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后半句更经典,多数人不知

三千岁砥砺奋进,五千载薪火相传。泱泱大国巍峨与世,接力谱写无尽华章。从百家争鸣,再到儒门分宗,千百年来,数不尽的高德大儒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了卓越的贡献。自汉武帝元光年间伊始,儒家学说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统治思想。

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后半句更经典,多数人不知

儒家劝人积极进取,历代大儒不乏引人向上的警言传世。 自儒术定鼎政坛两千年,随着历史进程的加快也衍生出了许多只有国人能懂的文化符号。这所谓的文化符号,或如历史典故大家名作一样引人深思,又或如鄙陋俗气如田间俚语,这些都是独属于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文化符号。

时光一去不复返,最是无情的时间不会因为你的权势富贵而放慢脚步,难以数计的仁者志士们早已随风而去。值得庆幸的是,斯人虽已远,却也在这世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痕迹。并且,这痕迹虽历百年、千年而从未消逝。您可能会有疑问了,到底什么是痕迹呢?笔者认为,赤壁是曹孟德的痕迹,鱼腹藏书是陈广的痕迹,万里长城是祖龙的痕迹……所谓痕迹,不限于物质,不囿于情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

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后半句更经典,多数人不知

几千年来,学富五车的大儒们教育后辈的话语,常被许多家庭奉为圭臬,视为教育子孙的不二法则。可那些金玉良言与那位少年的的话比起来,到底弱了几分风采。无论古今,很多人读书进学看成成功的阶梯,为金榜题名不惜披星戴月,利用一切时间学习。这种精神固然是好的,却亦有崩溃之忧。成功者春风得意很是欢欣,落榜者积苦难抑多有病疯。

诚然,开卷有益。但其中若是掺杂了太多的功名利禄,岂不是失了本心?世间大路小路无数,我们又何必苦心孤诣的与众人争雄?正如子夏“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个囿于世俗的人,又怎么能有大的发展呢?

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后半句更经典,多数人不知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一位名为司马牛宋国贵族因为言语不慎得罪了很多人,无奈之下只好躲到了鲁国。司马牛虽性格急躁,亦有求学上进之心。仰慕孔子多时的他,成了孔门三千弟子之一。彼时子夏博学多才,深得孔圣喜爱,孔子多次当众夸赞子夏的贤德,引起了司马牛的不快。司马牛因逃难而身处异乡,偶遇名师又因性格等原因不得师尊喜爱,心中难免不快,便像子夏倾诉自己的苦恼。

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后半句更经典,多数人不知

子夏为宽解司马牛,对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段话前两句很是消极,人力怎能胜天?但是后几句有理有据,条理分明,使人听后悲观、绝望之心绪尽消。子夏之所以这么说,是告诫司马牛凡事虽皆难如人意,但一个人只要对朋友友善,在交往中注重礼仪,就可以结交很多的兄弟。

作为后世子孙的我们,亦应该牢记子夏的话,纵事物难改,也当牢记本心。

《论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