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穿越回去清朝,你将用什么办法打赢甲午中日海战么?

船夫聊名著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鲜为人知的是,在甲午战争的一头一尾,曾经出现2个难得战机,北洋水师只要抓住其中1个,就能彻底扭转战局,至少可避免全军覆没。

但是,清朝北洋水师偏偏全部错失!

1、仁川租界,清朝曾很硬气

把时针拨回到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日均派出军队,一番剑拔弩张后,稳定局势的清朝在朝鲜屯兵监政。2年后又签订条约,取得仁川2.5公顷租界地。毫不示弱的日本见状,也向朝鲜提出在仁川开设了租界。中日两国租界隔路相望,兴建各种商业和军事设施,暗自较力不休。

清朝开设仁川租界,是为防范和阻止日本侵略朝鲜的野心。日本开设仁川租界,则是为扎稳势力,以此为跳板侵略中国。因此,仁川港成为两国展示军力的地方,北洋水师的济远、扬威、平远舰均曾在此停泊,日本的松岛、千代田、八重山,筑紫、大和、赤城舰也停泊过此港。

2、晚到一步,遗恨仁川港

1894年6月,中日在朝鲜牙山打响甲午战争第一枪。此战,清军失败。日本陆军的胜利,刺激了日本海军的神经。面对增援而来的北洋水师济远、广乙巡洋舰;练船威远、炮船操江;运兵舰爱仁、飞鲸、高升,日舰发动突袭,不宣而战,高升号被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下令击沉。

在这场史称“丰岛海战”的战役中,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巡洋舰吉野、浪速、秋津洲全部出发自仁川港。北洋水师的第一个战机,就发生在这里:

时任北洋海军提督的丁汝昌,在牙山战役打响、北洋水师增援时,敏锐地发现两军可能即将发生海战。立即向总理衙门发出一封电报,请求率军封锁出港口。总理衙门争议2天后才复电,授权可以相机行事。丁汝昌率军赶赴仁川港,到达后发现曰舰已全部出港,奔袭北洋水师了。

3、只差2天,历史没有如愿改写

假设北洋水师济远、广乙巡洋舰,能护送三艘运兵舰上的3000多名官兵顺利登陆,牙山之败或许就不存在了。丁汝昌在等待命令中,错失封锁仁川港的战机。只差2天,历史没有如愿改写。那么,丁汝昌可以不上报就出军吗?尽管是从一品的水师提督,丁汝昌却没有这种权利。

对此,日本海军大尉子爵小笠原长生看得很透彻,他在战后曾总结:日本舰队司令官拥有较高自主指挥权,可以不必等待上级命令,直接下令指挥舰队的军事行动。“丁汝昌则不然,一切都得等待上级命令,提督是不能随意出动舰队的。”

4、一座小山,成了战役胜负手

第二次战机出现在威海卫,这是甲午战争的最后一战。经过黄海海战,北洋水师损失5艘战舰,但是并没有元气大伤,威海卫港内还停泊有26艘战舰。为根除清朝的海军威胁,1895年1月日军2.5万人在荣成龙须岛登陆,目标直指威海卫。

此时,一座小山成了这场战役的胜负手,这也是北洋水师的第二个战机:

下令战舰不许巡海,主动放弃制海权的同时,为确保威海卫军港的26艘宝贝,李鸿章让沿海炮台严阵以待,防范和阻击日军登陆。离荣城县城30里处,有一座小山,山上建有炮台,是通往威海卫军港的后路要地。但是此时的小山上,只有一名中下级军官带着20名清军守卫。

20人如何抵挡日本蜂拥而至的大军?日军夺取了这座小山,进兵威海卫变得一路通畅。更致命的是,日军占领炮台后,掉转炮口,轰击威海卫军港……最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5、洒“芝麻盐”,威海卫怎能守住

假设在这个小山上,清军有重兵把守,日军登陆后无法直杀威海卫,北洋水师可避免全军覆没。这次战机为何错失?由此不能不提到一个人:时任山东巡抚李秉衡。此人曾在中法战争里,与冯子材携手取得谅山大捷。甲午战争爆发后李秉衡被调任山东巡抚,负责陆上防卫。

日军进攻威海卫之前,李鸿章已获知情报,电告李秉衡严加防范,不得“稍有疏懈”。李秉衡就布置兵力进行沿海陆上防务,但是山东沿海防线有“三百里之遥",如何布兵?李秉衡的办法是洒“芝麻盐”,东起成山角、荣成,西至宁海、烟台的沿海炮台都驻扎了清兵,却都没有重点。

李秉衡这种防务布局自有道理,因为情报只说日军将进攻威海卫,但是从何处登陆并不知道。情报不明,只能分散兵力防卫,而且"营少势难措手",也就出现荣城小山上,只“派一典吏,带兵20名守之”的局面。

当荣成失陷后,李秉衡又没有果断抽调其他兵力驰援,封锁通往威海卫的军事要路,使局势恶化,终酿大祸!李秉衡只好负荆请罪,自请交部议处。

中国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古训,丰岛海战前面对战机的稍纵即逝,丁汝昌缺乏担当,不敢越雷池半步,按程序上报请命。总理衙门的一帮大爷,坐而论道,一个“相机行事”就争论了2天,第一个战机就这样错失了。

第二个战机的错失,一来表明清朝情报工作的落后和无力,二来表现了军事指挥者的思维僵化,缺乏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反映在明知日军进攻意图后,李鸿章等清朝当局高层心存幻想,没有破釜沉舟、必战必胜的勇气,在军力动员和准备上瞻前顾后,导致了战机贻误……

当然,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两个战机的出现,只不过给了清朝一个得以喘息的机会。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息,一切都将改变,只是时间早晚……

参考文献:《清史稿》、《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征清国方略》、《日清战争实记》、《所闻录》,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指动济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问得好。

方法还是有的。

前提是你地位比李鸿章还高的位置,并且能够全部掌握军权。

然后,随便找个借口办了李鸿章,将他的家产全部抄掉。

李鸿章后来留下的遗产,公开的就有数百万两白银,总资产几千万两白银。

拿着这笔钱,首先全部更换和增添北洋水师的速射炮,这花不了多少钱,一百多两白银就够了。

尤其是,定远号和镇远号铁甲舰必须拆除老旧火炮,更换速射炮。

随后,赶在战前买来类似于艾丝美拉达号这种新式军舰至少4艘。

价格也不是很高,100多万两白银而已,各国其实都有现货。水手不足,将老旧的扬威号、超勇号直接转为二线也可以,官兵都拿来用。

这样一来,北洋水师实力就有本质的变化,综合实力不弱于敌人。

然后,开战以后,在丰岛首先集中全部主力,围歼吉野、浪速、秋津洲三舰,务必全部击沉或者重创。

到了黄海海战开打,日军主力舰只剩下松岛、严岛、桥立、高千穗等几艘了,实力削减接近一半,北洋水师的实力至少是他们一倍。

这样如果再打不赢,那就干脆在甲板上切腹好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海战打赢又如何?

路上还是一败涂地,甲午战争还是要割地赔款。


萨沙


以本人的研究,要想打赢甲午海战,最关键的是改进北洋军舰的炮弹装药,这样哪怕其它的一切都按照历史重现,大东沟一役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

北洋海军从创建开始,通过外购和自造等途径获得的开花弹装填的都是黑火药,用火药来充当炸药,其威力极为有限,只能通过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炸开的炮弹碎片来杀伤敌军、破坏敌舰,这也就是中日甲午海战之前的历次重大海战中,从来没有一艘军舰是被炮弹直接击沉的原因所在(那会儿全世界海军都是黑火药弹)。黄海大战时,北洋海军的大口径火炮曾多次命中日本军舰,但是从未能直接使得日本军舰造成大的损坏(“松岛”舰中弹爆炸为特例),甚至如排水量不足千吨的浅水炮舰“赤城”,在接连被“定远”舰305毫米口径巨炮炮弹击中后,都能侥幸逃脱,黑火药炮弹的破坏力之弱可见一斑。

日本海军使用的是苦味酸(下濑火药)和黑火药的混装炮弹,这种炮弹具有一系列惊人的特性,首先炮弹的灵敏度极高,即使命中细小的绳索都能引发爆炸,而且爆炸后不仅会形成普通黑火药炮弹爆炸时那样的冲击波和炮弹碎片,还会伴随有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大火,这种火药爆炸形成的火焰会像汽油着火一般四散流动,即使在水中都能持续燃烧一段时间。另外采用苦味酸为成分的下濑火药炮弹爆炸时,还会出现有毒的黄色烟雾。如马吉芬的《鸭绿江外的海战》中记载:“……敌舰中好像有使用‘梅里那衣特’榴弹,一眼望去其有毒颜色的烟雾和一般火药不同……”,日本“高千穗”舰某尉官亲笔记述的黄海海战实况也称“……‘定远’火势愈来愈猛,舰体全被黄烟包围,终于不能自由运动……”,北洋海军受其荼毒可谓惨重。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被北洋舰队“镇远”舰射出的305毫米黑火药炮弹击中炮房后,引发了堆放在炮房内的下濑火药炮弹爆炸,形成大火,导致军舰重创,险些沉没。


如果穿越者能够在战前将北洋舰队的炮弹装药由黑火药改为苦味酸(当时是一种染料,并不难获得),只“定远”、“镇远”二艘铁甲舰就可以把整个日本舰队轰成渣(日本舰队多是防护较差的巡洋舰),根本不必要再买什么新舰艇。

当然要是穿越者能力就是强能买到这个我也不反对

但你要是把“定远”改成这个样子就有点过了……


后异史氏


一个农业国家(清朝)跟一个工业化国家(小日本〉打仗,输赢已高下立判。古今中外,世界上任何伟大的军事家,都不可能带领清朝水师舰队战胜小日本的舰队,扭转乾坤,取得鸦片战争胜利。


用户1495609362175


没用,谁去都打不赢。记得有个大家评论过那时期的清政府,当时的清政府表面光鲜,内部早已朽烂不堪。贪图享乐,克扣军饷和贪污腐败成了一种普遍风气,这不是靠一个两个人能够改变的,说白了,我们不是败在水师装备上,而是整个清政府和时代风气都是腐朽的,完全败在这上面。相比清政府的作为,日本为了买德国军舰,天皇节衣缩食,军部官员全都捐出三分之一俸禄,日本民众甚至有些为筹集军费卖身卖艺。说句没有国家偏见的公道话,要是这样日本还打不赢甲午海战,那才叫苍天无眼呢


德克斯特2711


我说,穿越回去,就算李中堂位置给你当,都没有P用。

要穿越回去,你只能当娘们,还必须慈禧老佛爷才行。

甲午海战失败,不是一个二个原因,而唯一能把这些原因全部消除的只有慈禧一人。

譬如,1.修颐和园的银子继续购买军舰,舍去慈禧还有谁可以?2.坚定和日本一战的信念,调动全国上下,南洋水师,福建水师一起作战,舍去慈禧还有谁?3.严查水师腐败分子,全力打造最新火力的北洋水师,舍去慈禧还有谁?4.把袁世凯调回朝鲜,北洋陆军新军,在朝鲜钳制日军,舍去慈禧还有谁?5.就算战败,绝不妥协,不赔一毛钱,死磕到底,除去慈禧还有谁?



种花家的黒化兔


如果真能穿回到清朝,用保家卫国、驱逐外敌的华夏精神,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用英雄善战、使敌闻风丧胆的十大元帅。毫不人性的倭寇早就举手投降、喊爹叫娘。


乐天派135319172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系政府腐败及主导战争的人的统帅能力和组织能力低下所致,并非中国的国力、财力、装备、士兵等问题造成,如果当时的统帅、组织水平有后来抗美援朝的一半的话,应该可以打得日本人哭爹喊娘,当时中国的国力、财力应该是碾压日本的,至于装备水平就算有些小差异,也还不致于差异到无法对抗的地步,从黄海大战军队的表现看军心应该是可用的,对于此战日本人是早作部署,充分准备,以举国之力奋力一博,反观中国这边,没有举国体制的战争动员宣传准备,没有后勤的统筹保障,各省没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援,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统治决策阶层根本就不懂什么叫战争、战争是怎么回事、怎样去赢得战争,整天该吃吃、该喝喝,好象打仗是李鸿章北洋舰队的事。整个甲午战争基本上李鸿章以整个北洋舰队一己之力在同整个日本举国之力在作战,后勤供应有人在朝中扯后腿没有保障,在朝鲜和日本人对战的清兵主帅竞然会搞笑到扔下部队独自逃跑,留下士兵群龙无首一盘散沙,最后败得一塌糊涂被日本人赶出朝鲜,再到后来日本围攻北洋舰队基地时里面有一艘舰船竟然搞笑地跑去跟日本人说我们是南洋舰队的,不是北洋舰队的舰船,跟你们打的是北洋舰队不是我们南洋舰队,你们放我们回去,甲午之败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无知造成的,并非中国没有打败日本的实力。当然李鸿章也不是什么好鸟,在左宗棠还在时,新疆叛乱闹独,李就曾主张新疆偏远不服王化,劳师远征空耗钱粮,建议朝廷放弃,最后是左公力排众议以年迈之驱请缨出征帮国家收复了这大片土地。


天道183


答案取决于两个条件:穿越到谁身上?何时穿越回去?

很多人或许都找不知道,大清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不是普通的失败,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相对而言,大家都很熟悉的北洋海军算是表现不错了,虽然最终全军覆没,但在黄海海战中好歹还可以打一场你来我往的真正对决,而陆战呢,基本是我这个战争爱好者看过最一边倒的惨败,鸦片战争尚且还可以用武器不行做遮羞布,甲午陆战实在是耻辱。

既然是惨败,那么即使你顺利穿越了,就远不是什么凭着对历史的先知先觉,改变几个“小决策失误”就可以解决的结局,而是需要动大手术。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像很多穿越小说一样,穿越到一个军官甚至高级军官身上解决不了问题的,更别说素人了,必须穿越到甲午年间的清廷高层身上,最好就是慈禧太后、李鸿章,和光绪皇帝身上,像翁同龢这样的级别都不够。更重要的是,能穿越到慈禧身上,就别穿越到李鸿章身上,能穿越李鸿章身上,就别穿越到光绪皇帝身上;如果光绪都穿越不到,就别穿越了,穿越了也是找死。

如果是慈禧,就相对靠谱了,毕竟什么都可以搞定,仅增加军费大力购舰一条就可以增加胜算;李鸿章,历史上甲午战争的“总指挥”,理论上只要开个天眼至少胜算更高,风险主要是他的革新想法是否能被慈禧接受,毕竟真实历史中他连北洋海军的新增购舰都没搞定;穿越光绪的难度甚至要高于李鸿章,相当于慈禧的“低配版”吧,难度很高。

其次,假设你能穿越到慈禧身上,仍然要考虑穿越时间问题。考虑到甲午战争前时局的糜烂,至少要给三年时间,才能起到效果。购舰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周期,这还算是简单的,练兵更耗时间;如果上升到全面军事改革,三年都很勉强了。至于更深次的变革,诸如鼓励兴建企业,整理并扩大财政收入,“此次”穿越就不奢求了。

如果给慈禧三年时间,能做的大概是在财政上停掉一切如修建颐和园此类的无关支出,以倾国之力购舰;像之后的小站练兵一样重整陆军,特别是政出多门的指挥机制,不仅要将淮军湘军迅速现代化,而且最好能练出一支新军出来;在外交上多下功夫,争取分化英日同盟……

即使以上的都做了,我个人感觉,此战也就是五五之分,其他只能指望天佑大清了。


张明扬不说话


首先,海军需要一座规模不大但必须直接隶属海军所有的优质煤矿,这样不至于在战时北洋海军只能从开平煤矿获取劣质的碎煤。 其次,设法延长醇亲王的生理生命和政治生命,尽力延缓慈禧太后归政的时间和归政的尺度,因为醇亲王和慈禧太后是北洋海军在朝廷中枢最重要的两大支持者。有助于清理朝廷中枢对北洋海军的舆论攻击。


压制以翁同龢为首的帝党的瞎指挥行径。 第三,需要把握穿越的时间,以中法战争结束后朝廷第二次海防大筹议,上下大治水师的政治大环境为契机,穿越点最好选在中法战争开打之前的1882-1883年,如此将有两到三年的时间给自己争取一定的政治资本和话语权。穿越身份最好是个贝勒级别的皇室宗亲(注:最合适的人是庆贝勒奕劻),地位不算高,年富力强,政治地位属于上升期,宗亲身份方便和各路政治势力保持一定的关系,方便调配各种政治资源。在将来的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中也能谋取一个重要的位置。 第四,坚决制止翁同龢之流试图对海军建设的阻挠。

诸如著名的《停款要命折》不可能被朝廷批准,强压户部保证每年200万两的海军经费不打折扣,使北洋海军能持续获得装备更新的经费。 第五,借海军事务衙门的名义提前统编全国海军,按照清末载洵统一海军的模式将海军的管理权从南北洋大臣转移到朝廷手中,也能及时的掐断翁同龢之流攻击北洋海军的一条重要“原罪”——海军管辖权归属的争议。 第六,在中法战争结束后大治水师的决策下达后严格甄选外购军舰的舰型:将舰型选择在高速快炮的快速巡洋舰的范围内(以日本浪速级、意大利乔万尼-鲍桑号等舰型为适中),待大口径速射炮出现后也方便更换。
第七,将福州船政收归朝廷所辖,整厂搬迁到上海和江南制造局合并(马尾则成为修理厂和海军学堂的所在地),将建造重点放在高速鱼雷舰艇和伦道尔炮艇的建造上,以这类舰艇作为守口舰艇,将主力舰艇从守口的牵绊中解放出来,编成巡洋舰队专事外海战斗。 第八,日方在华的情报网已经非常发达,一锅端不现实,可以利用这个情报网向日方发布一些希望让日方知道的情报。待开战时再将这些谍报网一一拔除。 这些安排不足以在陆地上战胜日本,但能在海上遏制住日本海军夺取制海权。至少可以让甲午输得不那么难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