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優秀的將領,一開始不被看好,後來卻一鳴驚人?

不才講史


我想起了不被蔣介石看好的徐向前元帥。

說起黃埔軍校,很多人知道它培養了無數優秀的軍事人才,極大影響了中國近現代革命進程,他們之中的有些人還在校學習期間就已經聲名鵲起,引人矚目,比如有“黃埔三傑”之稱的蔣先雲、陳賡、賀衷寒。


蔣先雲、陳賡都是極為耀眼的人物,在黃埔一期生中是最優秀的學生,在校期間便深得蔣介石的青睞器重,一直想要收為己有。

但還有一些優秀的軍事人才,他們並非一開始就璀璨奪目,而是低調內斂,毫無引人注目,甚至被人看低,後來卻一鳴驚人。這一類將領的典型代表,就是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元帥於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因為他太低調太內斂,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這位十大元帥竟是黃埔一期畢業生。

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對一期生十分重視,他曾親自逐個接見學生。這些學生為了引起校長注意,無不賣命表現。


有一次,蔣介石接見了徐向前,由於徐向前一直默默無聞,加上性格低調,為人內斂,不愛張揚,所在在蔣介石面前表現地有點“悶”,基本上是蔣介石問一句,他答一句,沒有多餘的廢話,也沒有刻意討好和拍馬。

經過這次短暫的會面,蔣介石認定這個徐向前是個悶葫蘆,很木訥,沒什麼文韜武略,將來不會有什麼大成就,所以在他刻意拉攏培養的名單中,從來就沒有徐向前的名字。

但讓蔣介石大跌眼鏡的是,最早打出名堂,讓他吃到苦頭的黃埔學生就是徐向前。

徐向前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很快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華。紅軍時期,徐向前是國共兩軍黃埔生中第一個當上方面軍軍事主官的,30歲就成為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並且在紅軍戰史上第一次指揮消滅國民黨一個整師。


十大元帥中,徐向前最擅長以少勝多,以寡敵眾,他一生指揮的戰役幾乎都是以弱勝強。紅軍時期,徐向前指揮的川陝反六路圍攻,作戰近10個月,以紅軍8萬對川軍20萬,殲敵近10萬人,是紅軍取得的最大勝利;解放戰爭時期,徐向前指揮著最弱的軍隊解放了整個山西,打贏了最艱難的太原攻堅戰。

徐向前的表現讓蔣介石後悔不迭,推薦甚至派人到徐向前老家探望徐的父親,試圖拉攏這位軍事奇才為自己所用,但卻沒有得逞,他始終沒有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最喜歡找學生談話,從而在學生中發現了不少人才,但是就是沒有發現徐向前元帥。


一天蔣介石找徐向前談話。

蔣介石問:“你叫什麼名字”,徐向前答:“徐象謙(向前是徐帥1930年在大別山改的)”。

又問:“什麼地方人”?答:山西五臺縣

再問:“在家做過什麼”?答:當過教員。

蔣介石看面前的這個學生規規矩矩地站著,一問一答,機械沒趣,蔣介石認為這個學生沒有出息,然後揮揮手就叫徐向前出去了。然而令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沉默寡言、沒有“出息”的學生,短短几年時間就成為了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的紅四方面軍的總指揮,他率領的紅四方面軍總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幾萬幾萬地消滅國民黨軍的部隊。

徐向前剛到大別山時,紅軍只有300人的游擊隊。平漢路出擊,徐向前指揮部隊三戰三捷,紅軍發展到3000人。鄂豫皖反“圍剿”時,3對20萬;紅四方面軍轉移時,2萬對30萬;反六路圍攻時,8萬紅軍對30萬敵軍;強渡嘉陵江戰役時,紅四方面軍6萬對9萬國民黨軍。解放戰爭時,徐向前以不到6萬人的部隊,在一個月內消滅閻錫山10萬人,單是正規軍就消滅他8個整編旅。

蔣介石曾經認為沒有“出息”的學生,日後卻成為了共產黨著名的軍事家和立下赫赫戰功的開國元帥。


歷史軍魂


歷史上一開始不被看好,後來通過自己的表現一鳴驚人的將軍。都是最為偉大的軍事家。

大將粟裕就有過這樣的人生,其實早在南昌起義的時候,他就開始投入到革命當中了,只不過那時候,他是眾多戰士當中的一名。

因為在剛開始革命的時候,粟裕顯得太不起眼了,所以,剛開始他也不是被人看好的。他的人生真正的有起色,是從井岡山開始的。

那時候毛澤東已經找到了革命勝利的唯一道路,那就是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爭取的道路”,當時的毛澤東已經上了金井岡山,並且在井岡山上開闢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村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正是在這個時候,粟裕跟隨毛澤東學了很多戰略戰術。在加上他在革命的過程中,細心觀察,苦苦琢磨......。

他對戰爭有了新的看法,對戰略戰術有了基本的分析能力。為日後的一鳴驚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粟裕作戰當然是英勇無敵的了,土地革命的時候,就有那麼一次機會,粟裕和國民黨交戰的時候,他受傷了。

因為失血過多,粟裕昏迷了過去。

這時候很多人,都以為粟裕已經犧牲了。不論是友軍,還是敵軍,都以為粟裕戰死了,所以,他的屍首還沒來得及清理。

可是,不久後粟裕竟然奇蹟般的醒來了,他醒來之後,還聽到遠處有槍聲。所以,他簡單的包紮了自己的傷口,就追隨大部隊去了。

不得不說粟裕是幸運的, 因為他找到了大部隊。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這句話用在粟裕身上,剛剛好正合適。

因為粟裕作戰比較勇猛,他引起了毛澤東的主意。

毛澤東對粟裕的印象十分的深刻。他說這個從一線作戰成長起來了戰士,日後肯定是可以統領千軍萬馬的將軍。

果不其然抗日戰爭時期,粟裕的軍事才能發揮到了極致。

他採用各種各樣的戰略戰術,來應對日軍的入侵,並且每每都能給日軍造成重大的打擊。

尤其是陳橋大戰的勝利,讓粟裕的大名,更是達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

日軍為了對付粟裕,竟然成立了專門研究粟裕的情報部門,當然了到了抗日戰爭勝利之後,他們也沒有研究出什麼名堂了來。

因為粟裕打仗向來都是如同行雲流水一般,根本沒有章法可尋。我想這一點後來的國民黨眾多的將領肯定也領教過的。

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蔣介石挑起內戰。粟裕帶領的華東野戰軍馳騁在華東廣大領域之內,給蔣介石造成了巨大的震懾力。

粟裕先是在蘇中,創造了七戰七捷的佳績。

後來張靈甫帶領的七十四師,又開始挑戰粟裕的華野軍,粟裕帶領華野軍迎戰全,並且殲張靈甫以及他的七十四師於孟良崮。

還有蔣介石比較倚重的黃百韜、王耀武,黃維,杜聿明等眾多國民黨高級將領都敗在了粟裕的手裡。

可以說解放戰爭打響後,粟裕為中國的全面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所以,粟裕絕對是一開始不被看好,後人一鳴驚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漢史趣聞


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時候,對原建制進行了充實和壓縮,基本上是紅軍“軍長”當“旅長”、師長當“團長”,所以歷任紅78師副師長、師長的韓先楚,改任徐海東第344旅688團副團長,這是稍微偏低的職務。八路軍當時有三師六旅12個番號團,加上總部特務團、各師的教導團(獨立團)共計16個主力團。



也就是說,韓先楚在1937年甚至都未進入16個團長名單,按照55年授銜的普遍標準,這批最早的八路軍團長才是中將或者上將軍銜,比如陳錫聯、宋時輪、李天佑等等,而副團長後來居上成為開國上將的,只有韓先楚和楊勇二人,充分說明了他的大器晚成,主要是在解放戰爭和保家衛國戰爭中的出色表現,確實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徐海東的紅25軍是最早進行長征的隊伍,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時約有3000餘人,部隊有三個團的建制,韓先楚只是一名營長,應該說起點不高。在紅25軍最激烈最危急的“獨樹鎮戰鬥”中,營長韓先楚臨危不懼指揮若定,可算是一戰成名,但是畢竟職務很低,只是在紅25軍內部成為首長比較重視的“戰將”,在整個紅軍隊伍中,跟紅一、紅四方面軍的眾多名將比較起來,仍然是不顯山不露水。



抗日戰爭初期,韓先楚一度晉升較快,1939年在徐海東病情加劇後,曾經代理過344旅旅長,1940年轉任新3旅旅長兼冀魯豫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但是1941年3月突然奉調返回延安,入職抗日軍政大學軍事學院高幹班,從此離開了抗日戰場。應該是為了加強理論學習,成為重點培養的高級將領,至於細情如何,“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吶”。

正是因為離開戰場四年多,因此在日本投降後,韓先楚率抗日軍政大學學員一大隊到達東北之初,僅僅擔任了南滿軍區第四縱隊副司令員,但是很快顯露出強悍的戰鬥作風,新開嶺戰鬥全殲國軍精銳第52軍25師,這可是關麟徵的起家部隊,此役僅彈藥繳獲就超過100萬發,一舉扭轉南滿地區的不利形勢,有利配合了北滿地區東野主力的休整和作戰。



從此韓先楚的軍事生涯進入快車道,1947年9月調任東野第三縱隊司令員。到任的第三天,就率部參加東北戰場上的秋季攻勢。三縱特別善於機動作戰,威遠堡戰役中曾經奔襲120公里,一舉打掉敵116師,冬季攻勢中又在運動中殲滅陳誠組建的新編第五軍20000餘人,俘中將軍長陳林達,創造了東北野戰軍全殲敵人一個整軍的記錄。

第三縱隊成為東野王牌部隊,在東北戰場上的縱橫馳騁,韓先楚及其麾下部隊讓敵人聞風喪膽,第一個稱其為“旋風縱隊”的其實是廖耀湘,從此在東北指揮的幾任國民黨軍指揮官,竟然都稱韓先楚為“旋風司令”,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在離職時恨恨地說:最難對付的是韓先楚的“旋風部隊”。



遼瀋戰役中,錦州外圍的義縣攻堅戰是比較重要的一次戰役,韓先楚同時指揮三縱全部、二縱一個師和炮兵縱隊主力,其實這已經是個兵團司令的角色了,錦州戰役中再任一個方向上的攻城總指揮。遼西圍殲戰活捉廖耀湘的也是三縱的部隊,平津戰役後四野整編,韓先楚出任第十二兵團第二副司令員兼第40軍軍長,是四野南下的先遣兵團主力(第40軍和第43軍)。

解放武漢,直取中南,廣西戰役全殲白崇禧桂系主力後,第40軍和第43軍已經殺到廣東沿海,根據野司命令,第40軍轉隸第15兵團指揮籌劃解放海南島。在金門失利的陰影下,前線實際指揮員韓先楚不受影響,堅決力主儘快發起海南島戰役,並終於在1950年5月勝利解放我國第二大島,功莫大焉。



1950年秋,韓先楚北上出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19兵團司令員,參與指揮了前四次進攻戰役,可謂是轉戰南北。第二次戰役中,韓先楚親自坐鎮之前沒有打好的第38軍前指,為38軍打好第二次戰役並贏得“萬歲軍”的稱號,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55年授上將軍線,1957年出任福州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在四野的12個縱隊司令員中,最是善打“神仙仗”,戰功和職務也絕對是一枝獨秀。



有人曾經問名將許世友,在新中國眾多將領中,你最欽佩的是誰?許世友道:韓先楚。再問為什麼,回答是:他有勇有謀!


度度狼gg



《特赦1959》中的女護士梁冬芳讓人感覺很突兀,很沒必要,但是卻引出了杜聿明的一段經歷。杜聿明在得知梁冬芳的身世後,之後私下對人說,正是他在圍剿鄂豫皖蘇區時從紅軍的側翼穿插迂迴,擊敗了紅軍,沒想到造成了很多梁冬芳這樣的孤兒,但他卻用這些人的鮮血換來了他自己發跡的開端,從此後收到徐庭瑤的重用,開始飛黃騰達。

作為黃埔一期生,杜聿明在學校期間並不起眼,和同期的胡宗南,黃維等人相比,他並不受重視,就更不用說像陳賡這種風雲人物了。所以,陳賡到功德林看望他們的時候,杜聿明坦陳他和陳賡雖然是同期的黃埔同學,但是並不熟悉。

到抗戰開始的時候,杜聿明級別在黃埔一期的同學中並不算很高。當時胡宗南已經是坐鎮西北的西北王了,黃維也已經是十八軍軍長,成為土木系大將,就連陳賡在紅軍中,改編後也是旅長,王耀武是師長,宋希濂是師長,孫元良是師長,桂永清已經是教導總隊總隊長,實際上相當於軍長,而杜聿明還只是裝甲兵團團長。


到率軍入緬作戰時,原定的遠征軍總指揮為宋希濂,同樣是杜聿明的黃埔一期同學。然而後來臨時變化,改為羅卓英擔任總指揮,杜聿明只是副總指揮兼第五軍軍長。不過,這之後杜聿明的晉升就比較快了,到抗戰結束時,杜聿明和宋希濂的職務級別已經相當了,雖然和王耀武這種三期學弟相比有差距,但是也已經是中將了,也能夠獨當方面了。

但是杜聿明的資歷仍然在國軍中顯得太淺了,所以他在東北的時候,只擔任保安司令長官,而在他頭上另外放了一個熊式輝當婆婆。而且,在他生病期間,因為他抗命,國軍統帥部一度有過換將的意圖,而這個接替的人就是後來在錦州被俘的範漢傑。杜聿明另外舉薦鄭洞國代替他指揮,範漢傑才沒去東北。

杜聿明從東北被撤換下來後,陳誠去接替他,但陳誠一到東北,就改組了機構,改為東北行營,黨政軍都由陳誠完全負責,這和杜聿明在東北時的待遇就差得遠了。一直到陳誠在東北大敗,死乞白賴的請辭,才派了衛立煌,到何應欽上臺後,杜聿明才又被派到了淮海戰場輔佐劉峙的仍然不是他自己獨當方面。


到淮海戰役的時候,他實際負責軍事籌劃和指揮,但是卻不是完全負責,在他頭上又是安排了一個劉峙,發佈命令也是用劉峙的名義。不過,這時候杜聿明和宋希濂的地位終於相當了,國軍統帥部確定由劉峙坐鎮徐州後,準備給他找個實際負責軍事指揮的副手,兩個主要人選,一個是杜聿明,另一個就是宋希濂。

在被俘後到功德林聚會時,如果以被俘時的職務來算,杜聿明也不能全是最高的,而是王耀武。因為王耀武是獨立負責一個戰區,在山東基本上就是他說了算,而杜聿明的角色始終只是救火隊員。如果以剿總副總司令來說,那麼被俘的國軍將領中,宋希濂,黃維和廖耀湘被俘時都帶著剿總副總司令的兼職。以指揮兩個兵團以上的部隊來說,範漢傑在錦州的權限就在第六兵團之上,所以他才敢和衛立煌叫板抗衡。

但在解放戰爭的關鍵時刻,常公覺得信得過的具備大兵團作戰指揮能力的人,其實又只有杜聿明一個人。比如宋希濂,考慮再三,最後還是放棄了,而且宋希濂解放戰爭時期基本上沒有參加,缺乏對解放軍作戰的經驗,其他人似乎也沒有表現出比杜聿明更強的大兵團作戰指揮能力,加上何應欽和顧祝同加持,杜聿明就成了三大戰役時期國軍唯一的救火隊員。


蕭武


那就不的不提韓信了,年輕無業遊民,在亭長家裡混吃混喝、被鄉里屠夫羞辱鑽褲襠、先從項梁不受重用、再隨項羽不被待見、後跟劉邦依舊不被待見,所幸蕭何追了出去,力勸劉邦百為大將軍,而後百戰百勝,一鳴驚人。


韓信被劉邦拜將後,便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策,打了第一場勝仗—陳倉之戰,這也是韓信人生的第一場戰役,一戰得勝。此役之後,韓信一鳴驚人,樹立了自己大將軍的威嚴,更是讓原本不服他這個大將軍的人對他刮目相看。據史料記載,韓信一生更是無敗績。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一個又一個的經典戰役,一鳴驚人的韓信更是被後人送上兵家之神壇。

韓信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無非以下三點原因:


一、得蕭何相助,韓信從項梁、項羽、劉邦皆不受待見,若非蕭何看重其能,不惜為以丞相之尊追回韓信,並多次舉薦給劉邦,若無蕭何就無後來的韓信。


二、極度能忍,縱觀韓信青年時混吃混喝受人白眼,為屠夫所羞辱,忍辱負重。從項羽之時每每諫言皆不被採納,堅決的離楚投漢,受劉邦不待見,在蕭何引薦之時,仍能怡然自得,受拜大將軍。


三、用兵如神,韓信用兵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無論是井陘之戰、淮水之戰皆是古代戰爭史上的優秀案例,若非用兵如神且諳熟兵法又怎能取得不敗戰績。

也正是這三點原因,韓信才能取得如此成就,得以一鳴驚人,併為我們後人廣泛傳播,得有戰神、兵仙之美譽!


像素說歷史


呂蒙。

對,就是《三國演義》中伏殺關羽的呂蒙。

因為呂蒙開始不被看好,後來翻身逆襲,遂給後世留下了這樣的成語: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吳下阿蒙”。

呂蒙原本是孫權帳下一員沒怎麼讀過書的武將,孫權有一天勸他應該找時間多讀讀書,呂蒙說,軍中事務這麼多哪有時間看書啊?孫權說,我又沒讓你成為大學問家,你什麼書都涉獵一下不行嗎。要論事多,你比得過我嗎?我不是從小有空就什麼書都讀嗎?當初的漢光武帝、還有魏國的曹孟德,不都是愛讀書的楷模嗎。呂蒙被孫權說動了,從此開始多讀書,勤學精進,他這人屬於天資極高的人,就這麼一用功,對書的理解已經超過了那些專門讀書的儒生了。後來魯肅代替周瑜執掌東吳軍權,跟呂蒙一交談,不由大驚,拍著他肩膀說道:我原本以為你也就是在軍事上有些才能,沒有想到你現在學識居然如此淵博,見識如此高遠,厲害!佩服!


呂蒙說,將軍應該聽說過“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這句話吧。我們的近鄰和老對手關羽可是個愛讀《左傳》的厲害人物,我要是不讀書,怎麼能比他技高一籌呢?

後來,呂蒙為魯肅出了三條戰勝關羽的奇謀,魯肅更是對他敬重得不得了。

孫權後稱讚呂蒙,說他是那種在取得成就之後依然更加追求上進的難得之人,雖然身處富貴之鄉,卻能不恥下問,完全沉浸在讀書之中,好忠義,輕錢財,這才堪稱完美高尚的國士。


探謎古小說


優秀的將領,在解放軍中就像褲袋裡的錐子,只要你有能力,很快就能露出來。典型例子是粟裕、韓先楚、丁偉等將領,因為作戰勇敢有勇有謀,在軍中有很好任用,發揮了最大潛能,讓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提前幾年實現了。

那麼,我們在國民黨軍隊中,能不能找到一個優秀卻不被重用的將領呢?

還真能!這個人,就是黃百韜。

現在的人,一說起黃百韜,就能說他是淮海戰役中第一個被圍殲的國軍兵團司令,卻很少人知道,黃百韜在國軍中從備受歧視排擠,到平步青雲眾星拱月。

拋開黨派成見,黃百韜真的最好的軍人,沒有之一。

黃百韜是軍閥中的老油條了。黃百韜一開始參加軍隊,就當了直係軍閥江蘇督軍李純的傳令兵。黃百韜獲得李純青睞賞識,還娶了李純的貼身婢女當老婆。李純失敗後,黃百韜投入了奉系軍閥張宗昌的懷抱。到第二次北伐時,黃百韜隨徐源泉投靠蔣軍,當了師長。

按理說,中原大戰前當師長,將來應該前途不錯的。但是,黃百韜不行,因為黃埔畢業、浙江人、親戚中有大官,這些條件黃百韜一個都沒有。很快,黃百韜就進入陸軍大學第三期學習,成了光桿司令。

國民黨的陸軍大學,其實是培養嫡系的地方,從這裡畢業的人,最差也能在軍政部等部門當一個高參,黃百韜的陸大同學郭汝瑰就是這樣。可是,黃百韜不行,黃百韜想要親自帶兵,想要成為一方諸侯。

在何應欽的推薦下,黃百韜成了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的參謀長,到這裡,黃百韜總算是有自己的後臺了。也是在第三戰區參謀長的位置上,黃百韜參與策劃並組織了圍剿新四軍軍部的“皖南事變”,與共產黨結下了血海深仇。新四軍的血,染紅了黃百韜的頂戴。

按理說,戰區參謀長,凌駕在戰區內各個集團軍之上,如果下放部隊,最起碼能做一個集團軍司令,可是黃百韜不行,黃百韜下部隊,只能做一個軍長,而且是第三戰區最差的一個軍25軍。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黃百韜的仕途有多麼不順遂,黃百韜這樣的雜牌,在國軍中被排擠多嚴重。

黃百韜1944年才當上25軍軍長,可是通過短短一兩年的時間,25軍就從最爛最差的雜牌軍,成了華東國軍中戰鬥力較強的軍隊。傳統的國軍,最怕夜戰和近戰,可是黃百韜的25軍,卻最擅長夜戰近戰,長途奔襲也毫無問題。日本投降後,黃百韜所部換上了一水的日式裝備,戰鬥力再次大大提升。

換裝日式裝備,代表黃百韜的25軍已經成了半嫡系,裝備水平在國軍中屬於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利用美國援助,國軍建立了39個美械師,就是13個美械軍,同時另一部分軍隊也建立了半美械裝備,大約是四個半軍。戴笠留下的18個總隊的交通警察部隊也是美械裝備。最悲催的國軍,連日本裝備都配不齊,只能繼續使用別的部隊淘汰下來的中正式或者老套筒。

黃百韜深知,想要混出頭,必須拿實打實的軍功出來。可是,解放戰爭第一仗就吃了一點小虧。這點小虧比起王鐵漢整編49軍(東北軍)和李天霞整編83軍,已經算是大勝了。從此,國軍中開始流傳著“黃百韜是粟裕剋星”的說法。

黃百韜25師在華東戰場,沒機會當張靈甫那樣的急先鋒,自然也不會被優先殲滅。不過,黃百韜因為善於長途奔襲,成了國軍中難得的不坑隊友的部隊。張靈甫臨死前告黑狀,差點要了黃百韜的命,從此黃百韜打仗更加賣力了。

孟良崮戰役後不久,華野七月分兵,進入了低谷期。黃百韜在南麻臨朐兩次戰役中先後救了李彌第八師和胡璉第11師,逐漸成了山東戰場的絕對主力。蔣介石發現,這個差點被槍斃的雜牌軍軍長,居然這麼能打。當華野主力離開山東戰場後,黃百韜的25師和黃國樑的64軍在膠東發動了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大掃蕩,內線作戰的華野山東兵團差點被他們連根拔起。

此時的中原戰場,爆發了豫東戰役,胡璉、歐壽年、邱清泉等兵團馳援開封,歐壽年被圍困。當時的國軍兵團,還大都只是兩個整編師的小兵團,解放軍胃口越來越好,國軍打算成立三個甚至四個整編師的大兵團。當時國軍中流傳著這樣的說法,誰能救了歐壽年兵團,歐壽年兵團的72師和75師就併入誰的兵團!

胡璉背後有陳誠、邱清泉背後有何應欽、黃百韜背後有顧祝同,黃百韜背景最差,打仗也最賣力。距離睢縣杞縣最遠的黃百韜25師只是加入了一個快速縱隊就敢往華野的包圍圈裡面衝,一塊都被包圍了。

可就是這次,註定了黃百韜能一鳴驚人,獲得青天白日勳章。戰鬥中,黃百韜親自登上坦克,對解放軍發起反擊,多次奪回陣地。解放軍原本最擅長的夜戰和近戰,在黃百韜身上又施展不開。隨著胡璉和邱清泉在外圍越來越近,華野只好撤圍而走。

黃百韜就這樣救下了整編72師,以日械三流部隊的實力,打出了五大主力的戰績。後來72師也如約加入黃百韜兵團。

因為黃百韜在豫東戰役中的特殊貢獻,蔣介石不僅授予了青天白日勳章,還給了一個17號覲見令牌。在國軍將領中,從備受排擠到眾星捧月,黃百韜是蠍子尾巴——獨一份!

樹大招風,黃百韜也因為豫東戰役成了華野戰將臺上的第一號人物。

令人鬱悶的是,黃百韜戰死後,蔣政府十分貼心的送上了鉅額撫卹金——10萬金圓券,可以買到半斤糧食,不夠家裡一頓飯吃的。

黃百韜是最好的將領,只是這死的太不值了!


歷史知事


公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既岳飛被冤死第二十年,金主完顏亮舉全國之兵南下侵宋。南宋在秦檜的禍害後邊防荒廢、將領遲暮、戰備不足,兩淮防線(淮河以東至陝西)很快全部崩潰,金軍主力部隊抵達採石,準備直逼建康。


趙構也沒有想到用搖尾乞憐,苟且偷生換來的短暫和平,馬上面臨生與死的考驗,第一反應就準備跑路,幸虧宰相陳康伯、兵部尚書楊椿等人死力勸諫,高宗才決定親征,抵抗外敵。

金敵敗盟,天人共憤,今日之事有進無退,聖意堅決,則將士之意自倍。

本意是:金國撕毀盟約,讓全天下人憤怒。朝廷是有進無退,只要皇上堅決主張抗金,將士們自然會士氣倍增。

在南宋主站派強勢引導下,宋高宗命令葉義問巡視江淮兵馬,虞允文為參謀軍事。而淮西的原守將王權被罷免官職,負責接替王權的李顯忠還沒有上任。虞允文就這樣戲劇性的成了採石戰場最高指揮官。


虞允文:紹興二十三年始登進士第,任職:中書舍人,類似現在的秘書長。

按照在採石狙擊金國的軍事部署,李顯忠才是首選指揮官,怎麼也輪不虞允文。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何況這位書生沒有經歷沙場,更沒有作戰經驗,可偏偏這位書生立下不世之功,救南宋於水火,扶大廈之將傾。

虞允文到達採石後才發現情況岌岌可危,長江對岸的完顏亮集結近四十萬大軍隨時可以渡江,而負責採石的南宋守軍群龍無首,鬥志全無。當然虞允文可以選擇等李顯忠上任,再做出決斷,可是形勢嚴峻,已經容不得虞允文猶豫不決,他選擇臨危而上,主動接替指揮權調動大軍,鼓舞士氣:

曰:"金帛、告命皆在此,待有功。"眾曰:"今既有主,請死戰。"或曰:"公受命犒師,不受命督戰,他人壞之,公任其咎乎?"允文叱之曰:"危及社稷,吾將安避?"

虞允文召集軍士說到:“金帛、誥命都在我這裡就等各位立功了”,也有人質他越權指揮,而虞允文回答到:“已經威脅到國家安危了,我們沒有別的選擇,更不能逃避”。虞允文用自己的氣節和忠義鼓舞了採石守軍,凝聚了眾將士抗金決心,也正是這次出色的政治工作給采石之戰的勝利奠定基礎。



採石攻防戰拉翌日開序幕,虞允文親自上前線指揮指揮戰鬥,利用有機地形佈局兵馬。金軍不擅長水戰,錯誤的使用戰船,而虞允文敏銳的發現了這一點。利用宋軍海鰍船優勢,採取衝撞戰術,擊沉很多金軍船艦。即使發揮了戰略前瞻性,可仍然有很多金軍壓迫採石防線,在緊要關頭,虞允文激勵宋將,誓死抵抗。

允文授以旗鼓,從山後轉出,敵疑援兵至,始遁。又命勁弓尾擊追射,大敗之,殭屍凡四千餘,殺萬戶二人,俘千戶五人及生女真五百餘人。

雙方開始你來我往的攻防拉鋸戰,最後虞允文突發奇想,召集江州潰敗的宋軍巧妙設疑兵計,金軍聽到密密麻麻的擂鼓聲,以為宋軍有埋伏紛紛逃命,虞允文命令弓箭手緊追不放,最後大敗金軍。

虞允文在採石大捷扭轉了金宋攻防態勢,打破了金國試圖強行南下的斬首行動。完顏亮壓根沒有想到自己會輸在一個書生手裡,更沒有想到的是金國在採石失敗後陷入長期內亂、易主奪權,沒有能力繼續侵略南宋只能退兵。最驚喜的恐怕是南宋統治者了,引用劉錡說的一句話:“疾何必問!朝廷養兵三十年,大功乃出書生手。”

參考文獻:《宋史·卷三百八十三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


我不是易中天


法國大孔代親王

1643年之前這哥們在法國基本屬於娛樂圈的人,以一段無比狗血的戀情和婚姻著稱。這哥們的家族血統是法國波旁王朝的遠支,傳到他那正好第四代。在丫18歲的時候無可救藥的愛上了當地少女米耶·瑪泰·迪·維日昂。

然後就是喜聞樂見的棒打鴛鴦橋段,他老爹十分想抱宰相黎塞留的大腿,硬生生讓他娶了黎塞留的侄女克萊拉·克萊芒絲,順便說一下那時候克萊拉才13歲。大孔代當然是拒絕的,不能你讓我用我就用,再說這丫頭也沒法用,老子又不是戀童癖!

這貨又離家出走又尋死覓活的折騰,如果當時法國有今日頭條的話,估計那陣子娛樂版得天天被丫屠版。然而胳膊總歸擰不過大腿,1640年參軍之前把一個小女孩娶進了家門。

咱們說句良心話,克萊拉那個姑娘不錯,溫柔體貼又顧全大局,一心一意的深愛著他,給他生下三個子女。但大孔代估計是逆反心理,黎塞留死後不停的虐待妻子,聲稱人家和別的男人鬼混,關自己媳婦的禁閉,搞得本來同情他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輿論幾乎一邊倒的指責孔代親王是個渣男。

不扯太遠,還是說回1640年他參軍的時候,這哥們頂著娛樂版主的帽子進了軍隊。黎塞留倒是沒在意什麼,對他非常青睞,多次破格提撥。但問題在於1642年12月這個超級謀士就離開了人世,大孔代就這麼在軍中窩下來了。

黎塞留的去世讓法國人很難過,但讓很多國家非常爽,比如陸軍大國西班牙。黎塞留的翻雲覆雨的手段把西班牙折騰的夠嗆,他死的時候法軍還在進攻弗朗什-孔泰及加泰羅尼亞。現在巨人倒下了,西班牙該反擊了!

1643年5月,西班牙名將法蘭西斯科.馬勒帶領27000名士兵由從佛蘭德出發,直撲法國北部,準備讓法國人瞭解下什麼叫歐洲最強陸軍!黎塞留的繼任者馬薩林則把大孔代派出來迎擊,帶兵20000人。

消息傳出去後法國人全體懵逼,暗箱操作不是這麼搞的吧!?西班牙哎?接近3萬人哎?那是歐洲最強陸軍哎!?你們派出去一個23歲的生梆子帶20000人迎擊?腦袋被門擠成葫蘆了吧?要刷戰績也得找青銅菜雞吧!你上手就對鑽石王者?

大孔代已經聽不到這些質疑,他在羅克魯瓦迎上了正在圍城的西班牙軍隊,沒怎麼經歷過戰陣的他出奇的老練,戰前就開始和馬勒鬥法。他首先把部隊集結在山嶺上,準備利用高地發起衝鋒,馬勒的應對是在半山腰修建拒馬和防禦陣地,讓他衝不起來。

見突擊不成的大孔代很快改變戰術,把步兵兩行排列在中央,騎兵在兩翼結成了方陣。馬勒的應對是我也這麼做,他採用了同樣的陣型與法軍對峙。一夜過後,法軍率先發起進攻,大孔代親自率領右翼騎兵攻擊西班牙左翼。

馬勒的應對是以左翼騎兵反擊,同時陣型收縮,準備把這支突出來的軍隊吃掉。可惜馬勒上當了,他的陣型剛剛收縮,大孔代的騎兵很快利用下坡的速度優勢弧線脫離了接觸,中央的步兵同時上來糾纏主西班牙的騎兵。

脫離接觸的法軍騎兵在大孔代的率領下直接突擊到西班牙軍的背後,將18門大炮全部俘獲,隨後在大炮的掩護下從背後席捲對方的中央步兵。這一戰西班牙陸軍慘敗,死傷7000餘人,歐洲不敗陸軍的神話從此破滅。

而法國陸軍接過了這個稱號,並足足維持了60年之久,在那個時代沒有任何一支歐洲軍隊能在陸地上戰勝他們。大孔代親王名將之稱也響徹歐洲,此時人們才意識到黎塞留的眼光到底多毒辣!當然,這其實並不能改變大孔代是一個渣男的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