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一個省的核心城市應該具備什麼?不少朋友會回答,這很簡單,一個省的核心城市,只要滿足省會即可。但是在我國地區發展中,依然存在不少省會弱於其他兄弟城市的情況。當然,存在這個現象的,都位於沿海地區,且這些兄弟城市的級別都為計劃單列市。當前,中國的計劃單列市有五個,分別是大連、青島、寧波、廈門和深圳,均擁有省一級的經濟權限。如果以經濟實力判定強弱的話,這五大城市都擁有與省會一較高下的實力。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深圳、青島、大連三大計劃單列市,經濟總量都強於本省省會,但是各自省會都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如廣州,目前穩穩是中國第三大城市。而東北地區全體城市較為萎靡,雖然大連領先於瀋陽,但兩者仍屬於雙核發展模式。相對而言,青島在山東的統治力要大於深圳與大連。至於寧波,除了工業和港口等少數領域有優勢外,其餘,浙江全省的各方面都被省會杭州虹吸。所以浙江倒是唯一一個擁有計劃單列市且省會依然非常突出的省份。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五個計劃單列市,深圳已經遙遙領先,青島與寧波的GDP也已經突破萬億,剩下兩個,大連和廈門,經濟發展甚至不如南通、煙臺、泉州等地級市。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福建的廈門,雖然同為計劃單列市,但看經濟數據,完全不在一個梯隊。去年,廈門的GDP為4791億元,而省會福州為7856億元。不過,福建的第一經濟體可不是省會福州,而是默默無名的泉州,達到了8467億元,預計三年之內,泉州將突破萬億。雖然,廈門的經濟總量僅全省第三,但當前依然是福建的核心,這其中無不透露著廈門這座城市的聰明運營。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國外權威機構最新公佈的,世界城市體系排名中,廈門首次進入世界級城市行列,那些比廈門GDP高的城市都在其後面。廈門能得到國外權威機構的認可,憑的就是自身超強的實力。雖然廈門GDP低,但產業佔比非常合理,如青島和寧波依然依賴二產的發展,而廈門已經過渡到三產服務業了。去年,國家有關部委聯合發佈《物流樞紐佈局和建設規劃》,廈門憑藉優勢被列為港口型、空港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佈局承載城市。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同時,福建也提出要大力發展供應鏈物流、電商物流、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建立廣泛覆蓋的快遞末端服務網絡,並支持建設福州、廈門、泉州、三明、平潭5個國家物流樞紐佈局承載城市。國家自貿區在福建的三個片區,分別也在廈門、福州和泉州,未來廈門的核心地位可能弱化,將呈現三足鼎立的趨勢。當然這也是好事,泉州需要產業轉型,福州也需要加強自身城市的營銷,只有三大兄弟城市協同發展,把福建全省做大做強了,那麼廈門這個核心不要也罷!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福建近年規劃中,將要全面完成省內各大城市的港口整合,建立一體化的港口管理體制。而且明確提出,將繼續支持廈門港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此外,廈門的各大基建工程也在加班加點,福廈客專、廈門新機場等項目已全面提速,廈門地鐵2號線將在今年建成通車。小編去過很多次廈門,這是一個非常美麗且富裕的海濱城市。廈門之所以能成為全省核心,這與它的美麗是分不開的。因為美麗,所以充滿魅力,廈門最聰明的地方是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城市營銷上,這是值得福州、泉州學習的。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廈門的知名度讓這座城市更加具有號召力,無論是國家定位還是老百姓潛意識裡,廈門都是福建甚至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座潛力之城。隨著廈門的城市品牌優勢、產業優勢、資本優勢、創新優勢、人才優勢的不斷凸顯,越來越多的科技公司選擇來廈門落戶。當然,這些巨頭來廈門落戶,主要還是因為廈門本土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的繁榮。廈門本土擁有美圖、四三九九、美柚等中國百強互聯網企業,正是廈門本土對科技的重視,也有了這一片科技創新的土壤。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當然,廈門能有今日的地位,我們還得從四十年前說起。改革開放初,廈門與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一起被設立為特區,是全國率先探索對外開放的試驗區。至此,廈門也就大規模進入普通老百姓的視野,資本、人口、教育、科技等資源不斷積聚。福建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面對臺灣、毗鄰港澳,戰略地位十分關鍵。而且福建擁有眾多華僑,臺灣原住居民80%祖籍都在福建,這些優勢也促使福建應該設立一個經濟特區,而廈門就是福建的最佳選擇。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福建有今日的發展,離不開廈門的挺身而出。上世紀八十年代,多方面因素制約了福建的發展。首先是福建全省的發展基礎差,由於海防鬥爭前線的特殊性,解放後到80年代初,福建全省的基建投資只佔全國投資總額的1.5%,工業基礎也很薄弱。其次是福建的能源短缺,交通不便,福建全省山林面積佔到八成,不產石油、煤炭,電力、水資源緊張,交通方面僅一條鐵路通向外省。最後是福建的農業落後,糧食長期不能自給,老百姓都吃不飽飯,只能出去四海闖蕩。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這些先天因素制約了福建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孕育了廈門這座城市崛起的迫切需求。當時,國家就因福建、廣東等地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規劃。翻閱史料,70年代末期的文件《關於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增加外匯收入若干問題的規定》中指出:為了調動愛國華僑、港澳同胞參加祖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積極性,更加有效地利用他們的資金、技術和設備,發展我國出口商品生產,在沿海少數有條件的省市,劃出一定的地區,如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福建省的廈門,上海市崇明島等單獨進行管理,作為華僑和港澳商人的投資場所。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當然這只是最初的構想,廈門能成為特區,國家與福建都付出了極大的心血,而廈門的自身優勢也是極為關鍵。廈門地理位置適中,對外資、僑資有極大的吸引力。同時,廈門距香港、臺灣、東南亞都很近,歷史上就是著名的港口,曾經被國外機構譽為全球最富裕的三個城市之一。當然,更為直接的原因是,廈門是當時福建全省發展水平最高的城市,在海外僑胞中也深有影響,可以很大程度上調動華僑的發展積極性。另外一個戰略意義是,廈門作為閩南核心,而很多臺灣人都是閩南遷移過去的,早日建設廈門特區,對於促進與臺灣的交流聯繫與統一,具有重大意義。

廈門,一座聰明的城市!經濟總量省內第三,為何能成為全省核心

​廈門當時已經是一座知名的城市,氣候溫和,有很多名勝古蹟,擁有發展旅遊業的最佳資源。雖然福建發展基礎薄弱,但是廈門的工業還是有一定的基礎。據瞭解,四十多年前,廈門的輕紡行業比較齊全,機械、電子行業已具備一定規模,還有一支技術力量較強的工人隊伍。當時,廈門還擁有五所大專院校,19個科研所,有一定的科技文化實力。而且廈門城市建設在省內也是領先的,交通比較方便,水、電、通訊設施都較為完善。有網友說,廈門這個特區,現在實際效果不大。但發展是一步一步來的,正是有了特區,廈門才慢慢成為計劃單列副省級,成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大都市。

改革開放四十年,改變了中國的城市格局,深圳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四大一線城市,廈門也重新確立了省內的核心地位。回顧廈門四十年的發展,充滿了艱辛和輝煌,希望廈門這座聰明的城市,繼續堅持不懈,為推動海峽兩岸的經濟交往,促進祖國統一事業做出積極的貢獻!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