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出土趙國銅戈,意外解開戰國謎團,傳播11年謠言被推翻

“將相和”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正是主人公廉頗、藺相如的精誠輔佐,使得趙國繼胡服騎射之後再次走向強盛,打下了與秦國抗衡的基礎。

可惜的是,唯一有希望在東線阻擋秦國進兵的趙國,在藺相如病故、廉頗遭撤換後,隨即遭遇了長平慘敗,數十萬生力軍損失殆盡,趙國自此一蹶不振,三晉當中再無一國有實力單獨與秦國抗衡。

鴨綠江出土趙國銅戈,意外解開戰國謎團,傳播11年謠言被推翻

當然,我們今天要聊的不是耳熟能詳的長平之戰,而是“將相和”中藺相如的身份謎團。

按照《史記》記載,藺相如原本是趙國宦者令繆賢的舍人,秦趙和氏璧外交爭鋒中,藺相如被舉薦前往秦國交涉,以完璧歸趙之舉被趙惠文王封為上大夫;此後又在秦趙澠池之會上立了大功,隨即被封為上卿,地位甚至高於趙國名將廉頗。

鴨綠江出土趙國銅戈,意外解開戰國謎團,傳播11年謠言被推翻

直到秦趙長平之戰前藺相如病逝,史書對其身份的記載都是趙國上卿。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將相和”,那麼藺相如是否做過趙國“相”呢?

在2008年出版的《172個被誤讀的史事真相》中,明確提出了“藺相如不曾為相”的說法,其依據就是史書當中從未有過藺相如做趙國相邦的記載。此後,“將相和屬於誤讀”這種觀點迅速在雜誌和網絡傳播,甚至直到今天依然被當做歷史冷知識進行傳播。

鴨綠江出土趙國銅戈,意外解開戰國謎團,傳播11年謠言被推翻

那麼這個所謂的“真相”究竟是真是假呢?趙國銅戈的出土,意外解開了這個謎團。

位於鴨綠江畔的吉林省長白縣八道溝鎮葫蘆套村的一處石碓當中,有當地村民意外發現了一件戰國銅戈,經考古工作者清理修復,共在銅戈上發現了16個趙國文字,其中一處刻有“廿年丞焛相女,邦左彔肖智麀,冶陽”,戈援處則刻著“相邦”二字。

鴨綠江出土趙國銅戈,意外解開戰國謎團,傳播11年謠言被推翻

“廿”即二十,在戰國時期,趙國文字“如”寫作“女”,“焛”即“藺”,“肖”即“趙”,銅戈上的銘文,翻譯過來就是:(趙惠文王)二十年相邦藺相如監造,邦左彔趙智麀主造,冶陽具體制造。

這種將監造、主造、製造者名字刻在兵器上的做法,與秦始皇陵兵馬俑中出土的“四年相邦呂不韋寺工龍丞”完全一致,可見是戰國時期各諸侯國通行做法。

鴨綠江出土趙國銅戈,意外解開戰國謎團,傳播11年謠言被推翻

同時,趙國銅戈銘文證實了藺相如的確做過趙國相,時間則為趙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即秦趙澠池之會當年。自此,關於藺相如身份的謎團被揭開,傳播了11年之久的質疑“將相和中無相”的謠言被徹底推翻。

但另一個疑問又產生了,趙國的兵器為什麼會在鴨綠江畔出土呢?這裡在戰國時期不是應該屬於燕國勢力範圍嗎?

鴨綠江出土趙國銅戈,意外解開戰國謎團,傳播11年謠言被推翻

其實,藺相如銅戈並非唯一一件在鴨綠江邊出土的趙國兵器,這裡還先後出土了趙惠文王十年陽安君劍、趙悼襄王四年春平侯劍,在鴨綠江上游還找到了13座積壇以及大量趙國錢幣和蓋弓帽(戰車部件)。

這表明,在燕趙相繼滅亡後,部分不願投降的趙國人沿著鴨綠江而上,來到了長白山一帶駐足,並建造了具有趙國文化特色的積壇(推測可能是祭祀所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