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辽东发家?

公元15世纪中叶,当大明王朝在仁宣之治的承平岁月中日渐中落之时,所有人都认为大明王朝的最大隐患是北方如日中天的瓦剌。漠北与中原的对峙与抗衡,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然而,在东北一个无人问津的角落,一个新的势力正在萌发。

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辽东发家?

图/土木之变

01、英烈之后

《李朝实录》记: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六月丙申日,咸吉道都节制使驰报:“童仓、凡察等与管下三百余户逃往婆猪江。” 当时的朝鲜派兵拦堵, 童仓、凡察弃其资产牲畜,仅三百余户冲出重围堵,来到了今天辽宁东部的浑江流域(猪婆江),从此就在今天辽宁东部的新宾、桓仁一带山地之中扎根繁衍。

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辽东发家?

图/建州女真首领世系

这场大逃亡事件的主角童仓(董山)就是后来努尔哈赤的五世祖,他的父亲猛哥帖木儿在图们江边为了保护明朝使者而被仇敌部落所杀害,与之共同殉难的还有他的长兄与弟弟。他所在的建州女真斡朵里部,意图向建州卫亲族兀良哈部靠近,却被明朝皇帝否决,朝鲜军队拦阻。

在经历了这场一连串残酷的血雨腥风之后,这位年轻的首领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这片大明王朝与朝鲜人之间的缓冲地带,想要生存就必须依靠自己,单纯依靠明朝皇帝的诏谕和朝鲜人的许诺根本不管用。

02、建州三卫

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二月,由于董山和自己的叔叔凡察(猛哥帖木儿之第)争夺卫印,明朝从建州左卫中分出建州右卫,董山掌左卫,凡察掌右卫,而女真兀良哈部的首领则执掌建州卫本部。从此,后世扬名的建州三卫,便在今天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区、桓仁满族自治区所在的长白山余脉的山地之间疯狂发展滋生起来。

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辽东发家?

图/辽东山地

当建州女真落户辽东山地之后,朝鲜曾派人潜赴富尔江上游吾弥府调查,“见水两岸大野,率皆耕垦,农人与牛布散于野”,“见人家二户,有男妇十六,或耕或耘,放养牛马。” 这就是后来的满洲典型耕作方式“农幕”的雏型,女真先人在图们江一带居住时已零星出现,这时遍布各地,成为耕作的重要方式。

建州三卫的领导人李满住、凡察、董山,以及各大首领都拥有很多“农幕”。这种农幕的出现是建立在大量使用农奴的基础之上,女真贵族利用自身所处的三不管地理位置,大量使用汉人、朝鲜人与本族人为农奴进行农奴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一致延续到后来的满清时期。

03、背叛大明之始

由于明朝在征服辽东之后采用的依旧是羁縻政策,对辽东当地的女真族裔并没有进行直接管理,这也为女真人在辽河平原之外的偏远山地发展提供了契机。兀良哈李满住和斡里朵部董山掌本卫和左卫后, 抛弃了父祖忠于大明的传统信念,不断向南扩张。

他们对明朝玩起了两面派,“阳为效顺,阴从抄掠”,表面接受招抚,贡献方物,暗地里却派兵南犯,“假称达子,屡寇辽东,俘虏边民”,使明朝在辽东设立的关堡步步后移。据倪谦的《朝鲜纪事》记载,景泰初年,东部华夷界限”已经退到了连山关(本溪市南芬区)。这也就表示,当时辽东新宾、桓仁、清原、宽甸等与山地区域已经尽入建州女真之手。

建州女真的祖先如何在辽东发家?

图/位于新宾的赫图阿拉故城

正统、景泰年间的明朝正在全力对抗北方愈加强大的瓦剌蒙古势力,而对东北地区的无力掌控,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女真人在这一区域的发展,为后来辽东局势的失控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1东北史纲要

2.明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