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傳位密旨疑點重重,皇后為何力挺道光而捨棄兩個親兒?

向敬之

1

事實證明,嘉慶死得突然,沒有公示隨帶身邊的傳位密旨;而另一份按例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匾額後的傳位密旨也沒有找到,《清宣宗實錄》中出現的“皇太后懿旨”就是證明。

按雍正最初設計密建皇儲的規定,皇帝死於突然,大臣們可根據兩份密旨印證,明確儲君,毋庸置疑。

但是,道光即位,卻只找到了一份先帝隨帶的密旨,留守京師的皇后說沒有找到。

嘉慶傳位密旨疑點重重,皇后為何力挺道光而捨棄兩個親兒?

道光讀書像

如果不是所謂皇太后懿旨證明,皇次子是先帝暗示、眾望所歸,那麼道光手上的密旨,不可避免會遭致大家的質疑:難辨密旨真偽。

然而,這一切,卻因一份太后懿旨,指定道光即位的順理成章。

2

道光即位,就因為出現了一份太后懿旨的確定,結果造成了有道光非嘉慶指定的繼承人的存疑。

但是,從嘉慶對待綿寧的諸多事情來看,他早被嘉慶建儲,並無虛假。

一、綿寧為嘉慶第二子,生於乾隆四十七年,在嘉慶長子早殤後,即成為了新的長子。綿寧生母喜塔臘氏,為嘉慶作為皇子時的嫡福晉,即位後由太上皇乾隆帝指定、公開冊立的首任皇后。這就決定了綿寧的嫡長子地位。喜塔臘氏皇后於嘉慶二年二月病逝,四年後,嘉慶帝才立孝和皇后,先後生育皇三子綿愷和皇四子綿忻,但比綿寧至少小十三歲(皇三子生於乾隆六十年、皇四子生於嘉慶十年)。按清帝即位伊始即暗立儲君的陳例,嘉慶元年成婚的綿寧具有鮮明優勢。

二、嘉慶十三年,綿寧嫡福晉鈕祜祿氏(道光即位追封孝穆皇后)病逝,嘉慶帝特命金棺坐罩用金黃色,以示威嚴和區別。此時的綿寧,還只是一個普通的皇子,還不是和碩親王(綿寧晉升和碩質親王,是在五年後)。嘉慶帝以金棺、金黃坐罩,安葬兒媳婦,這顯然是將葬禮提升為頂格,對暗定儲君嫡妻(未來皇帝元后)的特別優寵。足見,嘉慶早已明確綿寧的儲君位置,提前為嗣君追諡髮妻元妃做了一個明示。

三、嘉慶十三年四月,綿寧侍女為之生育第一子奕緯當日,嘉慶帝欣喜若狂,視為吉祥喜事,特地下諭內閣,加惠宮闈,將“皇長孫”奕緯生母,由地位僅高於宮女的官女子,加恩晉升為側福晉。十一年後,即嘉慶二十四年元旦,而綿寧長子奕緯則同時獲封多羅貝勒,年僅十一歲,為清朝入關後生前受爵的皇子皇孫中年齡最小者。

嘉慶傳位密旨疑點重重,皇后為何力挺道光而捨棄兩個親兒?

孝和睿皇后

四、嘉慶諸子中,綿寧第一個晉升為和碩親王。嘉慶十八年九月,天理教徒在太監內應下攻入紫禁城,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癸酉之變,正在京城的綿寧及時解決了這場突發事件,並親手擊斃數人,被視為首功,封為和碩智親王。而皇三子、皇四子封王時,則是在二十四年元旦嘉慶喜迎六十壽誕的恩封,而非論功行賞。

五、在找不到傳位遺詔的情勢下,道光能夠順利即位,孝和皇太后鈕祜祿氏無疑是無私的。鈕祜祿氏雖然於嘉慶六年正月初八日才被立為皇后,但她也是乾隆帝生前指定的嘉慶二任皇后。《清列朝後妃傳稿》記載,嘉慶二年五月,乾隆帝頒下敕旨:“今鈕祜祿氏,系朕從前選擇,賜皇帝為側福晉者。觀其人品,亦甚端謹莊重,且能率下。即將貴妃鈕祜祿氏冊封為皇帝之皇貴妃,俾正內,則上以孝養朕躬,佑皇帝以綏福履襄成內治。俟二十七個月後,除再舉行冊立皇后典禮外,所有封皇妃典禮者,著諸衙門照例辦理。”她作為皇后,主持中宮近二十年,兩個己子已成年封王,但她依然推舉繼子綿寧坐上皇位。這是難得的。史料證明,道光帝同這個繼母及其兩個兒子,相處得很融洽。即便道光即位後大權在握,孝和皇太后對她要求也很嚴格,卻得到了道光帝的尊崇和敬畏。

3

沒有找到留於乾清宮裡的密旨,只有嘉慶死無對證的遺詔,好在有孝和皇后的及時追認,故而使道光即位,雖有疑點,卻不失道理。

為此,道光帝在即位之初,稱:“本月二十五日,皇父聖躬不豫,至戌刻大漸,子臣震驚哀慟。五中摧裂,昏迷失據。維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恭啟鐍匣,有皇父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硃諭一紙。該大臣等合詞,請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為重,繼承大統。子臣遜讓,至再至三,該大臣等固請不已。本日恭奉懿旨,命子臣即正尊位,皇父皇母恩慈深厚,子臣伏地叩頭,感悚不能言喻。惟是子臣德薄才疏,神器至重,實深愧懼。惟有勉力圖治,以期仰副恩命。謹將鐍匣所藏皇父硃諭,恭呈懿覽,謹繕摺覆奏,恭謝慈恩,伏祈聖母皇太后懿鑑。”(《清宣宗實錄》卷一,嘉慶二十五年七月癸未)

道光表現出感恩的態度,並以“聖母皇太后”稱鈕祜祿氏,等同於尊其為親孃。

孝和睿皇后在有兩個親子(他們也是嫡子)的情勢下,毅然說大行皇帝很早就屬意前任皇后所生的繼子,是深明大義,也是審時度勢,結果皆大歡喜。

她應該也想到了開國大汗太祖也死得突然,沒有留下傳位遺詔,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掌握了大汗自將的兩黃旗,大妃有理由力挺自己的兒子繼立。四大貝勒深諳其中的奧秘,杜撰一份太祖遺詔,稱大妃的種種不是,命其殉葬。大妃拒絕,四大貝勒依然用鐵弓將其勒死,釀成了清初宮廷政治中的一大疑案和悲劇。

清朝的皇位繼承,是變化最多,撲朔迷離的。嘉道之際,已然沒有了像四大貝勒一樣權重勢大的重視成員,但是,皇次子綿寧封王最早,受任最多,自是受到了滿朝重臣的擁戴。

如隨其守在大行皇帝身邊的軍機大臣託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是軍機處的全部大佬。也就是說,大清王朝的權力中樞都跟著綿寧。而且孝和睿皇后所生的皇四子綿忻,也在承德行在。

孝和睿皇后即便心中有想法,但也投鼠忌器,送個順水人情,各得其所。

嘉慶傳位密旨疑點重重,皇后為何力挺道光而捨棄兩個親兒?

道光皇帝喜溢秋庭圖

成功即位的道光,及時尊鈕祜祿氏皇后為皇太后,天天問安,而且先後五次加徽號。同時,對於鈕祜祿氏的兩個親子,道光也早早地做出了特殊的安排:“命惇親王綿愷,管雍和宮事,仍借用中正殿印信。瑞親王綿忻,管武英殿、御書處、繙書房事。”(《清宣宗實錄》卷一,嘉慶二十五年七月癸未)同時,賞鈕祜祿氏的二弟、總管內務府大臣和世泰,都統銜,仍在紫禁城內騎馬。

這也是感恩戴德,投桃報李。

鈕祜祿氏皇太后安康長命,活到了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而道光帝死於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鈕祜祿氏壽享七十四歲,四十多歲守寡,繼而在道光八年、十八年,二子相繼薨逝,白髮人送黑髮人。但是,道光帝對這位今年長自己六歲的繼母照顧得挺好,而且對其追諡為“孝和恭慈康豫安成欽順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后”,“恭慈”二字足見道光對鈕祜祿氏皇太后的感恩情義。而他對自己的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也只是在相應的位置稱其“端和”。

不僅如此,《翁同龢日記》同治五年四月十六日記載:“醇邸言,宣宗晚年,每披軍報,必不怡良久。一日問孝和睿皇后安,適英夷佔定海,上強為慰藉。太后厲聲日:‘祖宗創業,尺土一民皆艱難締造,何今輕棄之耶?’上長跪引咎。”

“醇邸”即道光第七子醇親王奕譞。“英夷佔定海”該指發生在道光二十年七月英軍第一次北犯佔領定海。出生於道光二十年九月的奕譞,雖不能目睹自己的父皇、年近花甲的道光“長跪”在年過花甲的孝和睿皇后面前請罪,但少不了對深宮秘聞有一個近距離的掌握。

可見,孝和睿皇后與道光皇帝這一對繼母子年紀相差不大,但母子情分卻很明確。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