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一個親王府內幾百或上千人龐大的開支來自何處

清朝的一個親王府內幾百或上千人龐大的開支來自何處

清朝的組織結構,官爵分12個等級,待遇有高低的區別,一律實行的是俸祿制,就是發工資。

清朝這也是接受歷代的覆亡的教訓,親王有藩屬領地,易尾大不掉,一旦有實力足夠就和朝廷分庭抗禮,畢竟皇帝人人想坐。

在這種俸祿制體制下,那些親王及以下的官員,一個大家庭除了本家庭成員外,主人有成群的妻妾,還有大量的服務、當差人員都要吃飯。

一般王府人員從幾十、幾百到上千的都有,這些龐大的開支,以一個親王的俸祿收入是絕對無法支撐的,那麼他們又是如何生存的?

答案是他們不但能夠生存,而且生活的很奢侈。

先看清朝一個親王的俸祿待遇,約每年1萬兩的俸銀外還有祿米1萬斛,折算成人民幣大約為535萬,當時一品文官的俸祿也就是俸銀180兩,祿米180斛,加上養廉銀1.6萬兩,折算成人民幣也就是290萬元,與國家一品文官相比,清朝親王的俸祿還是挺高的。

一個親王年收入500多萬,看起來不少,如果單獨一個家庭生活,可以過很奢侈的生活,但他的府上幾十上百、上千的服務人員、當差的都要他來養活,朝廷是不會給這些親王以外的人發工資的。

清朝的一個親王府內幾百或上千人龐大的開支來自何處

要養活這個龐大的群體,親王必須有自己另外的收入,這另外的收入就來自莊田和地租。

不論是“八大家”世襲罔替的親王家也好,更不論是由皇子分封出宮後的親王家也好,在他們府裡都有莊園處這一組織。

以肅親王府為例,來說明這個莊園處的運作過程。

肅親王府的第一代,就是曾以靖遠大將軍的名義出兵四川,殺死了張獻忠的豪格,他的親王爵位從是皇太極的天聰六年到福臨的順治元年,共經過了四次加封、三次降奪的不平坦道路,終於在多爾袞的誣陷下,結束了殺人放火的一生。最後則是在順治八年得以平反,在乾隆四十三年又恢復一切榮典和世襲罔替的原封。

肅親王府的土地比其他的王府多有一倍。至於地租的多少,也應該和土地的多少成正比,但是確切數字現在已無可查考。

據善耆的兒子憲均說:“雖然說不出土地面積究竟有多少,但概略記得每年的地租收入約有兩萬多兩銀子,”

王府的土地來源,大部分是在明末清初豪格帶兵入關時,把駐紮過地方的肥沃土地,用武力從百姓手中強奪過來據為己有,因此在當時,就把這種不法的收穫取名叫:跑馬佔地。其他七家“鐵帽子王”的土地也是從跑馬佔地而來。

清朝的一個親王府內幾百或上千人龐大的開支來自何處

除了上述的跑馬佔地之外,還有一種所謂帶地投寵(又叫帶地投龍)

的土地,從這一名詞的字面來看,彷彿是有某些農民,自願帶著自己的土地投奔王府似的。

形成這種帶地投靠的原因,就是當時的廣大農民,因為受不了當地貪官劣紳的壓制盤剝,所以才在無從選擇的心情下,對於王府莊園所製造的“一不增租,二不奪佃”的騙人幌子,產生了幻想,而把自己多年用心血養肥了的土地,白白地送到王府的名下。

結果是王府可以不費一文錢和一點力,就把多少土地規入自己名下,同時所謂帶地投靠的農民,則是不但年年須向毫無關係的王府去交地租,還得把自己的身子以及自己的後代子孫,都綁到這塊土地上,成為世襲罔替王爺駕下的世襲農奴。

除農田收入之外還有牧地收益,肅王府除在遼寧和河北兩省有年收兩萬多兩的地租外,還在察哈爾一帶有成片的大牧場。雖然也不知道它的面積如何,但據說是一片水草豐盈的好牧地,在當時,肅王府的莊園處雖然從那裡收不到像地租那樣的固定收入,但是也以變相的地租方式,定出了每隔幾年須向王府送來一些毛皮和乳製品的慣例。

清朝的一個親王府內幾百或上千人龐大的開支來自何處

以上就是關於肅王府的土地、地租等的概略情形。

土地財富的多寡和有無,取決於力量的強弱對比,天地間不變的道理是,強者一方永遠是佔據公理的一方。

王爺手裡原來沒有土地,後來變得有很多土地,只須在舉手投足間。

下邊的例子就說明這個問題。

在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侵人北京,位置在東交民巷附近的肅王府。被燒成一片焦土。連帶府上祖傳的記載土地契約或債務的賬本也化為灰燼,王府名下的土地一時失去了憑據和清單。王府的地畝冊子被燒,成為王府的一個致命巨大的創傷。

於是他們採取了這樣一個辦法:由王府派出幾名“精明強於”的管家,各帶幾名專管記錄的寫字先生,分赴有地畝的各縣,堂而皇之地把當地各家佃戶找來之後,逐個個別談話,寫字的先生們就在內屋偷偷用筆記錄下來。

管事官大聲問佃戶的姓名,如回答是“張三”,裡屋就把張三的姓名記入新賬,再問承租的地畝共有多少,如果回答是18畝,那麼賬上就給記上18畝,一直樣持續了兩、三年,才把王府的新地冊重新制定出來。有無差錯,沒無憑據,這些都不重要,你佃戶必須認賬。

和平年代,沒有“跑馬圈地”的機會,這樣的親王土地收入從何而來?

在舉個後來成為皇子,從宮中分封出來,因為有功而成為世襲網替親王的酵親王府作為例子。

在這樣的王府內,由於沒有打江山的所謂汗馬功勞,因此也就沒有跑馬佔地的土地和牧地,而只能擁有分封的土地和帶地投靠的土地。可是他們對於農奴的欺壓欺騙、剝削和奴役,則是比“八大家”有過之而無不及。

清朝的一個親王府內幾百或上千人龐大的開支來自何處

這裡的分封不是前朝諸侯那樣的分封,而是分給他一個莊園,居住地面積稍大,內有部分土地。

原因是總攬軍政大權達40餘年之久的恭忠親王奕訢,和以光緒生身父的資格備受朝廷優遇的醇賢親王奕譞,加上攝政王載灃。以他們的權勢和當時的聲望,是遠遠超過了過去的八家親王的,就是專從這一點來說,這三個王府中的管事處、莊園處的官員,對於分封地的佃戶和帶地投靠的農民,利用王爺的勢力進行殘酷的威逼欺弄,不用細說了,隨便找個藉口,說你有罪,治你佃戶的罪,沒收你的土地,那就是舉手之勞。

這就是權勢的力量,權勢具有可以呼風喚雨的力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