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模仿單田芳紅極一時!拜入相聲名門,怎奈藝術生涯高開低走

他因模仿單田芳紅極一時!拜入相聲名門,怎奈藝術生涯高開低走

老話常說“一招鮮吃遍天”,這話放在舊社會的相聲界百試百靈。解放前的相聲藝人只要你能有一項把杆的絕活,養家餬口就不成問題。什麼才算絕活呢? 舉個例子,過去北京有個說相聲的老藝人湯金澄,外號“湯瞎子”。他和張壽臣同為焦德海門下弟子,此人除了會說相聲,還尤為擅長口技表演。不僅如此,他還創造性的將口技巧妙融入到相聲裡,給表演加了包袱,這就得算“一招鮮”。

他因模仿單田芳紅極一時!拜入相聲名門,怎奈藝術生涯高開低走

隨著時代的發展,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給相聲藝人的表演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一招鮮”是很難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的。十多年前,曾有一位活躍在央視舞臺的青年相聲演員,他不僅會說相聲,還能兼任主持。在相聲最低迷的時期,他的表演依然能家喻戶曉。或許是個人職業發展意願的改變,或許是在相聲上難有更高層次的提升,他逐漸遠離觀眾的視線,並被觀眾慢慢淡忘。這位就是當年紅極一時的相聲演員鄒德江。

他因模仿單田芳紅極一時!拜入相聲名門,怎奈藝術生涯高開低走

在相聲門裡,鄒德江師承師勝傑先生,是師先生收的第二個徒弟。大師哥就是黃鐵良的女婿劉彤。由於是入門拜師早,因此鄒德江也從恩師那兒得到不少柳活的真傳。但真正被全國觀眾所熟知的還是他當年在《曲苑雜談》上的惟妙惟肖的仿學。現如今仍有不少相聲演員在表演中仿學評書名家單田芳。殊不知,鄒德江才是模仿單先生的鼻祖。

他因模仿單田芳紅極一時!拜入相聲名門,怎奈藝術生涯高開低走

出生於哈爾濱的鄒德江自幼喜好評書,單田芳是他最仰慕的評書名家之一。還在上學的年紀,就經常泡在書館聽書,不光聽他還試著給同學說書。上世紀九十年代中,三十歲上下的鄒德江在《曲苑雜壇》的舞臺上首次嘗試在表演中模仿單田芳,緊緊抓住了單先生略帶沙啞的聲線特質,說書的口風、語氣也與原版如出一轍。萬沒想到,僅是節目中的一個小包袱就能讓他一夜之間名聲大噪。此後,他又嘗試在段子中融入對鞏漢林、趙本山、潘長江、劉歡、關牧村等人的模仿,均獲得了廣大觀眾的高度認可。

他因模仿單田芳紅極一時!拜入相聲名門,怎奈藝術生涯高開低走

作為相聲演員,僅僅靠仿學很難取得長足進步,鄒德江也深知這點。因此在拜師後,他開始跟隨恩師深入學習歌柳和戲柳。師先生的柳活有口皆碑,無需過多溢美之詞。而鄒德江本身嗓音條件也較為出色,雖然沒學到師先生使柳活的精髓,但至少也做到了“像不像,三分樣”。而且他的學唱裡包袱設計的更突出,在表演過程中起到了揚長避短的效果。民歌、美聲、樣板戲都曾融入到他的相聲裡。不過,即便如此也沒能改變其日後相聲藝術走下坡路的現實。

他因模仿單田芳紅極一時!拜入相聲名門,怎奈藝術生涯高開低走

走紅之後的鄒德江,反而拿得出手的相聲作品越來越少。除了偶爾在各類晚會舞臺上與同行搭檔說個群口外,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主持和影視劇中。而後來他參演的這些“春晚相聲”大多反響平平,完全沒發揮出其表演特長。客觀來講,鄒德江相貌並不出眾,但臉上是有買賣的,是個說相聲的好材料。

他因模仿單田芳紅極一時!拜入相聲名門,怎奈藝術生涯高開低走

然而,相聲演員僅靠在段子中模仿名人顯然是不夠的,說學逗唱短一門都會影響個人整體藝術水平。當年,電視這一新興媒體造就了一批相聲演員,也由此衍生出所謂“電視相聲”這一新名詞,令人遺憾的是當年因電視走紅的相聲演員也隨著“電視相聲”一同退出歷史舞臺 。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