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一江春水憶芳華!

溪洛渡,一江春水憶芳華!

永善,何以為“善”?打開歷史的大門,走進塵封的冊,我們的視野便會清晰起來。《永善縣誌》記載,“永善”之得名,源於當年雲貴總督鄂爾泰征剿平定米貼,並由朝廷欽命縣名。《嘉慶永善縣誌》記載:“因當地土酋叛服靡常,變亂頻繁,為形勢所迫,相度地宜。建城永善,取其邊境永久安平,民眾平和善良之義。”這裡,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永遠平安善良”之意。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佛灘安置點遠眺 陳永明攝

事實上,永善的歷史是十分久遠的,早在夏禹時就屬梁州域,周朝時屬於雍,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則屬西南夷。明朝時今縣境北部為四川馬湖府地,南部為四川烏蒙府地。清朝“改土歸流”轉屬雲南。康熙34年(1695年)清廷授予彝族首領安永長阿興土千戶之職,駐防檜溪。雍正6年(1728年),置縣治於米貼(今屬黃華鎮),定縣名為“永善”。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陳永明攝

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43師129團進駐永善,4月永善縣人民政府成立,隸屬雲南省昭通地區(今昭通市);1951年3月,永善縣城遷至井田鎮(今溪洛渡鎮)至今。

永善的由來,與金沙江有關,與這方山水有關。金沙江潤澤永善大地,養育永善兒女,涵養了永善人包容、大度的情懷,賦予了“永善”新的內涵,因而有了“永善”的另一含義。從地理位置看,永善地處金沙江和關河之間,左右靠水,“二水”為“永”。聖哲老子曾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因而“永善”又有“師法自然,從善如流”之意。這裡,人們向“善”的淵源與水是密不可分的,生長在金沙江懷抱的永善人盡享得天獨厚的福分,祖祖輩輩因水而緣,靠水而居,在大山大水之間生存、勞作,他們在金沙江跳躍五千多米落差奔湧而來的嶙峋風骨和狂野本色中搏擊,在綿綿江水“善、勤、恆、容、韌”的精神世界裡陶冶,仰仗這方山水,練就了剛毅、堅強的韌勁和奮發向上、敢於拼搏的大山精神。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陳永明攝

“明月寒風夜半開,德人猶有子猷來。永聞華表隱幽谷,善說神仙為第臺。”這是北京畫家、詩人李夏夏對“明德永善”的詮釋。

金沙江,這條氣勢磅礴的大江,是中國第一大河長江的上游。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史書《禹貢》中將其稱為黑水,《山海經》稱之為繩水。金沙江沿河盛產沙金,故有“黃金生於麗水,白銀出自朱提”之說,宋代因為沿河出現大量淘金人,而又稱為金沙江。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陳永明攝

金沙江有多長的歷史,永善的歷史就有多長。遠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塊熱土上勞作生息。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在這裡流傳,僰人懸棺至今猶在。黃坪,清代就是“滇銅京運”的大碼頭,由此裝船,由水陸兩路送至宜賓,然後分送朝廷各鑄幣點,故金沙江船運,有“黃金水道”之稱。自古就有漢、彝、苗、回等多個民族陸續遷進,生聚日繁。由於地處雲南、四川和貴州的交界地段,屬典型的山區地貌,素有“三川半”之稱。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陳永明攝

永善這片厚重的土地,它的厚重,源自千百年來人們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存,所不斷積蓄的、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以及與周邊地域文化的交融,尤其是中心城市昭通的千年浸染。“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當年,毛澤東意境深遠、氣吞山河的詩句,天下傳誦,令人叫絕。詩中所描繪的,就是金沙江這條大地上的江河,而金沙江又與永善有著千絲萬縷的血緣、親情。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金沙江蘊藏的巨大的能源和資源得到開發利用,世界級的溪洛渡和向家壩水電站建設,使境內168.2公里的江面和眾多支流、河谷,形成一個“高峽出平湖”的壯麗奇觀,賜予永善“金沙江上的旅遊天堂”的美譽。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鳥瞰溪洛渡 曾光祥攝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地質演化的世界奇觀在這裡匯聚;遠古神秘遺址在這裡孕育;歷史征戰的風雲在這裡瀰漫……上天傾慕這片土地,撒下五彩珍珠,賜予了永善8大旅遊主類、50餘處景觀;大地獨鍾這方熱土,孕育靈秀山河,造就了35條峽谷、67座高峰……這裡,有金沙江大峽谷的雄奇秀美、五蓮峰的俊秀神韻、馬楠山的神秘浪漫、碼口溶洞群的鬼斧神工,紅糖村的清秀嫻怡、青龍古漢墓的悠久歷史、百年古鎮的獨特魅力、濃郁的民族風情;這裡,有細沙原始林區、玉筍天然地質奇觀等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這裡,有新石器時代遺址、銅運古道、檜溪土司墓、佛灘僰人懸棺等人文資源;這裡,有彝族月琴、苗族蘆笙、漢族獅舞、打鼓草山歌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溪洛渡馬家河壩棧道 陳永明攝

這方山水風光令人陶醉,人文史話讓人流連。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道逼仄神秘的峽谷,在21世紀派上了用場——在峽谷中建設一座巨型水電站,這也許是造物主都沒有想到的問題。峽谷兩岸兩道筆直的懸崖如兩列巨型火車排山倒海般飛馳而來,一聲汽笛長鳴之後,穩穩地停在了溪洛渡,成為一道天然“石門”,為巨型電站的建設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這讓人不免想起“天門中斷楚江開”這樣氣勢磅礴的千古絕唱。2003年12月,距永善縣城3公里的金沙江峽谷之中的溪洛渡口,一聲開山炮響,一個裝機1386萬千瓦、中國第二、世界第三的世界級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在這裡誕生了。10年之後的溪洛渡,不羈的金沙江靜如處子,兩岸高山聳峙,峽谷中一道大壩巍然矗立,壩上高峽平湖,一泓碧波如鏡,壩下清流急湍而瀉,讓人禁不住為大壩的大氣和霸氣而驚歎,為溪洛渡矗立一座水電豐碑、書寫的“水電傳奇”而自豪。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陳永明攝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金沙江,在這些無數支流的山川與河流間,世世代代的永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奮耕耘,堅韌執著,以愚公移山之精神,以改天換地之氣魄,書寫了一部輝煌的人類生存史、奮鬥史。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陳永明攝

因了金沙江,永善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開始聲名在外;因了溪洛渡,永善人有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名片。永善,這個大江之上的“水電明珠”城,見證著金沙江奔騰咆哮、桀驁不馴的前世,和碧波蔚藍、靜若處子的今生;見證著“雲上草原·浪漫馬楠”的夢幻與悠遠;見證著“魅力金沙江·世界溪洛渡”的豪邁與激情。

踏上這片山靈水秀的土地,行走滄桑的“古驛道”,流連精彩的民間“獅舞”;品一品苗家的“三道酒”,嘗一嘗彝家的坨坨肉。徜徉在這片神奇的高山大川之間,你會迷失在“百褶裙”和“蠟染”刺繡精美的圖案裡,你會沉醉在“月琴”和“蘆笙”美妙的旋律裡。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金江古棧道 陳永明攝

今天,勤勞的永善人民,正在這些大山的皺褶裡,揮汗如雨,耕耘大地,耕耘著一個關於金沙江的夢,一個關於永善全面小康的夢,一個國強民富的祖國夢。“清潔能源基地、特色農業重點縣、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新興旅遊目的地”的願景和藍圖,正在這方大山大水之間徐徐展開……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

永善扶貧戰線,有這樣一位“鋼鐵戰士”!

永善這個村為何如此靚麗?探秘去~

永善七旬老漢為了安居房,蠻拼的!

永善黃華有位操家理務能手,他是?

搬出大山開啟幸福新生活

扶貧路上的“女漢子”

編審/陳洪 校對/楊豔 楊洋 編輯/馬進榮

承辦/永善縣融媒體中心

投稿/[email protected]

溪洛渡,一江春水忆芳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