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抵平臺陷困局:消金擠入、資金告急,月放20億的平臺都解散了

房抵平臺陷困局:消金擠入、資金告急,月放20億的平臺都解散了


​百乘金科一事被定性為特大“套路貸”已過去一段時日,連鎖效應還在影響著其公司另外板塊的業務。


就在近期,百乘金科旗下房抵貸平臺房互網已解散,目前公司業務處於收尾階段,這家曾在房抵貸領域叱吒風雲的助貸平臺就此解散。


一方面,受“套路貸”事件牽連,另一方面,房互網的解散正是目前房抵貸助貸平臺的一個縮影,事實上,百乘金科“套路貸”事件之前,房互網就早已沒有新增業務,而其他房抵貸助貸平臺,在今年也進入史無前例的縮量狀態。


房抵平臺陷困局:消金擠入、資金告急,月放20億的平臺都解散了

巔峰:月放20億、客戶經理賺翻


房抵貸業務在房價快速上漲時,也曾風靡一時,一抵二抵甚至連三抵都留有一定空間,市面上不斷湧出眾多助貸平臺、渠道代理商以及民間平臺。


其中,頭部助貸平臺包括泛華金融、瀚華金融、房互網、神燈金融、融時代等,行業龍頭泛華金融還是首家對接信託資金來放款的平臺。


市場主要資金提供方則包括招商銀行、哈爾濱銀行、浦發銀行等眾多銀行,信託包括中原信託、中航信託等,P2P則包括銀客網、金蛋理財、錢來網等。


“2016年、2017年時,房互網簽約客戶都能排到走廊上去,全國月放款能達到20億元。”回憶起此前房互網巔峰時期,前員工張真不禁感嘆道,而泛華、瀚華等已在房抵貸領域紮根多年的平臺更順風順水,客戶經理的提成能輕鬆達到千分之五、千分之七。


“上海融時代一客戶經理一月能放七千萬。”

“銀行不怎麼青睞的二抵貸業務迅速在各地開展,並且抵押成數、放款期限更靈活。”


而彼時,P2P勢頭正旺,依靠P2P資金的助貸平臺佔據著優勢,也正是如此,主要靠銀客網的融時代以及靠金蛋理財的房互網能迅速崛起。


對銀行而言,劣勢在於難獲客,銷售、風控審批、運營、線下人員以及貸後等等,如此的重資產模式實際上並不合銀行口味,而助貸平臺與用戶有更強的黏性,甚至在貸前審核能更開放、靈活,成眾多用戶青睞的平臺。


並且,隨著前幾年房價比較可觀的增長趨勢,從貸後手段上,助貸平臺還可利用過橋手段,來進一步降低風險,據張真描述,彼時眾多助貸平臺房抵業務的逾期率為零。


迫切的市場需求,也衝擊著眾多資金方,助貸平臺也對接越來越多的銀行、信託,助貸模式也漸漸從純導流、兜底模式,轉變成聯合放貸以及債權轉讓模式。


然而,隨著房價增長趨緩、P2P資金收縮,房抵貸平臺資金荒的現象隨之來臨,房抵貸市場最大的隱患——房屋處置難、資金流動性被限制等一系列難題也被搬上臺面。


房抵平臺陷困局:消金擠入、資金告急,月放20億的平臺都解散了

下坡路:資金荒、房屋處置難


“今年以來,不僅僅是因為P2P縮減,整個市場上的資金都處於不斷收縮的狀態,房抵助貸平臺也勢必面臨資金荒的現象。”


最為直觀的是,兩家依靠P2P資金的頭部平臺融時代、房互網在今年開始則紛紛收縮業務,不得已,融時代甚至轉型成為一家渠道商,業務模式則轉變成純導流模式。


“許多風險在今年初開始漸漸暴露了,缺少資金來源的助貸平臺不得不對接銀行、信託資金,但是銀行、信託資金成本越來越高了。”某助貸平臺負責人陳真表示。


助貸機構隱藏的風險也漸漸顯露。


首先是中介渠道商風險,為了大規模獲客,獲取用戶資質越來越差,不免給平臺造成審核上的困難,雖然房抵貸市場不會像小額消費貸一樣存在大量騙貸現象,但是免不了有渠道商夥同用戶偽造材料的現象。


在貸後上,雖然有房屋作為抵押,但在逾期前期,催收上恐嚇、暴力、威脅等手段也漸漸蔓延到房抵貸平臺中。“最大的攔路虎則是抵押物變現速度,體量越龐大的平臺,面臨越大的壓力。”陳真坦言。


一旦客戶逾期後,資產處置流程相當繁瑣,週期長、人力成本高,甚至可能受房價波動影響,資產的變現速度、處置金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助貸平臺的現金流。


實際上,如同大額消費貸,房抵貸產品週期較長,就導致在前兩年餘額、利潤等的快速提升,而積攢的風險也往往集中在同一時間爆發,現金流被限制,加上資金荒,房抵貸市場的風險在眾多助貸平臺中越來越明顯。


有意思的,以前吃香的助貸平臺反而更加謹慎,而部分中小銀行卻趁著這波紅利變得更加靈活。據瞭解,某銀行在武漢市房抵貸業務月放款能達到3-4億元,而助貸平臺神燈金融的放款量則為1-2千萬元左右。


“助貸平臺在市場的助推下,貸前審核會用調用大數據,而部分城商行則只查用戶個人徵信,因此,很多用戶在非持牌機構的多頭共債無法查驗,部分銀行目前的通過率反而高於助貸平臺。”神燈金融一客戶經理表示,眾邦銀行房抵貸從審批到放款僅4天即可完成。


不難看出,客戶需求仍然存在,但目前助貸平臺的施展空間被限制,以銀行為主的眾多房抵貸產品漸漸有了優勢,這些助貸平臺的出路則是導流,轉型成為渠道商,通過消化一些存量客戶來賺取微薄的代理費用。


有意思的是,助貸平臺的收縮,卻給了持牌消金公司機會,今年以來,如中銀、錦程等紛紛湧入房抵貸二抵市場,迅速搶佔二三線城市,二抵成了這些消金公司的另一支柱業務。


房抵平臺陷困局:消金擠入、資金告急,月放20億的平臺都解散了

小結


眾多業內人士表示,助貸平臺的房抵貸業務,更多靠的是實效性,在房價穩定、資金充裕、客戶新增可持續時,房抵貸助貸平臺則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不過,不管是對金融機構還是助貸平臺來說,抵押物核心賺取的是利息收入,並非房屋處置後的金額,但事實與之相悖,助貸平臺面臨最大的困難則是抵押物變現處置,用最大的成本去換取極小的利潤,甚至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一直是困擾房抵貸平臺的問題。


房抵貸平臺新的突破點還有待發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