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人不识宝,玉石板板搭桥桥


洋县人不识宝,玉石板板搭桥桥

在洋县广袤的平原、丘陵、山区、河流、古镇、村落,都会散落着许多优美动听的神话故事,或者民间传说。有的来自地名、有的来自人物、有的来自历史典故,如此种种。

“洋县人不识宝,玉石板板搭桥桥”。民谣中的这个“桥桥”指的就是今天磨子桥镇的“磨子桥”。相传,何年何月从四川来了一个“盗宝客”专门偷窃天下奇珍异宝。他会观天象、懂风水,算是“高人”。

民谣中的这个“桥桥”指的就是今天磨子桥镇的“磨子桥”。相传,何年何月从四川来了一个“盗宝客”专门偷窃天下奇珍异宝。他会观天象、懂风水,算是“高人”。

十日后行至古镇见一石桥,便驻足不前。因为他慧眼识宝,看到营造此桥的材料皆是玉石原石堆砌而成的宝桥。无一烂砖杂石渗透其中,全是清一色的原石宝玉。只可惜本地人不认识,自然而然就不知道是宝贝喽!


洋县人不识宝,玉石板板搭桥桥


盗宝客看的膛目结舌、惊呆了,贼溜溜的转动着贪览的小眼球。心中盘算着如何将宝物堂而皇之弄到手,且无事无非据为己有。

明偷肯定不行,得想法巧取。主意打定,“高人”便开始装神弄鬼、糊弄百姓。于是乎在各村转悠游说,称他是太上老君的得意门生、关门弟子 ,云游到此见石桥破旧不堪,矮小、不够高大,愿重金出资,修缮此桥,以彰显“道”家大爱、慈悲为怀。

在儒道盛行的封建迷信时代,憨厚纯朴善良的人们便只能信了。

时机成熟,盗宝客见目的达到,号召民众趁机拆了旧桥,重新修了一座更高大宽畅的石桥供人们方便出行,兑现了他虚伪的承诺。因重修石桥的材料是废旧不全的磨盘、磨石、磨条,所以后人便称之为“磨子桥”,延用至今。原先玉桥拆除的宝石原料 ,就这样被奸邪的盗宝客偷梁换柱,以瞒天过海之手法窃骗到手落入囊中。


洋县人不识宝,玉石板板搭桥桥


若干年后,洋县一帮挑夫到蜀中贩盐。川人问尔等哪里人氏?答:洋县人。闻言此人放声大笑,开口便道“洋县人不识宝,玉石板板搭桥桥”。以此嘲讽、笑话洋县无能人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来川人就是那个可恨的“盗宝客”。

后来,挑夫们将此话传回,磨桥人知道后肠子都悔青了。

“水流石头在,山高虎下来”,尽管磨子桥历经多次翻修,但原桥的“震水雄狮”仍然一东一西雄居在中心桥墩之两侧,见证着古镇的风云变幻、世事变迁。

【来源 汉江】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