教育第一線,我也無話可說,至少三年沒有坐在中學生的課堂裡聽英語課了。

不過,就“練練膽子”這個話題,我倒想舉一個例:

幾年前,我通過鄰居小妹,認識了一個女大學生,她非常愛學英語,碰到我就說,我只好當她是十三點。後來,接觸久了,發現她真的是十三點,EQ極低。

有一次,她找我談心,說她為何待人如此“奔放灑脫”,為何如此願意開口就拿英語和人交流,原因就是她小時候,爹媽為了她能早日出國,安排她去外灘的黃浦公園跟老外搭訕,也無非是Hello!、How are you?和Have you eaten?這種貨色,而且每天有指標,不搭訕到一定數量,不能回家。

她後來大學讀的是很差的那種,沒有合適的工作,我就介紹了一份給她,並跟用人單位說,她英語還可以,會背點莎士比亞,很愛和人溝通。過了半年,該單位HR來怒斥我:“人笨也就算了,上班遲到早退磨洋工聊QQ也就算了,英語尤其差!基本的英譯漢都做不來!”

這大概是練練膽子的一個負面例子吧。

至於第二位讀者提到的“在這樣的英語學習環境中熟悉英語”,其實是英語專業的大學生都做不到的,遑論三到六歲的小孩子,因為這種英語環境是短暫的,虛幻的,處於社會邊緣的(所以叫“英語角”),根本談不上啟動浸入(immersion)式學習模式。

此外,我見到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小孩子,缺乏教養者居多。從長計議,可能他們首先需要學會的是如何有禮貌地用母語接觸周圍人,而不是什麼跟外籍老師互動吧。

令郎和我吃過一次西班牙式下午茶,文質彬彬,給我印象頗深,真乃學長之福。不多說了,順祝

錫蘭旅遊開心!

在上海幾乎凍死

且至今膝下無兒的

弟 崧 拜上

學英語何必趕早!復旦英語教學達人三封信談英語啟蒙,家長收藏

〔第三封信〕

英語啟蒙:初地堅固

學長道座左右:

曩昔錢塘江畔,登六和塔,見一匾曰“初地堅固”,是說建築物要打好基礎,教徒認知佛法必須也有堅定的信念作基礎。

孩子學英語,“初地堅固”最是要緊。

打好基礎,不是空談。從大學這個教育生態鏈的頂端看,許多學生的問題,就是在兒童初學時期,沒有得到及時矯正,發展到後來,無救藥矣。

這個現象在發音上極突出。我注意到,教過的幾屆學生裡,來自大紹興地區有好幾位尤其離譜,必定是啟蒙時給老師帶壞了,到了初高中階段,重在筆頭應試,遂坐失撥亂反正之機。我在江蘇北部的徐州、鹽城、宿遷等地區考察過中小學教育,發音受方言干擾,也是那邊某些教員的業務軟肋。據說現在連國際音標的普及工作也鬆懈了,後果堪憂。

所以,在我這個偽內行看來,孩子一旦開始學英語,頭幾年務必求個發音純正,到小學三年級,就可以教他識國際音標,從而親近詞典了——佛入滅前,囑咐弟子將來以戒律為師;在中國學英語,入門階段,也應奉詞典為師,詞典就是戒律。切勿看人家孩子上個什麼班,回來載歌載舞,玉潤珠圓,就擔心自家孩子進步慢。別急,後頭有的是大好時光讓他奮起直追。

說到這裡,不禁想起自己的經歷。在同齡人裡,我學英語算早的:1988年小學三年級,趕上了上海教改的初潮。老師發音已經算不錯,但我就是讀不好,大概太笨,跟著磁帶也模仿不像樣,考分總六七十耳。班長同學來家裡玩,爸爸就拿了錄音機,請他把課文裡的生詞讀一遍,放慢速度。就這樣,我勉強跟得上。

我初中是閘北區弄堂裡的一所普通學校,叫青雲中學,遇到一位很優秀的老師,童美芳先生。她很嚴厲,糾正了我不少讀音,印象最深的是[w]這個半元音,我小學時是跟著老師讀成[wə]的;她還特別講究連讀、失爆這類發音技巧。背單詞也抓得緊。有一回,我偷懶,沒背發下來的油印生詞表,正好教到一週七曜日的說法,童老師點到我名,我就傻眼了,羞愧地站了很久。還有一回,我領讀,把problem念成broplem,滿堂鬨笑……靠英語混飯吃的我,至今感念她的教澤。

當然,時代畢竟不同,據說現在上海好的外教很多,孩子們的“初地”應能更“堅固”,善莫大焉。拉拉雜雜,說到這裡,順祝

斯里蘭卡禮佛愉快。

弟 崧 拜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