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为什么不盗和珅墓?

用户93588680787


和珅虽为清朝最大的贪官,也是清有史以来最富有的贪官,据野史记载和珅贪污的钱财等于大清国二十年的赋税,约为20亿7000万两。

可以说若是和珅正常逝世,他墓穴中的财富绝对不逊色于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帝王的陵寝。可是众所周知,和珅并非是正常逝世的,他是被嘉庆赐死的,他的家也被嘉庆抄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三年,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真正掌控了偌大的大清帝国。于是嘉庆四年正月,嘉庆决定对和珅动手,最终和珅被勒令自尽,其家产被全部抄没。

而据《清史稿.和珅传》所载,嘉庆共抄没珍珠手串二百馀,整塊大宝石不计其数,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夹墙藏金二万六千馀两,私库藏金六千馀两,地窖埋银三百馀万两,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赀本十馀万。以上原属和珅的家产都被嘉庆所抄。



也就是说和珅死后,他是没有多少金银财宝再去陪葬的,即使他当年的财富较之皇帝的私库都要多,是“多於大内数倍”,甚至比清朝国库的财富都要多,到和珅临死后也都归嘉庆所有,所以既然都没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和珅拿什么去陪葬呢?而且和珅可是被皇帝赐死的,他又有什么资格去风光大葬呢?



所以就是这样的一个“毫无油水”的和珅墓,孙殿英哪会这样兴师动众的去盗掘呢?根本没必要,也是付出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的。

再者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很大程度源于“便利”,因为他当时的驻地就在清东陵的附近,所以这就给了孙殿英很大的便利,也就是如此,本来就胆大包天的孙殿英,加上位置的优越性,孙殿英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东陵大盗”。



而和珅墓却并不在清东陵的范围内,它却是在北京西北四十公里,昌平西南二十一公里的地位(当然尚未完全核实),这里距清东陵可是相差了十万八千里。而且和珅墓不像清东陵周围是人迹罕见之处,它的周围可是有村庄的,在这个地方孙殿英可不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挖。

当然和珅墓之所以没被盗,其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天下人都知道和珅的财产都被嘉庆收刮的干干净净,和珅墓已无多少油水可捞,而这点孙殿英自然也知道,所以他才不会做出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或许换一种想法来看,和珅被抄家未尝不是好事。试想,如果当初和珅未被抄家,也未被赐死,以和珅“远播中外”的财富,他的安眠之所恐怕早就被打开了,早就会被那些虎视眈眈的盗墓贼给破坏的是面目全非了。

遥想他的主子乾隆,生前何等的荣耀,九五之尊,天下臣民生杀予夺皆有他决定,可是他死后的遭遇却让多少人唏嘘,尸体被拉出棺木,爆尸数日,一根孤零零的辫子横亘在墓穴之中,头颅与尸体分开,这就是曾经的一代帝王身后的遭遇。



所以,和珅的结局对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然以他的财富,他死后恐怕很难得到安生,结局恐与乾隆一般无二。


澳古说历史


和珅是巨贪不假。孙殿英是东陵大盗这也不假。那既然和珅财富倾国,他的墓又离清东陵不远,那为何孙殿英却对他的墓不动手呢?

先看看孙殿英盗清东陵的动机是什么?

孙殿英这个人在抗日的时候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的,但这是后话。

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奉命驻扎在蓟县马伸桥,这个地方离满清的皇陵——“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


他这个军长当的也不容易。虽然它属于国军编制,但却不是校长的嫡系部队,只是个杂牌军。所以克扣军饷物资那是常事,要知道那时候的杂牌军里很多人就是奔着军饷来的,孙殿英如果不把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他这个军长也坐不稳当,甚至会引起兵变。

孙殿英被钱逼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他该怎么办?一山之隔就是清东陵,这是一块大肥肉。孙殿英便打起了它的主意。

随后他以演习的名义,将部队开进了清东陵。一顿炸药开路,炸开了清东陵。拉走了20车的宝贝,其中包括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和慈禧太后的价值连城的夜明珠。

从前因后果可以看出他盗墓的动机就是为了钱。


再来看看和珅的墓。

和珅是乾隆朝的大富豪,富可敌国。他拥有8~10亿两的白银,是大清15年的财政收入。

而且乾隆皇帝对他委以重任,权倾朝野,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乾隆当了太上皇以后,民间就把和珅称为二皇帝。

他也确实耗巨资在蓟县为自己修建了陵墓,被称为“和陵”。

大家也都知道,他花半辈子积攒的财富,瞬间就化为泡影。嘉庆上台以后,不给和珅任何喘息的机会,就把他给杀了。查抄了所有家产。他的和陵压根儿无福消享,他死后都没人敢给他收尸。


关于和珅在北京的墓怀疑有两个地方最有可能,一个是在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桥镇的上万村,一个是北京市昌平区南流村,也就是说和珅死后,葬在哪里还不确定。

现在明白东陵大盗孙殿英为什么不盗和珅的墓了吗?

原因很简单。首先孙殿英找不到和珅的墓确却在哪里?其次就算能找到,也是一座空墓而已,财产都被朝廷查抄了。他的和陵也没派上用场,里面什么都没有。


说史听涛


提起孙殿英,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东陵大盗”这个称号:民国十七年(西历1928年),国民党军阀孙殿英盗挖了清朝乾隆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并由此而得名。

而距离东清陵不远的地方就是和珅的墓,和珅省钱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为什么孙殿英不去盗和珅的墓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和珅的墓虽然离东清陵不远,但那是个空墓,和珅没有葬在里面,自然没什么可盗。

第二、和珅被赐死后葬在哪里现在还没法说清楚,关于和珅在北京的墓地,有两个地方最有可能,一事在北京房山区青龙桥镇的上万村,二是在北京昌平区南流村,也就是说和珅死后葬在哪里还不确定,孙殿英自然不可能盗挖。

第三、众所周知,和珅生前家产已被嘉庆皇帝抄完了,和珅下葬时候会有多少陪葬品不得而知,但一定不会太多,所以孙殿英自然是没啥兴趣了。

墓地不好找,也没有什么金银珠宝,所以对孙殿英没什么以引力。


关河南望


孙殿英在历史上那是出了名的“东陵大盗”,现在一旦有人提起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盗墓贼”这三个字。而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他曾经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做了一件别人不敢做的事,那就是洗劫“清东陵”。

就在1928年的夏天,身为国民革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奉蒋介石之命却驻守马伸桥,马伸桥距离满清帝国的皇陵非常的近,中间只隔了一座山。而当时的孙殿英,虽然说是一个军长,但是国民党对他却并不是很重视,因此他们十二军的军饷物资总是得不到资助。

基本上,想要有钱花和有饭吃,都只能依靠孙殿英自己去努力争取,而这个争取很显然并不是向国民党政府要,因为即便要了他们也不会给,只是徒劳无功。孙殿英的这个努力争取,说白了就是依靠自己的军事实力去耍一些小手段,挣些外快。

有一天,孙殿英突然把军中的一些精英召集起来,告诉它们说,由于现在军中已经非常缺钱,再不去弄点钱大家都得饿死。这些精英听后也大为赞同,因为他们这几天根本就没给手下发军饷,搞的现在都有点军心不稳了,所以他们早就想着跟孙殿英一起出去捞点外快了。

孙殿英后来又告诉它们了一个盗墓的事情,说清东陵里面有大量的财富,只要他们肯去盗墓,那就可以享有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孙殿英的一番说辞可以说是很吸引人,只是还是有少部分人不同意,他们认为盗墓是一件很不齿的事情,更何况他们还是国民党军,只怕事成之后会受到处分。

孙殿英没有理会这些,即便是那些不愿意去的也被强行拉过去了,虽然蒋介石确实早早就立下了一个“国民党军不得损害皇陵”的明确规定,但是面对这么一大块肥肉,再加上孙殿英的贪婪性格,要说放弃那是不可能的。据说,孙殿英之所以会这么急于盗墓,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发现其他人也早有这个念头对清东陵垂涎三尺,所以他才会选择先下手为强。

不过,这件事明目张胆的干是不行的,孙殿英带着大部队的人马以清剿土匪马福田的名义,开进了清东陵。然后又偷偷的派遣几个最信得过刺客部队,带着炸药,秘密的炸开了慈禧、乾隆以及康熙帝的皇陵。

果不其然,孙殿英在这三个陵墓里面发现了大量的财富,他带着手底下的队伍将这些都洗劫一空了,其中还包括一些古代妃子的墓也被他盗掘。后来,他还不满足于这些,他觉得自己的机会只有一次,下次想再进入就难如登天了,所以,他连一些很小的墓都盗了一遍,哪怕里面的财富并不多。

这件事事发之后,就有人问他,说孙殿英你为什么不去盗和珅墓?和珅是一个大贪官,且还是大清帝国的第一首富,盗他的墓也不用背那么多的风险啊?当时孙殿英就笑了,他说:“和珅墓里虽然有宝贝,但是这能跟慈禧太后和乾隆的墓比么?”原来,孙殿英虽然说是文化程度很低,不了解一些历史,但最基本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那就是臣子生前不管有多富有,它们的陵墓都是不会比皇帝的墓规格更大些的,更何况慈禧去世才20年不到,和珅都过世多久了?而且一旦是自己盗了和珅的墓,那么下次想再盗清东陵就难了,蒋介石绝不会将这么一个盗墓贼安排在距离清东陵这么近的一个地方。

当然了,还有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和珅生前所选的墓,地处水库中心,现在早就已经被河水给淹没了,只有每年河水比较少的时候,才能在远处看到墓室的顶尖。而且和珅后来的家产都被乾隆的儿子拿走了,他死后自然是没有那么多的陪葬品,所以,比起和珅墓来说,还是盗清东陵更为稳妥一点。


猫眼观史


这个问题十分有趣,就如同很多人问孙殿英为什么不去盗十三陵的问题类似,先说说和珅墓地的情况吧:

大家都知道和珅是乾隆皇帝非常宠信的大臣,又是个大贪官,甚至富可敌国,但乾隆之后的嘉庆皇帝上台并真正掌握实权后,就把和珅抄家了,民间流传的那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形象的描述了这段历史。

和珅一生中曾多次陪乾隆皇帝去东陵拜祭皇陵,而路途中就要经过蓟县(今天津蓟州区),这里景色不错,离东陵也很近,很多清代王爷园寝和大臣的墓地都在附近,如傅恒、福康安的墓地离现在传说中的和珅墓地很近,所以在很早之前,和珅就在距离东陵不远的蓟县建了自己的墓地,俗称“和陵”,位置大概为现在蓟县于桥水库里,早已被淹。和珅墓地建好以后未等使用就因为和珅被赐死并抄家而被嘉庆帝下旨拆除了。据说现在蓟县独乐寺里的两樽石狮子就是和珅墓地里的遗存。而和珅死后真正的葬地据说在京城附近,有好几处都说是和珅墓地,真伪不知。

综上所述,和珅生前所建墓地大概位置距离东陵很近,就在孙殿英部队驻扎的蓟县马伸桥镇南面不远处,但是早已是废墟了,什么都没有,孙殿英去盗什么呢?所以孙殿英不可能去盗和珅墓。

最后还要说明,和珅生前所建墓地具体位置并没有文献记载,也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现在说的位置只是民间说法,而且除了在于桥水库一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在蓟县西部,具体位置不详。


孤竹公子


和珅(1750年—1799年),满洲人,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1799年,嘉庆帝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仅49岁。

百度词条上的位置为:北京西北四十公里,而且只被国家列为一般级别保护文物而已,你想孙殿英怎么也会去翻翻历史书吧,也知道和珅是怎样被处死并且被没收家产的情况吧,他不翻部下也会去翻吧,更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出来吧……



画残阳


孙殿英(1889~1947)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军阀,1928年投靠了国民党,被蒋介石任命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

就在当年(1928年)的夏天,孙殿英率领部队驻扎在河北省蓟县马伸桥一带。老孙为何把部队驻扎在此呢?



通过地图可以看到,马伸桥镇与清东陵仅一山之隔。原来老孙想利用部队进行“东陵盗宝”。

老孙总不能明目张胆盗墓吧?于是他打着演习的幌子行盗墓之实。

清东陵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以及一些嫔妃和阿哥,共161人。这5位皇帝分别是: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和同治。15位皇后中最著名的有东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

孙殿英经过分析和研判,最后认定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生前最富有,死后应该陪葬宝贝很多,于是选定了二人的陵墓为盗墓目标。

经过精心的安排和发掘,最后孙殿英的军队成功盗取慈禧太后的陵墓和乾隆的陵墓,据说单从慈禧陵墓里盗取的宝贝就装了十几辆卡车,可见老孙收获不小。



(问题来了)孙殿英是盗墓高手,为何他不盗和珅墓呢?

我们先看看和珅陵墓在哪里?

史书记载和珅生前在河北蓟州(今蓟县)修了一座豪华墓地,民间称之为“和陵”。但还没等和珅死后入住,他就被嘉庆关押了起来,罪名是贪污受贿高达8~11亿两白银,和珅被嘉庆赐死。

亲们想想看,一个大贪污犯无论如何也不能享受高规格的墓地了,原来豪华陵墓最后被大水淹没。和珅死后被儿子丰绅殷德匆匆埋葬到了北京西北四十公里一个名叫南流村的一处山上。据说和珅坟就是一个小土墩。

和珅生前虽然很富有,他贪污的资产是大清十五年的财政总和,但是这些财富都被嘉庆没收了,所以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孙殿英也不傻,他知道慈禧和乾隆墓里葬品丰富,所以才盗取二人的陵墓。和珅被抄家了,死后哪还有陪葬品!孙殿英盗和珅的墓岂不是大姑娘生孩子——费劲不落好吗?


秉烛读春秋


孙殿英是民国时期的军阀,他统领民国革命军十二军,作为国民军军长的孙殿英,军衔很好听,但是现实很骨感,中央根本不拨款给他,没有军饷,他拿什么养活手下的兄弟们,总不能散伙吧。

当时孙殿英的十二军驻扎在蓟县马伸桥,这个地方和清朝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孙殿英犯难的时候,他动了清东陵心思,尽管知道这是犯了天下的忌讳,况且清朝和国民政府有过协议,不许碰皇室陵墓,这也是清政府投降的一个约定。

但是此时的孙殿英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据我了解,当时他的军费已经紧张到下面怨声载道的地步,不得不铤而走险。

孙殿英带着人直奔慈禧的定东陵和乾陵皇帝的裕陵,从他选择的目标就能看出,当时孙殿英盗掘皇陵之前,是下过一番功课才去,因为他盗掘的这二位皇陵,是秦朝历代皇帝陵墓中最有钱的坟墓。

孙殿英通过这次盗掘坟墓,获得了大量的财宝金钱补充作为军费,当然了,他为了逃脱罪名,拿出巨额的盗墓所得,给当时的关键人物塞的盆满钵满,这样一来,冯玉祥和蒋介石就带头不追究此事,后来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时候大家有一个疑问,当时孙殿英驻守的蓟县马伸桥附近,还有一个著名的陵墓,正是和珅的墓葬,为什么孙殿英没有去盗掘?反而越过山头去大张旗鼓的盗掘慈禧和乾隆陵墓呢?

据我了解,在和珅被抄家的时候,他的家产估值可是在8到11亿两白银,这个数字是当时清政府15年的税收总和,身为巨贪,和珅可是名符其实,这样腰缠万贯的主,孙殿英难道就不考虑一下他的陵墓吗?其实孙殿英想过,最后放弃了。

盗掘和珅的陵墓自然是好处很多,一来不用受到谴责,因为和珅毕竟是一个罪人;而来又方便,不用闹那么大动静,因为和珅的墓葬没有皇陵结实。

当然,孙殿英最后没有盗掘和珅墓葬也有充分理由,前文我已经说了,在盗掘之前,孙殿英显然是做过功课了,既然做过功课,那就一定知道和珅是如何死的,他是得罪了嘉庆皇帝被抄家办死,尽管和珅生前富可敌国,被抄家治罪后下葬的人,陪葬品能有多少呢?

不过话说回来,和珅的儿媳妇可是乾隆宠爱的十格格,嘉庆对这个十格格也是极有好感,在和珅下葬的时候,说不定格格自己给和珅弄了不少陪葬也说不定,如果顺手的话,盗掘看看孙殿英也能接受。

这时候就迎来了第二个问题,这和珅的墓葬,盗掘起来并不顺手。

和珅生前花了巨资在蓟县建造了陵墓,民间称为和陵,可见一斑。尽管墓葬建造的很好,可惜他被处死之前,一直被软禁,也没机会再来墓葬看看了。

和珅的墓葬如今在蓟县的桥水库中心,是一个被水淹没的墓葬,水小的时候能看到和陵的一个小尖,水大的时候,啥也看不到。

先不说挖掘这样墓葬的困难程度,就是找到墓葬都费劲,孙殿英自然不愿意费这么大周折去挖一个不一定有钱的墓葬,关键是这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必须速战速决,迟则生变,最终孙殿英决定盗掘成功率更高的目标,放弃了盗掘和珅墓葬的想法。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

野史日记


原因有二。

第一,和珅的墓找不着。并且,和珅死时已经被抄家,他的墓不值一盗;第二,孙殿英当时也没有条件去找和珅的墓。

第一,找不着

和珅生前曾在天津蓟县(为了拍乾隆皇帝的马屁,故意修得离清东陵很近)为自己修建了豪华墓地,民间称之为“和陵”。

但是,由于和珅得罪了嘉庆,因而他还没有来得及“住”进他的墓里,便被嘉庆赐死了。

和珅被赐死后,又由于抄家以及戴罪之身的原因,和珅没有风光大葬,而是由其家人匆匆收敛其尸身后,偷偷下葬的。

据说,和珅的坟头在距离北京市区西北四十公里,昌平区西南二十一公里的一个大疙瘩环山坳里。至于究竟是不是,没人知道。

新中国建立后,疑似为和珅墓的坟头被列入了一般级保护的古墓,但是由于没有文献资料能佐证,因此迄今为止也就仍然没有确定和珅的墓地到底在哪里。

↓位于天津蓟县的“和陵”。(和珅没来得及住进去的墓)



既然连专家都不知道具体的位置,孙殿英那种草头军阀又可能怎么找得到呢?

并且,和珅是偷偷下葬的,他的陪葬品能有多少?也值得上孙殿英一盗?要真有价值连城的好东西,估计嘉庆早给他刨了,那还轮得到孙殿英刨。

盗和珅墓,就怕孙殿英会亏本哦。

第二,没条件盗

孙殿英干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盗清东陵。按他自己的说法,他祖宗三代都被满清旗人迫害致死,他与满清有刻骨铭心之恨,所以他要毁掉满清祖陵,报仇雪恨。

不过这只是孙殿英在盗东陵后,为自己找的开脱之词。事实上,他盗东陵的原因,有且只有一个:就是东陵离他的地盘近。


清朝入关后,顺治皇帝出于政治考虑(担心被打回关外),因而没有把陵寝就近选在北京郊外,而是定在了离北京、天津、唐山市区都非常远的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离京津唐都有百余公里的路程)。

清朝统治时期,由于有专人护卫,东陵选址尽管偏一点,也没什么。民国成立后,由于也有专人保护,所以也没啥毛病。

但是,1928年二次北伐之后,东陵选址偏僻的问题就显现了。

1928年6月,北伐军直抵北京郊外,张作霖被迫宣布退出关外。临走前,张作霖对负责殿后张学良说,张宗昌不是好东西,不能放他出山海关。于是,隶属于张宗昌的孙殿英部就留在了冀东。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不久后,孙殿英被国民政府收编,成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但是国民政府只负责收编孙殿英,却不给他军费。囊中羞涩的孙殿英就只好打起盗墓筹军费的主意。

盗谁的墓呢?很显然,就是盗东陵了。因为他当时的驻地在马伸桥镇,这里离清东陵非常的近,直线距离只有十几公里。于是孙殿英就以剿匪和军事演习为借口,把东陵团团围住,不让外人接近,继而把东陵盗了。



所以说,孙殿英盗清东陵,没别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东陵离他近而已。如果他的驻地在河北保定,说不定他就把清西陵给盗了。

前面说了,和珅生前给自己修的的墓在天津蓟县,如果他真的是葬进了蓟县的墓(非赐死的正常情况下),或许孙殿英真的会把他的墓也给盗了。毕竟离得近嘛,盗了东陵再顺手盗和珅的墓,也就是顺手牵羊之举。

但是由于和珅的墓据说是在北京郊外,而当时北京一带是晋绥军的驻地,孙殿英只是个临阵投降国民政府的人,阎锡山不可能让他穿过自己防区,跑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实施盗墓。所以,孙殿英也根本没条件盗掘位于京郊,疑似为和珅的坟头了。


Mer86


和珅、孙殿英,这可是历史上的两位大名人,一位是18世纪的世界首富,另外一位则是东陵盗宝的主角。那为什么孙殿英不去盗和珅的墓呢?这要从和珅说起。

和珅出身满人官宦家庭,其父常保为福建副都统。都统分为八旗都统和驻防八旗都统,八旗都统是每一旗的最高长官,而驻防都统,则是地方驻防八旗军的最高长官。福建副都统就是驻福建八旗军的最高副长官,属于地方驻军的高级官员。

这么看来和珅应该生活很幸福才对,可惜,在他三岁时母亲去世,九岁时父亲去世,和珅、和琳两兄弟差点被后妈扫地出门。少年时期的和珅,甚至要卖祖地筹集学费。还好,和珅长的帅,可谓是仪表堂堂,而且好学,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更是精通四书五经,才华横溢。可惜,和珅不善考试,科举不利,最后只能世袭家族留下的三等轻车都尉,成了宫廷侍卫。

和珅跟乾隆见面之后,很快得到了乾隆的赏识,坐上了升职的火箭。原本,和珅还是很清廉的,一心报效国家,与朝中的清官为伍,打击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和珅人生的转折点,起自李侍尧案。和珅受乾隆谕令,前往云南查清了大学士兼云贵总督李侍尧贪腐案,得到了乾隆进一步的赏识和信任。可是,正是在李侍尧一案中,和珅私吞了查获的李侍尧及其党羽的大部分财产。从此,和珅开启了对于权力和财富的贪婪模式,一发不可收拾。

和珅官至正一品文华殿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兼领军机大臣,权倾朝野。同时,和珅还获得了乾隆的格外恩典,和珅之子丰绅殷德迎娶了乾隆最喜爱的十公主,摇身一变又成了皇亲国戚。

和珅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同时,还经营当铺、银号、饭馆、茶楼等产业,并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的十三行过往甚密,开启了大肆聚敛钱财之路。据说,和珅很快聚敛到了现银近三千万两,家中的古玩珍宝,不计气数,还兼并土地数万顷,拥有房产210余间。和珅的财产全部折算成银两,据说至少在六亿两以上,相当于乾隆时期,数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和珅这可是富得流油呀,那他死后的陪葬品肯定非常丰富。可是,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做“和珅跌到,嘉庆吃饱”,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嘉庆四年,即1799年,太上皇乾隆刚刚病逝,刘墉就上奏折弹劾和珅贪污甚巨。和珅很快被革职查办,并在被弹劾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后,被嘉庆赐在家中自尽,除了留下十公主生活的必要财产外,其余家产悉数抄没。

和珅的家产已经被抄没了,和珅还是罪臣自尽,他的葬礼自然不会太隆重奢侈,而是被家人悄悄的埋葬了。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去世后,都是嘉庆拨钱,才得以安葬,可见和家在和珅去世后,是有多么的落魄。

和珅的真正墓地,到现在并没有找到。据说,在距离北京西北四十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附近,有一处山包,前面有5个不起眼的墓,周围因为环绕7棵古松,显得墓主人身份很不一般。当地人都叫这片墓地为和家坟,说是和珅的墓就在其中,不过并没有得到确切认证。

再来看孙殿英盗宝,发生在清东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距离北京市区有125公里。孙殿英当时所盗的两座陵,可以说是清东陵所有陵墓中,陪葬品最丰富、最奢华的两座皇陵,一座是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另外一座是乾隆的裕陵。不能不说,孙殿英的判断还是很准确的,看来孙殿英绝对看过历史呀,知道谁最奢侈。

而在清东陵附近,的确有一座和珅生前为自己建造的陵墓,位于河北蓟县的翠屏湖内(于桥水库)。和珅的墓在湖内?的确是的,只是当时建造时,并不在湖内,后来修水库,和珅墓就被淹没到了水下。

和珅知道东陵风水好,为了殷及自己的子孙,同时拍乾隆的马屁,表示要永远侍奉乾隆,就在清东陵附近也为自己找了块墓地,就是距离清东陵大约30多公里的蓟县境内的翠屏湖所在地。和珅有钱呀,所以陵墓也建的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被当地人称为“和陵”。在古代,陵只能是皇室才可以用的称号,所以,当地还流传有一首民谣:“老和珅,万民恨。想篡位,修大坟。糟万金,倾黎民。沙河深,杀和珅。应神言,天报应。”说是和珅有谋逆篡位之心。

结果么,自然很明显了,嘉庆赐死和珅后,命人毁掉了这里,陵上的很多石材、木材、砖瓦等物,也被附近的村民给搬走了。

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孙殿英为什么不盗富可敌国的和珅墓了,最主要的是蓟县的和珅墓,根本就没有启用,里面没有任何东西,孙殿英根本就没必要去盗。其次,即使和珅埋在和陵,和珅死前被抄家,陪葬品不会太多,孙殿英看不上。再有,和陵距离清东陵还有三四十公里的路程,来回跑不方便呀,与其去盗和陵,那还不如再挖一座皇陵来的方便。

孙殿英都看不上和珅了,这和珅是要多么的悲哀。财富积攒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说这和珅是何苦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