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汝砺,末世宰相的悲哀:无财可理还得天天理财

高汝砺,末世宰相的悲哀:无财可理还得天天理财


金朝后期,朝堂来了一名理财专家——高汝砺

此人是金朝大定十九年(1179)的进士。为什么要强调一下年份呢?因为就在这一年,金朝的科举考试提升了难度。金世宗曾对宰臣们炫耀说:“自来御试赋题,皆士人尝拟作者。前朕自选一题,出人所不料,故中选者多名士,而庸才不及焉。是知题难则名儒亦擅场,题易则庸流易侥幸也。”于是,这一年的科举考试,诞生了一大批日后的治世奇才。据记载,这一榜进士中,“凡仕宰相数人,刺史节度殆过其半,人以比作前世‘龙虎榜’。”


而高汝砺便是这一“龙虎榜”中的佼佼者!

入仕之初,高汝砺尚未得到器重。但是他在基层为官的过程中,始终务实能干,廉洁爱民,于是渐渐引起了朝廷的关注。1194年,他在两位重臣的共同推举下,被提拔为

石州刺史,两年后又入朝任左司郎中。从此高汝砺进入仕途快车道,没几年便被提拔为宰相


高汝砺,末世宰相的悲哀:无财可理还得天天理财


在朝中做官,高汝砺有着鲜明的行事风格。一次,他当面向皇帝奏事,侍臣们都回避了。皇帝手中的凉扇忽然掉到了桌子下面。换成别的大臣很可能就顺手捡起来了,但高汝砺认为这不是自己的职责,因此没有去捡。事后,皇帝对宰辅大臣们说:“高汝砺不送扇子,可说是懂规矩的。”高汝砺年老后,皇帝出于对他的敬重,命令他以后坐着上朝,但高汝砺却不听从。皇帝说:“你作为大臣,只要做到了尽忠国事就好,何必在小事上如此谨慎?”高汝砺恭敬地答道:“君臣之名份,有严格区别,在这件事上臣不敢听从命令。”

高汝砺对于金朝最大的贡献,还是在理财方面。而此时管理财政的难度绝不亚于在战场上与蒙军的抗衡——


高汝砺,末世宰相的悲哀:无财可理还得天天理财


皇帝:财政紧张怎么办?

高汝砺:打破垄断

金宣宗上位后,由于前线和蒙军作战连吃败仗,后方财政开始捉襟见肘,金宣宗向高汝砺征询意见。

高汝砺提出,应重新启用“推排法”——即通过人口财产大普查,来核实征税数额。他解释说:近三十多年来,金朝只实行过两次推排。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贵族、财阀会通过隐瞒财产和收入的方式来逃避赋税,如此一来便让税收压力分摊到了更多穷人身上。所以他主张,应该继续组织大普查,并设立赏罚标准,规定截止日期,对违令者进行严惩。


然而到了后期,推排法在实际执行中渐渐扭曲变形,有人甚至提出要“一年一查”。高汝砺及时制止,并给出三条理由:

1、如果每年都清查,那么“夏熟田”要春天清量,“秋熟田”得夏天清量,中间杂种的庄稼也必须随时丈量,一年到头恐怕要无休无止,必然会影响耕作;

2、清查田地时,县官不可能到所有人家里去,所以乡间小吏们很可能暗中收受贿赂,数据造假;

3、民田和军田犬牙交错,如果互相冒认,难免造成失误。

高汝砺认为,如果贵族财阀想通过欺瞒而逃避征税,那么即便一年一查也很难查出真相。其实,只要严设赏罚规定,鼓励举报,并将他们的土地没收交给举报者,这就足以震慑人心了,何必要如此叨扰民众?


高汝砺,末世宰相的悲哀:无财可理还得天天理财


皇帝:粮价暴涨怎么办?

高汝砺:千万别压着!

1214年,宣宗迁都开封府,皇帝听说开封谷物价格大涨,担心随驾人员到达后会更贵,便问宰辅大臣们怎么办。大家普遍认为应该命当地官府加强管制,打压物价。

高汝砺却说:“物价的高低,受到供需关系影响。目前各路人员都聚集到河南,买粮的多,卖粮的少,粮食自然会涨价。如果强行禁止,很多卖粮者可能就不卖了,转运的商贩们也不再进城了,这样会导致买粮的人更急,于是市面上的粮会更贵。现在应该鼓励百姓都把粮食拿出来换钱,那么粮价自然就会平稳下来。”


高汝砺,末世宰相的悲哀:无财可理还得天天理财


皇帝:朝廷缺粮,发钞还是加税?

高汝砺:加税

金朝到了宣宗时期,经济已经千疮百孔。国家不断发行新钞,大钞换小钞,小钞改宝券,宝券变通宝……由此导致金朝经济一路通胀。

与此同时,粮食供给又出现不足。有人算过一笔账,金朝南迁后,迁到河南的军户多达百万,每人一天一升米的话,一年就需要三百六十万石。而河南每年所收的粟才只有一百五十六万多石。

朝廷缺钱又缺粮,这时该怎么办?高汝砺进言说:农民现在供奉军用物资都已经十分吃力,如果再发行通宝,农民就会逃亡,一逃亡就会荒废农事,这样的话,军队食粮从何而来?事情有难有易,形势有缓有急。如今急用而难以得到的是粮草,而容易得到的是钞票,所以宁可加一点赋税,也不可再发钞了。

皇帝:怎么动员大家交粮?

高汝砺:设计奖励措施!

1219年,河南粮食丰收,民间多有存粮。朝廷需要从民间征收粮食,以防未来军用不足。可是,怎么才能动员大家积极交粮呢?

高汝砺,末世宰相的悲哀:无财可理还得天天理财

高汝砺上奏说:“任县官的如果能够劝导人交粟米达到三千石的,将来优先予以晋升,五千石以上的晋升一级官阶,一万石以上的提升一等职务,并且立即补给现缺。”皇帝听从,很快粮仓充盈。

皇帝:食用油专卖行不行?

高汝砺:不行,绝对不行!

金宣宗后期,因为缺钱,于是有大臣打起了油类专卖的主意,金宣宗心里没底,便来征询高汝砺的意见。

高汝砺说:“油料是世人通用的物品,若把它变成国家专卖的货物,必然会损害百姓的利益,现在民间赋税已经够重了,若再征收油税,百姓的日子还怎么过?”


高汝砺,末世宰相的悲哀:无财可理还得天天理财

随后他举出了油类专卖的五大害处:

1、若实行油类专卖,各州县就得设立九百多所油务,设一千八百多名油官。由此将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2、油价的贵贱,各地本就不同。各地设立官务后,差异只会更加凸显;

3、以后,百姓日常使用时就不能自己制作了,而转卖的人就要增收利息,油价自然会上涨,用油会越来越困难;

4、如果实行油类专卖,那么私造就是犯罪。盐、铁、酒、醋,公家和私人所制,易于区分,但是油却不同,常人难以分辨,这就容易造成冤案错案;

5、油户建设房屋、打造器具,已经花了不少钱,如今夺其器具,废其产业,而要征收的赋税如前,他们如何生存下去?

皇帝表示赞同,遂而暂停油类专卖。


不可否认,高汝砺任职宰相期间,给金宣宗提供了很多良性建议和启发。但是金朝后期的财政状况已经积重难返,这些看似闪烁着理性之光的建议,也并没有发挥出扭转乾坤的作用。反倒是一些好的政策,在具体执行时被不断变形扭曲,最终助推着金朝经济迈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没有了后方的粮草与稳定,饿着肚子的金兵又如何能所向披靡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