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山水畫中的“山居觀念”是什麼?為何會在明朝時期盛行?

自封建制度施行以來,很大一部分人總熱衷於“

入世”、“闖官場之圍,嘗世俗之味”的這樣一個生活態度,努力博覽群書,爭取早入進入仕途;但也有少部分思想比較超前的人,在闖蕩幾年官場或是以局外人之身飽覽世人常態,將自然山林作為自己最終的歸宿,世態的喧囂浮沉太過於紛紛擾擾,一心只願歸屬山林。

再加以自然優美,環境雅緻,在山水之間不但無憂無慮,還能感悟到大自然的真諦,從而更好的提升一個人的境界,這便是“山居觀念”的由來。在以下篇幅中,筆者將著重以明代畫家謝時臣的山水作品為例,針對那一時期體現於山水畫中的“山居觀念”進行一個比較妥當的闡述。

明代山水畫中的“山居觀念”是什麼?為何會在明朝時期盛行?

一、明代謝時臣筆下的“山居觀念”

其實早在南北朝時期山水派詩的開山鼻祖謝靈運,就已經於那時開始寄情于山水,視山水為歸途。謝靈運曾寫過一首名為《過始寧墅》的詩,在詩篇的前章作者宣洩了自己仕途不順的憤懣之情後,在下文便描繪了一幅豁達開朗山水風光圖,緊接而來的“揮手告鄉曲,三載期旋歸。且為樹枌檟,無令孤願言。”很明確的表達了自己歸隱山林的決心。而正是開創的此類詩風在當時勾起了無數文人對山水自然的這樣一個嚮往之情,從此便掀起了一陣“山居情懷”

而隨著朝代的進程,在各個文化領域上,這種“山居觀念”也愈演愈烈,變得更加的完善。到明代中期,繪畫界也便有著這麼一位傑出的人物:謝時臣。其字曰思忠,是明代著名的書法家與國畫家,

多以其作畫出名,由於其出生於吳地,收到當地畫風影響,集百家之長,納各派之意,使之身兼“浙派”“吳門畫派”兩家特色,並很好的將其運用到山水畫中。

明代山水畫中的“山居觀念”是什麼?為何會在明朝時期盛行?

並且謝時臣好出遊,尤其是熱衷於訪問名山奇石、各個壯麗的自然風景,所到之處都能用自己高超的畫技活靈活現的表現在紙張上,並使人沉醉其中,不得不讚嘆他高超的技術以及大自然的壯闊。而謝時臣所做作品不單單為記錄這壯觀大自然的美感,他也通過其所作的畫來詮釋了他內心的“山居觀念”,他心目中那片嚮往的那片山水。

在其所有著名的作品中《溪山秋晚圖》《溪山訪友圖》可謂是佳作中的精品,在此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其構圖新穎出奇,筆墨瀟灑有利,不僅包含了吳派畫家清新俊逸的特點,還將浙派的飄逸自如體現的淋漓盡致。

明代山水畫中的“山居觀念”是什麼?為何會在明朝時期盛行?

二、明代時期盛行的“山居觀念”

縱觀整個華夏曆史,人們對山水文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與追求,對於山水文化而言,它已經不僅僅是物質般存在的一個自然景觀,在文人的心目中,山水文化已經演變為一種遠離喧囂浮沉,追尋內心最後那一片溫柔寧靜的桃花源。像蘇軾那般“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颯爽豪邁;或如馬致遠言中的“林泉隱居誰到此,有客清風至。會作山中相,不管人間事。爭甚麼半張名利紙!”如此大好河山在眼前,又何必與世俗同流合汙。

如果說山水文化的初具規模與鼎盛發展在唐宋時期,那麼明代可以說是山水文化迭進的另一時期。在封建制度的統治下,明代不斷有著一大群懷有一生志向理想卻在官場上慘遭排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之士,將自己人生的新高度放在了山水情懷之間,越來越多的

“山居觀念”在文人心中紮下根,那一片山水也逐漸變成文人們心中的歸途。

明代山水畫中的“山居觀念”是什麼?為何會在明朝時期盛行?

明代詩人王神筆下曾寫“驢背蕭蕭帽影偏,斜風落日灞橋邊。”帽影落日映襯無限憂愁,官場失意蒼顏白髮,只願享那山居歲月;明代造園師計成,在《園冶》

中說到:“梧蔭匝地,槐蔭當庭;插柳沿堤,栽梅繞屋;結茅竹裡,浚一派之長源;障錦山屏,列千尋之聳翠,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他們這類園藝造型師諳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壯闊風光,並通過自己的技藝,將這份神韻完美的通過年復一年的巧手極大的還原,使得人們可以免去跋山涉水遠赴萬里去欣賞這類風光的疲倦,便利人們可以以另一種方式體會到這一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還有的便是明代那些妙手丹青的畫家們,而上文所提到的謝時臣便是這類傑出文人中的一員。以筆作畫,復世間山水之秀麗,以心為由,表山間之心往。對於他們來說所作的詩、所造的景、所畫的畫這些都還僅僅只是表象,而深藏於內心,從這些作品中流露出來的則是對大自然山林的讚美與嚮往,以及心中渴望與山水融為一體,在其中陶冶情操的那一份渴望。以謝時臣為例,透析他的這些瑰寶之作,畫中的各個意象都藏匿著那份真摯的情懷,畫中時常出現的“聳峰”、“孤寺”、“書童”那些不也正是他內心所勾畫出來的那份理想世界嗎,以畫映人,以景傳情。

明代山水畫中的“山居觀念”是什麼?為何會在明朝時期盛行?

縱觀整個明朝歷史,以謝時臣為例代表著的這一類明朝文人心目中的“山水情懷”,在當時那個時代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他們這些所作所為,不僅體現了他們當時所處的政治局勢、他們個人的觀點看法,同時也反映著一種大眾主流的心境,而針對這些文化因素的探索,也有益於幫助我們更好的瞭解歷史,領悟出有益於當今社會發展的一種新的治國管民的方略。

參考文獻:

1、《謝時臣山水畫藝術研究》 張曉梅 2018年

2、《中國傳統山居觀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 董雅、郭瀅 2017

3、《“山居”主題作品研究》 竇慧菊 2019年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