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州多民族、多族群的格局是怎麼形成的?

賀州市,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

這裡的民族包括漢族、瑤族、壯族、苗族以及歷史上形成的漢族的不同族群,例如客家人、鸕鷀人、梧州人、船家人等。

那麼賀州多民族、多族群格局是怎麼形成的?還得先從這些民族何時遷入賀州說起……

賀州多民族、多族群的格局是怎麼形成的?

秦徵南越△

漢族

自秦朝統一南方越族(南方少數民族)地區後,設置桂林郡、南海郡、象郡三個郡,委派官吏進行治理。同時又從中原遷移50萬人到這些地區與越人雜居,中原先進生產技術逐步傳入,促進了嶺南地區的發展。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馮乘、富川等縣。中原漢族人民又不斷遷入賀州定居。

當地俗稱這些來自中原移民後裔的漢族為“本地人”,這是本地漢族的源流。

賀州多民族、多族群的格局是怎麼形成的?

各具特色的瑤族服飾△

賀州多民族、多族群的格局是怎麼形成的?

各具特色的瑤族服飾△

賀州多民族、多族群的格局是怎麼形成的?

各具特色的瑤族服飾△

瑤族

瑤族從宋元時期遷入賀州。

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是賀州瑤族人口最多的縣,富川瑤族的歷史可追溯到宋代,據當地瑤族部分姓氏族譜祖先源流記載,瑤族祖先從“黔中五溪”開始陸續遷入富川,當時作為“編外之民”,不入戶籍,不服徭役。

到了元明時期,有更多的瑤族從湖南道縣、江華和廣東西北部、廣西恭城等地遷徒進入富川。

明代實行“以夷制夷”政策,官府對瑤族實行“招撫”與“分治”,並逐步將瑤族納入戶口編籍。

到了明代景泰元年(1450年),官府在富川瑤族的主要聚居區設立了瑤族三十六源(“源”是當時的小區劃),與當地對漢族的統治無異,當地大部分瑤族開始進入官府籍冊,輸賦納糧。

明代大量瑤族遷入賀州,形成了過山瑤、平地瑤和土瑤三個支系。

賀州多民族、多族群的格局是怎麼形成的?

俍兵△

壯族

明代賀州,瑤族起義接連不斷,為了防止瑤族叛亂,明朝的統治者徵調了大量的俍兵(當時壯族土司組建的地方武裝),在賀州地區屯軍,並開墾種地維持生活。這些俍兵與周邊民族通婚,他們的後代就是賀州的壯族。

壯族或居住在山地與平底接壤的交通要道,與瑤族村寨靠的比較近,主要目的的為防止瑤族叛亂。

賀州多民族、多族群的格局是怎麼形成的?

客家先民的遷徒路線△

明末一些客家人從廣東等地逐漸遷入賀州,清代遷入賀州的客家人口數量眾多,成為當地一支主要的族群。

這樣,賀州在明代就形成了多民族、多族群雜居相處的局面。


賀州多民族、多族群的格局是怎麼形成的?

本期至此 謝謝觀看

文章綜合來源於:賀州歷史文化簡明讀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