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上去了,工資差距少一些如何?差距過大,真有點憋屈啊

每到職稱評審時候,就會在老師之中引起騷動,尤其是晉升之後,工資立馬拉開巨大差距……很多老師就會生出很多看法……

先看一下職稱系列及其對應的工資:

正高級職稱(人員很少,不列出);高級職稱,對應的是7-5級崗,跨度一般在2210-2670元;中級職稱,對應10-8級崗,跨度在1600-1950元;初級職稱最低,對應13-11級工資,跨度在1390-1510元,初級職稱跟高級職稱差別是最大的,崗位工資實際上並不明顯,13級崗位工資1390元,十級崗位工資為1600元,七級為2210元,從初級職稱達到高級職稱就是許多老師奮鬥的方向,提高待遇,提高職稱是唯一通道!

看看我們單位扣的工會費(按照職稱扣繳)就可以看出來職稱,確實決定了教師工資收入高與低……

教師職稱上去了,工資差距少一些如何?差距過大,真有點憋屈啊

看出職稱工資有多大差距

教師對“職稱工資”有意見,進而反感“評職稱”:

沒評上不願工作……課多事多待遇低嘛!評上的高級職稱的更不願多幹活……職稱上去了,工資高了,進保險櫃了嘛!我們學校不是全部、起碼大部分高級教師上課少,或者不上課!很多學校高級職稱的教師都在圖書室、實驗室工作……青年教師、低職稱教師工作量是他們的一倍以上,工資一般只是他們的一半不到……能有積極性?我們學校成績好的都是中青年教師,結果中青年教師的工資最低……職稱工資與工作實績關係不大啊!職稱上不去,工資又不高,工作激情何在?不談職稱時還能憑良心去工作,一看到比自己職稱高的老師,就有不想再努力的衝動……可是一旦走到講臺上,自己就忘我工作了……

教師職稱上去了,工資差距少一些如何?差距過大,真有點憋屈啊

職稱低,過一會兒還是兢兢業業上課

教學水平與職稱真的關係不大!有人脈關係的工作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拿高級職稱工資,沒有人脈關係的教學水平再高也白搭,極易造成拿高職稱工資的教師不用心教書育人,評不上高級職稱的老師心涼,應付工作……惡性循環,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我30多年教齡,參加高級職稱評審已經10年了,可惜,指標太少!我現在各項賦分都頂格了,上邊就要求參評教師的5%上報材料!我得等到猴年馬月才能排上隊?現在比我一起參加工作的高級教師每月少1000多塊!一想到這些,心尖子就疼啊!二十多年的中級職稱九檔工資,還不如那些不上課、上課少的行政後勤人員工資高……教齡一樣多,課時多雜活多,工資少,人家不問,咱自己臉就發燙啊!

學校高級教師超員了,多年不評新高級,卻調進高級職稱教師,至今已超員幾十個!看看現狀:領導職稱高 ,教師評上高級職稱之後,基本退居二線;一線教師沒幾個高級職稱的,高級職稱上課的太少了!不會教學的也能評上高級職稱,能不打擊教師積極性嗎?甚至從來不上課的能評上高級職稱,有的卻上一輩子課也白搭!有的教師,能力再強,本事再大,職稱永遠評不上……

教師職稱上去了,工資差距少一些如何?差距過大,真有點憋屈啊

職稱與工資緊密相連

職稱與工作不對應是最大的毛病!過去沒有職稱,大家的工作勁頭很高。取消職稱,才能調動積極性!老師們一樣幹工作,工資差距這樣大,不合理啊!事實上低級職稱的教師乾的工作最多……起碼縮小不同職稱間工資的差距也行啊!教師待遇,職稱問題解決了,教學積極自然就起來了!道理就這麼簡單!

加以職稱評定過程,很多都是不公平的,有舞弊現象!極大挫傷了一線教師的積極性,跟工資一掛鉤讓很多教師很傷心!

也有老師講,“職稱工資”有積極作用:

要搞清楚,高級職稱不是人人有份的。雖然晉升高級職稱也有“旁門左道”上去的,那是少數!高級教師的業績指標,賦分內容,有些人很難達到!人貴有自知之明……如果單是因為“職稱工資”而消極怠工、怨聲載道,那就需要“捫心自問”了!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得不到認可……高級職稱是教育教學能力的綜合體現,自己打拼的結果,有意見,努力啊!個人努力不夠,再喊“不公平”也白搭!職稱目前就像高考,還是最好的選定人才的標準!職稱評定至少調動激發能力強、水平高的教師積極性……如果取消職稱,“庸人”本就不願幹,“破窗效應”,連帶著有能力的人也不樂意幹了,典型的大鍋飯“心理”……要知道,好與差“一鍋煮”的大鍋飯時代早就被拋棄了……

所以,我覺得職稱還是要的,而且高級職稱更應堅守在教學一線(不然會浪費了高級教師的名額)。

我是40多歲評上的高級,寫論文、做課題、上公開課……直至參加全市申報高級職稱的專業筆試,沒落下一個環節,沒有背景後門,就靠敬業努力,把平時同事玩遊戲的時間、旅遊的時間擠出來學習讀書做練習,累並快樂著。評上高級16年了,我始終工作在教學一線,做教研組長,今年每週上15節課,另外每學期還要帶本地師大的實習生……真的,高級教師不全是混日子的。隨著評審制度進一步完善健全,職稱的評定會越來越規範的,“打鐵要靠自身硬”,關鍵時刻還是靠自己!

教師職稱上去了,工資差距少一些如何?差距過大,真有點憋屈啊

晉升職稱是有嚴格賦分標準的

總之,老師感覺職稱定工資,自己與幹一樣活的高級教師因為職稱,工資差距大,心中“不舒服”,“幹多不多拿、幹少不少拿”……同時“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還是有一點的。要多,一起多;要少,一起少!不能“貧富不均”!部分高級職稱老師,到了職業的“天花板”,進取心漸小……課時少(甚至不上課),成績不突出(還差),竟然多拿那麼多工資!引起大家不滿。由於很多地方中高級職稱名額少,部分優秀教師,苦等多年未評上,能評上高級職稱是“猴年馬月的”事情,遙遙無期……情緒低落,甚至讓人絕望!影響了積極性!要是職稱上去了,工資不跟上(差距少),還能接受,結果是與工資掛鉤(差距大)!大家都很優秀,就因為分數低0.01分,工資就拉開這麼大的距離!

職稱用於激勵優秀人才,跟工資“聯繫太密切”有待時間檢驗,工資最好還是按照教齡晉升好!

教師職稱上去了,工資差距少一些如何?差距過大,真有點憋屈啊

教師待遇還需減少職稱的影響

需要加快職稱改革。增加中高級職稱比例(職稱工資數額可以適當降低),讓“評職稱”激發、調動老師積極性,不能讓職稱(職稱工資)使大家“萌生倦意”……前一段時間,教育部:將研究改革和完善績效工資總量核定辦法,提高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降低職稱在績效工資分配中的權重,單列班主任崗位津貼,推動提高教師教齡津貼標準……不跟職稱掛鉤的待遇再多一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