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區:堅持綠色發展 提升城區品質

徜徉在回民區街頭,處處是勃發的生機:老舊小區煥然一新,流淌著時尚的現代音符;街道寬闊通暢,不斷拉大城市框架;蒙元文化為主題的城市雕塑栩栩如生,彰顯城市的文化品位;一個個水綠相映的綠地公園,帶給喧囂的都市生活以迴歸自然的平和之感。一邊是“滿城樹木半城園”的生態美景,一邊是“杏塢番紅”醉遊人的美麗鄉村,匯聚成一幅幸福家園的和諧畫卷……

近年來,回民區堅持把城區建設與發展放在更大的格局中去思考、去謀劃、去推動,圍繞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區這一主線,科學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個關鍵環節,全面實施舊城改造提升和加快城區建設“雙核帶動”戰略,注重彰顯人本理念、文化元素、生態特質和城市特色,用一年又一年的創新、一年又一年的發展,著力打造現代宜居宜業城區。

“就是這條微信,我把小區改造後的照片在‘朋友圈’發了幾張,你看,多少個‘點贊’,我的一位外地同學還留言‘處處見景緻,處處見民生’……”說起這條微信,家住鑫潮小區的姜大爺滔滔不絕。不只是姜大爺,其他居民對於小區從裡到外的蝶變都發自內心地慨嘆。在他們心裡,自己的家園正越來越美,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切實感受到了幸福、舒適。

鑫潮小區的“新生”僅是回民區老舊小區大變樣的一個縮影。回民區通過加快“三大升級”,實施“三大提升”,完善“三大體系”,聚焦短板,精準發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城市建設呈現出投入多、力度大、質量高、速度快的顯著特點,城市品位及承載能力不斷提高。新建87條道路、7座橋樑和地下通道、全線貫通二環快速路回民區段、建成成吉思汗西街跨烏素圖河橋、工農兵路公鐵立交橋和2座生態路跨河橋,打通阿吉拉沁北路、化工路等9條斷頭路。啟動實施地鐵1、2號線、巴彥淖爾高架路、北三環快速路回民區段建設工程,立體交通格局基本形成。完成418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117個小區實現標準化物業管理。建成了伊斯蘭建築特色景觀街、高倫特廣場、多彩文明廣場、永恆之門、段家窯影視基地、烏素圖國家森林公園等一批標誌性景觀休閒工程。

大力實施生態綠化和環境綜合整治,將大青山前坡建成“綠樹掩映、曲徑通幽、自然和諧”的首府後花園。回民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大青山前坡生態綜合治理,堅持貫徹“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戰略,構建生態保護修復長效化制度保障,全面啟動大青山前坡綜合治理工程,形成堅實的生態保護屏障。並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完成霍寨溝礦山修復治理工程,先後對山上山下、流域上下游進行了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特別是將廢棄採礦區納入重點整治區域,加強敏感礦山山體修復,對植被破壞嚴重、巖坑裸露的地段加大整治復綠力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截至目前,栽植常綠喬木37294株、落葉喬木96585株、灌木叢16037叢、灌木籬105637平方米、地被122686平方米、蒙草混播142725平方米,山體傷痕修復210000平方米,水管網施工7711米,網圍欄6900米,硬化道路、廣場30210平方米。國道110新線以北綠化工程已完成主體栽植。正在建設4個遊園。其中有東棚子游園、壩口子花海遊園、壩口子小遊園、一間房遊園,已初見成效,建成後可提高當地居民生活休閒質量。

生態與城市建設攜手並行。力爭到2022年城區綠地率不低於33%的回民區,是名副其實的“綠色城區”。近幾年來,回民區秉承綠色發展理念,重點加大了轄區內老舊小區、駐區單位、道路、公園、廣場、綠地的綠化建設,推行園林綠化養護責任制和養護管理精細化,實行了養護量化管理等方式。五年來,新增加道路綠化20條,共栽植喬木3.26萬株,灌木約290.7萬叢,種植地被9000平方米。養護管理公園、遊園、廣場、綠地50處,總面積119.08萬平方米。新增公園、遊園、綠地18處,新增綠地面積44萬平方米,提升改造公園、遊園、綠地15處,面積20萬平方米。對278個駐區單位和老舊小區進行綠化改造,改造面積約21萬平方米;新建苗圃9個,增加綠地面積約75.37萬平方米。城區綠地面積達到920萬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0.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增加到13平方米。通過規劃建綠、拆違擴綠、拆牆透綠、見縫插綠、垂直掛綠並舉,形成以道路、河流為骨架,公園、綠地為支撐的自然生態系統。實現了以單位、居住區綠化為基礎的城區綠化格局,增加轄區綠量,達到了居民出行“三百米見綠,五百米見園”的高綠化覆蓋率。

(呼和浩特日報通訊員 李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