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大員被判問斬, 行刑前: 兒子你回去打包行李, 我定會免死

中國古代的統治者,都很重視科舉考試,因為朝廷的官員都是從科舉當中選拔出來的。考試如果有不公正,不但影響國家選舉人才,也會引起讀書人的公憤,造成社會動亂。讀書人安定好了,社會就不會有大的亂子,因此,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很重視讀書人,重視科考的公正性。

到了清朝,歷經了幾代皇帝以後,官場變得越來越腐敗,貪汙受賄的情況變得非常普遍,甚至連科舉考試都成了貪官們撈取好處的一條財路。咸豐皇帝上位後,決心要整頓官場的腐敗。為了顯示自己的決心,震懾貪官,咸豐在一次科考舞弊案中斬了朝廷的一品大員柏葰。

咸豐八年,柏葰主持順天鄉試。一名叫羅鴻祀的考生重金賄賂考官浦安,並買通柏葰的家人靳祥,請他在考試中做手腳。羅鴻祀靳祥將羅的試卷與一位中榜考生的對調。但是,在對中榜考生的試卷進行復核時,有人發現羅鴻祀的試卷錯漏百出,於是上報朝廷。咸豐帝大怒,下令徹查,不料最後竟牽連出五十多位有問題的考生。許多官員也因此入獄,而柏葰雖沒有直接受賄,但作為主考,仍被判斬立決。

雖然被判斬,柏葰卻認為自己不會死,因為咸豐帝對自己很倚重,而且前不久才升任文淵閣大學士。他認為咸豐最終會開恩免自己一死,頂多是流放,還讓兒子回家準備行李。結果,到了最後也沒等到咸豐發外開恩的聖旨,柏葰最終被殺,成為清朝唯一一個因科考案被斬的一品大員。

殺柏葰雖然有不得已,但是咸豐皇帝最終還是痛下決心,殺一儆百。經過這次整頓,清朝的科考風氣確實好了很多,直到最後清朝末年取消科考,一直都沒再出現大的舞弊案件。雖然清王朝腐敗沒落,但總算在科場上還是給了讀書人公正清白的機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