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尽管石油人不愿承认,但终结不可避免

石油时代真的要结束了吗?

作为“老石油”,中石化原董事长同时也是油控研究项目核心组组长的傅成玉,对这个问题看得很“开”,他表示:尽管这是石油人都不愿意承认的一点,但从目前产油大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趋势看,这一天的到来已经不可避免。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获悉,近日,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简称油控研究项目)在北京发布了由十余家国家级研究所和国际研究机构合作完成的《中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峰与控制方案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提出了实现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的“三大抓手”和“五大途径”。

油控研究项目报告定下了未来控油的“路线图”:到2050年,油耗控制需要在4.2亿吨以内才能实现我国在《巴黎协定》承诺的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在油控路径的指引下,中国在“十四五”规划末期的2025年达到石油消费峰值7.2亿吨,2035年则下降到6亿吨。

按此目标,石油行业将面临着一场残酷的自我革命,未来石油产业该怎么走?这是一条重生之路还是毁灭之路?

中国如何跨越石油时代?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2018年,中国石油消费高达1302万桶/天。全年下来,中国进口了4.62亿吨原油,占到全球原油产量的16%。

为应对中国高度石油依赖下的能源安全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能源基金会中国(EF China)与国内外政府研究智库、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机构合作,于2018年1月共同启动了“中国石油消费总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项目,以助力中国跨越“石油时代”。

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尽管石油人不愿承认,但终结不可避免

油控研究项目核心组组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

那么,如何跨越石油时代呢?对此,傅成玉表示:“跨越石油时代,并不是让人们不再使用石油,而是把石油从燃料变成原料。这会让石油的消费量大幅降低。”报告预计,交通部门油耗占比将从2017年的57.7%下降到2050年的33.3%,化工部门的油耗占比将从15.3%上升到42.4%,这一升一降之间,中国的石油消费将实现从以燃料为主到以原料为主的重大转变。

为达成这个转变目标,报告为中国开出了控油“药方”,即只能通过5大途径来实现,即减量、高效、替代、结构优化和清洁利用。

报告显示,到2050年,在五大途径中,替代和高效的减油贡献率分别为48%和20%,是减油潜力最大的两个途径,其次为结构优化16%、减量15%和清洁利用1%。具体实施则需交通部门的“禁燃”、石化部门的“净塑”和其他部门的“定标”这三大抓手。

“禁燃”指传统燃油车按时间表分车型、分地区、分阶段地退出销售市场;“净塑”指限制或禁止不同种类的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并提高塑料产品回收和循化利用水平;“定标”是在其他部门中,对量大面广的各种机械设备和汽柴油发动机,制定和落实更严格的能效和排放标准。报告认为,2050年,上述这三大抓手的减油潜力为2.05亿吨,占整体减油潜力的58.6%。

据油控研究项目估算,2015年石油在生产、加工和消费等环节的真实环境成本为507元/吨。在油控路径下,2025年全社会可以减少环境外部成本200多亿元,2050年可减少5090多亿元的外部成本。此外,汽车技术革命、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革命、以及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控油价值巨大。

谁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18年,中国石油消费量达6.28亿吨,对外依存度超过70%,并且2019年中国石油消费量依然在高速增长。据安迅思预计,2019年全年中国原油进口量预计将突破5亿吨,同比增长逾8%。如此庞大的石油消费和石油进口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能源安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带来沉重压力。

虽然如此,在一些专家学者看来,控油也并非是必须的,因为石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石油依赖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今后几十年,石油产业依然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能源之一,而控制石油消费只是一个环保问题,紧迫性不是那么强。

对此,傅成玉在现场一针见血地指出:油控实际是为了国家能源安全。

虽然从世界能源供给来说,石油并不紧缺,但今天的世界却如同进入了一个春秋战国时代,中美争端、中东局势以及各国地缘政治冲突日益激烈,摩擦在各个领域时常发生,而且呈现焦灼的状态,这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从这个角度看,石油消费控制问题远远超出了石油行业本身,能源安全已经和国家的经济安全紧紧联系在一起,控油以减轻对外石油依赖已经刻不容缓。

中石化原董事长傅成玉:尽管石油人不愿承认,但终结不可避免

油控研究项目核心组成员、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高级顾问杨富强

油控研究项目核心组成员、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高级顾问杨富强指出,发达国家早已在积极实施摆脱化石能源依赖的能源转型战略,中国等后发国家应尽早摆脱煤炭依赖、跨越石油时代,早日进入新能源时代。

傅成玉表示,近些年来,技术进步使风电、太阳能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2018年,青海光伏项目的上网电价比当地的脱硫煤标杆电价还便宜了0.02元。再过5年左右,新能源发展的速度还会更快。随着光伏、风电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成为我国摆脱能源地缘政治干扰的关键。

傅成玉认为,中国石油消费的将来是突变,不会是渐变。可能这个突变时间延长十到十五年,但是它不会一点点渐变,而是到了一个临界点就会突变。“正在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是什么国家?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石油生产国,他们更早的预知到了,石油时代的结束是不可避免的。”

他强调说:“中国最有希望走在世界前列,成为世界领导者的行业就是新能源产业!中国能源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产业大有希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