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水滸傳中,武松和魯智深都屬上上人物。在金聖嘆看來,魯智深已是人中極頂了,而武松頭上自帶光環,直似天神,魅力比老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宋江對他倆的態度卻截然不同,明顯尊魯而抑武。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當初宋江在柴進莊上,一見武松這表人物,大喜過望,與武松食則同席,臥則同榻,走路都是手拉手,上趕著套近乎。在孔家莊意外相遇,宋江更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貼心的話兒說不完。岔路口要分手了,宋大哥還“握手臨期話別難,舉酒凝望把淚彈”,灑了幾點傷心的淚,何等的情深義重。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然而徵方臘損兵折將,宋江見武松失去右臂,已成廢人,只說了四個字:"任從你心",從此形同陌路。卻對和他一向疏遠的魯智深異常熱情,勸花和尚還俗做官,然後討個老婆,享受生活,結果被魯智深懟了一頓,熱臉貼了個冷屁股。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按理說,宋江和武松是患難之交,他們一個殺人在逃,一個傷人跑路,在柴進莊上相逢,都是天涯淪落人,同命相憐,又義結金蘭,關係不可謂不近。何以一旦壯士斷臂,宋江立馬變得薄情寡義,無一言相慰,反倒對魯智深大獻殷勤?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列位有所不知,武松性格剛直生猛,不懂得屈意迴旋,宋江從內心來說,和柴進一樣,並不喜歡他。在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一段,從宋江對武松的談話中,把他結交武松的真實意圖,暴露無遺。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第一句:"我自百無一能,雖有忠心,不能得進步,兄弟你如此英雄,決定做得大官,可以記心,圖個日後相見。"

第二句:“到二龍山入夥之後,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攢掇魯智深楊志投降了,日後但是去邊上,一槍一刀,博得個封妻廕子。”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宋江打的算盤是:

第一,武松落難,他雪中送炭,武松日後如果做了大官,可以帶掣幫襯他。

第二,命武松攛掇魯智深楊志招安投降,將來可成為他的羽翼心腹。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可惜這兩件事,都讓宋江大失所望。第一件,武松上了二龍山,非但沒有勸魯楊投降,反而在菊花大會上,帶頭反對招安,毫不給宋江面子,代表著他們關係的破裂。第二件,武松是個豪傑,天生不願受羈絆,自血濺鴛鴦樓後,就終生不改頭陀裝束。正是:“低頭望見水中天,退步原來是向前。"這顯示他已厭倦了世宦沉浮,樂得個清淨自在,與宋江希望他求進步做大官南轅北轍。再加上武松又失了右臂,對宋江來說,已經徹底失去了利用價值。故此這個昔日的大哥,連虛情假意的敷衍,都懶得做了,現實的很吶。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那麼宋江拋棄了武松,為何又對魯智深這般熱情呢?因為魯智深的背景不一般。魯智深和武松雖然都是出家人打扮,常結伴而行,一起執行任務,但是他們的身份卻不相同。

武松所扮的頭陀,屬於蓬髮垢面的苦行僧,故此被胡適戲稱為印度來的叫花子教。頭陀常雲遊四方,託缽乞食,冢中而坐,樹下一眠,很少掛單住寺,所以又叫行者。武松是冒名頂替的,沒有正式出過家,度牒上也是別人的法號,在佛教裡屬於"空子"。魯智深就不同了,書中交代,他的師父智真長老,是"故宋時一個當世的活佛,知道過去未來之事。"魯智深在五臺山文殊院受了三皈五戒,於智真長老座下正式剃度出家,和皇家寺院大相國寺的住持智清長老,也能扯上師叔的關係,背景非比尋常。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所謂浮生若夢,樂少憂多,為歡幾何?梁山泊雖全夥招安,卻被朝廷疑忌,宋江心意彷徨,身似浮萍,沒有個著落。他曾起一個念頭,隨魯智深上五臺山參禪,請智真長老指點迷津,一時間百餘個頭領都願同去參拜,足見魯智深師門的影響力。

只因辦砸兩件事,宋江拋棄了武松,卻從不敢得罪魯智深

武松初見宋江時,納頭便拜。而魯智深和宋江見面,宋江則恭恭敬敬地請魯智深上坐,對他口稱"吾師"。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鬼神、畏大人。"宋江雖非君子,但同樣有所畏。他敬畏魯智深,實際上是敬畏佛法、敬畏天命、敬畏不可預知的茫茫前路。

正是:攢什麼金錠銀籌,只不過茅坑裡堆幾個糞球。

爭什麼成王敗寇,無非是泥潭中翻幾個筋斗。

說什麼一晌貪歡,也就是長夜裡過一瞬閃電。

唱什麼雪月風花,都他媽是騙人的鏡裡空花。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